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魏建军
  • 公开日
    2013年5月29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1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1月28日
  • 申请人
    魏建军
  • 文档编号
    C03B33/00GK202953935SQ20122063925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包括电机、齿轮箱、摆臂和钢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手柄,其中一所述手柄上安装有电源开关并且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机下方连接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固定有一偏心桩,所述齿轮箱的偏心桩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上固定安装有一个90度角的钢刀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桩高度为3-5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在摆臂槽内左右摆动,摆臂厚度为2-3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刀片厚度为1-2毫米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仪器领域,尤其涉及家用和载客及载货式汽车的前挡风及后挡风玻璃的拆解工具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包括电机、齿轮箱、摆臂和钢刀片,所述电机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手柄,其中一所述手柄上安装有电源开关并且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机下方连接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固定有一偏心桩,所述齿轮箱的偏心桩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上固定安装有一个90度角的钢刀片。所述偏心桩高度为3-5毫米。所述摆臂在摆臂槽内左右摆动,摆臂厚度为2-3毫米。所述钢刀片厚度为1-2毫米。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车体物损伤减小。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车体物损伤减小的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包括电机、齿轮箱、摆臂和钢刀片,所述电机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手柄,其中一所述手柄上安装有电源开关并且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机下方连接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上固定有一偏心桩,所述齿轮箱的偏心桩连接有摆臂,所述摆臂上固定安装有一个90度角的钢刀片所述偏心桩高度为3-5毫米所述摆臂在摆臂槽内左右摆动,摆臂厚度为2-3毫米所述钢刀片厚度为1-2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拆解玻璃费时费力,效率低,易造成汽车内饰或汽车外表漆面损坏的缺点,通过对齿轮箱的改造和创新实现了快速高效拆解汽车玻璃的目的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的制作方法传统的汽车玻璃拆解法在国内已经普及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因拆解人员不同,而造成了具体操作上的差异,但方法基本上是大同小异,都是通过两人合力利用钢丝将破损的玻璃拆解下来并没有电动化,而且在人工拆解的过程中因为经验的缺乏和力度掌握的不够准确的缘故,常常会造成损坏汽车内饰或将汽车外表漆面划伤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划伤到拆解人员本人。所以传统的拆解玻璃的方法完全由拆解人员的经验来决定拆解的速度和效果,即耗费人力又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的齿轮箱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手持式电动玻璃拆解拉刀,包括电机1,齿轮箱2,摆臂3,钢刀片4,在电机I左、右两侧各安装有一手柄5,其中一手柄5上安装有连接电源线的电源开关6,该电机I下方连接有齿轮箱2,齿轮箱2上固定有一偏心桩7,偏心桩7高度为3-5毫米,偏心桩7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其在摆臂槽8内上下移动继而带动摆臂3左右摆动,摆臂3为电动钻头的摆臂,摆臂3厚度为2-3毫米。摆臂3通过螺丝9固定安装有一个90度角的钢刀片4,钢刀片4与摆臂轴向间夹角为90度,钢刀片4厚度为1-2毫米。工作原理:接通电源,通过电源接通电机I从而带动齿轮箱2,齿轮箱2将带动摆臂3左右摆动,然后电动钻头再带动钢刀片4进行玻璃的拆解工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拆解玻璃费时费力,效率低,易造成汽车内饰或汽车外表漆面损坏的缺点,通过对齿轮箱的改造和创新实现了快速高效拆解汽车玻璃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