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吕佩师, 王秀梅, 程宝珍
  • 公开日
    2010年9月29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3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3月23日
  • 申请人
    海尔集团公司;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D06F37/12GK101845739SQ2009101284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包括桶体和安装于桶体上部的平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内壁上有多个向外的均匀排列的棱台状凹坑,凹坑底部的各边角处至少有一处设置有脱水孔,于平衡环下方沿桶体周壁设有多个直径大于脱水孔的溢水漂洗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棱台状凹坑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多边形侧部、设有脱水孔的多边形底部、以及由多 边形侧部延伸到多边形底部的多个斜面,脱水孔设于多边形底部与两相邻斜面共同相交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两相邻棱台状凹坑之间具有间距,间距的大小满足下面条件分别在两相邻棱台状凹 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相邻脱水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不 大于在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2倍最大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脱水孔直径为2. 7 3. Omm,凹坑深度为2 3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分布于桶体上的所有棱台状凹坑使用桶体内壁的面积之和占桶体内壁总面积的1/2 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棱台状凹坑为正四棱台状凹坑,设于桶体上的所有正四棱台状凹坑占桶体内壁总面积 的 1/2 3/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正四棱台状凹坑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正四边形侧部、设有脱水孔的正四边形底部、 以及由侧部延伸到底部的四个等腰梯形斜面,脱水孔设于底部和两相邻斜面共同相交夹角 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正四边形侧部每边长为16 24mm,底部每边长为侧部每边长的1/3 1/2,斜面与侧 部所在面之间的夹角为20° 3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正四棱台状凹坑深度为2 3mm,相邻凹坑之间为弧形的曲面,间距为2 5mm,脱水孔 直径为2. 7 3. 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溢水漂洗孔直径为4 10mm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桶体结构,尤其是一种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洗衣机内桶,包括桶体,桶体上端部设有平衡环,所述桶体的内壁上有多个 向外的均勻排列的棱台状凹坑,凹坑底部的各边角处至少有一处设置有脱水孔棱台状凹 坑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多边形侧部、设有脱水孔的多边形底部、以及由多边形侧部延伸 到多边形底部的多个斜面,脱水孔设于多边形底部与两相邻斜面共同相交的位置本发明 所述的棱台状凹坑多边形侧部围绕的面积和占桶体内壁总面积的1/2 3/4为了提高洗涤时衣物与内桶之间的搓揉效果,且减少桶体内壁对衣物的磨损,则 于两相邻棱台状凹坑之间设有间距,间距的大小满足下面条件分别在两相邻棱台状凹坑 内两脱水孔之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相邻脱水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大 于在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2倍最大距离该脱水孔的距离与传统脱水孔的分 布相比,桶体上的脱水孔间距更为均勻,无论洗涤还是脱水都减少了衣物的磨损和变形,尤 其脱水时极大提高了脱水的效率所述的脱水孔直径为2. 7 3. Omm,凹坑深度为2 3mm,脱水孔直径的大小对衣 物的磨损有一定的影响,太大会出现拉丝等损坏,太小则不容易加工;而凹坑深度太深则容 易使得衣物脱水时变形,且桶体外观也较难看,太浅则没有效果于平衡环下方沿桶体周壁设有多个直径大于脱水孔的溢水漂洗孔,大孔直径为 4 10mm在高水位漂洗时,泡沫位于水上层利于泡沫流出,脱水时由于高速转动产生的离 心力,衣物甩出的水也沿桶壁往上走,通过溢水漂洗孔流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的制作方法在洗衣机进行洗涤时,衣物会在内桶内壁上不停地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对衣物有 磨损;脱水时,在电机的驱动下,整个内桶进行旋转,衣物中含的水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 脱离衣物,通过内桶上的脱水孔排出内桶,通过外桶的排水结构排出洗衣机,从而完成衣物 的脱水过程。