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耕耘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耕耘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宫原一嘉, 小林秀明
  • 公开日
    2005年5月11日
  • 申请日期
    2003年2月20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2月21日
  •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A01B33/08GK2698035SQ0320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耕耘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只能沿着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发动机(11);带有设置在其上的主动齿轮(33)的传动轴(31),所述的传动轴(31)具有在直径上小于主动齿轮(33)且从所述主动齿轮(33)的一端伸出的主轴部(35),所述主轴部(35)通过离合器(20)被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的发动机(11)上;耕作轴(71),其带有耕作爪(75)以及设置在其上的从动齿轮(34),所述的从动齿轮(34)与所述的主动齿轮(33)啮合地接合;传动箱(40),其具有共同容纳在其内的所述的从动齿轮(34)、所述主动齿轮(33)、所述传动轴(31)的主轴部(35)和所述离合器(20),所述传动箱(40)包括防止所述离合器(20)向所述主动齿轮(33)移动的第一轴承(51)和防止所述主动齿轮(33)向所述离合器(20)移动的第二轴承(52),其中,所述传动轴(31)的主轴部(35)螺纹连接到所述的离合器(20)上,并且在主轴部(35)和所述离合器(20)之间的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对应于所述发动机(11)的所述的一个旋转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耘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31)具有从所述主动齿轮(33)的另一端与主轴部(35)相反地凸出的末端轴部(36),并且该末端轴部(36)具有用于调节该主轴部(35)拧入所述离合器(20)内的量的调节部分(36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耘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传动轴(31)上主动齿轮(33)是蜗杆(33),并且设置在所述耕作轴(71)上的从动齿轮(34)是与所述蜗杆(33)啮合地接合的蜗轮(34),并且其中,所述的传动箱(40)具有唯一一个插入开口(43),用于将所述蜗杆(33)和蜗轮(34)插入所述的传动箱(40)内,并且用一个盖子(60)封闭该插入开口(43),所述的盖子(60)也用作防止所述蜗杆(33)脱离所述传动箱(40)的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耕耘机,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三轴承(53),将所述传动轴(31)的末端轴部(36)保持在所述的传动箱(40)内,并且其中所述的盖子(60)是一体地压制形成的盖子,它具有凸缘(62),该凸缘(62)固定到限定该插入开口(43)的所述传动箱(40)的边缘上且支撑所述第三轴承(53)的端面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耕耘机器或者耕耘机,通过设置在耕作轴上的耕作爪的旋转,它不仅能耕地而且能够沿着操作者指示的方向前进;这样的机器通常被称作“前耙齿耕耘机”因为它们的轻便和制造较小的锋利转动的能力,所以这样的耕耘机在今天普遍地使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耕耘机,将设置在传动轴(31)上的主动蜗杆(33)、设置在耕作轴(71)上的从动蜗轮(34)、该传动轴(31)的主轴部(35)和离合器(20)共同地容纳在传动箱(40)内,该传动箱包括防止离合器和主动齿轮彼此相对移动的第一和第二轴承(51,52)。该主轴部(35)被螺纹连接到离合器上,并且在主轴部和离合器之间的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对应于所述发动机(11)的唯一一个旋转方向。