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横向编织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横向编织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森田敏明, 生驹宪司, 司
  • 公开日
    2004年2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12月3日
  • 优先权日
    2000年12月4日
  •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文档编号
    D04B15/36GK1478160SQ0182004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横向编织机,将至少一对的针床夹着齿口间隙相对设置,该针床具有进退自如地排列在形成于针床上的针槽上的多数的针、设置在各针间对于线圈形成起作用的沉降片、及针床尖端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针床,在针的进退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撑着前述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双方,同时设置操作装置,可以对该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双方进行进退操作,调整前后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操作装置是同时一并对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双方进行进退操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在从针床前端到针床背面侧形成的沉降槽中,将沉降片相对于齿口进退自如地支撑,针床尖端部由编织纱固定线材构成,该编织纱固定线材是在沉降片前边缘附近的、针的进退轨迹下方、贯穿在朝着与针的进退方向正交方向穿设的贯穿孔中,通过操作装置,对在沉降片的针床背面延伸部分上设置的被操作部进行进退操作,对沉降片及编织纱固定线材进行进退操作,调整针床间的齿口间隙尺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滑动部件进行各个沉降片的进退操作,该滑动部件设置了相对于全部的各个沉降片的被操作部可以同时结合的操作部,向针床横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沉降片上设置的被操作部是由从针床背面突出来的、控制进退用的针踵构成,在滑动部件上设置的镶条槽上进行镶条结合,使沉降片进行进退操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前述针床是由针床本体部和针床前端部分开构成的,该针床前端部在该针床本体部的前方,相对于针床本体部向着针的进退方向移动自如地构成,在针床前端部上设置有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同时针床前端部通过操作装置进行进退操作,调整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尺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针床前端部在针床本体部上被可以进退运动地支撑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横向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在前后的针床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整前述针床间的齿口间隙尺寸的机构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前后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宽度可以调整的针床的横向编织机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横向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在横向编织机中,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夹着齿口间隙、使各个头部相互接近地设置。在各针床上多数的针和沉降片被并排设置。前后相对峙的针床的尖端部及沉降片之间形成的间隙(以下称齿口间隙)的尺寸由编织机的隔距和针钩尺寸决定,在一部分的横向编织机中,该齿口尺寸是可以调整的。该尖端部或由钢琴线形成,或由针床基板其自身形成。例如,在针床的两端穿设了多个为了插入调整齿口尺寸用的定位销的定位孔,根据安装在针床上的针的针钩尺寸(L、M、S),通过改变相对于穿设在本体台座上的定位孔的、定位销的位置,可以改变针床对本体台座的安装位置。