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可折叠的容器、速食面和食品材料的封装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可折叠的容器、速食面和食品材料的封装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陈忠郁
  • 公开日
    2011年5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0年5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5月31日
  • 申请人
    陈忠郁
  • 文档编号
    A47G19/22GK201816988SQ20102022033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壁;以及一底部,实体连接所述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开口,其中,所述底部具有一底部外 缘及一圆锥面,所述底部外缘使所述容器可站立在一平面上,所述圆锥面由所述底部外缘 向内朝所述开口延伸,使得所述容器可以任意折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可相对地向内折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可相对地向内折叠,使 得所述容器经折叠后呈现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 述底部外缘的正投影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材质包括金属薄片、 塑胶、硅胶、橡胶或其组合、或强化纸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外缘构成一圆周,且具 有一预定的圆周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位于相对侧的部分可 向所述容器中央部分内推,使得所述侧壁内推的部分与所述底部折叠后实质上位于同一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圆形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位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自所述底部外缘向上延伸至 所述开口处;以及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位于所述底部的所述圆锥面的内表面或外表面,自所述圆锥面 的锥顶向下延伸至所述底部外缘,并与所述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相对应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握柄,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形,所述握柄包括一第一部分,与所述侧壁实体连接;以及一第二部分,未与所述侧壁实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所述第一部分为中心而 相互对称折叠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热套,可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实质上紧密接触,以容置完全展开的所述容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具有一握柄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内塞式外盖,包括一上方部分,其中,所述上方部分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开口 ;以及 一下方部分,其中,所述下方部分的外径实质上等于所述开口的内径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式外盖具有一拉柄15.一种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侧壁,具有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所述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使得所述侧壁可向所述 容器内部折叠;以及一底部,具有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所述底部实体连接所述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 一圆形开口,其中,所述底部是一正方形平面且具有一底部外缘,使所述容器在完全展开时 可站立在一平面上,而所述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使得所述底部可向内朝所述圆形开口折叠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开口的圆周长大于 所述底部外缘的边长的总合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开口的圆周长等于 所述底部外缘的边长的总合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位于相对侧的部分 可向所述容器中央部分内推,使得所述侧壁内推的部分与所述底部折叠后实质上位于同一 平面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完全展开时呈现由 所述底部外缘向上外扩的喇叭状或漏斗状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完全展开时呈现圆 柱状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材质包括金属薄 片、塑胶、硅胶、橡胶或其组合、或强化纸片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握柄,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形,所述握柄包括一第一部分,与所述侧壁实体连接;以及一第二部分,未与所述侧壁实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可以所述第一部分为中心而 