该传动箱(40)具有唯一一个供蜗杆和蜗轮插入其内的插入开口(43),并且用一个盖子(60)封闭该开口,该盖子也用来防止蜗杆脱离该传动箱。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耕耘机的制作方法下面结合图9来描述传统的公知的耕耘机的典型例子。这里的图9是传统的公知的耕耘机的示意图,在此,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旋转的发动机101具有从发动机101的机身向下伸出的输出轴102。通过离心式离合器103将传动轴104连接到输出轴102上,并且经过蜗轮机构105将装有多个耕作爪107的水平耕作轴106连接到传动轴104上。通过花键连接,在传动轴104的顶部将其固定到离心式离合器103的外杯体108的衬套109上。该蜗轮机构105包括设置在传动轴104上的蜗杆(主动齿轮)111,以及设置在耕作轴106上的蜗轮(从动齿轮)112。该离心式离合器103、传动轴104和蜗轮机构105一起被容纳在传动箱113内。该传动箱113通过第一滚动轴承114、外杯体衬套109支撑,防止轴向位移。详细说来,第一滚动轴承114具有通过挡圈115被固定到衬套109上的内座圈,防止轴向位移;通过保持板116和保持螺栓117被固定到衬套109上的外座圈,防止轴向位移。另外,传动箱113通过第二和第三滚动轴承118和119支撑在传动轴104上,防止轴向位移。详细说来,借助于挡圈125和在传动轴104和蜗杆111之间以及在传动箱113内确定的台阶部分,将第二和第三轴承118和119保持住,防止轴向位移。该传动箱113具有在它的下端形成的用于传动轴104和蜗杆111插入其内的第一开口121,也有在它的侧端形成的用于蜗轮(从动齿轮)112插入其内的第二开口122。在将传动轴104和蜗杆111通过第一开口121插入传动箱113内并在传动箱113内固定到位之后,用第一盖子123封闭第一开口121。相似地,在将蜗轮112通过第二开口122插入传动箱113内并在传动箱113内固定到位之后,用第二盖子124封闭第二开口122。在图9的传统的耕耘机100内,耕作轴106和蜗轮112每一个均被构造成只能沿着向前的旋转方向R10(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蜗轮112通过蜗杆111将产生沿着朝离心式离合器103的方向作用在传动轴104上的反作用推力Fs。该反作用推力Fs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18施加到传动箱113上。然而,图9的传统的耕耘机100使用挡圈115、保持板116和保持螺栓117来防止外杯体24和第一滚动轴承114意外地脱离或者脱开传动箱113,该耕耘机需要很多必要的组成部件,这是不希望有的,降低了制造(组成部件安装)效率,并且提高了必需的工时数。特别地,耕耘机100是小型耕耘机,因为必须将这些组成部件组装并安装在该小型传动箱113中非常狭小的空间内,所以变得更加明显的不方便。进而,因为在传统耕耘机100中的传动箱113具有位于不同方向上的第一和第二开口121和122,就需要两个单独的盖子123和124来封闭各个开口121和122,这进一步增加了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降低了制造(组成部件安装)效率,并且提高了必需的工时数。另外,在传统的耕耘机100内,以两个不同的方向将蜗杆111和蜗轮112插入传动箱113内,这甚至会进一步降低制造(组成部件安装)效率。除此之外,因为使用挡圈125来防止蜗杆111从传动箱113脱离或者脱开,所以将会进一步增加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
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这种类型的耕耘机的新技术,即在该耕耘机中,通过离合器,将带有设置在其上的主动齿轮的传动轴的主轴部连接到只能沿着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发动机上,并且,该组成部件减少的耕耘机允许离合器、支撑离合器的第一轴承有效地安装在传动箱内,以防止它们意外地从传动箱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这种类型的耕耘机的新技术,即在该耕耘机中,通过传动轴的主轴部,将蜗杆可操作地连接到只能沿着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的发动机上,并且蜗杆、蜗轮和主轴部共同容纳在传动箱内,而且,该组成部件减少的耕耘机允许蜗杆、蜗轮和主轴部有效地安装在传动箱内,以防止它们意外地从传动箱脱离。