由此,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的位置被改变,齿口间隙的尺寸可以增大或缩小,例如用7隔距的编织机可以得到6隔距或8隔距质地的针织品。另外,有具有针床的回避装置的横向编织机,即在针织品的编织中,将针床从进行普通编织(针织或移圈)的进出位置成为向后面回避的状态,在此期间进行所需要的编织操作,然后使回避状态下的针床回到原来的进出位置。作为这样的编织机,有具有经线插入机构的横向编织机。使用纬线编针织物期间,将前后针床设置在进出位置,使用被称作花边杆的插入经线用的供纱装置进行针织物编织时,为了使位于花边杆下部的针床在随着花边杆的摇动进行垫纱动作时,不干扰花边杆而向下方回避。例如,特公昭51-42225号公报的图1所示。另外,作为其他的例子,在将被编织的边纹等编织物从针床的针上向设置在针床下部的移圈杆上的移圈钩针上移圈的、被称作套圈编织机的编织机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从针床下方相对于齿口进退升降的移圈部件与针床的干扰,设置有针床的回避装置。例如,特开昭46-973号公报的图14、图15所示。但是,上述任何一个编织机都是通过将重量大的针床整体相对于齿口向进退方向移动,来改变齿口间隙的宽度,因此这种调整需要很大的功率。特公昭51-42225号及特开昭46-973号公报中,编织机具备很大的驱动装置。根据安装针床上的针钩尺寸(L、M、S),改变相对于穿设于本体台座的定位孔的定位销的位置,需要进行手工操作,虽然不需要象上述那样的特别驱动装置,但是对于工作人员来说,该变更工作需要很大的劳力。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调整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宽度,不需要现有这样的大功率的横向编织机。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针织物编织中可以调整齿口间隙宽度的横向编织机。

本发明中,横向编织机将至少一对针床夹着齿口间隙相对设置,该针床具有进退自如地排列在形成于针床上的针槽上的多数的针、设置在各针间对于线圈形成起作用的沉降片、及针床尖端部,其中,相对于针床,在针的进退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撑着前述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双方,同时设置操作装置,可以对该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双方进行进退操作,调整前后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宽度。
另外,操作装置是同时一并对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双方进行进退操作。
据此,在针床的前端部设置的、在线圈形成时起作用的沉降片及与沉降片一起面对前后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针床尖端部,由于被一起可以进退运动地支撑在针床上,可以扩大、或缩小齿口间隙,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在针床上移动沉降片或针床尖端部的位置,得到所需要的齿口尺寸。
另外,在从针床前端到针床背面侧形成的沉降槽中,将沉降片相对于齿口进退自如地支撑,针床尖端部由编织纱固定线材构成,该编织纱固定线材是在沉降片前边缘附近的、针的进退轨迹下方、贯穿在朝着与针的进退方向正交方向穿设的贯穿孔中,通过操作装置,对在沉降片的针床背面延伸部分上设置的被操作部进行进退操作,对沉降片及编织纱固定线材进行进退操作,调整针床间的齿口间隙尺寸。
另外,通过滑动部件进行各个沉降片的进退操作,该滑动部件设置了相对于全部的各个沉降片的被操作部可以同时结合的操作部,向针床横向延伸。
另外,在前述沉降片上设置的被操作部是由从针床背面突出来的、控制进退用的针踵构成,在滑动部件上设置的镶条槽上进行镶条结合,使沉降片进行进退操作。
据此,固定在针床线圈上的尖端部由线材构成,将其贯穿插入设置在沉降片上的贯穿孔中支撑。并且,由于在向沉降片的针床背面延伸的后方部分上,设置有与对沉降片进行进退操作的操作装置相结合的被操作部,所以该被操作部通过操作装置进行进退运动时,不仅是沉降片,线材也同时进行进退、齿口间隙的宽度被调整。另外,由于在针床背面设置被操作部,通过操作装置对此进行操作,与在针床上面侧设置时相比较,容易确保设置空间。
另外,由于并设的所有的沉降片的各个被操作部与设置在滑动部件上的操作部相结合,该滑动部件设有相对于所有的各个沉降片的被操作部可以同时结合的操作部、向针床横向延伸,因此通过对滑动部件进行进退操作,可以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
由于滑动部件的进退操作,沉降片的针踵在镶条槽被镶条结合、进退操作。
另外,前述针床是由针床本体部和针床前端部分开构成的,该针床前端部在该针床本体部的前方,相对于针床本体部向着针的进退方向移动自如地构成,在针床前端部上设置有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同时针床前端部通过操作装置进行进退操作,调整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尺寸。
