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高效ct探测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高效ct探测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朱险峰
  • 公开日
    2011年5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2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1年2月28日
  • 申请人
    朱险峰
  • 文档编号
    A61B6/03GK102068272SQ2011100469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高效CT探测器,它包括主基板(1)和均勻固定在主基板(1)上的若干个探测单元 (2),每个探测单元(2)分别包括晶体(21)和光电二极管(22),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 (23)与晶体(21)的一个面紧密结合,其特征在于各探测单元(2)的方向相同、并沿光电二 极管(22)的接收面(23)平行于X线、垂直于主基板(1)的方向固定在主基板(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21)为长方柱状六面体, 晶体(21)柱长方向的一个侧面与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紧密结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21)不与光电二极管 (22)的接收面(23)紧密结合的其它五个面上分别设有反射可见光的反射层(2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22)由长片状六 面体光电二极管管体(25)和与光电二极管管体(25)相适应的长片状六面体光电二极管基 板(26)构成,光电二极管管体(25)的一个大的主表面为接收面(23),光电二极管管体(25) 接收面(23)背面的另一个大的主表面固定在光电二极管基板(26)的一个大的主表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管体(25)与主基 板(1)相连的端面上连接有穿过主基板(1)上的引线通孔(11)的光电二极管引线(27)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管体(25)夹在晶 体(21)和光电二极管基板(26 )之间构成长柱状探测单元(2 ),长柱状探测单元(2 )的柱身 垂直于主基板(1),晶体(21)的一个端面、长片状六面体光电二极管管体(25)的一个端面 和长片状六面体光电二极管基板(26 )的一个端面固定在主基板(1)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探测单元(2)上X线投射侧设 有固定在光电二极管(22)的端面上、可阻挡住X线使其不会照射到光电二极管(22)的铅板 或钢板(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CT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基板(1)为设有若个光电二 极管引线通孔(11)的板状体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CT机,具体涉及CT机的探测器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主基板1和均勻固定在主基板1上的若干个探测单元2, 每个探测单元2分别包括晶体21和光电二极管22,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与晶体21 的一个面紧密结合,各探测单元2的方向相同、并沿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平行于X线、 垂直于主基板1的方向固定在主基板1上晶体21为长方柱状六面体,晶体21柱长方向的一个侧面与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 面23紧密结合晶体21不与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紧密结合的其它五个面上分别设 有反射可见光的反射层24光电二极管22由长片状六面体光电二极管管体25和与光电二极管管体25相适 应的长片状六面体光电二极管基板26构成,光电二极管管体25的一个大的主表面为接收 面23,光电二极管管体25接收面23背面的另一个大的主表面固定在光电二极管基板沈的 一个大的主表面上光电二极管管体25与主基板1相连的端面上连接有穿过主基板1上 的引线通孔11的光电二极管引线27光电二极管管体25夹在晶体21和光电二极管基板沈之间构成长柱状探测单元 2,长柱状探测单元2的柱身垂直于主基板1,长方柱状六面体晶体21的一个柱端面、长片状 六面体光电二极管管体25的一个端面和长片状六面体光电二极管基板沈的一个端面固定 在主基板1上每个探测单元2上X线投射侧设有固定在光电二极管22的端面上、可阻挡 