相互对称折叠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热套,可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实质上紧密接触,以容置完全展开的所述容器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具有一握柄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内塞式外盖,包括一上方部分,其中,所述上方部分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圆形开口 ;以及一下方部分,其中,所述下方部分的外径实质上等于所述圆形开口的内径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式外盖具有一拉柄27.一种速食面的封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面体;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以及一包装袋,封装所述面体及经折叠后的所述可折叠的容器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速食面的封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于所述可折叠的 容器展开时的一外盖,在封装时所述外盖容纳所述面体及经折叠后的所述可折叠的容器并 一起封装在所述包装袋中29.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速食面的封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调味包与一料理包,连同折叠后的所述可折叠容器一起置于所述外盖内30.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速食面的封装,所述外盖为一内塞式外盖,包括 一上方部分,其中,所述上方部分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开口 ;以及一下方部分,其中,所述下方部分的外径实质上等于所述开口的内径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速食面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式外盖具有一拉柄32.—种食品材料的封装,包括 一食品材料;根据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可折叠的容器;以及 一包装袋,封装所述食品材料及经折叠后的所述可折叠的容器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食品材料的封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在所述可折叠 的容器展开时的一外盖,在封装时所述外盖容纳所述食品材料及经折叠后的所述可折叠的 容器并一起封装在所述包装袋中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食品材料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食品材料包括即溶饮 品或调理食品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食品材料的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为一内塞式外盖, 包括一上方部分,其中,所述上方部分的外径略大于所述开口 ;以及 一下方部分,其中,所述下方部分的外径实质上等于所述开口的内径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容器,特别涉及折叠后体积小、适于携带且可以重 复使用的可折叠的容器、速食面和食品材料的封装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容器、速食面和食品材料的封装,该可折叠的容器包括一侧壁以及一底部。该底部实体连接该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开口。该底部具有一底部外缘及一圆锥面。该底部外缘使该容器可站立在一平面上。该圆锥面由该底部外缘向内朝该开口延伸,使得该容器可以任意折叠。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可折叠的容器该可折叠的容器包括一侧壁以及一 底部该底部连接该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及一开口该底部具有一底部外缘及一圆锥面 该底部外缘使该容器可站立在一平面上该圆锥面由该底部外缘向内朝该开口延伸,使得 该容器可以任意折叠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可折叠的容器该可折叠的容器包括一侧壁以及 一底部该侧壁具有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该第一组复数微细沟槽使得该侧壁可向该容器 内部折叠该底部具有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且该底部实体连接该侧壁而构成一内部空间 及一圆形开口,其中,该底部一正方形平面且具有一底部外缘,使该容器在完全展开时可站 立在一平面上,而该第二组复数微细沟槽使得该底部可向内朝该圆形开口折叠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速食面的封装该速食面的封装包括一面体、上 述任一的可折叠的容器、以及一包装袋该包装袋封装该面体与折叠后的该可折叠的容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食品材料的封装该食品材料的封装包括一食品 材料、上述任一的可折叠的容器以及一包装袋该包装袋封装该食品材料及经折叠后的该 可折叠的容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部分将在后续说明中陈述,而部分可由说明中轻易得知, 或可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而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将可利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所特别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容器、速食面和食品材料的封装的制作方法在环保观念的趋使下,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环保筷、环保刀叉及汤匙等餐具已 甚为普遍。