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耕耘机,其包括能够沿着唯一一个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发动机;带有设置在其上的主动齿轮的传动轴,该传动轴具有在直径上小于主动齿轮且从该主动齿轮的一端朝离合器伸出的主轴部,通过离合器该主轴部被可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上;耕作轴,其带有耕作爪并且也带有设置在其上以便和主动齿轮啮合地结合的从动齿轮;传动箱,其具有共同容纳在其内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传动轴的主轴部和离合器,该传动箱具有防止离合器向主动齿轮移动的第一轴承和防止主动齿轮向离合器移动的第二轴承。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该传动轴的主轴部螺纹连接到离合器上,并且在主轴部和离合器之间的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对应于发动机的一个预定的旋转方向。
该第一轴承防止离合器向蜗杆的移动,而第二轴承防止蜗杆向离合器的移动,并且将该主轴部螺纹连接到离合器上。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仅仅包括第一和第二轴承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可靠地防止离合器、主轴部和第一及第二轴承向主动齿轮的移动,并且能够防止主动齿轮向离合器的位移。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提供单独元件来防止上述组成部件不需要的位移和脱开传动箱的这种需要。结果,不仅减少必要的组成部件的数量是可能的,而且增加组成部件安装的效率是可能的,从而将必需的工时数降低到最少。此外,使用在主轴部和离合器之间的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对应于发动机的一个旋转方向的结构,就没有由于发动机的旋转该螺纹连接逐渐松开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传动轴具有从主动齿轮的另一端与主轴部相反地凸出的末端轴部,并且该末端轴部具有用于调节传动轴的主轴部拧入离合器内的量的调节部分。该调节部分的设置允许容易地将该主轴部拧入离合器内的量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设置在该传动轴上的主动齿轮优选蜗杆,而设置在耕作轴上的从动齿轮优选蜗轮,并且该传动箱具有唯一个供蜗杆和蜗轮插入其内的插入开口,该插入开口被唯一一个盖子封闭。该盖子构造成也能用作防止蜗杆从传动箱意外地脱离或者脱开的元件。这样,本实用新型只需要一个盖子来封闭该插入开口,因此相对于用多个盖子封闭多个插入开口的传统耕耘机,能够明显地减少组成部件的数量。另外,因为将蜗杆和蜗轮沿着一个方向插入并且安装在传动箱内,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此外,使用构造成也能用来防止蜗杆的意外脱离的盖子,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用一个单独元件来防止蜗杆脱离的需要。这样,可能进一步减少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且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
较好地,通过第三轴承将传动轴的末端轴部保持在传动箱内,并且该盖子是一体地压制形成的盖子,它具有固定到限定该插入开口的传动箱的边缘上且支撑第三轴承的端面的凸缘。使用固定到限定该插入开口的边缘上且也用来支撑第三轴承的端面的盖子凸缘,从而能够防止该第三轴承意外地从该传动箱脱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用单独的保持元件来防止第三轴承脱离传动箱的需要。因为能够免除单独的保持元件,所以本实用新型甚至能够进一步减少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并且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从而将必要工时数将到最少。另外,简单的压制成形的盖子能够提供凸缘,从而能够有利地用来可靠地防止第三轴承从传动箱意外地脱离。


