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除尘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除尘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冯勇兵
  • 公开日
    2010年5月26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7月22日
  • 优先权日
    2009年7月22日
  • 申请人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47L11/40GK201481311SQ2009201662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本体和外壳,本体上设有用于探测进入进灰通道污物量的灰尘传感器,所述的除尘装置上设有镜片,该镜片靠近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在除尘装置处于除尘工作状态下,所述的镜片对灰尘传感器进行污物遮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装置上还设有擦拭介质,其设置位置与镜片相对应,所述的擦拭介质或镜片其中之一固定在本体上,另一个与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传动机构与外壳上的一可开启部件相连,当可开启部件相对于本体打开时,通过所述的传动机构使得所述的擦拭介质或镜片其中之一产生联动,使所述的擦拭介质和所述的镜片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实现所述的擦拭介质对所述的镜片上灰尘的擦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为凸轮机构,包括弹 簧、凸轮和凸轮轴,所述的镜片的前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凸轮轴上,该镜片的前端设有突出 部;凸轮轴上设有凸轮,凸轮的边缘与镜片前端的突出部相接触,所述的擦拭介质对应设置 在除尘装置上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开启部件为除尘装置的尘盖, 所述的凸轮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的凸轮通过该连接杆与除尘装置的尘盖相连,尘盖上 设有释放按钮与外壳扣合连接;凸轮轴上对应设置尘盖释放扭簧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开启部件为滚刷盖板,所述的 凸轮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的凸轮通过该连接杆与除尘装置的滚刷盖板相连,滚刷盖板 上设有锁扣与外壳连接固定5. 如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上设有齿条, 该齿条与除尘装置的齿轮相啮合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灰尘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灰通 道的两侧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灰尘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装置为除尘机器人或自动 吸尘器或自动扫地机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是一种包括自动吸尘器、自动扫地机等在内的除尘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本体和外壳,本体上设有灰尘传感器,除尘装置上设有镜片,该镜片靠近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在除尘装置处于除尘工作状态下,镜片对灰尘传感器进行污物遮挡,除尘装置上还设有擦拭介质,其设置位置与镜片相对应,擦拭介质或镜片其中之一固定在本体上,另一个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与外壳上的一可开启部件相连,当可开启部件相对于本体打开时,通过传动机构使得擦拭介质或镜片其中之一产生联动,使所述的擦拭介质和所述的镜片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实现擦拭介质对镜片上灰尘的擦拭。本实用新型通过可开启部件与镜片或擦拭介质之间的联动,实现对镜片的擦拭,无需单独设置擦拭结构,简化除尘装置结构且擦拭效果好。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除尘装置, 通过可开启部件与镜片或擦拭介质之间的联动,实现对灰尘传感器所对应的镜片的擦拭, 简化除尘装置结构且擦拭效果好[0007]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除尘装置,包括本体和外壳,本体上设有用于探测进入进灰通道污物量的灰尘传感器,所述的除尘装置上设有镜片,该镜片靠近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在除尘装置处于除尘工作状态下,所述的镜片对灰尘传感器进行污物遮挡,所述的除尘装置上还设有擦拭介质,其设置位置与镜片相对应,所述的擦拭介质或镜片其中之一固定在本体上,另一个与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传动机构与外壳上的一可开启部件相连,当可开启部件相对于本体打开时,通过所述的传动机构使得所述的擦拭介质或镜片其中之一产生联动,使所述的擦拭介质和所述的镜片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实现所述的擦拭介质对所述的镜片上灰尘的擦拭 所述的传动机构为凸轮机构,包括弹簧、凸轮和凸轮轴,所述的镜片的前端通过弹簧连接在凸轮轴上,该镜片的前端设有突出部;凸轮轴上设有凸轮,凸轮的边缘与镜片前端的突出部相接触,所述的擦拭介质对应设置在除尘装置上 