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角田博
  • 公开日
    2010年1月6日
  • 申请日期
    2009年6月30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7月1日
  • 申请人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文档编号
    D03J1/00GK101619518SQ2009101398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织布机的左右机架分别具有圆弧状的轴承支撑座,嵌合在绕挂来自经纱卷轴的经纱的反向辊的两端上的轴承被支撑在上述轴承支撑座上,将上述反向辊提升并保持在退避位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反向辊两端的轴部并从上述轴承的嵌合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突起部、以及可摆动地分别支撑在上述轴承支撑座的外侧的一对提升杆,该一对提升杆通过与上述一对突起部配合而将反向辊提升并保持在退避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升杆具有与上述突起部配合的主体部和用于手动操作的手柄部,主体部 上的作用点、手柄部上的力点及机架上的支点的位置为,支点和力点隔着作用 点相互位于相反一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卡定部设置在主体部和手柄部中的任何一方,手柄部设置成可相对主体部 旋转,并且手柄部通过向远离经纱巻轴的方向旋转而借助于卡定部与主体部配 合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其特 征在于,在提升杆与机架中的任何一方上设有利用弹簧部件向另一方加力的卡定 部件,该卡定部件随着提升反向辊时的提升杆的摆动而与上述另一方滑动接 触,当反向辊到达退避位置时便从上述一方突出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其特 征在于,一对提升杆分别具有保持端导件支撑柱的端部的保持部,该端导件支撑柱 位于比反向辊更靠后侧并与反向辊平行地配置,并且沿整个织物宽度延伸
  • 技术背景
    反向辊从织布机的巻绕侧观察可旋转地配置在比经纱巻轴更靠后侧的上 方位置将来自经纱巻轴的经纱绕挂在反向辊上并引导到松经辊松经辊在织 布机的前后方向摆动,并进行松经运动抑制经纱张力随着综丝的经纱开口运 动的变化经纱巻轴随着巻量的增大其突缘直径增大,为了更换它而将其放置 在巻轴转运车上搬运时,突缘与反向辊产生千涉因此,每次对经纱巻轴进行 更换,都需要进行反向辊的拆卸和安装作业反向辊由绕挂经纱的管部和具有轴承嵌合部并接合在管部两端的一对轴 部构成管部沿整个织物宽度延伸而使反向辊成为重物作为重物的反向辊的 装卸作业使经纱巻轴的更换的作业性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9一111600号公报)中设置了反向辊提升装置该反向辊提升装置在织布机的 左右侧机架上设有轴承支撑座,该轴承支撑座向斜上方的后侧开口并做成圆弧 形,在该轴承支撑座上放置反向辊的轴承另外,上述反向辊提升装置具有一 对借助于竖立设置在机架上的销可摆动地支撑在织布机的机架上的提升杆该 提升杆配置在比轴承支撑座靠内侧,在进行经纱巻轴的更换作业时,作业者使 提升杆摆动由此,通过设置在提升杆上的辊配合部在比反向辊的两端的轴承 靠内侧与轴部配合而提升反向辊,并使轴承从轴承支撑座离开的同时,用挡销 阻止提升杆向反方向的摆动,从而将反向辊保持在退避位置为了更换而放置 在巻轴转运车上沿地面搬运的经纱巻轴避免了与反向辊的干涉这样,反向辊 的轴承虽然处于只放置在轴承支撑座上的状态,但由于利用绕挂在反向辊上的 经纱的张力而被推压在轴承支撑座上,因而能在织布机运转中可靠地保持在轴 承支撑座上但是,经纱巻轴在放置于巻轴转运车上沿地面搬运时,虽然避免了与反向辊的干涉,但由于设置了反向辊提升装置,因而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反向辊提升装置的一对提升杆与经纱巻轴发生冲撞详细地说,提升杆由于配置在比 轴承支撑座的靠内侧,因而在与反向辊的管部的端部接近的状态下,与反向辊 的轴部配合经纱巻轴的突缘在织物宽度方向位于反向辊的管部的端部附近 