下文将仅仅通过例子,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耕耘机的左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耕耘机的前视图;图3是在耕耘机中传动箱和邻近该传动箱的其他组成部件的剖面图;图4是分解图,示出了在耕耘机中离合器、传动轴、第一轴承和传动箱之间的关系;图5A和5B是传动箱和离合器外杯体之间的结构和操作的解释图;图6是沿着图3的6-6线剖开的剖面图;图7是封闭传动箱的插入开口的盖子的平面图;图8是例示方式的解释性剖面图,其中将离合器、传动机构和传动箱一起组装在耕耘机内;图9是传统的耕耘机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1,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耕耘机的左视图。耕耘机10包括作为驱动动力源的发动机11,该驱动动力经离合器20和传动机构30传递给耕作轴71。通过设在耕作轴71上的多个耕作爪75,耕耘机10不仅能够耕地,而且能够沿着人工操作者指示的方向前进。
挡泥板12设置在耕作爪75之上,用作防止泥土和沙子飞溅的盖子。也就是说,耕耘机10被构造为“行走型、自我推进的前耙齿耕作的机器”。
发动机11具有通常沿着垂直方向伸出的输出轴(曲轴),并且其仅能沿着一个旋转方向旋转。借助从发动机11传给的动力,耕作轴71和耕作爪75沿着向前的方向R1(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也就是沿着通常相应于耕耘机10向前行进的方向Ru。
耕耘机10具有非常小的尺寸,以致于一个人通过使用一只手握住搬运手柄13就能够容易地搬运它,并且它包括至少一个操作手柄14,其从传动箱40的后部向后向上伸出;阻力杆15,它从操作杆14的下部向下延伸。在使用中,该阻力杆插入地层内,以便通过耕作爪75设定耕作量(深度),并且也产生抵抗由耕作爪75施加的牵引力的阻力。
另外,在附图中,参考标号14a表示把手,16表示发动机盖,17表示燃料箱,18表示机身保险杠(防护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耕耘机10的前视图,其特别示出了从传动箱40沿着耕耘机10的机身的宽度方向水平地横向伸出的耕作轴71。如图2中所示,左、右中空轴73和74分别从左右端部开始延伸,以部分重叠的关系从耕作轴71延伸到左右端部,并且将多个耕作爪75固定地安装到这些左右中空轴73和74上。挡泥板12具有大于发动机11的宽度但是小于最左边耕作爪75和最右边耕作爪75之间的距离的宽度。
图3是传动箱40和邻近传动箱40的其他组成部件的剖面图,其特别示出了箱体40和其他组成部件的剖面结构,该剖面是从耕耘机10的左侧看的剖面,以便对应于图1。
传动箱40具有上凸缘41,它被螺纹连接到位于箱体40之上的发动机11的下部;离合器20;传动机构30和耕作轴71,它们共同地被容纳在传动箱40内。
传动机构30通过离合器20连接到输出轴(曲轴)11a上,该输出轴从发动机11的机身向下延伸。传动机构30包括与输出轴11a轴向对准的基本上垂直的传动轴31;和蜗轮机构32,用于将驱动动力从传动轴31传递给水平的耕作轴71,从而转动耕作爪75。
蜗轮机构32包括蜗杆33,它和传动轴31一体形成,用作主动齿轮;蜗轮34,它和耕作轴71花键连接,用作从动齿轮。
也就是,在耕耘机10内,和蜗杆33啮合的蜗轮34设置在耕作轴71上,传动轴31的主轴部35从蜗杆33的一端或者上端向上伸出,并且经过离合器20可操作地与发动机11连接,蜗杆33、蜗轮34和传动轴31的主轴部35一齐容纳在传动箱40内。另外,传动轴31具有从蜗杆33的另一端或者下端(和主轴部35相反)延伸的下端轴部36,主轴部35和端轴部36每一部分都具有小于蜗杆33的直径。
本段和下面的段落描述离合器20的细节,该离合器优选离心式离合器,一旦发动机11的转速已经增加到预定值或者超过预定值,就会由离心力启动离合器,从而将发动机11的旋转传送给传动轴31。离心式离合器20包括驱动元件21,它固定安装到发动机11的输出轴11a下端;一对左右离心重块22,它们在径向上彼此相反并且连接到驱动元件21上,以便沿着离合器20的径向往复运动;弹簧23,通常弹性地彼此相对地拉紧离心重块22,即朝向离合器20的径向中心;外杯体(从动元件)24,拥有容纳在其内的离心重块22,并且被固定到主轴部35的上端部。外杯体24是从动元件,其具有一体地固定到其直径中心的衬套25,在此,衬套25经过第一轴承51可旋转地连接到传动箱40上。
外杯体24的衬套25和主轴部35的一个(上)端部螺纹连接,并且在衬套25和主轴部35之间的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相应于发动机的唯一一个旋转方向R2。因此,在发动机11旋转时,在衬套25和主轴部35之间的螺纹连接没有逐渐松开的可能性。主轴部35的该端(下端)轴部36具有调节部分36a,用于调节传动轴31拧入离合器20内的量。详细说来,调节部分36a具有形成在末端轴部36的底端面内的扳手孔的形式。
