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医用拔罐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医用拔罐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树新
  • 公开日
    2003年10月22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10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10月30日
  • 申请人
    张树新
  • 文档编号
    A61H7/00GK2580953SQ022704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拔罐,其特征在于手柄环左、右两端固定在带有竖向沟槽的圆形槽轮左、右两侧外壁上,以拉簧作驱动连杆的上端通过偏心定位轴套接在槽轮的沟槽中,连杆的下端轴连接在活塞上壁挂耳上,活塞下壁中心凹槽中设提针,提针后端壁与凹槽底壁之间设压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拔罐,其特征在于罐体1顶上设罐盖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拔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8的外侧壁上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密封圈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拔罐,其特征在于在活塞8的外侧壁上与罐体1内壁之间设环形的储油毡10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利用负压吸起皮肤治疗疾病的医疗拨罐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医疗拔罐由罐体、罐盖、手柄环、槽轮、偏心定位轴、拉簧连杆、连杆定位轴、活塞、密封圈、储油毡、压簧、缇针组成,其优点很明显,首先是使用方便、安全,翻转手柄环即可将医疗拔罐吸在皮肤上,使用拉簧连杆保证了吸力适当;二是在活塞下端设了提针点穴扩大了治疗范围和效果;在活塞外侧壁上设了密封圈及储油毡,使用省力、吸附力强;三是整体结构合理,美观,便于携带。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医用拔罐的制作方法利用拨罐治疗疾病,如风寒、劳损等症,是我国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用的医疗方法,用燃烧火纸或酒精棉球作为热源,就能完成拔罐疗法,即简便易行,又快速有效,深受群众欢迎,为了提高疗效,出现了弹性球形拔罐、枪式抽气拔罐、旋转式拨罐等等,各有长处,也存在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能完成拔罐,又具有针灸作用和更易操作的提针医疗拔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具体说明如下一种医疗拔罐,手柄环左、右两端固定在带有竖向沟槽的圆形槽轮的左、右两侧外壁上,以拉簧作驱动连杆的上端通过偏心定位轴套接在槽轮的沟槽中,连杆的下端轴连接在活塞上壁挂耳上,活塞下壁中心凹槽中设提针,提针后端壁与凹槽底壁之间设压簧。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是使用方便、安全,翻转拉环即可吸在皮肤上,使用拉簧连杆保证了吸力适当;二是在活塞下端设了提针点穴扩大了治疗范围和效果;三是整体结构合理,美观,便于携带。附图1为医疗拔罐外形示意图附图2为医疗拔罐俯视示意图附图3为医疗拔罐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医疗拔罐A-A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医疗拔罐初始动作示意图附图6为医疗拔罐吸起皮肤时示意图由附图1、2可看出,本实用新型医疗拔罐外观上看罐体1为圆筒形状,罐体1顶上设罐盖2,手柄环3的两端卡在罐盖2的两侧里面,使用时将罐体1下口罩在皮肤上,翻转手柄环3即可将盖住的皮肤吸起来,外形简浩美观。由附图3、4可看出,槽轮4为圆轮形竖向设在罐盖2里面,手柄环3的两端实际上是穿过罐盖2两侧固定在槽轮4的两侧壁上,槽轮4随着手柄环3的翻转而转动用拉簧作连杆6,连杆6上端挂在穿过槽轮4上凹槽侧壁的偏心定位轴5上,连杆6下端通过连杆定位轴7与活塞8的上壁中心挂耳上;活塞8外壁贴接在罐体1的圆筒内壁上;活塞8下壁中心凹槽中设有尖端向下的堤针12,堤针12上端壁与凹槽内壁之间设压簧11;为了保证活塞8外壁贴接在罐体1的圆筒内壁的密封性,在其之间设密封圈9;为了使用方便,在活塞8外壁上与罐体1的圆筒内壁之间设储油毡10。

由附图5、6可知,将罐体1下端口13对准人体治疗部位,这时治疗部位与活塞8之间形成一个密封腔,再用手翻转手柄环3,带动槽轮4同步转动,并通过偏心的拉簧连杆6带动活塞8一起提升,使活塞8与治疗部位之间形成负压,使治疗部位的皮肤凸起(如附图6),这时活塞8下壁中心腔的压簧8顶压着缇针12,使其缇针12的尖端点压着治疗部住中心,起到点穴的目的,由于活塞8侧壁上与罐体1内侧壁之间设密封圈9保证了拔罐的吸力,同时还设有环形的储油毡10,又减少了活塞的摩擦力,操作更省力。手柄环3的翻转即可完成拔罐的吸力或放开。
本实用新型制作无特殊要求,一般技术人员均可实施。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