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横担的制作方法目前,输电线路杆塔上安装有横担,横担的自由端安装有绝缘子,架空电线安装在绝缘子上,横担的材质大多为金属。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柱式绝缘子,其呈棒形,柱式绝缘子的一端与横担的自由端连接,另一端与线夹连接,线夹具有容纳架空电线的凹槽。这样,大大改善了电气性能,减少线路维护工作量,延长使用寿命。但是,架空电线需要通过绝缘子固定到横担上,导致架空电线的装配比较复杂,而且柱式绝缘子的成本较高。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横担的实施例沿横担中心线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为使示意图简洁,省略了部分剖面线;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横担的左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横担包括芯棒10和套设在芯棒10外侧的绝缘套11,绝缘套11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线路杆塔连接的连接部,绝缘套11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线夹的线夹固定部。本实施例的横担在其芯棒10外侧套设了绝缘套11,因此横担能够绝缘,进而代替现有技术中的绝缘子。横担通过第一端的连接部固定在线路杆塔上,横担可以在绝缘套11的第二端的线夹固定部上直接安装线夹进而安装架空导线,这样,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安装绝缘子的步骤。本实施例的横担在装配时无需安装绝缘子,这样使得架空电线装配简单,同时节约了线路的建设成本。如图1所示,绝缘套11的侧壁具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绝缘环形凸缘12。绝缘套11上设置绝缘环形凸缘12可以提高横担的爬电比距,爬电比距的定义是设备外绝缘的爬距与其两端承受的最高运行电压之比,也就是说,横担的长度一定时,设置有多个绝缘环形凸缘12的横担可以承受更高电压的电线而不被高电压击穿。当然,如果电线的电压一定,设置有多个绝缘环形凸缘12的能够减少横担的长度,设置在横担上架空电线相距线路的垂直距离减少,因此,可以减少输电线路走廊宽度。如图1所示,多个绝缘环形凸缘12包括多个第一环形凸缘和多个第二环形凸缘,各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环形凸缘之间,第一环形凸缘沿径向的长度大于第二环形凸缘沿径向的长度。如图1所示,绝缘环形凸缘12逐渐收缩地向外延伸。这样,有利于通过雨水对绝缘环形凸缘12进行清洗。如图1所示,绝缘环形凸缘12与绝缘套11之间平滑过渡。这样,绝缘环形凸缘12与绝缘套11的连接处不容易积压灰尘。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套和绝缘环形凸缘12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导电性能,而且成本低。当然,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可塑性强的绝缘材料。如图1所示,线夹固定部包括第一绝缘套筒20和线夹连接片21。优选地,线夹连接片21沿所述横担的中心线延伸或平行于该中心线延伸。其中,第一绝缘套筒20套设在绝缘套11的第二端。线夹连接片21连接在第一绝缘套筒20远离绝缘套11的一端,线夹连接片21上设置有三个连接孔22,三个连接孔22之间限定出一个三角形。优选地,线夹连接片21与第一绝缘套筒20的连接处可以设置多个加强筋。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1仅示出了芯棒10和绝缘套11的剖面线,未示出第一绝缘套筒20、线夹连接片21、第二绝缘套筒30、固定圆盘31和加强筋33的剖面线。本实施例防振锤的连接部包括第二绝缘套筒30和固定圆盘31。第二绝缘套筒30套设在绝缘套11的第一端。固定圆盘31连接在第二绝缘套筒30远离绝缘套11的一端,固定圆盘31上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孔32。优选地,固定圆盘31的直径大于第二绝缘套筒30与固定圆盘31连接一端的直径,固定圆盘31与第二绝缘套筒30的连接处可以设置多个加强筋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横担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杨爽何彦彬朱才良, 许贤明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王月季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