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分布有圆形凸部的板材结构及其板材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目前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各类板材,绝大多数为平板形板材,其抗折强度除金属材质外均较低。要想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必须成倍增加板材厚度,但这样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量和成本。此外,大部分板材因不具备防火、防水和耐候功能,而不能应用于户外的各类工程中。为主要解决板材抗折强度低的问题,现有技术具有一种分布有圆形(球台形)凸部的板材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这种板材结构是在其板材100上向一侧冲压一体成型凸设有多个球台形凸部11,这些凸部11均匀且行列对其地分布于板材100上;而在板材100的另一侧,对应每一个凸部11均具有凹部12,使各个凸部11的截面厚度与未凸部的平板部的厚度相等。通过设置多个凸部11,使板材100在贯穿各个凸部11的直线方向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而通过对应的凹部12,使凸部11形成中空的碗形状,减少了因设置凸部11而消耗的板材原料,通过有限的材料提高了板材抗折强度,克服了平板形板材抗折强度低的问题。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分布有圆形凸部的板材结构,因其凸部11是成行成列地分布于板材100上,于是虽然在直线方向la、Ilb上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但是在每两行或每两列凸部11之间所形成的凸部间隙13所在的直线方向lc、ld上却与普通板材一样,仍然存在抗折强度低的缺陷。所以,上述结构仍然不能在板材的所有断面都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图1为现有技术的板材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材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图5为图3的C-C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材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材结构的工程应用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板材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00板材11凸部12凹部13间隙la、lb、lc、Id 直线方向200板材21第一凸部 210平台22第二凸部 23平板部24第一凹部 240平台25第二凹部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0031]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布有圆形凸部的板材结构,具有一平面板材200,在平面板材200向一侧一体成型地凸设有多个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凸部21,各第一凸部21行列对齐地布满于平面板材200上,在每四个两两相邻且互不共线的第一凸部21的中间的平板部23处均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二凸部22,第二凸部22的横截面直径d2小于第一凸部21的横截面直径dl、且大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21凸起边缘的最近距离S。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凸部21的行列缝隙之间设置第二凸部22,并设计第二凸部22的横截面直径比例为s < d2 < dl,则能使平板部23无法形成如图1中lc、ld所示的贯通直线,于是使板材结构在所有断面都能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请再参阅图4和图5所示,其分别为图3的B-B剖视图和C-C剖视图,在板材设有凸部的另一侧,对应各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的位置分别具有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5,使每个凸部(21或22)和凹部(24或25)的组合形成碗状结构,且各个凸部的纵截面厚度h与板材未凸起部分的厚度f相等,由此减少了因设置凸部而消耗的板材原料。实际上,通过冲压板材工艺,便能够形成上述的凸部和凹部(即碗状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也可以为实心结构,即不设置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5,只要各个凸部的排布方式不变,本实用新型就可达到使板材结构在所有断面都能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的效果。能轻易思及的是,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第二凸部22是位于各第一凸部21的45度角方位,所以在各凸部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整体排布旋转45度后,即形成如图6所示的板材结构,其是在平面板材上向一侧凸设有多个圆形凸部,各凸部行列对其地排布于平面板材上,且为行列分别间隔交错设置的第一凸部21和第二凸部22。如上,虽然描述方式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不相同,但其结构和功效实质上与本实用新型所述完全相同,特予以陈明。请再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凸部22的凸起边缘(虚线所示)与相邻于其四周的第一凸部21的凸起边缘相接,由此使板材上的各个凸部衔接更为紧凑,板材的平板部23面积更小,其抗折强度进一步提升。请再参阅图4和图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板材结构在与其他板材或物体平面相结合时更稳定,本实用新型板材结构的第一凸部21和第一凹部24为球台形状,第一凸部21的顶面具有圆形平台210,第一凹部24的顶面具有圆形平台240,而对第二凸部22的形状无特定要求,例如可为半球形。平坦的第一凸部21的顶面平台210及第一凹部24的顶面平台240提供较为平整的固定区域,更利于板材的稳固固定。如图7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板材结构结合于物体平面时,可在圆形平台240、210或是平板部23上穿设螺钉并固定于物体平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板材组合结构,如图8所示,由两片上述的板材200经由其各自具有凸部的一侧对扣固定而成,并且其中一片板材200的各第一凸部21的顶面分别与另一片板材200的各第一凸部21的顶面对应贴靠。较佳地,该板材组合结构的各板材200的第一凸部21和第一凹部24均为球台形状,第一凸部21的顶面和第一凹部24的顶面均具有圆形平台210、240,而两片板材200通过钉合或粘合多组互相贴靠的圆形平台210、240而固定。圆形平台提供钉合面或粘合面,使两片板材结构能够得到更好地固定。[0038]上述板材均可采用无机复合材料制造,如硅酸盐水泥40份(重量份数)、特效改进剂5份、工业废渣50份、水5份,配制搅拌后入模冷压制固化成型即可。且板材断面厚度范围可以在3毫米 3000毫米之间。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分布有圆形凸部的板材结构及其板材组合结构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纪勇, 杨卓舒纪勇, 杨卓舒L·柯兹诺夫L·柯兹诺夫杨雪平杨雪平杨雪平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杨雪平杨雪平王茜南, 王永和王茜南, 王永和O·米尔盖, R·L·M·戈斯米尼O·米尔盖, R·L·M·戈斯米尼
专利相关信息
-
刚 吴刚 吴凯-乌维, 拉夫-沙夫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