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转移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科转移担架。 [0002]在内科护理中,由于救护病人的需要,特别是在出现急救事故时,一般需要病人绝对静卧。而病人在发病、转移到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将病人由发病处转移到救护车或病床上。目前的常用做法,是使用担架将病人转移到救护车或病床上,这样可以使病人保持相对平躺状态。但是传统担架由担架带连接的两根担架杆结构,决定了在使用担架转移时,必然不能保证病人的静卧状态和转移平稳性,也就不能保证病人病情在担架转移时的稳定性。当病人由担架转移到病床或手术台上时,则只能用手直接搬抬病人,也必然不能保证搬抬时病人的静卧状态和搬抬平稳性,容易加重病人病情。传统担架由于没有支撑结构,在转移病人时必须一直处于搬抬状态,所以不能停放,不但搬抬人员劳动强度较大,而且需要临时救护时也很不方便,而且减震效果差,影响病人的舒适性。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科转移担架。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内科转移担架,包括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两侧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上两侧设有滑杆,所述担架本体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滑槽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担架本体的下端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下端部与立杆相接触。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担架本体的上端两侧设有一定高度的挡板。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均为减震弹黃。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结构形状与滑槽结构形状相适应。
[000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减震效果好,能够平稳转移病人,转移过程中能临时停放,且操作方便。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担架本体;2.滑套;3.滑杆;4.滑槽;5.第一减震装置;6.第二减震装置;7.固定套;8.第二减震装置;9.立杆;10.挡板。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3]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一种内科转移担架,包括担架本体1,所述担架本体I两侧设有滑套2,所述滑套2上两侧设有滑杆3,所述担架本体I的内部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内部设有支撑板6,其中所述支撑板6结构形状与滑槽4结构形状相适应。所述支撑板6与滑槽4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减震装置5,这样能够在转移过程中,支撑板6上下移动来减小震动对患者的影响,提高了患者转移过程中的舒适性。
[0015]所述担架本体I的下端设有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内设有第二减震装置8,其中所述第一减震装置5与第二减震装置8均为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装置8的下端部与立杆9相接触,这样立杆9可以在转运过程中实现停放,减轻了运输者的劳动强度,所述担架本体I的上端两侧设有一定高度的挡板10,能够提高患者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减震效果好,能够平稳转移病人,转移过程中能临时停放,且操作方便。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内科转移担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许涛许涛崔冬梅, 文辉崔冬梅, 文辉崔冬梅, 文辉马云涛杜运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张伟, 邓艳坤张伟, 邓艳坤李海波, 张丽张文生, 李富桂张文生, 李富桂
专利相关信息
-
张文生, 李富桂张文生, 李富桂张文生, 李富桂张文生, 李富桂徐秀芬, 袁泉徐秀芬, 袁泉许波, 孟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