住X线使其不会照射到光电二极管22的铅板或钢板3铅板或钢板3固定在光电二极管管 体25和光电二极管基板沈的端面上铅板或钢板3的厚度为3-5mm主基板1为设有若 干个光电二极管引线通孔11的板状体实际应用时成排的探测单元2的光电二极管管体 25和光电二极管基板沈可以分别制成一体结构,以便于加工制作和安装各探测单元2上 的铅板或钢板3可以制成具有晶体X线通孔的一体式筛板结构,同样便于加工制作和安装本探测器的核心部分是探测器的物理结构和排列方式的改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 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采用独创的正交偏孔准直采集技术可以在现有的探测器单元 尺寸不变的基础上,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一倍国外关于CT探测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晶体(稀土陶瓷)的发光效率(晶体亮 度)和晶体(稀土陶瓷)的总体发光强度(晶体厚度)上,没有考虑增加接收面积提高接收效率的研究(因为目前国外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限制,认为增加接收面积提高接收效率是绝对 不可能的)本探测器的研究恰恰是针对国外研究的盲区进行的这种新型探测器的晶体(稀土陶瓷)和发光二极管的排列方式,是将原探测单元 (晶体和光电二极管)在基板上旋转90度,使光电二极管接收面由原来与X线垂直变成平 行这样晶体(稀土陶瓷)可沿X线方向延长到5-10mmX线穿透和照射晶体(稀土陶瓷)时 使5-10mm长的晶体(稀土陶瓷)全部发光,可见光照射侧面距离0. 25mm的光电二极管因 为所有的发光点距离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距离最大只有0. 25mm,所以接收效率非常高,是 现在的探测器所不能比拟的其接收效率是目前结构探测器的百倍以上由于其光电二极 管的接收面积较现有探测器的光电二极管扩大20倍以上,接收效率也相应提高由于以上 两个原因使信号强度明显加大,使CT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都有一个明显提高本探测器的晶体(稀土陶瓷)在X线照射晶体时使晶体发光,绝大多数光线和经过 反射层反射的光线直接到达附近(0. 25mm)的光电二极管接收面现有的探测器晶体(稀土 陶瓷)在X线照射晶体时使晶体发光,但最后到达光电二极管接收面的只有微弱的可见光 线,光线在不完全透明的陶瓷内传播经多次反射后才可以到达光电二极管接收面(相对发 光强度很低),光线损失过大,接收效率很低图3为现有探测器每个探测单元的结构,它由 四方柱状晶体21、与柱状晶体21的下端面紧密结合的光电二极管22构成,X线垂直于光电 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四方柱状晶体21与光电二极管22相结合的其它五个面上分别设有 反射层24光电二管接收面23的背面固定在主基板1上,光电二极管22与主基板1相连 的面上设有穿过主基板1上的引线通孔11的光电二极管引线27本探测器每个探测器单元总接收X线的面积为0.5 mmX0.5 mm,其中0. 25 mmX0.5 mm为有效晶体(稀土陶瓷)接收面积,占50%,探测器在X轴或Y轴方向有50%的 盲区,通过目前广泛使用的正交偏转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配合前面的铅板遮挡住1/2 的通道,改进形成正交偏孔准直采集技术,这项技术完成后的探测器单元尺寸相当于0. 25 mmXO. 5 mm,也就是说在X轴或Y轴方向的单元尺寸相当于0. 25 mm像素尺寸减少一倍, 相邻像素之间没有重叠目前正交偏转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对这项技术稍加改进即可应用 到这种探测器上,而且改进后的这项技术更加完善目前的正交偏转技术是完成双倍的数据采集,本探测器利用正交偏孔准直采集技 术是完成像素尺寸减小一倍的数据采集原理如图所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高效ct探测器的制作方法探测器是CT机的核心部件,探测器的质量直接决定CT设备的最关键技术指标,直 接影响到成像效果。目前国外比较先进的CT生产厂家使用的探测器均为发光晶体(稀土 陶瓷)探测器,主要区别在发光晶体上,有闪烁晶体探测器、稀土陶瓷探测器、金属陶瓷探测 器、宝石探测器等。但各种探测器的排列结构基本相同,均为X线与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相 垂直,X线照射晶体使晶体发出可见光,可见光使光电二极管导通。决定CT图象质量的根本原因是图象的像素大小和信号的强度。像素的大小是由 探测器每个单元的尺寸决定的,即单个探测器越小,像素也越小,图象的空间分辨率就越 好,图象质量就越好。但当探测器尺寸过小时,探测器每个单元所探测到的信号强度就明显 下降,探测到的信号太小,信噪比很低,最终在图象上出现雪花点,CT图象的密度分辨力会 急剧下降,不能用于成像诊断。可见,要想获得更小的像素和更强的信号之间存在矛盾。