所述的可开启部件可以为除尘装置的尘盖,所述的凸轮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的凸轮通过该连接杆与除尘装置的尘盖相连,尘盖上设有释放按钮与外壳扣合连接;凸轮轴上对应设置尘盖释放扭簧 所述的可开启部件还可以为滚刷盖板,所述的凸轮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所述的凸轮通过该连接杆与除尘装置的滚刷盖板相连,滚刷盖板上设有锁扣与外壳连接固定[0012] 为了使运动更加稳定,所述的连接杆上设有齿条,该齿条与除尘装置的齿轮相啮合 为了对污物量进行准确的识别,所述的灰尘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灰通道的两侧所述的灰尘传感器通常为红外传感器 所述的除尘装置为除尘机器人或自动吸尘器或自动扫地机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镜片或擦试介质其中之一与除尘装置的一可开启部件(诸如尘盖或滚刷盖板)的联动,使得使用者在打开以及关闭可开启部件的整个过程中,对设置在除尘装置内部的其他装置进行清理的同时,通过可开启部件与镜片或擦试介质其中之一之间的联动,实现对灰尘传感器所对应的镜片的擦拭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者对除尘装置进行日常清理维护的同时,也为灰尘传感器对应的镜片进行了擦拭工作,免去了使用者额外去关注灰尘传感器是否需擦拭的精神负担和工作负担,可谓是"一举两得"再者,该灰尘擦拭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擦拭效果好且效率高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在现有的机器人产品及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可通过灰尘传感器对进灰通道中进入 的污物量进行探测,进而对清扫区域的清洁度进行感应及识别。当灰尘量较大时,机器人会 自动在该清扫区域定点清扫,提高清洁效率。灰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通过红外感应来 实现对灰尘的感应及识别,在进灰通道两侧装置一对信号元件, 一用来发射红外线, 一用来 感应红外线。当进灰通道有灰尘进入时,两信号元件之间的红外感应受到干扰减弱。因此 机器人通过红外感应的强弱就可判断清扫区域灰尘量的大小。 由于机器人是一种清扫设备,所进行的工作是清洁污物,因此灰尘传感器上不可 避免或多或少的会粘上灰尘,当灰尘积累到一定量时,两个光耦之间的红外感应就很弱,此 时机器人不管处于何种工作环境,均会误认为清扫区域很脏,从而一直在该区域进行清扫 工作。 日本专利公开号为昭64-52425的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气流压力而产生一系列 机构连动从而实现的擦拭,具体来说是借助管道内气流的作用力,每次在吸尘器开启或关 闭的时候,设置在管道内的擦拭件与灰尘传感器相互摩擦起到擦拭作用。日本专利公开号 为特开平6-105764的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应用在软管上的,通过二个回转部分相对转动实 现的擦拭。但上述的擦拭方式均应用于普通吸尘器,除了结构复杂之外,无法实现彻底除/1、土。 由于受到灰尘传感器本身的结构和其设置在除尘装置上的位置限制,直接对灰 尘传感器本身进行擦拭,清洁效果并不彻底。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的一份在先申请 200920037780. 1中(未公开),在灰尘传感器的内侧设置透光板,由于透光板的设置位置更 靠近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可以对灰尘传感器起到保护的作用。这样,既能够实现对灰尘传 感器的灰尘遮挡,又不会妨碍传感器的光线发射和接收。同时,在透光板的内侧表面上紧贴 有擦拭件,透光板或擦拭件的其中之一在马达的驱动下运动,以使透光板与擦拭件之间产 生相对位移,从而将附着在透光板表面的灰尘擦拭掉。上述的在先申请虽然通过对透光板 上灰尘的擦拭,对保持灰尘传感器探测的灵敏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需要借助动力源 实现擦拭件对透光板的擦拭,结构复杂且增加了擦拭操作的程序,无形中也增加了产品的 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准备擦拭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一 ;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准备擦拭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二 ;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准备擦拭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三;[0023]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擦拭半个周期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一 ;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擦拭半个周期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二 ;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滚刷盖板关闭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0027]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本体和外壳,本体上设有用于探测进入进灰通道污物量的灰尘传感器l,所述的除尘装置上设有镜片2,该镜片2靠近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在除尘装置处于除尘工作状态下,所述的镜片2对灰尘传感器进行污物遮挡,所述的除尘装置上还设有擦拭介质3,其设置位置与镜片2相对应,所述的擦拭介质3固定在本体上,镜片2与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的传动机构与外壳上的一可开启部件9相连,当可开启部件9相对于本体打开时,通过所述的传动机构使得镜片2与其产生联动,使所述的擦拭介质3和所述的镜片2两者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实现擦拭介质3对所述的镜片2上灰尘的擦拭。 