如图1所示,现有洗衣机内桶包括平衡圈1’、本体2’、内桶底3’,本体2’上设有多 个脱水孔4’用于对衣物脱水的水分的排出。本体2’上的脱水孔4’的排布不够密,为了提 高脱水率,可考虑增加脱水孔的直径,但这样就给类似丝袜类的衣物带来拉丝破损的隐患。 脱水时,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下,直径大的孔对衣物等也会造成一定的磨损;洗涤时,在驱 动力的带动下,衣物在内桶里不停的翻转,大孔的存在和不够密的孔的排布,都给衣物带来 了一定的磨损。如图2所示,形成于这种洗衣机的内桶中的每个脱水孔4’都以圆锥形状构成,其 中所述圆锥形状的直径从内桶的内表面到外表面逐渐减小。每个脱水孔4’都从内桶的内 侧到外侧以弯曲的形状变形,结果,每个脱水孔4’都具有大于内桶的厚度的高度h。每个脱 水孔4’都具有接近3. 5mm的直径。大约2000个脱水孔4’形成于内桶的圆周中。脱水孔 4’的尺寸和数量根据内桶改变。当洗衣机的脱水操作以高速旋转内桶时,如图2所示,衣物5’由于离心力与内桶 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当衣物5’为软材料时,相邻于脱水孔4’的部分衣物5’可能被 引入脱水孔4’,结果使得衣物5’变形。具体地,多个突起可能形成在衣物5’的表面。这是 因为相邻于脱水孔4’的部分衣物5’没有受到支撑,且由于通过脱水孔4’排出内桶的洗涤 水流使衣物5’变形。另外,内桶的内表面是平坦的,因此,在洗衣机的洗涤操作期间,在内桶的内表面 和衣物之间的摩擦很小,结果,由于摩擦使洗涤效率受到限制。申请号为200710196626. 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洗涤效率的洗衣机,所述 洗衣机能够防止由于旋转脱水孔造成衣物变形,增加洗涤桶的内表面和衣物之间的摩擦以 提高洗涤效率,并减少洗涤水的消耗量。洗衣机包括水桶、安装在水桶中的洗涤桶、使洗涤 桶旋转的驱动单元、以及将在水桶中的洗涤水供给到洗涤桶中的洗涤水循环单元。洗涤桶 具有形成于其中并以多棱锥的形状从其内表面向外凹陷的多个凹陷部、以及形成于各凹陷 部的深区域中的多个旋转脱水孔。上述内桶结构的脱水孔均设于棱锥凹陷的顶部,脱水孔 的数量较少,不利于提高脱水效率,若增加脱水孔径,则又容易使得衣物变形。申请号为200820055708. 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洗衣机内桶结构,其包 括内桶体,该内桶体的表面排布有脱水孔,该脱水孔相对于内桶体内壁凹进,形成凹陷结构。该凹陷结构可为四棱锥结构,脱水孔设置于四棱锥顶部。脱水孔直径小且密度高,整体形成具有大量的相对内壁凹进脱水孔的内桶结构。上述洗衣机内桶的使用中,由于其脱水孔设计的结构等原因,对衣物的磨损率较 高,同时,由于整体排布和孔径的关系,脱水率也不够高,对洗衣机的整体性能有一定的不 利影响。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洗衣机内桶结 构,通过改变脱水孔的设计结构和分布位置,防止在洗涤和脱水过程中衣物变形,提高了洗 涤和脱水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具有高效率洗涤 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包括桶体和安装于桶体上部的平衡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 内壁上有多个向外的均勻排列的棱台状凹坑,凹坑底部的各边角处至少有一处设置有脱水 孔,于平衡环下方沿桶体周壁设有多个直径大于脱水孔的溢水漂洗孔。所述的棱台状凹坑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多边形侧部、设有脱水孔的多边形底 部、以及由多边形侧部延伸到多边形底部的多个斜面,脱水孔设于多边形底部与两相邻斜 面共同相交的位置。所述的两相邻棱台状凹坑之间具有间距,间距的大小满足下面条件分别在两相 邻棱台状凹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相邻脱水孔之间的 最小距离,不大于在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2倍最大距离,该结构使得桶体上 的脱水孔间距尽量均勻,利用其快速脱水,且防止衣物变形。所述的脱水孔直径为2. 7 3. Omm,凹坑深度为2 3_。脱水孔直径的大小对衣 物的磨损有一定的影响,太大会出现拉丝等损坏,太小则不容易加工;而凹坑深度太深则容 易使得衣物脱水时变形,且桶体外观也较难看,太浅则没有效果。所述的棱台状凹坑多边形侧部围绕的面积和占桶体内壁总面积1/2 3/4。所述的棱台状凹坑为正四棱台状凹坑,设于桶体上的所有正四棱台状凹坑占桶体 内壁总面积的1/2 3/4。所述的正四棱台状凹坑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正四边形侧部、设有脱水孔的正四 边形底部、以及由侧部延伸到底部的四个等腰梯形斜面,脱水孔设于底部和两相邻斜面共 同相交夹角的位置。所述的正四边形侧部每边长为16 24mm,底部每边长为侧部每边长的1/3 1/2,斜面与侧部所在面之间的夹角为20° 30°。凹坑底部边长和侧部边长的比例关系 及斜面与侧部所在面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影响凹坑的深度和与桶体内壁弯曲平滑度,这样, 在洗涤过程中,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衣物的损害;脱水时,由于凹坑深度平缓减少衣物变 形。