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凤
  • 公开日
    2015年4月1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1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1月24日
  • 申请人
    刘凤
  • 文档编号
    A61B5/0215GK204233591SQ20142071599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其特征是包括有导丝(I)、喷药管(2)、喷药孔(3)、吸栓管(4)、吸栓孔(5)、前端气囊¢)、压力感应圈(7)、后端气囊(8)、支撑气囊(9)、充气泵(10)、压力显示仪(11)、注药泵(12)、吸栓泵(13)、充吸泵(14)、注药预留孔(15),所述喷药管(2)位于导丝(I)的外部,喷药管(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喷药孔(3),喷药管(2)通过喷药孔(3)与吸栓管(4)连接;所述吸栓管(4)位于喷药管(2)的外部,吸栓管(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栓孔(5);所述吸栓孔(5)与喷药孔(3)间隔分布;所述前端气囊(6)位于吸栓管(4)外部的前端,前端气囊(6)内壁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均设置有压力感应圈(7);所述后端气囊(8)位于吸栓管(4)外部的后端,并且距离前端气囊(6)3CM?1CM处,后端气囊⑶内壁的前端设置有压力感应圈(7);所述支撑气囊(9)位于吸栓管(4)的外部;所述充气泵(10)通过导管与前端气囊(6)和后端气囊(8)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显示仪(11)通过导线与压力感应圈(7)连接;所述注药泵(12)与喷药管(2)固定连接;所述吸栓泵(13)与吸栓管(4)固定连接;所述充吸泵(14)与支撑气囊(9)固定连接;所述注药预留孔(15)位于喷药管(2)后部,并且距离注药泵(12)10CM?2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喷药孔(3)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的数量为4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吸栓孔(5)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的数量为4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其特征是所述压力显示仪(11)从上到下同时显示前端气囊(6)内的3个压力感应圈(7)和后端气囊(8)内的压力感应圈(7)的压力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其特征是所述注药预留孔(15)有3个及3个以上
  • 技术领域
    ,包括有导丝、喷药管、喷药孔、吸栓管、吸栓孔、前端气囊、压力感应圈、后端气囊、支撑气囊、充气泵、压力显示仪、注药泵、吸栓泵、充吸泵、注药预留孔前端气囊内的3个压力感应圈可以实时测定血管内的压力值,准确找到血管远端的血管栓塞点支撑气囊有规律的收缩,利用血管与支撑气囊收缩速度的不同,使溶栓药物更均匀充分的与病灶接触同时也使血管产生振动更有利于血栓碎块的掉落后端气囊内的压力感应圈可以实时反映溶栓部位血管的压力值,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数值来调整注药泵、吸栓泵的压力值,避免对血管造成二次伤害整个溶栓过程准确、快速、高效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属于医疗设备【专利说明】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
  • 发明内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 [0002]医学领域中,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无论是脑血管、心血管、还是外周血管,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三大特点。国内外针对早期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取栓、碎栓、药物溶栓使血管再通,恢复组织供血,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0003]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溶栓,2.导丝碎栓,3.医用注射器抽吸溶栓导管溶栓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方法均存在一些技术上不足:药物溶栓时,由于血管的栓塞使药物不能覆盖所有病灶部位,导致溶栓速度慢。导丝碎栓中为了避免血管壁被损伤,导丝头通常采用材质较软的材料,这样导致碎栓效率低。医用注射器抽吸溶栓导管溶栓法该方法将抽吸导管置入血管内或将溶栓药物送至栓塞部位,用医用注射器通过同一导管先注入溶栓药物,待血栓局部被溶后再用医用注射器从同一导管将被溶的部分抽吸出,这样反复进行,操作烦琐,同样存在费时较长的缺点。栓塞血管供血的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导致坏死因而失去治疗价值。 [0004]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药物溶栓、导丝碎栓、医用注射器抽吸溶栓导管溶栓等溶栓手段均存在溶栓时间长容易导致栓塞血管坏死因而失去治疗价值的技术问题。
