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腔吸声板材的制作方法目前国内外装饰在吸声材料选择上,采用的是具有较强的吸收声性能、减低噪声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借助自身的多孔性、薄膜作用或共振作用而对入射声能进行吸收,并没有做到吸声材料与周围的传声介质的声特性阻抗匹配,使声能无反射地进入吸声材料,并使入射声能绝大部分被吸收。在大型空间上,如商场、体育馆吸声效果不是很明显,常常会出现声学上的问题。如体育馆、展览厅、火车站、报告厅、音乐厅等等,建筑空间的越来越大,就带来许多声学问题,如长混响、声聚焦、回声问题会影响着建筑功能的使用。对此,如何采用创新技术、新材料,保证建筑室内有效的吸声,使建筑空间内语言清晰度得到改善,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底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顶面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切面示意图。其中1薄膜;2超微孔;3内空腔;4空腔隔板;5背板;6圆孔。实施例一如
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空腔吸声板材,它包括薄膜1、空腔隔板4、背板5,它是一种具有内空腔3结构的蜂窝板材。空腔隔板4为栅格板结构,空腔隔板4的一侧面设置薄膜1,空腔隔板4的另一侧面设置背板5 ;空腔隔板4的栅格板结构在薄膜I和背板5之间形成了多个内空腔3。空腔隔板4为六边形格子单元的蜂窝状栅格板结构,内空腔3为截面六边形的腔体。薄膜I上对应所述内空腔3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个超微孔2。超微孔2为微小圆孔,孔径为O. 2 O. 8mm。薄膜I上分布的超微孔2与内空腔3的组合结构,满足亥姆霍兹共振原理的结构。背板5上对应所述内空腔3的位置上开设有圆孔6。圆孔6的孔径是内空腔3内
径的一半。本实施例的薄膜I为透明薄膜。空腔隔板4为透明隔板。背板5为透明板。薄膜为PC薄膜。空腔隔板为PC空腔隔板。背板为PC背板。
图1反映了各部件的空间关系及超微孔2的分布情况。图2反映了顶面的圆孔6分布情况。图3反映了内空腔3的结构。本实施例在实施应用中,可根据实际空间的吸声要求进行预设吸声频段和吸声率,对超微孔2的各种参数进行调整,超微孔2孔率一般控制在1% 3%,而孔径则控制在
O.2 O. 8_之间,同时能影响吸声率的还有内空腔3的进深,以及内空腔3是否为封闭式。本实施例在装饰应用中,可利用现有相关材料作为配件进行安装,也可进行结构深化设计,追求产品化加工,安装便捷,使其更加容易应用推广。因此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预设不同吸声率,以及吸声构件的厚度和大小规格。为满足不同设计风格需要,可调出各种颜色,就算是本身透明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多功能性的采光材料。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内空腔3为封闭式,即背板5上不设置圆孔。此种封闭式的内空腔3进深控制在50 100mm,形成吸声构件。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是限制。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空腔吸声板材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姜亚洲姜亚洲姜亚洲姜亚洲姜亚洲王茜南, 王永和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宋继萍宋继萍宋继萍克拉拉·加里诺娃朱恒杰
专利相关信息
-
刘建平, 崔建军刘建平, 崔建军刘建平, 崔建军刘建平, 崔建军杨江金杨江金李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