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苗中华, 张凡, 王舒憬, 周广兴, 王小华
  • 公开日
    2015年2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22日
  • 申请人
    上海大学
  • 文档编号
    A01C11/02GK204168747SQ2014206098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包括一台具有四轮的动力牵引装置(I);路面平整装置(11)和插秧机构(III),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牵引装置(I)通过主连接轴(28)连接所述路面平整装置(II)和插秧机构(II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牵引装置(I)是四轮拖拉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平整装置(II)是一个滚子机构(3),该滚子机构(3)包括滚刷(5)、轴承(4)和一个传动齿轮A (6);所述滚子机构(3)上安装所述滚刷(5),该滚子机构(3)的左右两边的转轴通过所述轴承(4)与主连接轴(28)相连,右侧的转轴上面安装所述传动齿轮A (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构(III)包括机架(2)、放秧苗机构;所述机架(2)通过主传动轴(28)和一圈链条(7)与滚子机构(3)的传动齿轮A (6)连接;该传动齿轮A (6)和一个传动齿轮B (8)啮合;该传动齿轮B (8)安装在一根传动轴(9)上,该传动轴(9)上有两个传动齿轮C(1),该两个传动齿轮C (10)为大小不同的两种齿轮;该传动齿轮C (10)与一圈传动链条(11)和一个传动齿轮D (13)哨合;该传动齿轮D (13)和一个主传动齿轮(14)同轴安装在一根运动轴(32)上;五个秧篓(16)活性连接于一根主运动链(15)上,该主运动链(15)与主传动轮(14)啮合;该机架(2 )上面安装有一根传动轴(9 ),下面安装有一个犁地装置(18 ); —个简易座椅(23 )固定安装在该机架(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秧苗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落秧苗装置和一个盖土装置(20);所述落秧苗装置的主体是插秧动力箱(12),该插秧动力箱(12)通过传动链条(11)与机架(2)上的传动轴(9)上的传动齿轮C(10)连接;插秧动力箱里边置有主运动链(15),该主运动链(15)带动五个秧篓(16)在其固定的轨道上运动,一个控制杆(21)位于秧篓(16)侧面,一个启动片(22)固接在插秧动力箱(12)底部,盖土装置(20)固接在插秧动力箱(12)上,位于启动片(22)下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秧篓(16)由一个后篓片(24),一个前篓片(25)和一个侧篓片(26)组成,该秧篓(16)安装在插秧动力箱(12)上,在松弛状态时,三个篓片处于夹紧状态,保持秧苗在篓中,当该秧篓(16)沿着插秧动力箱(12)的轨迹运动到启动片(22)处,控制杆(21)碰到启动片(22),迫使三个篓片分开,秧篓(16)底部打开,秧苗落下,当控制杆(21)和启动片(22)分开时,秧篓(16)由弹簧的作用使三个篓片再次合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犁地装置(18)主要部分是犁铧和犁柱;犁铧是三角犁铧,犁柱是可拆卸的,安装在落秧苗装置之前的机架(2)底部,埋土装置(20)之前,略低于滚子高度,在下田后才能安装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农业机械,具体是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用于秧苗的半自动种植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它包括一台具有四轮的动力牵引装置,路面平整装置和插秧机构。本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每次可以插两行或者多行秧苗。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巧妙,插秧效率高,质量好,适合于各种大型稻区。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的制造方法 [0002]秧苗(水稻)种植在我国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和材料的限制,人们通常选择的方式是用手插秧,用这种方式作业工作效率很低,而且需要劳动者长期弯着腰进行长期重复的劳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考虑用机械的方式代替手动方式,将这种重复的工作变成机械装置的规律运动。插秧技术应运而生。插秧技术一直是农业机械方面很重要的应用领域,在此领域中也有过一些成熟的技术。比如:手扶式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等,他们大多涉及到机架,发动机,秧苗爪,变速箱,秧盘,但是大多只能完成放苗的工作,工作效能低下,且秧苗成活率不高。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能且有一定集成功能的秧苗株距可调的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 [0005]本新型插秧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动力牵引机构、滚子机构和整体插秧机构。
