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织针运动机构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织针运动机构制作方法
  • 发明者
    J·安多
  • 公开日
    2009年12月16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2月7日
  • 优先权日
    2007年2月12日
  • 申请人
    金莱迪公司
  • 文档编号
    D04B15/68GK101605935SQ20088000480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织针运动机构,特别用于在包括至少两个针床的针织机,例如双针床或四针床平织机以及双针筒针织机上生产双反面或双面结构的针织物,所述织针运动机构包括多个织针(1),每个织针具有针杆(2)和布置在所述针杆的相对两端处的两个针织针头(3,4);和用于每个织针的一对致动导针片(15;23),每个导针片设置有突出部(17)用于接合相应的织针;其特征在于每个针头包括终止于尖端(7,8)处的弹簧针钩(3,4);所述织针的针杆设置有一对针杆弯曲部(9,10),每个弯曲部被布置在尖端(7,8)中相应一个附近,所述针杆弯曲部具有朝向相应尖端的凸面;每个针杆弯曲部中设置了用于相应的尖端(7,8)的第一凹部(11,12)和用于接合相应的导针片(15;23)的突起部(17)的第二凹部(13,14)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致动导 针片(15; 23)至少包括用于织针(1)的针钩(3, 4)的支承表面(16)、 用于产生致动导针片(15; 23)的自然摆动偏移的斜面(18),和所述 导致片在所述自然摆动偏移过程中所围绕的枢轴点(20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致动导 针片还包括至少 一个用于控制轴向平移的刚性针踵(19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致 动导针片(15)设置有用于控制摆动偏移的另外的针踵(21)5、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 在于,至少一些所述致动导针片(23)上结合有选择器(30),用于选 择性地致动或制动相应的致动导针片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 (30)能够摆动地连接到相应的致动导针片(23)上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器 包括通过接头(29)枢转连接到相应的致动导针片(23)上的摆动的 辅助致动导针片(30),该摆动的辅助致动导针片(30)设置有至少一个设计用于施加轴向平移的针踵(33),和用于控制致动导针片(23) 的摆动偏移的针踵(32)8、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 在于,每个织针与两个相同类型的致动导针片(15; 23)相结合9、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征 在于,每个织针与两个不同类型的致动导针片(15; 23)相结合10、 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织针运动机构,其特 征在于, 一提花装置与所述织针(l)的至少一个致动导针片(15; 23) 相结合11、 包括至少两个针床(40, 41)的针织机,每个针床中有多个 织针(1)和相应的致动导针片(15; 23),用于控制所述织针从一个 针床到另 一个针床的针织运动和传送运动,其中每个织针包括针杆(2 ) 和布置在所述针杆的相对两端部的两个织针头(3, 4),其特征在于-每个针头包括终止于尖端(7, 8)处的弹簧针钩(3, 4);-所述织针的针杆设置有一对针杆弯曲部(9, 10),每个弯曲部 被布置在其中一个相应的尖端(7, 8)附近,所述针杆弯曲部具有朝 向相应尖端的凸面;-每个针杆弯曲部中设置了用于相应的尖端(7, 8)的第一凹部 (11, 12)和用于接合所述导针片(15; 23)的突起部(17)的第二凹 部(13, 14)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为每个织针设置 一对致动导针片,每个致动导针片布置在一个所述针床中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针织机,选自包括以下项的组 带有两个或四个针床的平织机,双针筒针织机14、 织针(l),其包括针杆(2)和布置在所述针杆的相对端部处 