另外,针床前端部在针床本体部上被可以进退运动地支撑。
据此,形成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的针床的前端部分分别形成,在针床上被可以向着针的进退方向移动地支撑,并且针床前端部通过操作装置被进退操作,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尺寸被调整。
另外,在前后的针床上分别设置有调整前述针床间的齿口间隙尺寸的机构。
据此,由于在前后针床上可以分别对沉降片和针床尖端部进行进退操作,可以使齿口间隙尺寸的调整幅度更大。并且由于可以使前后针床的进退量一致,不仅是象L、M、S钩针尺寸的改变,可以根据例如编织原材料或者编织结构等编织条件,微妙地改变齿口间隙的尺寸、进行针织物的编织。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横向编织机的针床部分概略的侧视图。
图2是一方的针床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针床的最前部的扩大图。
图4是表示构成针床的主要零件图。
图5是针床前端的俯视图。
图6是从针床下方看针床前端侧的图。
图7是表示从针床背面看对沉降片进行进退操作的沉降片操作装置。
图8的图8a是表示图7的线VIII-VIII的沉降片操作装置和沉降片状态的剖面图,是省略了针床的图,表示沉降片41处于进入状态,图8b是对应图8a的图,表示沉降片41处于后退时的状态。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横向编织机针床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使构成针床基板的本体部与前端部处于分离状态的图。
图11是表示使为调整齿口间隙宽度的操作装置的概略构成明确、而将针床简略化的俯视图。

关于本发明的横向编织机,以下根据附图对合适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横向编织机1是将并列设置着多个针和沉降片而构成的前后针床呈倒V字型地相对设置。图1是表示横向编织机的针床部分概略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后针床的剖面图(省略了后述的操作装置),图3是图2所示针床的最前部的扩大图。图4是表示构成针床的主要零件图。本说明书中,将向前后针床间的齿口间隙的移动用进入、其相反的移动用后退表示。并且,对横向编织机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面对齿口的部位用前、其相反的部位用后表示。
前针床5和后针床6被载置支撑在本体台座3上。本实施例中,由于调整前后针床间的齿口间隙17尺寸的调整装置只设置在后针床6一侧,前针床5使用现有结构的针床,因此以下是对后针床6进行的说明。后针床6是在针床基板7的上面等间距地刻出的多个针板槽9、9上嵌入针板11,在邻接的针板11、11之间形成针槽13,在该针槽13内,朝着齿口间隙17一侧进退自如地支撑着针15。针板11是通过在针床基板7的凹部8上与各槽9正交而贯穿的金属丝21,使在其前端侧形成的凹部19在槽内定位的同时,对后端部进行铆接等固定在针床基板7上。针槽13在前端上有钩针16,收纳着通过挂钩18的转动进行钩针16开关的舌针15,也可以是通过导针片进行钩针开关的复合针等的其他形式的针。针15通过压板12被支撑在针槽13内,该压板12是在针板11的上面被穿插在朝着与针槽13正交方向上形成的槽14中。
针15是通过在其后部形成的凹部23上嵌合挺针片25前端的凸部27,与挺针片25成为一体。挺针片25控制进退用的针踵28、29从针床表面突出设置,通过与设置在三角座滑架31上的镶条32结合,进行进退操作,针15相对于齿口间隙17进行进退动作。挺针片25形成有向针槽底部延伸的弹性支腿部33,使针踵28、29向针槽外突出的方向赋予弹力的状态下,通过朝针床纵向穿插的金属丝35被保持在针槽内。
沉降片槽37是在面对针床基板7的齿口间隙17的最前面,连通前述针板安装用的槽9,并且与向针床基板下面后方延伸的针板槽的槽宽相同,以同样的节距形成的,该沉降片槽37内收容有沉降片41。将针床基板7的前端部分削掉一部分,设置了与针15的进退方向正交形成的槽34,该槽内横架金属丝51,关于该金属丝51以后进行说明。
沉降片41是由大致呈L字形状的板部件形成的,在前边缘上形成了在线圈形成时固定线圈的沉降弧的线圈形成缘43。在紧接着线圈形成缘43的后方形成了由于穿插通钢琴线等固定编织纱用的金属制线材的贯穿孔44。该贯穿孔44穿设在针的进退轨迹的正下方,钢琴线53跨越排列设置着各沉降片41的贯穿孔44上。面对着钢琴线53的齿口间隙的前面部分是针床尖端部,在线圈形成时,尖端部的边缘上使织好的线圈从针上脱圈。该针床的尖端部俗称“天齿”(Verge)。
在该沉降片41上形成有两个贯穿孔44a、44b,适当地变换穿插钢琴线的孔,可以微妙地调整织好的线圈的脱圈时间。在前述贯穿孔44的更后面,形成有为了将沉降片进退自如地支撑在针床基板上而设置的穿插前述金属丝51的长孔45。