一旦发动机11的转数已经增加到预定值或者之上,那么施加到离心重块22上的离心力变得大于弹簧23的弹性拉紧力,以便将摩擦板26压靠在外杯体24的内圆周表面上,从而能够将来自发动机11的驱动动力传递给外杯体24。
在传动箱40内,第一(上部)轴承51防止离合器20向蜗杆33移动。传动箱40也包括第二(中间)轴承52,该轴承用于防止蜗杆33向离合器20移动;第三(下部)轴承53,该轴承用于支撑该端(另一端或者下端)轴部36。
如上所述,耕作轴71和蜗轮34沿着向前的旋转方向R1(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意味着用于转动蜗轮34的蜗杆33、传动轴31、离合器20和发动机11的输出轴11a都要沿着向前的旋转方向R2(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传动轴31即主轴部35和离合器20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可以设定为和发动机11的唯一一个旋转方向R2一致。
进一步地,沿着向前的旋转方向R1旋转的蜗轮34通过蜗杆33将产生沿着向离心式离合器20的方向、作用到传动轴31上的反作用推力Fs。该传动轴31仅仅沿着方向R2旋转,在此它承受该推力Fs。
第一或者上部轴承51是滚动球轴承,例如深槽球轴承,它只能承受来自外杯体24的径向载荷,而不能承受该反作用推力Fs。
第二或者中间的轴承52是滚动球轴承,例如向心推力球轴承,它同时承受来自传动轴31的径向载荷和上述的反作用推力Fs。第二轴承52的内座圈具有邻接靠在蜗杆33的上端面上的底面,而第二轴承52的外座圈具有邻接靠在传动箱体40的台阶部分上的顶面,因此,第二轴承52能够可转动地保持住主轴部35,同时可靠地防止传动轴3 1和蜗杆33向离合器20的位移。
第三或者下部的轴承53是滚动球轴承,例如深槽球轴承,它只能承受来自传动轴31的径向载荷,而不能承受该反作用推力Fs。第三轴承53的内座圈具有邻接抵靠蜗杆33的下端面的顶面,并且能够可转动地保持住传动轴31的末端轴部36。第一或者上部轴承51的更多细节将在下面描述。在附图中,参考标号54表示油封。
传动箱40具有唯一一个插入开口43,它形成在与离合器20相对的下端面44内,并且和其下部中空的空间连通,用于将传动轴31、蜗杆33、蜗轮34、第二轴承52、第三轴承53和油封54插入并安装在其中。该开口43被单一的盖子60封闭,该盖子构造成也能用作防止蜗杆33意外地脱开或者脱离传动箱40的部件。盖子60不承受上述的反作用推力Fs,因此可以具有较小的刚性;这样,在该实施例中,盖子60是由钢板压制形成的。该盖子60具有凸缘62,它被用螺栓61固定到传动箱体40确定插入开口43的边缘上。该凸缘62能够支撑第三轴承53的外座圈的下端面。因此,不必在传动箱40内提供用于保持第三轴承53的单独的挡圈。
进一步地,由蜗杆33施加给传动轴31的反作用推力Fs的方向向上指向离合器20;即第三或者下部的轴承53不承受反作用推力Fs,也就是不受反作用推力Fs的影响。因此,没有必要借助盖子60的凸缘62来支撑第三轴承53的外座圈的整个下端面;也就是说,借助凸缘62正好支撑第三轴承53外座圈的一部分下端面就足够了。
盖子60的设置能够防止传动轴31、蜗杆33和第三轴承53从传动箱40意外的脱离。因此,不需要单独的保持部件,这能够减少必要的组成部件的数量,但是提高了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从而将必需的工时数降到最低。另外,通过简单的压制形成的盖子60提供凸缘62,从而允许盖子60也能用来防止第三轴承53的意外脱离。
图4是分解图,示出了离合器20、传动轴31、第一轴承51和传动箱体40之间的结构和操作关系。
第一轴承51是密封轴承,内座圈51a装在衬套25的外圆周表面25a上,内座圈51a的顶上端面51b邻接抵靠台阶面25b;外座圈51c装在传动箱40的保持孔45内,其下端面51d邻接抵靠保持孔45的台阶底面46。这样,第一轴承51可转动地托住外杯体24,同时防止外杯体24向蜗杆33移动(见图3)。
离合器20的外杯体24具有垂直穿透其底壁24a而形成的多个夹具插入孔24b。另一方面,传动箱40具有环状的或者圆柱形的部分48,其形成在它的离合器接纳部分47内,并且从台阶底面46向上凸出以确定上述的保持孔45。多个径向肋条49形成在该圆柱形部分48的外周,并且每一个肋条具有垂直壁的形式。夹具插入孔24b和肋条49之间的关系将在后面涉及图5时详细描述。
本段和下面的段落描述传动轴31的主轴部35和衬套25的螺纹连接。衬套25具有形成在其下端的面对该主轴部35的内锥面部分25c,以及在该内锥面部分25c之上垂直延伸的内螺纹区域25d。即,内锥面部分25c向内螺纹区域25d的下端逐渐变小。另一方面,主轴部35具有形成在其上端的外螺纹区域35a和在该外螺纹区域35a之下垂直延伸的外锥面部分35b。即,该外锥面部分35b向外螺纹区域35a的下端逐渐变小。