的针织针头(3, 4);其特征在于每个针头包括终止于尖端(7, 8) 处的弹簧针钩(3, 4);所述织针的针杆设置有一对针杆弯曲部(9, 10),每个弯曲部被布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尖端(7, 8)附近,所述针杆 弯曲部具有朝向相应尖端的凸面;每个针杆弯曲部中设置了用于相应的尖端(7, 8)的第一凹部(11, 12)和用于接合导针片的第二凹部 (13, 14)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双针床针织机如双针筒圆织机、双针床或四针床 平织机或类似的设备的织针运动机构,特别设计用于自动生产无缝的 管型针织外套和内衣,例如长裤、女裤、裹腿、汗衫、T恤衫、套衫 和类似衣物,其可能在针织物罗紋口区域具有双面和双反面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到针织机以及织针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织针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高度全自动化生产是对每一现代生产工艺的基本要求。对于纺织 品领域的由针织物制成的产品而言,首先是对于内衣而言,其特点在 于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缝合实现成品操作。这不仅在成品中引 入了相当大的体力劳动量并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必然地降低了针织物 在接缝区域的加工质量。带有双面(线圏纵行)结构的弹性罗紋口的 无缝针织内衣在实践中并不存在,尽管这样的内衣在实用价值方面看 上去很理想。已知针织机被设计用于自动生产针织品,其中三个管体相互连接。 该针织品例如是长裤、女裤、裹腿、汗衫、T恤衫、套衫和类似服装。 这些类型的针织机的非常重要的特性是除了其它方面以外,还能够实现针织物首先是在腰部开口区域和腿部开口区域的双面结构(所谓 的线圏纵行),以防止平针织物发生公知的不希望有的柠绞。这些针织机中的 一种是双针床平织机,其具有被布置为"V,,形的 针床。为了做出线團,这些针织机使用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依靠这 些织针能够将针织物的线圏传递到对面的针床。这些针织机的主要缺 点是在编织针织物的双面或双反面结构的管体时,它必须在第一时 间在对面的针床上建立倒针线圏并随即将其传递到其上正在建立该针织物的同一进程的平针线圏的针床。这不仅导致了生产周期的不适当 的延长,还导致了结构上的复杂性,结果这些针织机仅能够生产针织物针距高至9(E)的双面结构或最终是双反面结构的针织品,对于内 衣而言,这是绝对不够的。织针运动机构的类型是上述缺陷的根源。另 一 种已知的用于生产所述针织品的针织机是四针床平织机,其 具有被布置为"X"形的针床,带有与被布置为"V"形的针床的双针床针 织机的织针运动机构基本相同的织针运动机构。与具有被布置为"V" 形的针床的双针床平织机相比,这些类型的四针床平织机的优点在于 其能够生产针织物针距高至18 (E)的针织品。然而,这对于内衣如 女裤、T恤衫或类似衣物而言仍然是不够的。此外,四针床平织机明 显在机械方面实际上要比双针床平织机复杂两倍。至于生产循环的持 续时间,由于传递倒针线圏到对面的织针上所需的时间代表了操作的 延迟,四针床平织机与双针床平织机同样不利。上述类型的另 一种针织机也是具有被布置为"X,,形的针床的四针 床平织机,但其采用了双筒小直径针织机中使用的双钩针。这种设备 的重大优点在于双钩针的制造技术是成熟的并达到针杆厚度0.4mm, 这使得制造针距高达24 (E)的针织机成为可能。这显著地扩宽了这 些针织机能够制造的针织品的范围。然而,此类平织机的复杂性是非 同寻常的。除了用于致动双头织针的机械装置外,还必需另外附加的 特殊辅助机械装置,以确保在织针从用于制造倒针线圏的针床上切换 至正在制造平针线圏的针床上的时刻,将倒针线圏从用于制造倒针线 圏的针钩传递到用于制造平针线圏的针钩。另 一 缺点是明显地限制了 针织物的密度范围,以能够安全地传递倒针线圏到用于制造平针线圏 的针钩中。现有技术中使用双头钩针的双筒针织机可从专利文献 US画A画2003/0101775, US-B-6220061 , US-A-5718128 , US-A-4879884
中获知。


本发明 一 方面通过提供新的织针和新的织针运动机构对现有技术 进行改进,以能够设计用于生产不同类型的双反面或双面结构的管状 无缝针织物,其在全自动生产循环中制造而对针织物针距没有任何明 显的限制。按照一些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能够简化针 织机的结构布置,并且还能通过消除缝合整理操作和减少生产循环中 的闲暇时间来大幅度地改善上述类型针织品的成本效率。