因此,提升杆在织物宽度方向接近经纱巻轴的突缘的外侧面因此,作业者为 了防止经纱巻轴的左右突缘与提升杆冲撞,需要慎重地操作巻轴转运车尤其 是满巻的经纱巻轴的重量很重,除了巻轴运转车的操作困难外,在产生误操作 而冲撞的情况下,由于反向辊提升装置的损坏或突缘的损伤程度大,因而要求 作业者慎重地进行巻轴转运车的操作,使经纱巻轴更换的作业性恶化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更换而搬 运经纱巻轴时,不用担心经纱巻轴冲撞的反向辊提升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在本发明的反向辊提升装置中,织布机的左右的 机架分别具有圆弧状的轴承支撑座,嵌合在绕挂来自经纱巻轴的经纱的反向辊 的两端的轴承被支撑在上述轴承支撑座上,将上述反向辊提升并保持在退避位置,具有设置在反向辊的两端的轴部并从轴承的嵌合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一 对突起部,以及可摆动地分别支撑在上述轴承支撑座的外侧的一对提升杆;该另外,可以做成提升杆具有与上述突起部配合的主体部和用于手动操作 的手柄部,主体部上的作用点、手柄部上的力点及机架上的支点的位置,支点 和力点隔着作用点相互位于相反一侧再有,可以做成卡定部设置在主体部和手柄部中的任何一方,手柄部设 置成可相对主体部旋转,并且手柄部通过向远离经纱巻轴的方向旋转而借助于 卡定部与主体部配合再有,可以做成在提升杆与机架中的任何一方上设有利用弹簧部件向另 一方加力的卡定部件,该卡定部件随着提升反向辊时的提升杆的摆动而与上述 另 一方滑动接触,当反向辊到达退避位置时便从上述一方突出再有,可以做成 一对提升杆分别具有保持端导件支撑柱的端部的保持部,该端导件支撑柱位于比反向辊更靠后侧并与反向辊平行地配置,并且沿整个织 物宽度延伸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设置在上述反向辊两端的轴部并从上述轴承的嵌 合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突起部;以及可摆动地分别支撑在上述轴承支撑座 的外侧、换言之为从上述轴承支撑座向外侧的一对提升杆,因而一对提升杆在 比轴承更靠外侧与一对突起部配合因此,提升杆与现有技术的提升杆在比轴 承更靠内侧与反向辊的轴部配合的反向辊提升装置比较,在织物宽度方向距经 纱巻轴的突缘的距离更大,其大出的量至少与轴承的宽度相当由此,为了更 换而搬运经纱巻轴时,经纱巻轴碰到提升杆的危险减小,提高了经纱巻轴更换 的作业性另外,在操作提升杆时,不用担心损伤反向辊的经纱接触面即, 提升杆的操作可以由两人进行,但为节省人力,通常由一人来进行操作的情况 居多, 一对提升杆由一人一侧一侧地操作因此,因反向辊仅一侧先提升而处 于倾斜的状态反向辊若在该状态下提升另一侧,则在轴承从轴承支撑座脱离 的瞬间,有时出现反向辊向低的另一侧滑动而偏离的情况该场合,在现有技 术的装置中,绕挂有经纱的部分的端部,即经纱接触面的端部有可能与提升杆 沖撞,反向辊有可能在经纱接触面上产生伤痕本发明的装置由于轴承介于提 升杆和反向辊的绕挂有经纱的部分之间,因而,假如有那样的偏移,反向辊也 能遊免由提升杆对经纱接触面产生的伤痕比如说在由两人在织布机的两侧同 时进行提升杆的操作的情况下,不必在注意使反向辊不倾斜地滑动的同时,协 调地使两侧均匀地提升,因而提高了作业性部,主体部上的作用点、手柄部上的力点及机架上的支点的位置,支点和力点 隔着作用点相互位于相反一侧;因而,在由提升杆形成的杠杆中,力点和作用 点对支点的杠杆比大于l因此,作用在手柄部上的力增大,作业者能够用更 小的力将反向辊提升到退避位置再有,由于卡定部设置在主体部和手柄部中的任何一方,手柄部设置成可 相对主体部旋转,并且手柄部通过向远离经纱巻轴的方向旋转而借助于卡定部 与主体部配合;因而,在提升反向辊时,手柄部与主体部配合而可以作为力点5起作用由于支点和力点隔着作用点相互位于相反一侧,因而,通过手柄部向 远离经纱巻轴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形成于主体部的作用点向远离经纱巻轴的方 向旋转,在作用点与主体部配合的反向辊则向远离经纱巻轴的方向移动另外, 手柄部除了在提升反向辊时之外,通过向接近经纱巻轴的方向旋转,可以说折 叠起来,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手柄部突出而导致的危害例如,在运转中和经纱 巻轴的更换作业中,手柄部被折叠,可以避免其对作业者的作业造成的障碍 