然而,携带可重复使用的环保杯却仍不见流行。究其原因,在于某些传统的携行 杯体积过大且不能收折而不利于随身携带。虽然,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可折叠的容器,便于携 带但是却有使用上不方便的缺点。例如,图1为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1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此现 有可折叠的容器100通常由纸材作成,供临时装盛饮用水或其它饮料等用途。然而,受限于 底部102的形状而无法自行站立,故使用上并不方便。另外,图2为另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2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通常,图2所示 的现有可折叠的容器200与图1所示者具有相似的材质与用途。但是,由于底部202作成 扁平状,同样无法自行站立而导致使用不便。也就是说,使用者在使用图1、2的可折叠的容 器时,并须一直拿着而无法任意放置于桌面或其它地方。综上所述,业界需要一种可以折叠且折叠后体积小而适于携带的容器,尤其是,可 以重复使用的容器。
5指出的元件及组合而理解并达成。需了解,前述的一般说明及下列详细说明均仅作举例之 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0011]图1为一现有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0012]图2为另一现有可折Ife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可折Ife的容器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可折叠容器的握柄的前视图;图4B为图4A的可折Ife容器的握柄的侧视图;图5A为一适用于图3A的可折叠容器的隔热套的示意图;[0018]图5B为另一适用于图3A的可折叠容器的隔热套的示意图;[0019]图6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可折叠的容器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可折Ife的容器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外盖的示意图;图7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内塞式的外盖的示意图;图7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的内塞式的外盖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与外盖用于速食面封装的示意[0025]图9为图8的可折叠容器与外盖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00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7]100容器102底部200容器202底部300容器302底部304侧壁306底部外缘307圆锥面308 开口309内部空间310侧壁微细沟槽312圆锥面微细沟槽400容器410握柄410a第一部分410b第二部分412中空部分500隔热套510握柄512中空部分600容器602侧壁604侧壁微细沟槽606底部606a底部外缘608 开口609内部空间610a底部微细沟槽610b底部微细沟槽610c底部微细沟槽700容器702侧壁750容器752 开口800外盖800a盖底800b盖缘[0046]800c 盖壁910上方部分900外盖 920下方部分940拉柄
1000外盖1040 拉柄1050 通气孔5000 隔热套8100 面体8300 料理包8400 调味包8500 餐具9000a 热水
1030饮用孔 8000盆状容器 8200容器
8300a内容物 8400a调味料 9000水壶
604a底部微细沟槽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1至图9的 附图,以下描述仅范例而且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该明了附图或相对应元件符号表示 相类似或相对应的元件或特征。本实用新型下列实施例是揭示可折叠且可重复使用或一次使用的容器,尤其是使 用时可自行站立的容器。而且,所揭示的容器在折叠后体积小、厚度小,因此适于随身携带, 甚至放置在服装的口袋内。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折叠的容器3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 为图3A的可折叠的容器300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容器300包括一侧壁 304以及一底部302。底部302具有一底部外缘306及一圆锥面307。底部302藉由底部外 缘306而连接侧壁304以构成一内部空间309及一开口 308,其中该内部空间309位于底 部302与侧壁304之间,以容置流体或固体。底部外缘306使容器300可站立于一平面上。 该圆锥面由底部外缘306向内朝开口 308延伸,使得容器300可以任意折叠。底部外缘306 为底部302与侧壁304的连接处。在此实施例中,底部外缘306构成一圆周,具有一预定的 圆周长,足以让图3A所示的容器300在装盛饮用水、饮料、其它液体、或食物后可自行站立。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容器300也可容置其它物体,底部外缘306也可为其他形状。较佳地,侧壁304可相对地向内折叠,使得容器300经折叠后呈现矩形。