图2、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之二。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传动机构为凸轮机构4,包括弹簧5、凸轮7和凸轮轴6。镜片2的前端通过弹簧5连接在凸轮轴6上,该镜片2的前端设有突出部21。凸轮轴6上设有凸轮7,凸轮7的边缘与镜片2前端的突出部相接触,擦拭介质3对应设置在除尘装置上。[0030] 图4-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准备擦拭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一至之三。如图2、图3并结合图4-图6所示,擦拭介质3固定在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上。凸轮机构还包括连接杆8,凸轮7通过该连接杆8与除尘装置的尘盖9相连,尘盖9上设有释放按钮91与除尘装置的壳体扣合连接,凸轮轴6上对应设置尘盖9释放扭簧10。 如图4、图5所示,连接杆8上设有齿条81,该齿条81与除尘装置的齿轮82相啮合,使尘盖9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运动更加平稳,方便了擦拭介质3对镜片2上灰尘的擦拭。 常规的除尘装置中一般会包括除尘单元、集尘单元和控制单元,除尘单元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进行除尘作业并将灰尘存放在集尘单元内,除尘单元上设有用于识别所述除尘装置中进入进灰通道内的污物量的灰尘传感器,通过对进入进灰通道内污物量的探测,进而判断被清扫区域的清洁度,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除尘装置是否继续在该清扫区域上持续进行清扫工作。为了使灰尘传感器对污物量的感测更加准确,灰尘传感器设置在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的两侧。该灰尘传感器通常采用红外传感器,而所述的除尘装置可以为除尘机器人或自动吸尘器或自动扫地机。 图7、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擦拭半个周期时除尘装置的状态图之一、之二。下面结合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灰尘传感器中的镜片2和擦拭介质3的结构关系和动作方式进行具体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灰尘传感器1位于除尘装置的进灰通道两侧,灰尘传感器前有一可移动的镜片2,用来防止灰尘对灰尘传感器的污染。进灰通道上有一固定的擦拭镜片介质3,当镜片2移动时,与擦拭镜片介质3接触,擦拭镜片介质3可擦拭掉镜片2上的灰尘。5尘盖9通过一凸轮机构与除尘装置主体连接,在尘盖释放扭簧10的作用下通过启动尘盖9释放钮91来开启尘盖。该凸轮机构和尘盖释放扭簧10通过一凸轮转动轴6同轴固定在除尘装置机体上,并可以以该凸轮转动轴6为中心点随着尘盖9向上转动。同时该凸轮机构与镜片2相接触,凸轮机构转动的同时,凸轮7的边缘推动镜片2的突出部21,使镜片2向下运动。该凸轮转动轴6上有一拉簧5, 一端固定在凸轮转动轴6上,另一端固定在镜片2上。 如图4-图6所示,由于尘盖释放扭簧10在尘盖9关闭状态时, 一直处于被压縮状态。当按下尘盖释放钮91后,在尘盖释放扭簧10的作用下,尘盖9可被释放,处于开启状态。 如图7、图8并结合图1所示,尘盖9释放后,凸轮机构以凸轮转动轴6为中心点随着尘盖9向上运动,凸轮机构4向上运动的同时,推动镜片2向下运动,而镜片2向下运动的同时可与擦拭镜片介质3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擦拭掉镜片2上的灰尘。此时拉簧5处于被拉长的状态。 如图4、图5所示,当关上尘盖9时,凸轮机构4随之向下运动,回到初始状态。此时镜片2没有凸轮机构4的压制,在拉簧5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镜片2与擦拭镜片介质3再次接触摩擦,从而完成了整个周期的灰尘擦拭动作。 除了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将镜片固定在除尘装置上,擦拭介质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与尘盖相连,通过尘盖相对于除尘装置本体的运动,使得镜片与擦拭介质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将镜片上的灰尘擦掉。由于采用的结构与实施例非常相似,故在此不再赘述。[0039] 实施例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滚刷盖板关闭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9、图IO所示,作为除尘装置的可开启部件,除了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尘盖9之外,还可以是位于除尘装置底部的地刷盖板30。如图9所示,除尘装置在正常除尘工作状态下,地刷盖板30处于关闭状态。地刷盖板30的中部开设有将地刷31露出的窗口。当使用者需要对地刷31进行清理时,通过锁扣32将地刷盖板30打开,与地刷盖板30相连的传动机构,使得镜片2与擦拭介质3之间相对位移,从而将镜片2上的灰尘擦掉。由于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同样是采用凸轮7通过连接杆8与除尘装置的滚刷盖板30相连,在滚刷盖板30打开的同时,使镜片2或擦拭介质3随之产生联动,从而使两者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实现对镜片2上灰尘的擦拭。凸轮机构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