再有,由于在提升杆与机架中的任何一方上设有利用弹簧部件向另 一方加 力的卡定部件,该卡定部件随着提升反向辊时的提升杆的摆动而与上述另一方滑动接触,当反向辊到达退避位置时便从上述一方突出;因而,当提升杆由于反向辊的自重而向与反向辊的提升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时,卡定部件则从上述 一方的突出部分与上述另一方卡合而阻止提升杆的摆动从而,提升杆自动地 被卡定,反向辊被保持在退避位置再有,由于一对^R升杆其保持部分别保持端导件支撑柱的两端,因而,在 经纱巻轴的更换作业时,可以同时提升反向辊和端导件支撑柱,并使它们分别 移动到各自的退避位置,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经纱巻轴的更换作业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技术领域避位置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从织布机的后侧观察 的后视图。图2是从图1的左侧看到的侧视图,表示织布机运转中的本发明的实施方 式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图3表示相对图2,反向辊4处于提升过程中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图4表示相对图3,使反向辊4移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图中l一侧机架,2—经纱巻轴,3—反向辊支架,3a—基部,3b—轴承支撑座, 3c—辊支撑部,3d—外侧面,3e—内侧面,3f—滑动接触面,3g—配合部,4 一反向辊,4a、 7a—轴部,4aa—突起部,4b、 7b—管,5—端导件支撑柱(工 乂 KV^—夕7亍一),6—松经辊,7—支撑辊,8—端部支承,9一中间部支承, IO—球面轴承单元,ll一销,12—松经杆,13—轴承,14一端导件(工y卜VP一夕),15 —支撑柱套筒,16、 17—螺栓,18、 30—含油轴承,19一松经杠杆, 20—提升杆,21 —主体部,21a—辊配合部,21aa—配合孔,21b一"i^定部,21c 一销孔,21d—外侧面,21f—销孔,21e—内侧面,21g—杆固定槽,21h—4呆 持部,22 —手柄部,23、 24—销,25 —环状板簧,26—挡销,27—抓手,28 一弹簧,29—挡圈,31—套筒,40—反向辊提升装置,E—力点,F—支点, L—作用点,W—经纱。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l表示从织布机的巻绕 侧观察的右侧部分的送出装置,表示从织布机的后侧观察送出装置的反向辊提 升装置40的后视图。并且,为了表示重叠而见不到的部件,在与反向辊4延 伸的织物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在从巻绕侧观察的织布机的前后方向上,将 各部件的位置和形状进行了适当地变更予以描绘。图2是从图1的左侧见到的 侧视图,表示织布机运转中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除了未描绘图1所示的端 部支承8,中间部支承9,球面轴承单元10,松经销1,松经杆12,松经杠 杆19外,用双点划线描绘松经辊6。图3表示相对图2,为了更换经纱巻轴2, 使用反向辊提升装置40使反向辊4处于提升过程中的状态。图4表示在提升 反向辊4并保持在退避位置后,将手柄22折叠了的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反向辊支架3用螺栓16和螺母分别固定在从织布机 的巻绕侧观察的左侧和右侧的侧机架1的内侧面,详细的说,为织物宽度方向 的内侧面。由此,包括右侧用的侧机架1和右侧用的反向辊支架3便形成织布 机的右侧机架,而包括左侧用的侧机架1和左侧用的反向辊支架3便形成织布 机的左侧机架。在反向辊支架3上设有从固定在侧机架1上的基部3a的内侧 面3e向内侧方向突出的轴承支撑座3b。该轴承支撑座3b由圓弧状的轴承嵌 合槽形成,该嵌合槽具有斜上方后侧开口的的开口部。因此,与设置在反向辊 4两端的轴部4a的轴承嵌合部嵌合的轴承13成为可从上述开口部装卸地保持 在轴承支撑座3b上。反向辊4由沿整个织物宽度延伸的管朴和通过焊接等与 管4b两端的内周面接合的一对上述轴部4a构成。