[0006]在新型插秧机的前部设有一个动力牵引装置。该装置由四轮驱动、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该装置放置在滚子机构的前面,由人驾驶。
[0007]中间是滚子机构。该滚子机构主要包括滚刷、轴承和一个传动齿轮。
[0008]后面是插秧机构,主要由机架、主运动链、放秧苗机构和人工送苗等几大部分。
[0009]机架通过主连接轴连接动力牵引装置,机架前部连接有路面平整装置,包括滚子,滚子安装有滚刷,用以清洁滚子。
[0010]滚子的左右两边的杆通过轴承和机架相连,上边有传动齿轮,用于将滚子的转动传递到后边的插秧机构。
[0011]动力传输机构由传动齿轮将滚子机构的运动通过链条传到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该传动轴上有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有大小不同的两种齿轮,使秧苗间距可调。在传动链条的带动下将动力传到插秧动力箱内部的传动齿轮,该传动齿轮和主传动轮通过运动轴相连,带动主传动轮转动,接着主传动轮上的主运动链运动,秧篓活性连接于主运动链上,随着主运动链按预期轨迹运动。
[0012]放秧苗机构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落秧装置和盖土装置。
[0013]犁地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安装在落秧装置之前,略低于滚子高度,在下田后才能安装,用于在田里犁出放置秧苗的坑。落秧装置的主体是插秧动力箱,插秧动力箱里边置有主运动链,该主运动链带动秧篓在其轨道上运动,该秧篓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候,人工将秧苗放入秧篓中,秧篓向下运动,当控制杆碰到固接在插秧动力箱上的启动片时,秧篓底部打开,秧苗掉入水田中提前犁好的坑中。秧篓底部有三个篓片,在松弛状态,三个部件夹紧,使秧苗处在篓中,当控制杆在运动中碰到启动片时,三个篓片分开,秧篓底部分开,秧苗落下,当控制杆再次松弛时,由弹簧的作用使三个篓片再次合上。
[0014]紧接着固接在插秧动力箱上的盖土装置将之前犁地犁出的位于坑两边的土拨到坑中,固定秧苗。
[0015]人工送苗位于机构后部,由人坐在简易座椅上往秧篓里边放秧苗。
[0016]该放秧苗机构为双行苗稀疏性可调的半自动插秧装置。
[0017]根据上述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18]一种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包括一台具有四轮的动力牵引装置;路面平整装置和插秧机构。所述动力牵引装置通过主连接轴连接所述路面平整装置和插秧机构。
[0019]所述动力牵引装置是四轮拖拉机;
[0020]所述路面平整装置是一个滚子机构,该滚子机构包括滚刷、轴承和一个传动齿轮;所述滚子机构上安装所述滚刷,该滚子机构的左右两边的转轴通过所述轴承与主连接轴相连,右侧的转轴上面安装所述传动齿轮。
[0021]所述插秧机构包括机架、放秧苗机构;所述机架通过主传动轴和一圈链条与滚子机构的传动齿轮连接;该传动齿轮和一个传动齿轮哨合;该传动齿轮安装在一根传动轴上,该传动轴上有两个传动齿轮,该两个传动齿轮为大小不同的两种齿轮;该传动齿轮与一圈传动链条和一个传动齿轮哨合;该传动齿轮和一个主传动齿轮同轴安装在一根运动轴上;五个秧篓活性连接于一根主运动链上,该主运动链与主传动轮啮合;该机架上面安装有一根传动轴,下面安装有一个犁地装置;一个简易座椅固定安装在该机架上。
[0022]所述放秧苗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落秧苗装置和一个盖土装置;所述落秧苗装置的主体是插秧动力箱,该插秧动力箱通过传动链条与机架上的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连接;插秧动力箱里边置有主运动链,该主运动链带动五个秧篓在其固定的轨道上运动,一个控制杆位于秧篓侧面,一个启动片固接在插秧动力箱底部,盖土装置固接在插秧动力箱上,位于启动片下面。
[0023]所述秧篓由一个后篓片,一个前篓片和一个侧篓片组成,该秧篓安装在插秧动力箱上,在松弛状态时,三个篓片处于夹紧状态,保持秧苗在篓中,当该秧篓沿着插秧动力箱的轨迹运动到启动片处,控制杆碰到启动片,迫使三个篓片分开,秧篓底部打开,秧苗落下,当控制杆和启动片分开时,秧篓由弹簧的作用使三个篓片再次合上。
[0024]所述犁地装置主要部分是犁铧和犁柱;犁铧是三角犁铧,犁柱是可拆卸的,安装在落秧苗装置之前的机架底部,埋土装置之前,略低于滚子高度,在下田后才能安装。
[0025]本实用新型有以下几个优点:
[0026]( I)本发明集平整,犁地,插秧,盖土于一体;
[0027](2)设计机构很巧妙,但是过程简单易懂,容易把握;
