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膜下烟专用地膜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膜下烟专用地膜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广玉, 张教侠, 李彦东, 杨举田, 武博, 温亮, 程云吉, 苏建东
  • 公开日
    2012年8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5月12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5月12日
  • 申请人
    李彦东, 温亮
  • 文档编号
    A01G13/02GK102630536SQ2012101461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地膜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或多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所述的黑色条带透光率为O 6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黑色条带为单条,条带宽度为5 40cm,其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距离为O 20cm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所述的黑色条带为多条,数条黑色条带沿长度方向纵向平行间隔设置,间隔区域为白色条带,黑色条带和白色条带间隔设置形成条带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所述条带区总宽度为40 60cm,单条黑色条带宽度为2 10cm,单条白色条带宽度为2-lOcm,单条黑色条带宽度大于或等于单条白色条带宽度,条带区以外区域为黑色或白色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之一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在地膜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多个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地膜本体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单列通孔,通孔与通孔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心连线呈波浪型的通孔群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为5-100cm,孔直径为 5_50mm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双列通孔,通孔与通孔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膜下烟专用地膜,其特征是,纵向相邻两孔垂线间距为5-100cm,横向相邻两孔垂线间距不小于5cm,孔直径5_50mm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塑料薄膜,具体的说是一种膜下烟专用地膜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地膜本体I的宽度b为90-120cm,厚度为O. 004-0. 08 mm,主要材料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或聚苯乙烯树脂(PS)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的距离为0cm,即二者重合纵向为地膜长度方向,横向为地膜宽度方向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膜下烟专用地膜的制作方法烟草感染病毒病后,产量下降、品质变劣,蚜传病毒病已经成为制约烟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对病毒病疗效较好的农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途径还是防治蚜虫。但由于蚜虫寄主较多,受农业大环境的限制,单纯依靠在烟叶上使用化学药剂防止蚜虫,往往效果微弱国际上部分烟叶生产国家已对不同的避蚜措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自2000年开始通过大田覆盖纱网、膜下烟等措施进行了多种防蚜措施,但除烟田覆盖纱网、膜下烟种植方式外,其他措施都不能完全避开蚜虫的危害,效果不显著。由于烟田覆盖纱网的成本太高,难以推广,最终选择了膜下烟栽培技术为今后主要的防蚜栽培措施。膜下烟栽培具有很多优势,但是,普通地膜透光率高,膜下温度高,一方面因光线强或温度高会灼伤烟苗;另一方面膜下温度高,还导致水分蒸发,湿度不易保持,不利于烟苗生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下烟专用地膜,该膜下烟专用地膜能够防止烟苗因温度高而灼伤,同时还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烟苗的生长。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地膜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或多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所述的黑色条带透光率为O 60%。所述的黑色条带为单条,宽度为5 40cm,其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距离为O 20cm。所述的黑色条带为多条,数条黑色条带沿长度方向纵向平行间隔设置,间隔区域为白色条带,黑色条带和白色条带间隔设置形成条带区。所述条带区总宽度为40 60cm,单条黑色条带宽度为2 IOcm,单条白色条带宽度为2-lOcm,单条黑色条带宽度大于或等于单条白色条带宽度,条带区以外区域为黑色或白色。在地膜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多个通孔。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纵向中心线的单列通孔,通孔与通孔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心连线呈波浪型的通孔群。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为5-lOOcm,孔直径为5_50mm。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的纵向中心线的双列通孔,通孔与通孔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纵向相邻两孔垂线间距为5-lOOcm,横向相邻两孔间距不小于5cm,孔直径5-50mmo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由于设置了黑白地膜,而白膜的优点是增温保墒,其缺点是灭草效果差;黑膜的优点是保墒、灭草效果较好;缺点是增温缓慢、且地温较白膜低。利用这一特点,使烟苗位于黑膜的下方区域,可以减少阳光直接照射强度,避免因温度高而灼伤烟苗;而且,黑膜抑制杂草生长,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白色有利于透过阳光迅速提高地表温度,促进作物生长。黑白配色地膜,色界分明,膜厚均一,可为烟草、棉花、花生、蔬菜、花卉的种植提供新型地膜覆盖材料。2、经验证应用本地膜的膜下烟栽培具有如下优势表现在1)烟苗早发快长,烟苗成活率高;2)烟苗在膜下生长期长,避蚜效果明显,大田病毒病发病轻;3)下部烟叶发育 好,可用性高;4)减少或避免早花现象;5)烟株有效叶数多,根系发达,双层根系明显,抗倒伏,开秸开片好;6)产质效益较普通烟田明显提高;7)验证了膜下烟栽培模式有肥料利用率高的优势,可减少使用肥料;8)抑制杂草生长,节省除草剂的费用和人工费。