通过使主轴部35的外螺纹区域35a拧进衬套25的内螺纹区域25d内,该主轴部35能够螺纹连接到衬套25上。进而,通过使外锥面部分35b配合进入内锥面部分25c,从而可防止该主轴部35相对于衬套25摆动。
图5A和5B是传动箱40和离合器20的外杯体24之间的结构和操作关系的解释图。更加详细地说,图5A是传动箱40的平面图,其特别显示了从传动箱40的内部的圆柱形部分48径向延伸的多个肋条49的例示的布置或者排列。图5B是带有插入其内的外杯体24的传动箱40的平面图,其特别显示了相对于传动箱40的肋条49的外杯体24的夹具插入孔24b的位置。
通过使夹具插入孔24b对准在圆柱形部分48的外圆周表面和肋条49之间确定的角部定位,并且使夹具接合在上述的各个角部,在其他情况下可以相对于传动箱40转动的外杯体24能够可靠地防止不需要的旋转。
图6是沿着图3中的6-6线剖开的剖面图,其显示带有设置在其上的蜗轮34的耕作轴71通过左右轴承72可转动地支撑在传动箱40内,该左右轴承优选为滚动轴承。左右中空轴73和74连接到耕作轴71的相对的端部,该耕作轴向左和向右横向地穿过该传动箱40。在图中,每一个参考标号76表示挡圈,77表示油封,78表示盖帽。
图7是盖子60的剖面图,其特别显示出外座圈53a(用假想线表示)的下端面由盖子60的凸缘62部分地支撑在位置上。
接下来,描述例示的方式,其中离合器20、传动机构30和传动箱40参考图3、4、6和8组装在一起。图8是该方式的例示性剖面图,其中离合器20、传动机构30和传动箱40按照本实施例组装在一起。应注意,在此解释的方式正好是例示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不能被这样限定。
首先,如图4所示,将第一或者上部轴承51的内座圈51a装入离合器外杯体的衬套25内。然后,将带有如此附着在其上的第一或者上部轴承51的外杯体24从传动箱40之上以这样的方式插入离合器接纳部分47,即使第一轴承51的外座圈51c配合在保持孔45内。图8示出了已经装在传动箱40内的外杯体24和第一轴承51。
然后,将油封54和第二轴承52穿过插入开口43塞入,并且安装在传动箱40内。之后,将传动轴31穿过传动箱40的插入开口43插进去,并且通过用操作者的一只手握住外杯体24,将传动轴31的外螺纹区域35a拧入衬套25的内螺纹区域25d内一定长度。
然后,将防止转动的夹具To例如起子穿过夹具插入孔24b插入,直到它们的尖端邻接靠在角部上,该角部被限定在该圆柱形部分48的外圆周表面和肋条49之间,从而防止外杯体24的意外的转动。其后,通过外杯体24保持不转动,将传动轴31的外螺纹区域35a牢固地或者完全地拧入衬套25的内螺纹区域25d。详细说来,通过插入调节部分36a(扳手孔)的未示出的六方扳手,将该外螺纹区域35a牢固地或者完全地拧入内螺纹区域25d。一旦完成拧入,那么防止转动的夹具To和立方扳手就可以拿走。
应注意,因为各个组成部件具有它们自己的加工公差,所以依靠轴承51和52各自的加工公差来确定在第一或者上部轴承51和第二或者中间轴承52之间的距离。相似地,依靠这些组成部件各自的加工公差来确定第二轴承52和内锥面部分25c之间以及蜗杆的上端面33a和外锥面部分35d之间的距离。因此,将外螺纹区域35a拧入内螺纹区域25d,直到蜗杆33的上端面33a邻接抵靠在第二轴承52的内座圈的下端面上。
之后,将蜗轮34穿过插入开口43插入传动箱40内,并且将耕作轴71穿过侧壁轴孔40a插入,横向地从传动箱40伸出,在这之后将蜗轮34紧固到位。
然后,如图6所示,将左右轴承72连接到耕作轴上,并且使蜗轮34进入和蜗杆33的啮合接合(见图3)。之后,将油封77和盖帽78连接到上面。
其后,将第三或者下部轴承53连接到传动轴31的末端轴部36和传动箱40上。最后,用盖子60封闭传动箱40的插入开口43,这样,将外杯体24、传动机构30和耕作轴71组装到传动箱40上的操作就完成了。这样完全装配的组成部件例示在图3中。
在完全装配的状态下,第一轴承51防止离心式离合器20的外杯体24向蜗杆33的轴向移动,第二轴承52防止蜗杆33向离心式离合器20的轴向移动。不能向离心式离合器20移动的主轴部35螺纹连接到不能向蜗杆33移动的外杯体24上。这样,能够防止外杯体24向蜗杆33移动,同时防止主轴部35、蜗杆33、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向离心式离合器20移动。
这样,所述的实施例能够消除提供防止外杯体24、主轴部35、蜗杆33、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的不需要的移动以及脱离传动箱40的各个独立元件的需要。作为其结果,不但可减少必要的组成部件的数量,而且可增加组成部件安装的效率,从而将必需的工时数降低到最少。具体讲,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特别小型的耕耘机10上时,该耕耘机10能够用一只手搬运并且因此将其组成部件装在传动箱40之内的较小空间内,能够获得非常大的有利结果。进一步地,设置在传动轴31的末端轴部36内的调节部分36a能够容易地调节主轴部35拧入离心式离合器20内的量。