这些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织针运动机构而实现,其实质在于该织 针运动机构包括具有双针织弹簧针钩(即在针杆每一端的所谓的弹 簧针钩或弹簧钩)的织针,在针杆的每一端针织钩或针钩形成了终止 于尖端处的弹性挂钩,而在针杆上,在每个钩或针钩的弹性桂钩的尖 端附近,设置了相应的带有朝向各自尖端的凸面的弯曲部。所述的弯 曲部设有各自的用于弹性挂钩或针钩的尖端的凹部,和各自的用于被 用作移动织针的致动元件的导针片或移圏针的凸部的凹部。因此,按 照本发明,该织针是所谓的弹簧钩针或钩针,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双 头,即在针杆的两端都带有针钩或弹簧。
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采用了双钩织针即双钩针的装置相比,本发 明的织针运动机构的主要优点在于分别对于平织机的从一个针床切 换到另一个针床的织针切换,或是圆织机的从一个针筒到另一个针筒 的切换,位于织针杆上的针织物线圏不会以已知的双钩针的方式发生 自动脱圏。因此,该针织机不需要用于阻止织针在不形成新线圏的条 件下从针织机的一个针床切换到另一个针床时发生线圏脱圈的特殊机 构。由于例如建立线圏和后续的不形成新线圈的织针切换操作能够简 单地通过针织凸轮系统的滑架的单个工作机构来执行,这一方面相当 大地简化了针织机的结构,另一方面也相当大地加快了生产循环。与 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相比,本发明的织针运动机构的优点更加显著, 因为依靠带有致动活塞的织针,不能像本发明的织针运动机构那样使 针织机具有机械方面的精巧性。
按照一些优选的
,每个织针设有一对致动导针片, 每个针床布置一个导针片。在每个致动导针片上至少布置有用于织针
7钩的支承表面和用于在凹部处桂住织针针杆的突出部,该凹部设置在 与针杆的上述弯曲部平齐处。在一些
中,每个导针片包 括用于实现致动导针片的自然偏移的斜面或针鼻、用于导针片偏移的 枢轴点、至少一个用于控制导针片的轴向平移的刚性针踵。按照一些 优选的
,每个导针片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致动导针片的摆 动偏移的针踵,在不需要在针织物中制做双反面图案的情况下,由于 简化了机械结构,这样做是有利的。
在一些
中,致动导针片设有带工作针踵的辅助致动 导针片,所述的辅助致动导针片通过接头活动连接到致动导针片上。 在这样的
中,当必须实现用于致动导针片的刚性针踵的 多个独立的工作路径时,能够容易地通过辅助致动导针片的针踵获得 刚性针踵的各个工作路径之间的传输。
如果该对致动导针片都是同 一类型的,在必须在针床或针筒中都 实现同样的或类似的织针工作路径的情况下,这样的
是 有利的。
如果该对致动导针片中的各个导针片是不同类型的,这在一个针 床或一个针筒的情况下特别有利,这足以实现简化的织针工作路径。
为了在针织物中制出双反面和畦编图案,若提花装置总是被指派 给致动导针片中的至少一个是有利的。
首先由于能够获得高水平的针距规格(高达34E),本发明的织针 运动机构在双针床平织机上的应用是有利的。
由于在不需要同时建立线圏的情况下,从针床到针床的织针切换 被实质性地简化,本发明的织针运动机构在四针床织机上的应用是有 利的,这首先是由于设备结构的整体简化。由于能够使用相同的针织 凸轮系统的滑架机构来建立线圏和后续的在不形成新线圏的条件下的 从针床到针床的切换,其进一步相当大地节省了设备工作循环时间。
本发明的织针运动机构在双针筒小直径或大直径针织机上的应用
运动,而且与双钩针相比,该针织机的织物组织可选性纟皮扩宽了。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机,其包括至少两个针床; 多个织针和相应的在每个针床中的致动导针片,该导针片用于控制针 织运动和所述织针的从一个针床到另 一个针床的传递运动,其中每个 织针包括针杆和布置在所述针杆的相对端部的两个织针头(3, 4),其 中
-每个织针头都包括终止于尖端处的弹簧钩; -所述织针的针杆设有一对针杆弯曲部,每个弯曲部被布置在相 应的一个所述尖端附近,所述针杆弯曲部具有朝向各自的尖端的凸面; -每个针杆弯曲部设有用于各自的尖端的第一凹部和用于与所述
致动导针片的突出部接合的第二凹部。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针,其包括针杆和两个布置在所 述针杆的相对端部的织针头;每个织针头都包括终止于尖端处的弹簧 钩;所述织针的针杆设有一对针杆弯曲部,每个针杆弯曲部被布置在 相应的一个所述尖端附近,所述针杆弯曲部具有朝向各自的尖端的凸 面;每个针杆弯曲部设有用于各自的尖端的第一凹部和用于与所述致 动导针片接合的第二凹部。