所述的正四棱台状凹坑深度为2 3mm,相邻凹坑之间为弧形的曲面,间距为2 5mm,脱水孔直径为2. 7 3. 0mm。于平衡环下方沿桶体周壁设有多个直径大于脱水孔的溢水漂洗孔,溢水漂洗孔直径为4 10mm。在高水位漂洗时,泡沫位于水上层利于泡沫流出,脱水时由于高速转动产生 的离心力,衣物甩出的水也沿桶壁往上走,通过溢水漂洗孔流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在桶体内壁上设有多个向外均勻排列的棱台状凹坑,并在凹坑底部的 边角处设置有脱水孔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内桶和洗涤衣物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洗涤效果;又 由于脱水孔分别设于凹坑底部的各个角部,且尺寸小于传统脱水孔的尺寸 ,凹坑与桶体内 壁弧形光滑过渡,避免了出现衣物拉丝的现象,也降低了对衣物的磨损;由于凹坑具有小倾 斜度和大面积的斜面分散支撑,防止了衣物在脱水旋转时变形;另外,本发明在内桶有效 的面积内均勻的增加了脱水孔的数量,相比传统洗衣机脱水孔的数量,增加了 2倍以上,该 数据与棱台状凹坑多边形侧部的边数有关,且在桶体上端平衡环的下方设有一圈溢水漂洗 孔,大大提高了脱水的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的洗衣机内桶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洗衣机内桶洗涤时衣物贴于脱水孔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洗衣机内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3中B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洗衣机内桶沿桶体圆周面剖面局部示意图。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洗衣机内桶,包括桶体1,所述桶体的内壁 有多个向外的均勻排列的正四棱台状凹坑2,凹坑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各设置有脱水孔3。所 述的正四棱台状凹坑2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正四边形侧部4、设有脱水孔的正四边形底 部5、以及由侧部延伸到底部的四个等腰梯形斜面6,脱水孔3设于底部5和两相邻斜面6 共同相交夹角的位置(参阅图4),设于桶体上的所有正四棱台状凹坑占桶体内壁总面积的 1/2 3/4,即桶体1上设有η个正四棱台状凹坑2,每个凹坑正四边形侧部4包围的面积为 S,桶体内壁总面积S总,则nS/S总=1/2 3/4。如图6所示,所述的正四边形侧部4每边长L为16 24mm,底部5每边长Ll为侧 部4每边长L的1/3 1/2,斜面6与侧部4所在面之间的夹角α为20° 30°,优选为 24° 28°,最佳为25°。凹坑底部边长和侧部边长的比例关系及斜面与侧部所在面之 间 的夹角的大小影响凹坑的深度和与桶体内壁弯曲平滑度,这样,在洗涤过程中,能最大限度 的减少对衣物的损害;脱水时,由于凹坑深度平缓减少衣物变形。所述的正四棱台状凹坑深度H为2 3mm,相邻凹坑之间为弧形的曲面,间距d为 2 5mm,脱水孔3直径为2. 7 3. Omm,间距d的大小满足下面条件分别在两相邻棱台状 凹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最近距离不小于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相邻脱水孔之间的最小距离, 不大于在同一棱台状凹坑内两脱水孔之间的2倍最大距离,如图4所示,间距d的大小满 足|bc| ^ |ab| ^ 2 |bd| O如图5所示,于桶体上端部平衡环(图中未示出)的下方沿桶体周壁设有多个直 径大于脱水孔的大孔7,大孔7直径为4 10mm。在高水位漂洗时,泡沫位于水上层利于 泡沫流出,脱水时由于高速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衣物甩出的水也沿桶壁往上走,通过大孔流
出ο本发明采用在桶体内壁上设有多个向外均勻排列的棱台状凹坑,并在凹坑底部的 边角处设置有脱水孔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内桶和洗涤衣物之间的摩擦,提高了洗涤效果;又 由于脱水孔分别设于凹坑底部的各个角部,且尺寸小于传统脱水孔的尺寸,凹坑与桶体内 壁弧形光滑过渡,避免了出现衣物拉丝的现象,也降低了对衣物的磨损;由于凹坑具有小倾 斜度和大面积的斜面分散支撑,防止了衣物在脱水旋转时变形;另外,本发明在内桶有效 的面积内均勻的增加了脱水孔的数量,相比传统洗衣机脱水孔的数量,增加了 2倍以上,该 数据与棱台状凹坑的边数多边形侧部有关,且在桶体上端平衡环的下方设有一圈溢水漂洗 孔,大大提高了脱水的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率洗涤和脱水结构的洗衣机内桶,包括桶体和安装于桶体上部的平衡环,所述桶体的内壁上有多个向外的均匀排列的棱台状凹坑,凹坑底部的各边角处至少有一处设置有脱水孔,于平衡环下方沿桶体周壁设有多个直径大于脱水孔的溢水漂洗孔,所述的棱台状凹坑包括与桶体光滑过渡的多边形侧部、设有脱水孔的多边形底部、以及由多边形侧部延伸到多边形底部的多个斜面,脱水孔设于多边形底部与两相邻斜面共同相交的位置,所述的两相邻棱台状凹坑之间具有间距。本发明通过改变脱水孔的设计结构和分布位置,防止在洗涤和脱水过程中衣物变形,提高了洗涤和脱水效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