反向辊4通过轴承13可装 卸地放置在轴承支撑座3b上,并借助于反向辊支架3将两端可旋转地支撑在 侧才几架1上。在各反向辊支架3上还分别设有从基部3a的内侧面3e向内侧方向延伸的 辊支撑部3c。该辊支撑部3c压入含油轴承18,并可旋转地支撑支撑辊7。支 撑辊7由沿整个织物宽度延伸的管7b和通过焊接等接合在管7b两端的内周面 的一对轴部7a形成。如图1所示,在支撑辊7的轴部7a上,在管7b和辊支撑部3c之间,通 过所谓分开紧固用螺栓分别固定有端部支承8。在各端部支承8上形成有让松 经辊6穿过的孔,各端部支承8具有被压入上述孔中的含油轴承30。而且, 支撑辊7在管7b的外周面上用螺栓固定有一个以上的中间部支承9。该中间 部支承9具备在两侧分別具有销支撑壁并用螺栓固定在管7b的外周面上的U 形的支承主体,以及通过沿织物宽度方向延伸的销和与该销嵌合的轴承可旋转 地支撑在上述支承主体上的一对辊。在各销支撑壁上设置的两个销孔沿松经辊 6的圆周方向配置, 一对辊都与松经辊6的圓周面的一部分接触。由此,松经 辊6在避免^皮绕挂的经纱W与中间部支承9接触的状态下,可旋转地支撑在 中间部支承9上,抑制了由经纱张力引起的挠曲。在支撑辊7的一个轴部7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织布机的右侧的轴部7a, 通过分开紧固用螺栓将松经杠杆19固定在端部支承8和辊支撑部3c之间。在 松经杠杆]9的前端通过销11连接有球面轴承单元10,并将在松经杆12的一 端形成的阳螺纹拧入到球面轴承单元10的阴螺紋中。4公经杆2的另一端与未 图示的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使松经杆12向织布机的前后方向摆动。通过 松经杆12的摆动而使松经杠杆19摆动。支撑辊7由于松经杠杆19的摆动而 向正反方向旋转。随着支撑辊7的正反方向的旋转,被支撑辊7支撑的松经辊 6通过向前后方向摆动而进行所谓积极的松经运动,并伴随着综丝的经纱开口 运动而向消除经纱路径长度的变化的方向移动,从而抑制经纱张力的变动。在设置于织布机的左右的各机架上的轴承支撑座3b的外侧, 一对提升杆 20通过销23可摆动地支撑在各机架上。包括一对提升杆20、支撑该提升杆 20的机架、设置在反向辊4两端的轴部4a上的后述的突起部4aa,构成本发 明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下面,就图1、图2所示的织布机右侧详细说明反向 辊提升装置40。通过用螺栓16和螺母接合,包括右侧用的侧机架1和右侧用的反向辊支后侧上端部设有阴 螺紋并向外侧面3d开口 ,将具有六边形截面形状的凸缘的销23拧入该阴螺紋 中而使其竖立设置。提升杆20具有主体部21和可旋转地设置在该主体部21 上的手柄部22。主体部21在上端部具有销孔,通过将上述销23与该销孔嵌 合,从而将提升杆20可摆动地支撑在轴承支撑座3b的外侧。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在销23的下方位置具有销孔,该销孔中插入并嵌 合作为卡定构件的挡销26。该挡销26由作为弹簧部件设置的穿过上述销孔的 弹簧28加力,其前端乂人主体部21的内侧面21e突出,并与设置在反向辊支架 3的外侧面3d上的滑动接触面3f接触。详细地说,弹簧28是压缩螺旋弹簧, 其容纳在由形成于销孔的外侧端的弹簧卡定壁、形成于挡销26上的卡定台阶、 销孔的内周面及挡销26的外周面所形成的弹簧容纳空间中。弹簧28通过一端 支撑在上述弹簧卡定壁上,另一端推压挡销26的上述卡定台阶,从而对挡销 26加力,使挡销26从内侧面21 e突出内侧面21 e与滑动接触面3f之间的间隙 相应的量,使挡销26的前端与反向辊支架3的滑动接触面3f接触。挡销26 的后端附近被挡圏29卡住。该挡圏29在提升杆20摆动而挡销26从反向辊支 架3的外侧面3d脱离时,即反向辊4到达退避位置时,控制挡销26从内侧面 21e的突出量。另外,在挡销26的外侧端部设有阳螺紋,抓手27与其螺紋连 接固定。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在处于图2所示的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与在张力辊 支架3上设置的轴承支撑座3b相对应地设有辊配合部21a。该辊配合部21a 由从外侧面21d贯通主体部21并达到内侧面21e的通孔、以及压入该通孔中 的环状套筒31构成。反向辊4的轴部4a与位于比反向辊支架3的轴承支撑座 3b靠外侧的辊配合部21 a相对应地具有突起部4aa。