另外,离心式离合器20的左右离心重块22可操作地连接到发动机11的输出轴11a上。即,传动箱40的上凸缘41拧到发动机11的下部上,离心重块22容纳在外杯体24内。这样,相对于发动机11,能够将离心式离合器20、传动机构30、耕作轴71和传动箱40容易地装配在一起。
因为以部分组装的状态这样共同地容纳在传动箱40内的蜗轮机构32、主轴部35和外杯体24能够容易地与发动机11连接,所以能够以显著提高的效率来完成耕耘机10的装配和安装操作。
另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传动箱40具有唯一一个插入开口43,用于将蜗杆33和蜗轮34插入传动箱40内,并且用唯一一个盖子60封闭这一开口43。这样,相对于用多个盖子封闭多个插入开口的传统耕耘机,本实施例能够明显地减少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另外,由于只有一个插入开口43,所以在所述实施例中的传动箱40在形状上能够被相当地简化。因此,在通过铸造形成传动箱40的情况下,提供具有少量模具分开(mold-parting)方向的简单铸模就足够了,从而可能将铸模的成本降到最小。
另外,因为蜗杆33和蜗轮34能够沿着一个方向插入并安装在传动箱40内,所以所述的实施例可以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此外,使用构造成也能用来防止蜗杆33的意外脱落的盖子60,所述的实施例能够消除用单独元件防止蜗杆33的脱落的需要。因此,可能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同时将必要的组成部件的数量降到最少。
显然,离合器20可以具有离心式之外的任一其他合适的形式。进一步地,将驱动动力从传动轴31传给耕作轴71的齿轮机构32可以是蜗轮机构之外的其他形式,例如斜齿轮机构。在这种情况下,将主动斜齿轮设置在传动轴31上,而从动斜齿轮设置在耕作轴71上。另外,调节部分36a可以具有被一只手或者一个手指握住的旋钮的形式,而不是由于和六方扳手或者类似件接合的扳手孔。
简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轴承防止离合器向蜗杆移动,而第二轴承防止蜗杆向离合器移动,并且使主轴部螺纹连接到离合器上。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包括单独的第一和第二轴承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容易地防止离合器、主轴部和第一、第二轴承向主动齿轮的轴向位移,同时能够防止主动齿轮向离合器的轴向位移。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提供防止上述组成部件的不需要的位移以及防止它们脱离传动箱的单独元件的需要。结果,不但减少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是可能的,而且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也是可能的,从而将必需的工时数降到最低。另外,由于在主轴部和离合器之间的螺纹连接拧紧的方向相应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动机的一个旋转方向,所以没有因为发动机的转动该螺纹连接松动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传动箱具有唯一一个用于将蜗杆和蜗轮插入其内的插入开口,并且该插入开口被唯一一个盖子封闭。该盖子构造成也能用来防止蜗杆从传动箱意外脱落。这样,相对于用多个盖子封闭多个插入开口的传统耕耘机,本实用新型能够明显地减少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进而,因为蜗杆和蜗轮沿着一个方向插入并安装在传动箱内,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另外,使用构造成也能用来防止蜗杆脱落的盖子,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用于防止蜗杆脱落的单独元件的需要。这样,甚至进一步减少必要组成部件的数量并提高组成部件的安装效率是可能的。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