[0006]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包括有导丝、喷药管、喷药孔、吸栓管、吸栓孔、前端气囊、压力感应圈、后端气囊、支撑气囊、充气泵、压力显示仪、注药泵、吸栓泵、充吸泵、注药预留孔,所述喷药管位于导丝的外部,喷药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喷药孔,喷药管通过喷药孔与吸栓管连接;所述吸栓管位于喷药管的外部,吸栓管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栓孔;所述吸栓孔与喷药孔间隔分布;所述前端气囊位于吸栓管外部的前端,前端气囊内壁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均设置有压力感应圈;所述后端气囊位于吸栓管外部的后端,并且距离前端气囊3CM?1CM处,后端气囊内壁的前端设置有压力感应圈;所述支撑气囊位于吸栓管的外部;所述充气泵通过导管与前端气囊和后端气囊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显示仪通过导线与压力感应圈连接;所述注药泵与喷药管固定连接;所述吸栓泵与吸栓管固定连接;所述充吸泵与支撑气囊固定连接;所述注药预留孔位于喷药管后部,并且距离注药泵 1CM ?20CM。
[0007]所述喷药孔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的数量为4个。
[0008]所述吸栓孔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的数量为4个。
[0009]所述压力显示仪从上到下同时显示前端气囊内的3个压力感应圈和后端气囊内的压力感应圈的压力值。
[0010]所述注药预留孔有3个及3个以上。
[0011]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中前端气囊内的3个压力感应圈可以实时测定血管内的压力值,通过三个数值的比较能够更快速准确的找到血管远端的血管栓塞点,为有效溶栓做好准备。支撑气囊有规律的收缩,利用血管与支撑气囊收缩速度的不同,使溶栓药物更均匀充分的与病灶接触同时也使血管产生振动更有利于血栓碎块的掉落。后端气囊内的压力感应圈可以实时反映溶栓部位血管的压力值,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数值来调整注药泵、吸栓泵的压力值,使病人的血管保证充盈又不会因注药泵压力大而对血管造成二次伤害。整个溶栓过程准确而快速,极大提高了溶栓效率。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的吸栓孔部位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的喷药孔部位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7]如图所示,I为导丝、2为喷药管、3为喷药孔、4为吸栓管、5为吸栓孔、6为前端气囊、7为压力感应圈、8为后端气囊、9为支撑气囊、10为充气泵、11为压力显示仪、12为注药泵、13为吸栓泵、14为充吸泵、15为注药预留孔。


[0018]本实用新型一种有压力感应的心血管介入式溶栓导管,包括有导丝1、喷药管2、喷药孔3、吸栓管4、吸栓孔5、前端气囊6、压力感应圈7、后端气囊8、支撑气囊9、充气泵10、压力显示仪11、注药泵12、吸栓泵13、充吸泵14、注药预留孔15,所述喷药管2位于导丝I的外部,喷药管2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喷药孔3,喷药管2通过喷药孔3与吸栓管4连接;所述吸栓管4位于喷药管2的外部,吸栓管4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吸栓孔5 ;所述吸栓孔5与喷药孔3间隔分布;所述前端气囊6位于吸栓管4外部的前端,前端气囊6内壁的前端、中部、和后端均设置有压力感应圈7 ;所述后端气囊8位于吸栓管4外部的后端,并且距离前端气囊63CM?1CM处,后端气囊8内壁的前端设置有压力感应圈7 ;所述支撑气囊9位于吸栓管4的外部;所述充气泵10通过导管与前端气囊6和后端气囊8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显示仪11通过导线与压力感应圈7连接;所述注药泵12与喷药管2固定连接;所述吸栓泵13与吸栓管4固定连接;所述充吸泵14与支撑气囊9固定连接;所述注药预留孔15位于喷药管2后部,并且距离注药泵1210CM?20CM。
[0019]所述喷药孔3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的数量为4个。
[0020]所述吸栓孔5在同一个横截面上的数量为4个。
[0021]所述压力显示仪11从上到下同时显示前端气囊6内的3个压力感应圈7和后端气囊8内的压力感应圈7的压力值。
[0022]所述注药预留孔15有3个及3个以上。
[0023]导丝1、喷药管2、喷药孔3、吸栓管4、吸栓孔5、前端气囊6、压力感应圈7、后端气囊8、支撑气囊9、充气泵10、压力显示仪11、注药泵12、吸栓泵13、充吸泵14、注药预留孔15,
[0024]实施例:首先将压力显示仪11接通电源,充气泵10给前端气囊6和后端气囊8冲气,前端气囊6内设置的3个压力感应圈7会随着导管向前移动而改变数值。经过病灶部位后,前端气囊6内设置的3个压力感应圈7示数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前端气囊6已经成功越过病灶部位,准确找到了血管远端的血管栓塞点。通过注药预留孔15向喷药管2注入溶栓药物,同时打开注药泵12、吸栓泵13、充吸泵14,监测后端气囊8内的压力感应圈7的压力值,微调注药泵12、吸栓泵13的压力,后端气囊8内的压力感应圈7的压力值保持在血管正常压力值范围内,即如果后端气囊8内的压力感应圈7显示出的压力值过大,则增加吸栓泵13的吸力或减小注药泵12的压力;如果如果后端气囊8内的压力感应圈7显示出的压力值过小,则减小吸栓泵13的吸力或增大注药泵12的压力。溶栓药物通过喷药孔3注入到血管中,血栓碎块通过吸栓孔5被吸入到吸栓管4。支撑气囊9有规律的收缩,利用血管与支撑气囊9收缩速度的不同,使溶栓药物更均匀充分的与病灶接触同时也使血管产生振动更有利于血栓碎块的掉落。同时支撑气囊9的支撑作用使血栓碎块的吸取变得更加容易,提高了溶栓的效率。压力感应圈7的利用有效避免了对血管的二次伤害。同时注药预留孔15有3个及3个以上可以用来注药,也可以在溶栓时间过长时,补充血液,有效避免栓塞血管供血的组织缺血时间过长会导致坏死从而失去治疗价值等事件的发生。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