[0028]( 3 )人工可调秧苗的株距。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滚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放秧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秧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0036]实施例一:
[0037]参见图f图6,本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包括一台具有四轮的动力牵引装置I ;路面平整装置II和插秧机构III。所述动力牵引装置I通过主连接轴28连接所述路面平整装置II和插秧机构III。
[0038]实施例二:
[003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特别之处如下:
[0040]所述动力牵引装置是四轮拖拉机;
[0041]所述路面平整装置II是一个滚子机构3,该滚子机构3包括滚刷5、轴承4和一个传动齿轮A6 ;所述滚子机构3上安装所述滚刷5,该滚子机构3的左右两边的转轴通过所述轴承4与主连接轴28相连,右侧的转轴上面安装所述传动齿轮A6。
[0042]所述插秧机构III包括机架2、放秧苗机构;所述机架2通过主传动轴28和一圈链条7与滚子机构3的传动齿轮A6连接;该传动齿轮A6和一个传动齿轮B8啮合;该传动齿轮B8安装在一根传动轴9上,该传动轴9上有两个传动齿轮C(1),该两个传动齿轮ClO为大小不同的两种齿轮;该传动齿轮ClO与一圈传动链条11和一个传动齿轮D13啮合;该传动齿轮D13和一个主传动齿轮14同轴安装在一根运动轴32上;五个秧篓16活性连接于一根主运动链15上,该主运动链15与主传动轮14啮合;该机架2上面安装有一根传动轴9,下面安装有一个犁地装置18 ;—个简易座椅23固定安装在该机架2上。
[0043]所述放秧苗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个落秧苗装置和一个盖土装置20 ;所述落秧苗装置的主体是插秧动力箱12,该插秧动力箱12通过传动链条11与机架2上的传动轴9上的传动齿轮ClO连接;插秧动力箱里边置有主运动链15,该主运动链15带动五个秧篓16在其固定的轨道上运动,一个控制杆21位于秧篓16侧面,一个启动片22固接在插秧动力箱12底部,盖土装置20固接在插秧动力箱12上,位于启动片22下面。
[0044]所述秧篓16由一个后篓片24, —个前篓片25和一个侧篓片26组成,该秧篓16安装在插秧动力箱12上,在松弛状态时,三个篓片处于夹紧状态,保持秧苗在篓中,当该秧篓16沿着插秧动力箱12的轨迹运动到启动片22处,控制杆21碰到启动片22,迫使三个篓片分开,秧篓16底部打开,秧苗落下,当控制杆21和启动片22分开时,秧篓16由弹簧的作用使三个篓片再次合上。
[0045]所述犁地装置18主要部分是犁铧和犁柱;犁铧是三角犁铧,犁柱是可拆卸的,安装在落秧苗装置之前的机架2底部,埋土装置20之前,略低于滚子高度,在下田后才能安装。
[0046]实施例三:本新型半自动化插秧机,其各部分结构如下:
[0047]图2为该插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动力牵引机构27位于整体的前边,拉动插秧机构,它们之间用主连接轴28连接。插秧机构前面是滚子机构3,滚子机构3在滚动过程中,其轴上的传动齿轮A6转动,通过链条7将动力传输给放秧苗装置,该放秧苗装置位于滚子机构的后部,其功能是完成犁坑,落秧,盖土三个过程,而在放秧苗机构末端,有一个简易座椅,方便人工将秧苗放入秧篓中,帮助完成秧苗的种植,实现半自动化过程
[0048]图3为滚子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压平水田,并且为后边的放秧装置提供动力,滚子3上有一个滚刷5,安装在滚子3的上部,帮助清洁滚子3上可能粘上的泥土。
[0049]图4为放秧苗机构,由传动链条7和传动链条11将滚子3的运动传递过来,驱动主运动链15运动,然后带动活性连接在主运动链15上边的秧篓16在其轨道上运动,在秧篓16运动到最高点的时候,人工将秧苗放入秧篓16中,秧篓16向下运动,当控制杆21碰到固接在插秧动力箱12上的启动片22时,会使控制杆21往里压,导致秧篓底部打开,秧苗由于底部有泥土,靠重力作用使其掉入水田中提前犁好的秧苗坑中,紧接着固接在插秧动力箱12上的盖土装置20将之前犁地时犁出的位于坑两边的土拨到坑中,固定秧苗。完成插秧过程。
[0050]图5为秧篓16,在松弛状态,由于弹簧31的作用,位于秧篓下端的三个薄片夹紧,形成封闭的漏斗形,当位于秧篓前端中间位置的控制杆21被外力往里边压动时,由机械原理导致位于秧篓下端的三个篓片分开,秧篓底部打开,秧苗落下,当控制杆21再次松弛时,由弹簧31的作用使三个篓片再次合上。
[0051]图6为传动机构,其主要作用使将滚子机构3输出的动力传输到插秧动力箱12上,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传动齿轮ClO有两种不同规格的,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系数,实现秧苗株距的可调。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专利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