图I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示意图。图中1地膜本体,2黑色条带,21间隔设置的黑色条带3地膜的纵向中心线,4黑色条带纵向中心线,5间隔设置的白色条带,6通孔,a黑色条带宽度,al间隔设置的黑色条带宽度,b地膜宽度,c偏移间距,d间隔设置的白色条带宽度,e纵向孔间距,f横向孔间距。如图2,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黑色条带2的宽度为5 40cm.与图I不同之处是,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偏移间距c为2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可以上偏离,也可下偏离。偏移间距c最好为O 20cm。 如图3,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所述的地膜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多条低透光率间隔设置的黑色条带21,所述间隔设置的黑色条带21透光率为O 60%。数条黑色条带21沿长度方向纵向平行间隔设置,间隔区域为白色条带5,黑色条带21和白色条带5间隔设置形成条带区,条带区总宽度最好为40 60cm,最好位于地膜的纵向中心线3附近,其中单条黑色条带21的宽度al为2 10cm,单条白色条带5的宽度d为2-lOcm,单条黑色条带21的宽度al大于或等于单条白色条带5的宽度d,条带区以外区域为黑色或白色。如图4,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地膜本体的宽度b为90-120cm,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的距离为0cm,即二者重合;在地膜本体I纵向中心线3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I纵向中心线3的单列通孔6,相邻的通孔6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e为5-lOOcm,孔直径为5_50mm。如图5,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地膜宽度b为90-120cm ;在地膜本体I纵向中心线3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的单列通孔6,通孔6与通孔6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e为5-lOOcm,孔直径为5_50mm。与图4不同之处是,黑色条带2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偏移间距c为20cm。黑色条带2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可以上偏离,也可下偏离。偏移间距c最好为O 20cm。如图6,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的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地膜本体I的宽度b为90-12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的距离为0cm,即二者重合;地膜本体I纵向中心线3两侧各40cm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心连线呈波浪型的通孔6所组成的通孔群,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e为5-100cm,孔直径为5_50mm。如图7,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的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地膜本体I的宽度b为90-12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的距离c为20cm ;地膜本体I纵向中心线3两侧各40cm内,沿长度方向设有中心连线呈波浪型的通孔6所组成的通孔群,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e为5-100cm,孔直径为5_50m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可以上偏离,也可下偏离。偏移间距c最好为O 20cm。
如图8,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的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地膜本体I的宽度b为90-12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的距离为0cm,即二者重合;在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的双列通孔,相邻通孔6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纵向相邻两孔垂线间距e为5-lOOcm,横向相邻两孔间距f不小于5cm,孔直径5_50mm。如图9,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所述的黑色条带2的透光率为O 60%,地膜本体I的其它部分为白色,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地膜本体I的宽度b为90-120cm,黑色条带2的宽度a为5 40c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的距离c为20cm ;在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两侧各40cm内,设有中心连线平行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的双列通孔,通孔6与通孔6之间等距离或不等距离。纵向相邻两孔垂线间距e为5-100cm,横向相邻两孔间距f不小于5cm,孔直径5_50mm。黑色条带2的纵向中心线4与地膜本体I的纵向中心线3偏离,可以上偏离,也可下偏离。偏移间距c最好为O 20cm。如图10,膜下烟专用地膜,包括地膜本体1,所述的地膜本体I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多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21,所述的黑色条带21透光率为O 60%。数条黑色条带21沿长度方向纵向平行间隔设置,间隔区域为白色条带5,黑色条带21和白色条带5间隔设置形成条带区,条带区总宽度最好为40 60cm,其中单条黑色条带宽度al为2 IOcm,单条白色条带宽度d为2-lOcm,单条黑色宽度al大于或等于单条白色宽度d,条带区以外区域为黑色或白色。相邻两孔纵向垂线间距e为5-100cm,孔直径为5_50mm。对于没有通孔的地膜,其通孔由使用者在烟苗移栽覆膜后自行打孔,打孔技术要求参照有孔地膜。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下烟专用地膜,属于农用产品领域,主要解决普通地膜透光率高,膜下温度高,一方面因光照强或温度高会灼伤烟苗;另一方面膜下温度高,还导致水分蒸发,湿度不易保持,不利于烟苗生长的问题。它包括地膜本体,所述的地膜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单条或多条低透光率黑色条带,所述的黑色条带透光率为0~60%。还可以在地膜上沿长度方向纵向设有多个通孔,这些通孔可以是单列,也可以是波浪形,还可以排成双列。该膜下烟专用地膜能够防止烟苗因光照强或温度高而灼伤,同时还具有保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烟苗的生长。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