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庄宝祥
  • 公开日
    2015年2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9月26日
  • 申请人
    潍坊医学院
  • 文档编号
    A61D3/00GK204133638SQ20142055987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抓持装置、头部固定板和护臂套; 所述抓持装置包括两夹片,所述两夹片通过固定轴连接,所述两夹片间设有扭转弹簧,所述两夹片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抓齿,所述两夹片的顶部分别设有夹翼,所述两夹翼间形成夹持槽,所述两夹翼上分别设有拉环,所述两拉环位于所述夹持槽内; 所述头部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前端,所述头部固定板上对称设有两指套,所述两指套贯穿所述头部固定板; 所述固定轴的后端与所述护臂套连接,所述护臂套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护臂套与所述夹持槽相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固定板上设有头部后仰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护臂套之间通过转轴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夹翼间设有用于固定手部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夹持槽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臂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固定大鼠尾部的圈筒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齿的端部设有橡胶头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抓齿呈弧形,所述多个抓齿的长度自所述抓持装置的前部至所述护臂套方向逐渐递增
  •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包括抓持装置、头部固定板和护臂套;所述抓持装置包括两夹片,所述两夹片通过固定轴连接,所述两夹片间设有扭转弹簧,所述两夹片分别设有夹翼和多个抓齿,所述两夹翼间形成夹持槽,所述两夹翼上分别设有拉环;所述头部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前端,所述头部固定板上对称设有两个指套;所述固定轴的后端与所述护臂套连接,所述护臂套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护臂套与所述夹持槽相通该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较快地捕捉大鼠和较好地固定大鼠,实验人员不会被抓伤或咬伤,利于实验人员进行灌胃操作,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实验器材【专利说明】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 [000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实验研宄的基本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动物的种类及药物剂量的不同,需对实验动物实施不同的给药方法,经口灌胃给药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灌胃给药能够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控制给药时间,在药物学动物实验中有重要意义。 [0003]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实验研宄领域,是现代医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由于大鼠体形较小鼠大,且性格较为凶猛,实验人员在对大鼠实施捕捉灌胃操作时,经常遇到抓捕困难、易受大鼠攻击、被大鼠咬伤等问题,而且力量较小或胆子小的女性研宄人员对大鼠进行灌胃操作时,经常由于手抓不牢而出现被大鼠抓伤或咬伤的情况,导致灌胃操作被迫中断或终止,延长了实验时间,降低了实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较好地固定大鼠,不会被大鼠抓伤,且操作方便,可提高实验效率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包括抓持装置、头部固定板和护臂套;
[0007]所述抓持装置包括两夹片,所述两夹片通过固定轴连接,所述两夹片间设有扭转弹簧,所述两夹片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抓齿,所述两夹片的顶部分别设有夹翼,所述两夹翼间形成夹持槽,所述两夹翼上分别设有拉环,所述两拉环位于所述夹持槽内;
[0008]所述头部固定板设于所述固定轴的前端,所述头部固定板上对称设有两指套,所述两指套贯穿所述头部固定板;
[0009]所述固定轴的后端与所述护臂套连接,所述护臂套为中空圆柱体,所述护臂套与所述夹持槽相通。