在缩小单个探测器尺寸无法实现提高图象质量的情况下,目前国外关于CT探测 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晶体(稀土陶瓷)的发光效率(晶体亮度)和晶体的总体发光强度 (晶体厚度)上。在提高晶体的发光效率方面,多年的探测器研究已经使发光晶体材料的研 究到了极至,出现了超高速稀土陶瓷探测器、宝石探测器。尽管当前使用晶体的发光效率比 较以前的晶体有大幅度提高,但其发光亮度仍很低。在提高晶体(稀土陶瓷)的总体发光亮 度上,目前尽管晶体已被加厚达到2mm或更多,但随着晶体的加厚,发光晶体距离下面的光 电二极管接收面越来越远(相对发光亮度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对远处的晶体而言,光电 二极管接收光强度会明显下降,接收效率会下降而变得很低。稀土陶瓷是半透明接近透明 的,其透光性相对较差(晶体只能做到2mm左右),所以提高晶体厚度这一方法,目前已没有 进一步研究的可能。目前的晶体和光电二极管设计排列结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更小的像素 和更强的信号之间存在矛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像素更小、接收效率更强、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的高效CT探测器。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主基板和均勻固定在主基板上的若干个探测单 元,每个探测单元分别包括晶体和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与晶体的一个面紧密 结合,各探测单元的方向相同、并沿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平行于X线、垂直于主基板的方向 固定在主基板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CT机使用本探测器可以在不提高X线强度和不改变其它结 构的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像素更小,信号更强,像素尺寸大小为现有探测器的一半,其接收 效率更高,是现有探测器的百倍以上,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积扩大20倍以上,使探测器单元探测尺寸变小的同时探测到的信号不变小,信噪比更高,所形成的CT图像质量更好。本CT探测器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本CT探测器的CT机其X线辐射强度较现有CT明显降低(绿色),减小了对人体 的辐射副作用。2、探测到的信号强度较目前的探测器明显提高,获得的图像效果更好。3、 CT图像的像素更小,空间分辨率更高。本CT探测器以上三个优点兼备,是目前CT探测器所 不可比拟的(包括宝石探测器)。图1为本发明探测单元实施例立体局剖图; 图2为本发明探测器实施例立体结构图; 图3为现有探测器探测单元立体局剖图; 图4为现有探测器和本发明探测器使用效果比较图。
图4中左侧是目前常规CT探测器及其0°和180°的接收情况,0°和180°接收的信 号是相同的,图3中右侧是我们设计的正交偏孔准直采集技术探测器0°和180°的接收情 况,由于本探测器探测单元上的铅板或钢板挡住了照射向探测单元一半面积的X线,其0° 和180°加起来才可以构成完整的信号,而现有探测器0°和180°的信号是重复的,可见 二者0°和180°接收的信号是不同的。图中下面是各自形成的图像。常规CT探测器将小 病灶放大失真,并且病灶密度减低淡化,本探测器采用正交偏孔准直采集技术可以探测到 更小的病灶。新型探测器较目前主流的探测器性能指标明显提高,完成CT设备图像质量的一 次飞跃。并且可以大幅度的降低X线的使用剂量,更环保、更绿色,更健康,还可以延长X线 管的使用寿命。目前CT的探测器存在的问题不是单元尺寸能不能做的更小的问题,而是做的更小后探测到的信号太小,信噪比太低,不能用于成像诊断。本探测器在探测器X线单元接收 面积尺寸变小的同时探测到的信号不变小,探测到的信号反而更强,信噪比更高,CT的图像 质量更好。解决了单个探测器尺寸减小的同时探测到的信号强度不减小的问题,使单个探 测器可以做的更小,信号可以更强,最终使CT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都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CT机,具体涉及CT机的探测器。它包括主基板(1)和若干个探测单元(2),每个探测单元(2)分别包括晶体(21)和光电二极管(22),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与晶体(21)的一个面紧密结合,各探测单元(2)的方向相同、并沿光电二极管(22)的接收面(23)平行于X线的方向固定在主基板(1)上。 CT机使用本探测器可以在不提高X线强度和不改变其它结构的情况下接收到的信号像素更小,信号更强,像素尺寸大小为现有探测器的一半,其接收效率更高,是现有探测器的百倍以上,光电二极管的接收面积扩大20倍以上,使探测器单元探测尺寸变小的同时探测到的信号不变小,信噪比更高,所形成的CT图像质量更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