沉降片41的板部件的厚度,是前端部46形成得薄,在针床前端一侧支撑针的侧面的长孔形成部周边47是与针板11相同厚度形成的。从长孔形成部周边47到沉降片的L字形弯曲部48的部位42,形成了一个侧面被削薄的薄壁状,从L字形弯曲部48向后方延伸的后方部49与长孔形成部周边47的厚度相同。在部位42形成的空间部是为了防止飞散的纤维尘等堆积在沉降片槽内,而向下方掸掉的空间。
在沉降片41的后方部49上作为被操作部形成有从针床基板7的下面向下突出的控制针踵50。为使沉降片41不会从针床基板7上脱落,在前方侧有贯穿长孔45的金属丝51,同时通过后方侧针床基板7的下面、穿插在与沉降片槽37正交方向形成的槽55中的压板57被支撑着。通过这些金属丝51和压板57,沉降片41在针床上相对于齿口17被进退自如地支撑着。
图5是针床前端侧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从针床下方看针床前端的图,沉降片41和钢琴线53通过后述的操作装置被同时进行进退操作,但是为了容易理解进退状态,图中分别表示了一半是齿口间隙缩小的状态,另一半是齿口间隙扩大的状态,并且是在拆下操作装置状态下的图。
下面就进退操作沉降片41和钢琴线53的操作装置60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从下面看后针床6的图。针床背面上,第1滑动杆61及第2滑动杆71通过安装部件81、82、83、84被滑动自如地安装在针床背面上,该第1滑动杆61是与并列设置的沉降槽37的行列正交、向针床横向延伸、相对于齿口间隙17进退自如,该第2滑动杆71是在第1滑动杆61与针床6之间设置的、可以向左右方向移动。
在第1滑动杆61上,与针床背面相对峙的前方侧,形成有横向延伸的镶条槽63,并列设置的沉降片41的各个控制针踵50向该镶条槽63内突出。第1滑动杆61的上述镶条槽63的后方侧上,形成有收容第2滑动杆71的收容部65,在该收容部65上镶条随动杆66a、66b向着针床突起设置。
在第2滑动杆71上,接受前述第1滑动杆61的镶条随动杆66a、66b的、用于使上述第1滑动杆61相对于齿口进退操作的槽镶条73a、73b在对应前述镶条随动杆66a、66b的位置上形成。在第2滑动杆71一方的端部上刻有齿条75,螺纹配合着被驱动电动机85的电动轴86进行轴支撑的小齿轮87。驱动电动机85通过没有图示的安装部件被固定在本体台座3的适当部位上。
通过驱动电动机85的正转或反转的驱动,第2滑动杆71向右或左方向移动,在槽镶条73a、73b内,镶条随动杆66a、66b可以越过倾斜部67a、67b向上下的平坦部68、69移动,其结果是第1滑动杆61前进或后退。通过第1滑动杆61的进退运动,在镶条槽63内的沉降片41的控制针踵50一起被进退运动,作用于线圈的沉降片的线圈固定缘43及钢琴线53同时被进退运动。图8的图8a是表示图7的线VIII-VIII中的沉降片操作装置和沉降片状态的剖面图,是省略了针床的图,表示沉降片41处于进入状态,图8b是对应图8a的图,表示沉降片41处于后退时的状态。另外后针床作为可以挤压(ラッキング)驱动的针床构成时,在估计其振幅的范围内,通过形成与第1滑动杆61的沉降片41的控制针踵50结合的镶条槽63,即使后针床是挤压的状态,也可以不受挤压的影响,对沉降片41进行进退操作。
以下就本实施方式的横向编织机1的后针床的动作进行说明。
该横向编织机1中,使沉降片41和钢琴线53进入的状态下,通过针织或移圈等普通的编织进行针织物的编织。并且,沉降片41和钢琴线53从上述进入位置后退时,图7中沉降片驱动装置60的驱动电动机85向右旋转,通过齿条传动小齿轮,第2滑动杆71被向右方向移动。据此,镶条随动杆66a、66b被从槽镶条73a、73b内的上平坦部69a、69b向下平坦部68a、68b引导,使第1滑动杆61后退。其结果,由于沉降片41和钢琴线53从齿口后退,齿口间隙17的宽度与普通编织时相比变大。
并且,将沉降片41和钢琴线53保持在后退位置期间,进行所需要的编织动作。此时,进行的编织动作如前面所说明的根据编织机的种类而不同,如果选定套圈编织机的针床回避状态,为了将在此期间编织的边纹从针床的针向设置在针床下方的移圈杆上的移圈钩针上移圈,移圈部件从针床的下方相对于齿口间隙进入,接受线圈后,进行移圈部件下降操作等所需要的编织动作后,由于驱动电动机85被向左方向驱动,使第2滑动杆71向右移动,据此使第1滑动杆61进入,针床间的齿口间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继续进行针织物的编织。
这样,不同于现有的横向编织机那样使针床整体进退运动,而只是相对于齿口使设置在齿口附近的至少是沉降片或针床尖塔部等构成针床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移动,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因此可用比较小的驱动力,可使操作装置小型化。本实施例中,进退操作后针床的沉降片和钢琴线,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也可以使前针床与后针床是相同的结构,在各个针床上进行沉降片和钢琴线的进退操作。另外,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轴的旋转量可以无级地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也可以微妙地调整。