[0010]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头部固定板上设有头部后仰槽。
[0011]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护臂套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0012]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两夹翼间设有用于固定手部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夹持槽内。
[00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护臂套的外壁设有用于固定大鼠尾部的圈筒。
[001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抓齿的端部设有橡胶头套。
[0015]作为更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多个抓齿呈弧形,所述多个抓齿的长度自所述抓持装置的前部至所述护臂套方向逐渐递增。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包括抓持装置和护臂套,抓持装置用于捕捉和固定大鼠,护臂套用于保护实验人员的小臂不被大鼠抓伤或咬伤,其设计合理。
[0018]使用时,左手或右手穿过护臂套伸入夹槽内,拉动拉环使两夹片张开而捕捉大鼠,大鼠被固定在抓齿内,实验人员的手被夹槽保护、臂部被护臂套保护,因而不会被大鼠咬伤或抓伤,抓齿可将大鼠固定,实验人员即可进行灌胃操作,其操作简单,节约实验时间,可提高实验效率。
[0019]头部固定板用于固定大鼠的头部,实验人员的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两指套内,从而使得两手指从头部固定板的后部绕至前部,两手指捏住大鼠颈部的皮肤从而使大鼠的头部不会摆动,大鼠的头部落于头部后仰槽内可使大鼠比较舒适,有利于实验人员进行灌胃,可进一步提尚实验效率。
[0020]固定轴与护臂套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方便实验人员在抓捕大鼠时腕部比较灵活,固定带可将实验人员的手固定于夹持槽内,防止抓持装置从实验人员手中滑脱。
[0021]护臂套外壁设有的圈筒用于固定大鼠的尾部,防止大鼠尾部甩动而影响灌胃操作,从而影响实验效率。
[0022]抓齿的端部设有橡胶头套可避免抓齿抓伤或抓疼大鼠,使大鼠在灌胃过程中比较舒服。多个抓齿的长度依次递增是顺应了大鼠的体形,通常大鼠的上身细下身粗,有利于抓捕和固定大鼠。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较快地捕捉大鼠和较好地固定大鼠,实验人员不会被抓伤或咬伤,利于实验人员进行灌胃操作,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0024]图1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0025]图2是图1中沿A-A向的剖视图;
[0026]图3是图1中头部固定板和抓持装置的后视图;
[0027]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的后视图;
[0028]图5是图4中头部固定板和抓持装置的后视图;
[0029]图6是图4中头部固定板的主视图;
[0030]其中:1-抓持装置,2-头部固定板,3-护臂套,4-转轴,5-固定带,6-圈筒,7_橡胶头套,11-左夹片,12-右夹片,13-固定轴,14-扭转弹簧,15-抓齿,16-左夹翼,17-右夹翼,18-夹持槽,21-指套,22-头部后仰槽,161-左拉环,171-右拉环。


[00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2]实施例一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包括抓持装置1、头部固定板2和护臂套3,护臂套3为中空圆柱体,护臂套3可用弹性硅胶等材料制成。
[0034]抓持装置I包括左夹片11和右夹片12,左夹片11和右夹片12间通过固定轴13连接,左夹片11和右夹片12间设有扭转弹簧14,左夹片11的底部和右夹片12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抓齿15,多个抓齿15呈弧形,多个抓齿15的弧长长度自抓持装置I的前部至护臂套3的方向逐渐增长,优选为左夹片11和右夹片12均设有4?6个抓齿,抓齿间有空隙,且左、右两夹片上的抓齿彼此对应;左夹片11的顶部设有左夹翼16,右夹片12的顶部设有右夹翼17,左、右两夹翼间形成夹持槽18,左夹翼16上设有左拉环161,右夹翼上设有右拉环171,左、右两拉环位于夹持槽18内。
[0035]头部固定板2设于固定轴13的前端,头部固定板2用于固定大鼠的头部,头部固定板2上对称设有两个指套21,两个指套21贯穿头部固定板2的正反面;如图3所示,固定轴13的后端与护臂套3的前端通过转轴4连接(两者之间还可以固定连接或是采用其他形式的活动连接),护臂套3与夹持槽18相通。
[0036]实施例二
[0037]本实施例中的大鼠灌胃用固定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护臂套3的外壁设有用于固定大鼠尾部的圈筒6 ;抓齿15的端部设有橡胶头套7 ;如图5所示,左、右两夹翼间设有用于固定实验人员手部的固定带5,固定带5位于夹持槽18内;如图6所示,头部固定板2的正面设有头部后仰槽22。
[0038]上述实施例中前、后、左、右是相对附图而言,只用于使得本实用新型表述清楚,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