下面将借助附图描述和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和la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双头织针,即双头针钩(或弹簧针 钩)织针的前视图和侧视图,其中间针杆的两端都设有针钩; 图lb和lc示出了图l和la的细节放大图; 图2示出了简化形式的整个织针运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该简化形式的带有致动导针片的织针运动机构的局部 放大图4示出了致动导针片的一个可能的变化形式,其能够织出双反 面或双面和畦编组织;
图5a-5e示出了示例性的平针线圏织造步骤;
图6a-6e示出了织针在不形成新线圏的条件下从一个针床切换到
9另一个针床的步骤;
图7a-7e示出了图5a-5e的细节放大图; 图8a-8e示出了图6a-6e的细节放大图。

如图l示出了本发明的织针,其可以用于本发明的织针运动机构 中。该织针1包括带有相对布置的针头的针杆2,每个针头包括各自 的针织钩或针钩3, 4。每个钩或针钩基本上被成型为类似所谓的"弹 簧钩针"或"钩针,,或简单的"弹簧针,,的样式。每个钩或针钩都从弹性挂 钩或称为弹性挂钩5、6延伸至尖端7、8。该织针1因而成为所谓的"弹 簧钩针"或"钩针",然而,与现有技术中的钩针不同,它是双式的,即 在针杆的两端都设置有针钩。该织针可以由形成针杆和两个长端钩或 针钩3、 4的一片弹簧钢制成。
在织针1的针杆2上,当针钩在此处通过弹性变形而封闭时,弹 性挂钩5、 6的每个尖端7、 8抵达之处设置有针杆弯曲部9、 10。每 个所述的弯曲部具有朝向相应的弹簧针钩尖端的凸面。在针杆2的每 个弯曲部9、 lO中布置了凹部ll、 12或槽,针钩3、 4的弹性挂钩5、 6的尖端7、8能够穿入其中。在所述弯曲部中还设置有另外的凹部13、 14,用于接合相应的致动导针片15、 23的突起部17、 25。因此该织 针1是关于其横向轴X-X对称的。
该织针运动机构通常包括织针1,和用于每个织针1的至少一对 致动导针片15、 23,其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结构。图3示出了其中 一种可行的结构。如图2的放大图在图3中显示,致动导针片15具有 用于织针l的邻近的针钩3、 4的支承表面16和用于锁入织针1的弯 曲部9、 IO的各自的凹部13、 14中的突出部17。致动导针片15还设 有用于产生轴向平移(即导针片的沿着设置在针织机的针床上的滑动 凹部的滑动)的针踵19。该针踵19与以公知的无需介绍的方式沿着 或围绕针床设置的凸轮轮廓接合。此外,导针片15设有用于产生偏移 (即导针片围绕垂直于导针片延伸且定位在枢轴点20处的轴线的摆动)的枢轴点20。另外还在导针片15上设置了针踵21用于执行导针 片的强制偏移,即控制此处围绕枢轴点20的摆动。
在如图2所示的
中,织针运动机构中的每个织针1 连接了两个致动导针片15,或者在如图4所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是 两个致动导针片23。在一些
中,同一织针l可以使用一 对致动导针片15、 23,即如图3和4所示彼此不同的导针片。
如图4所示,在该替代的
中,导针片23具有用于织 针1的针钩3、 4的支承表面16,和用于挂在织针1的弯曲部9、 10 的凹部13、 14中的突出部17。还设置有刚性的针踵19用于控制导针 片的轴向平移运动,以及用于产生偏移(即在导针片被可滑动地套在 其中的针床滑槽中的摆动)的枢轴点20。
致动导针片23还设置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用于辅助摆动导针 片30的铰接支承部的接头29,该辅助摆动导针片在工作位置以实线 示出而在脱开位置以虛线示出(示以标记31)。该辅助摆动导针片30 设有用于接头29的座35,这样两个导针片23和30能够精巧地彼此 连接。该摆动导针片30还设有设计用于控制摆动偏移运动的针锺32 和i殳计用于控制轴向平移运动的针踵33。由于针踵33可以单独地选 择从工作位置到脱开位置,反之亦然,该摆动导针片30不仅能够预定 用于制造基本的组织结构,还可以用于不同的畦编和双反面组织。该 摆动导针片30可以通过任何提花装置致动,这些提花装置是公知的且 因此不必示出更多的细节。
该织针运动机构的基本功能(即制造针织物的线圏)如系列图 5a-5e所示,这对于平织机和双针筒织机而言是共通的。数字标记40 和41整体表示两个针床,其可以是平针床或圆针床(双针筒针织机的 针筒)。附图7a-7e示出了位于图5a-5e中所示不同位置的针头的放大 图。