亦即,如 图3B所示,将侧壁304位于相对侧的部分向容器300中央部分内推,然后直接压合侧壁304 未内推的部分,使得侧壁304内推的部分与底部302折叠后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最后将容 器300折叠成矩形或接近矩形的形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不将侧壁304任一部分内推, 而在近乎垂直侧壁304的方向施力,直接将容器300压合,最后将容器300折叠成接近扇形 的形状(图未显示)。在其它实施例中,侧壁304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可制作6条侧壁微细 沟槽310 (如图;3B所示),而此侧壁微细沟槽310自底部外缘306向上延伸经侧壁304至 开口 308处。而且,在底部302的圆锥面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也可制作相对应的圆锥面微细 沟槽312(以虚线表示),自圆锥面307的锥顶向下延伸至底部外缘306。上述侧壁微细沟 槽310及圆锥面微细沟槽312乃是为了使容器300更容易收折的预定折线,因此在数量上 并不特别限定,亦即可根据设计需求而变化。一般来说,微细沟槽的部分具有较薄的厚度。[0061 ] 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容器300的开口 308是一圆形开口,符合人体工学便于饮食用 途。而且,开口 308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底部外缘306的正投影面积,如图3A所示。在其它 实施例中,开口 308可以根据设计的需求而作成任意形状的开口。较佳地,本实施例的容器300的材质可以选用金属薄片、塑胶、硅胶、橡胶,或上述 材料的组合,或强化纸片等任何适合重复折叠的材料,并采用适当的成形方式制造。例如, 容器300可以塑胶为材料,透过一体射出成形的方式制造。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可折叠容器400的握柄410的前视图;图4B为图 4A的可折叠容器400的握柄410的侧视图。如图4A所示,容器400乃是在图3A的容器300 上加了握柄410,因此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是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在此赘述。在 此实施例中,握柄410与容器300的侧壁304 —体成形而构成容器400 ;当然,在其它实施 例中,容器400亦可根据设计需求以及材料的种类而采用其它的的方式制造。握柄410包 括第一部分410a与第二部分410b,其中第一部分410a与容器300的侧壁304实体连接, 而第二部分410b则未与容器300实体连接。而且,第二部分410b是以第一部分410a为中 心而相互对称。另外,元件符号412表示中空部分。接着,请同时参考图4B,第二部分410b 以第一部分410a为中心而对折之后,使用者即可以手指绕过中空部分412而握住第二部分 410b。在此实施例中,容器400折叠的方式与图:3B所示者相同,而第二部分410b可随着侧 壁304的任一部分向内收折。例如,第一部分410a可实体连接于侧壁304的侧壁微细沟槽 310处,而第二部分410b随着侧壁微细沟槽310向内收折。图5A为一适用于图3A的可折叠容器300的隔热套500的示意图;图5B为另一适 用于图3A的可折叠容器300的隔热套500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A,容器300如前所述,不 在此赘述。至于下方的隔热套500,乃是用于放置容器300,并具有隔热效果。在此实施例 中,隔热套500实质上可与容器300紧密接触,高度上并不特别限定,可视设计需求而任意 变化。而且,此实施例的隔热套500亦具有握柄510,另外,元件符号512表示中空部分,以 便使用者可以手指绕过中空部分512而握住握柄510。在此,握柄510的设计是类似前述的 握柄410。在其它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隔热套500亦可不具握柄,但尺寸、材质可与隔热 套500类似或相同,其中,隔热套500可朝箭头所指方向套住容器300。图6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的可折叠的容器600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B 为图6A的可折叠的容器600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此实施例的容器600是 属于圆口方底的容器。所谓的圆口,是指容器600的开口 608为一圆形开口 ;所谓的方底, 是指容器600的底部606为一正方形。在此实施例中,容器600包括一侧壁602以及一底部 606。底部606为一正方形平面且具有一底部外缘606a。底部606藉由底部外缘606a而连 接侧壁602以构成一内部空间609及一开口 608,其中该内部空间609位于底部606与侧壁 602之间,以容置流体或固体。底部外缘606a使容器600可站立在一平面上。在此实施例 中,底部606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制作底部微细沟槽610a、底部微细沟槽610b与底部微细沟 槽610c,其中底部微细沟槽610b与底部微细沟槽610c位于底部606的对角线处,并对称在 底部微细沟槽610a,亦即,底部微细沟槽610a、底部微细沟槽610b与底部微细沟槽610c构 成一类似“*”形状的图案;另外,侧壁602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相对侧亦各制作了 1条侧壁微 细沟槽604,且适当位置上亦制作了 4条侧壁微细沟槽60 (如图6B所示),其中,侧壁微 细沟槽604、底部微细沟槽60 的设计是一样的。上述微细沟槽乃是为了使容器600更容易收折,因此微细沟槽的部分通常具有较薄的厚度,但是在数量上并不特别限定,亦即可根 据设计需求而变化。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B所示,容器600收折时侧壁微细沟槽604向内, 而底部微细沟槽610a向下且底部微细沟槽610b与底部微细沟槽610c向上。在其它实施 例中,亦可在底部606与侧壁602制作更多微细沟槽,使得容器600可以在其它方向折叠。图6A与图6B仅为示意图,实际上此实施例的开口 608的圆周长大于底部外缘 606a的边长的总合。