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具有减震止滑功能的握把带的制作方法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2-2方向剖示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4是图3的4-4方向剖示图图5类同图4,揭示握把带包覆在套管外部图6类同图2,揭示握把带的接合边为斜切面图7类同图4,揭示握把带的各接合边为黏接图8类同图7,揭示握把带的各接合边为缝接图9揭示握把带的接合边制成阶梯状图10揭示握把带具有木质层与支撑层如图2、图4所示,握把带10在其内面还固贴有一双面胶带构成的底层15,当握把带10以其内面依循握柄1环面包覆时,双面胶带的另一面可黏贴在握柄1表面上,且其第一接合边13恰与第二接合边14对接,其优点在于握把带10预先设计的宽前端11与窄后端12,使握把带10恰可紧密地且完整地将握柄1完全包覆,而软木表面显露在外(如图3所示),并可供使用者手部握持。如图5所示,对在握柄1外部套设有橡胶套管2的器材(如高尔夫球杆)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握把带10也可直接包覆在套管2外部使用。下面再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衍生的握把带结构式样说明如下如图6、图7所示,握把带20在其第一接合边21与第二接合边22处为同向斜切面设计,一为双面胶带的固接层23,一面预先贴设在为斜面的第一接合边21上,待握把带20在包覆对象物(握柄1)后,将第二接合边22靠抵第一接合边21且与双面胶带另一胶面稳固黏接即完成固接。如图8所示,握把带30具有同样为斜切面的第一接合边31与第二接合边32,一缝线33将贴合时的第一接合边31与第二接合边32的接合处缝接,使握把带30呈空筒状,之后将握把带30套设在对象物(握柄1)外部即完成结合包覆。如图9所示,握把带40在其第一接合边41与第二接合边42处分别切设有呈阶梯状的结合面43、44,当握把带40包覆对象物(握柄1)后,一为双面胶带的固接层45位于各结合面43、44之间,将第一接合边41与第二接合边42固接。当然,在各结合面43、44对合时也可以缝接方式进行固接。
如
图10所示,握把带50具有一软木材料构成的木质层51,一支撑层52位于木质层51底面,支撑层52的构成材料可选择合成树脂、天然皮革、织布或无纺布等材料中的一种制成,一为双面胶带的固接层53贴设在握把带50的一接合边上,其功用同前述。当然,双面胶带还可延伸至支撑层52的底面(如
图10中的假想线所代表),使握把带50在包覆握柄时可获得更佳的紧密包覆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兼具且制造容易,改善了习用握把带为获得同时具有减震与防滑功能而衍生的制作过程繁琐不便的缺点。
2、握把带利用软木所具有的独特的蜂窝状组织,不仅可在表面显现出特殊的纹理富有美感外,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更因其具有滞涩感,故对于使用者握持而言,可获得极佳的防滑效果。
3、由于握把带的主要构造材料为质地轻柔且富有弹性与韧性的软木材料,藉由软木特殊的细胞结构可获得良好的减震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握把带具有可替换性,其更换容易且成本低廉,因此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也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具有减震止滑功能的握把带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B·纳格勒刘静, 杨阳刘静, 杨阳束文辉, 邓德君马宏达, 康可新李云峰徐赵东, 李爱群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夏云, 李铎夏云, 李铎夏云, 李铎付小军刘泉, 刘道鸣G·帕克, J·奈什G·帕克, J·奈什
专利相关信息
-
G·帕克, J·奈什G·帕克, J·奈什孙阳孙阳孙阳R·克莱文杰, J·舒瓦茨R·克莱文杰, J·舒瓦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