图5a和7a示出了织针运动机构的初始位置。织针1被钩挂在其 中一个致动导针片15中,并位于右针床40中如图5所示的綷纱位置。 在织针1的针钩3中设有例如针织物36的平针线圏。致动导针片对15中的位于对面的第二导针片位于左针床41中,且其在整个形成 新平针线圏的阶段中实际上不发挥作用。如图5b和7b所示,被钩挂 的致动导针片15和织针1朝着针床41的方向移动到如下位置,即使 得针织物36的线圏移动越过织针1的弯曲的凸起部9。通过公知的导 纱器(图5b和7b中未示出),针织纱线38被置入弯曲的凸起部9与 织针1的针钩3的弹性桂钩5的尖端7之间的空间内。在下一个阶段, 如图5c和7c所示,导针片15和织针1的回撤运动以如下方式进4亍, 即使得针织纱线38到达弹性挂钩5的下面,但位于织针1的针杆上的 针织物36的线圏被保留在弯曲部9的后面。接下来,如图5d和7d 所示,公知的施压件39以如下方式压缩弹性桂钩5,即使得弹性挂钩 5的尖端7进入织针1的弯曲凸起部9上设置的凹部或槽11内。这使 得位于织针l的针杆2上的针织物36的线圏能够通过朝向针床40中 的纬纱位置的渐进运动,首先被放置在弹性挂钩5上并随即落到针钩 3上以建立针织纱线38的新的平针线圏37。织针运动机构的最终位置 如图5e和7e所示。该位置实际上与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相同。
该织针运动机构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在不形成新线圏的 条件下将织针1从一个针床传递给另一个针床。该过程如系列图6a-6e 和i文大的细节图8a-8e所示,细节图8a-8e分别示出了图6a-6e中织4十 区域的放大图。织针运动机构的初始位置如图6a和8a所示。该织针 运动机构的位置与图5e和7e所示的位置相同。该织针传递过程的初 始步骤如图6b和8b所示。位于右手针床40的致动导针片15和钩针 1逐步地沿着朝向左手针床41的方向平移,而原本位于针钩3处的针 织物36则被移动到织针1的针杆2上。
位于左手针床41中的致动导针片15也在运动并逐步地朝着织针 l平移。当致动导针片15的斜面18接触到织针1的针钩3时,致动 导针片15就开始围绕针床41上的枢轴点20逐渐发生自然的摆动偏 移。随后,两个致动导针片15都被织针1钩住。该位置如图6c和8c 所示。当织针1依靠针踵21的凸轮钩入两个致动导针片15后(该机 构是公知的,因而未示出),致动导针片15围绕针床40上的枢轴点
1220发生强制摆动偏移,且针钩3和织针1的弹性挂钩6被致动导针片 15以如图6d和8d所示的方式释放。由于施压件39位于针织凸轮系 统的发生该运动的部分,且织针1的针钩3的弹性挂钩5因而仍然保 持打开,因此织针1准备移动针床41中,而针织物36则自然地移动 到织针1的针钩3中。发生织针1平移后的织针运动机构最终位置如 图6e和8e所示。
在针床41上形成倒针线圏的过程整体上与如系列图5a-5e所示的 过程对称且类似,并且织针从针床41传递到针床40的过程则完全对 称且类似于所系列图6a-6e所示的过程,因此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 同理,也不再详细描述替代导针片15的导针片23的使用,或是二者 的联合使用。
从上述
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了在不形成新线圏的 条件下在针床40与针床41 (它们是平针床或双针筒针织机的圆针床) 之间传递织针1,针织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机构来传送线圏,这在使 用已知的双钩织针的情况下是需要的。由于在建立了倒针线圏后,随 后发生的建立平针线圏的织针向针床的传送能够通过针织凸轮系统的 滑架的单一运动而进行,因此针织机;故充分地简化,此外还缩短了生 产循环的持续时间。同样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不存在像在使用带有致 动活塞的织针时那样的在机械方面的限制。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针织机构适用于所有通用规格的针织机,并且容易应用 到双针床和四针床平织机以及双针筒小直径、中直径和大直径针织机 上,而通过改变致动导针片15或23的类型,其适用于更多的设计用 于仅生产基本双反面(线圏纵行)结构的简单针织机,以及设计用于 生产带有相配的双面、双反面和畦编组织的针织物的针织机,特别是 自动生产传统的针织内衣的针织机。
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织针的织针运动机构,在针杆(2)的两端形成有通过弹性接钩(5,6)延伸的弹性针织构或针钩(3,4)。该织针运动机构可用于制作内衣类型的无缝针织品。这种机构简化了针织机的构造,并且通过减少生产循环中的时间来改善上述类型针织品的成本效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