实施例2上述实施例的横向编织机的针床,是使穿插着形成针床尖塔部的钢琴线的各沉降片、在针床的前端被分别进退自如地支撑的构造,与此相对照,实施例2中的针床101,从图9所示的剖面图可以看出,针床基板103是本体部105与前端部107分开形成的。图10是表示使构成针床基板103的本体部105与前端部107分离的状态。
针床101的基板本体部105的前端部分上,形成有支撑部111,该支撑部111是被嵌入在基板前端部107的后端面上形成凹陷部113内、将基板前端部107支撑在基板本体部105上。在基板本体部105和基板前端部107的各自的上面,以同样的节距被分别削出为了插入针板115的槽117、118,在被插入的针板115、115之间形成了针槽119。基板前端部107是在安装着针板115的状态下,被限制相对于基板本体部105向左右方向移动。针板115在基板前端部107相对于齿口进退运动时也起着引导的作用。
基板前端部107,其自身的尖端部分121作为与线圈结合的天齿,同时形成有为了安装沉降片123的沉降片槽125。沉降片123是由整体是相同厚度的薄的板部件形成的,沉降片槽125比安装针板用的槽117的槽宽要小。沉降片123具有基板前端部107的尖端部分121向后方延伸的支腿127和在基板下面延伸的弹性支腿128。沉降片123通过将在各个支腿127、128的前端上设置的结合部131、132分别固定在设置在基板前端部107上的固定部133、135上,被固定在基板前端部107上。天齿(尖端部)可以象前面的实施例那样用钢琴线形成,或者天齿与沉降片双方与基板前端部削成一体也可以。基板前端部107的上面130是支撑针的滑动面。上述没有说明的其他部分与第1实施例相同。
图11是表示为调整齿口间隙宽度的操作装置的大致构成,为了便于理解将针床简略化表示的俯视图。在基板前端部107的两端上,为了使基板前端部107相对于基板本体部105进退运动、用于与操作装置151连接的结合片133、134向横向突出形成。在基板本体部105上没有安装针的两端部137、138上面形成有槽139、141,该槽内收容着操作手柄143、144,通过安装板147、148固定。在各操作手柄143、144的前端形成有嵌入部143a、144a,与基板前端部107的前述结合片133、134嵌合,设置在后端部的结合部143b、144b与后述的通过驱动电动机153的旋转驱动、被进退操作的驱动手柄155上设置的嵌合槽157、158相嵌合。159是将驱动电动机153的旋转驱动变换成往复运动的齿条,前端部被固定在驱动手柄155上。驱动手柄155的各个嵌合槽157、158是向横向延伸形成的,即使针床在挤压的状态下,也可以对操作手柄进行进退操作,通过使基板前端部107对基板本体部105相对变位,使沉降片及天齿向齿口间隙进入或退出,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
上述中表示了从针床的上面进行驱动的例子,如前面的实施例那样从针床背面侧驱动等也可以,驱动装置可以适当改变。用连杆机构或其他装置代替齿条传动小齿轮实施当然也可以。
以上所述构成的横向编织机,由于可以根据需要,将在齿口间隙的附近、规定齿口间隙尺寸的沉降片和钢琴线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因此可以根据例如针钩尺寸的变更等编织条件,调整齿口的尺寸。另外适用具有经线插入装置的横向编织机的针床回避机构,作为回避花边杆与针床相撞或使移圈部件从针床下方进入齿口形式的套圈编织机的针床回避装置,也可以适用。
上述各实施例都是只移动设置在齿口间隙附近的部件,因此与现有的移动针床整体相比较,用更小的驱动力可以进行操作。特别是上述实施例1中,通过操作装置被进退操作的部件只是由象沉降片和钢琴线这样小的、比较轻的部件构成的,因此具有可以用更小的驱动力达到目的的优点。
如图1所示的针的控制挺针片,由于与三角座滑架的镶条相结合、被控制进退,从侧面看即使三角座滑架的镶条与针床表面的凹凸部分呈相咬合的状态,在使针床回避时,没有象现有的针床回避机构那样必须先将三角座滑架暂时回避到针床外解除咬合的问题,即使正在进行编织物的编织,也可以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针槽是在排列的针板之间形成的,也可以在针床基板上直接形成针槽。另外,虽然列举了设置驱动电动机,即使在编织物的编织过程中也可以调整齿口间隙的尺寸的例子,但是例如在更换象L、M、S那样针钩的尺寸时,或者在变换图案时,仅调整一次齿口间隙的尺寸即可的编织机的情况下,在不需要设置特殊的驱动装置、通过手工操作就可以调整等不偏离本发明主要精神的范围内,当然也是可以实施的。


一种横向编织机(1),将至少一对的针床夹着齿口间隙相对设置,该针床具有进退自如地排列在形成于针床(5、6)上的针槽(13)上的多数的针(15)、设置在各针(15、15)间对于线圈形成起作用的沉降片(41、123)、及针床尖端部(53、121),其中,相对于针床,在针的进退方向上移动自如地支撑着前述沉降片(41、123)和针床尖端部(53、121)双方,同时通过操作装置(60、151),可以对该沉降片(41、123)和针床尖端部(53、121)双方进行进退操作,调整前后针床间(5、6)的齿口间隙的宽度。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