另外,请注意,侧壁602完全展开时呈现一种由底部外缘606a向上外 扩的喇叭状或漏斗状等形状。而且,底部606具有一预定的面积,足以让容器600在装盛饮 用水、饮料、其它液体、或食物后可自行站立。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容器600亦可容置其 它物体。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口 608的圆周长等于底部外缘606a的边长的总合,而侧 壁602完全展开时呈现圆柱状。同样地,前述实施例所揭示的隔热套及握柄亦可应用在容器600上。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器不需经过复杂的折叠,也就是说,折叠的次数 少且折叠的方式简单,而且折叠后的尺寸与体积小,适于携带,甚至可以放置在衣服或裤子 的口袋内。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700的外盖800的示意图。容器700 例如是前述实施例的任一可折叠的容器。如图7A所示的剖面图,容器700包含由底往上延 伸的侧壁702。外盖800包含盖底800a,由盖底800a向上延伸的盖壁800c及延伸至顶部 的盖缘800b,其中盖壁800c与盖缘800b形成一小于180度的夹角。又如图7A所示,盖底 800a明显低于容器700的侧壁702的顶部。盖底800a可抵住容器700的侧壁702以将开 口充分密合。藉由上述的小于180度的夹角,盖缘800b及盖壁800c与容器700的侧壁702 的顶部卡合。外盖800可达到防止内容物泼洒、以及将容器700的侧壁702顶部定型的目 的。图7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750的内塞式的外盖900的示意图。 如图7B所示,容器750例如是前述实施例的任一可折叠的容器,具有一开口 752。内塞式的 外盖900如同外盖800 —样地可以和开口 752的侧壁卡合。外盖900具有一上方部分910 以及一下方部分920,其中,下方部分920的外径刚好等于开口 752的内径,故可充分密合 开口 752。同时,上方部分910的外径略大于开口 752,可防止外盖900过度塞入容器750 内。上方部分910与下方部分920亦可与开口 752的侧壁卡合,将容器700的开口 752框 住。外盖900可具有一拉柄940,以便打开外盖900。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外盖900并不 具有拉柄940。请再参考图7B,外盖900上设有“+”形状的切口 930,以方便插入吸管。图7C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750的内塞式的外盖1000的示意 图。如图7C所示,容器750例如是前述实施例的任一可折叠的容器,具有一开口 752。内 塞式的外盖1000可以和开口 752卡合。外盖1000与图7B的外盖900相似,差异在于上方 部分910的适当位置设计了通气孔1050以及饮用孔1030。其中,饮用孔1030方便直接吸 饮,而通气孔1050则是在吸饮时让空气回补至杯内。另外,外盖1000亦可选择性地具有拉 柄 1040。图7A、7B与7C所示的外盖可防止内容物泼洒,且能有效支撑可折叠容器的开口的 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所揭示的可折叠的容器具有下列优点[0074](1)圆形杯口,符合人体工学,方便饮用。(2)折叠容易且折叠次数少,且折叠后的体积小、厚度小。(3)打开即可使用,不需组装。(4)可回收重复使用,符合环保概念。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可折叠的容器可作为饮用杯使用,在目前台湾一 年约使用一亿四千万个纸杯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有助于纸杯的减量使用与减少树林的砍 伐,有助于环境保护的推广。另外,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可折叠的容器亦可依据设计需求而应用在食品业的包 装上,例如,作为速食面、即溶饮品、调理食品等的装盛容器。在此以速食面封装应用为例进 行说明,亦即,可以将此可折叠的容器作成适当大小,折叠之后与速食面的面体一起封装在 包装袋内,取代目前碗装速食面的封装方式,增加单位包装纸箱可容纳的速食面数量。图8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折叠容器与外盖用于速食面封装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当此 可折叠的容器8200用于速食面封装时,前述实施例所揭示的外盖可依设计需求而制成一 适当大小的盆状容器8000,此盆状容器8000在包装时可用于装盛面体8100、调味包8400、 料理包8300、餐具8500以及折叠后的容器8200,之后再全部封装在一包装袋(图未显示) 内,其中,此包装袋例如是塑胶袋或纸盒,亦可采用其它适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图9为图8的 可折叠容器与外盖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欲冲泡速食面时,先打开包装袋, 然后将容器8200拿出并完全展开,之后依序将面体8100、调味包8400内的调味料8400a以 及料理包8300的内容物8300a置入容器8200内,接着以水壶9000注入热水9000a至容器 8200内,最后以盆状容器8000作为外盖而盖住容器8200的开口。也就是说,盆状容器8000 亦可充做碗盖使用。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容器8200的情况下,推估每单位包装纸箱可节省 40 63%左右的空间,因此每单位包装纸箱可以额外容纳更多速食面数量。如此一来,亦 可以减少包装纸箱的使用量与运输费用。请注意,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容器8200可以是 此说明书所揭示的任何一个可折叠的容器,盆状容器8000可以是此说明书所揭示的任何 一个内塞式的外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 求;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所述 的权利要求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