详细地说,该突起部4aa 从轴承13的嵌合部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从反向辊支架3的基部3a的外侧面 3d突出而到达主体部21的辊配合部21a。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4aa 贯通辊配合部21a而从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d突出。提升杆20具有主体部21和可旋转地设置在该主体部21上的手柄部22。以下,对手柄部22进行详细的说明。主体部21在比辊配合部21a靠下方位置 具有销孔21f。具有六边形截面形状的凸缘的销24穿过在手柄部22上设置的 销孔,而从手柄部22的内侧面突出并插入上述销孔21f中。销24的前端设有 阳螺紋,通过将螺母拧入销24的前端,从而将销24固定在设置于销孔21f中 的台阶部面上,将销24竖立"i殳置在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d上。在销24的凸 缘部分与手柄部22之间,将环状板簧25套装在销24上。环状板簧25对手柄 部22加力将其向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d挤压。手柄部22由于通过挤压产生 的与外侧面21d的摩擦力而维持与主体部21的相对位置,并保持在主体部21 上。如图2所示,通常,可以说手柄部22保持折叠的状态,从而避免因从主 体部21突出而带来的不方便。主体部21在销孔21f的附近,在相对于销23比销孔21f更远离的的位置, 具有从外侧面21d突出的卡定部21b。手柄部22以销24为中心向远离经纱巻 轴2的方向旋转而与该卡定部21b抵接。由此,手柄部22借助于卡定部21b 与主体部21卡合,作为提升杆20与主体部21 —体地旋转,以销23为摆动中 心进行摆动。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具有经纱巻轴2 —侧开口的杆固定槽21g。与该杆 固定槽21g对应在反向辊支架3的基部3a设有向外侧面3d开口的阴螺紋。通 常,即除了在更换经纱巻轴2时以外,具有垫圈的螺栓17在穿过杆固定槽21g 的状态下,通过将螺栓17拧入上述阴螺紋中而将提升杆20紧固在反向辊支架 3上。另外,通过松开螺栓17而解除提升杆20与反向辊支架3的紧固,提升 杆20就能以销23为摆动中心,即作为支点F进行摆动。保持数个端导件14的端导件支撑柱5位于比反向辊4还靠后侧并与反向 辊4平行地配置,且沿整个织物宽度延伸。端导件14使用螺旋弹簧材料等的 弹性线材做成圆弧状,在其两端形成环状并具有一对导纱部。端导件14以弹力卡定在端导件支撑柱5上,根据所引导的经纱W的织物宽度方向的位置可 移动地进行卡定。另外,端导件14的设置用于将由于加工错误等而未穿过综 丝的综眼的经纱巻轴2的经纱W通过上述导纱部而引导到废弃布边巻绕装置 等。 一对提升杆20的各主体部21在比辊配合部21a靠后侧分别具有保持上述 端导件支撑柱5的各端部的保持部21h。保持部21h具有上侧开口的U字形截面,并嵌入同样具有上侧开口的U字形截面的支撑柱套筒15。端导件支撑柱5的各端部经铣削加工而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端导件支撑柱5固定在支 撑柱套筒15上而使其不能旋转。下面,对为了更换经纱巻轴2,使用本发明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提升反 向辊4和端导件支撑柱5直到将它们保持在退避位置的作业进行说明。这一系 列的作业虽可以由两人进行,但为节省人力,通常由一人进行, 一对提升杆 20对织布机一侧一侧地进行操作。就图2的处于织布机运转中的位置的提升杆20来说,松开螺栓17,对织 布机的两侧都解除了反向辊支架3与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的紧固。主体部 21就能以销23为中心摆动。随后,相对于主体部21,使手柄部22向从经纱巻轴2离开的方向旋转, 使手柄部22与主体部21的卡定部21b抵接,并借助于卡定部21b将手柄部 22与主体部21卡合。阻止了手柄部22与主体部21的相对旋转。因此,在使 手柄部22向从经纱巻轴2离开的方向进一步旋转,维持卡合状态并使手柄部 22旋转时,主体部21和手柄部22相互成为一体的提升杆20,如图3所示, 以销23为中心向从经纱巻轴2离开的方向摆动。主体部21的辊配合部21 a通 过与突起部4aa抵接并与突起部4aa配合,从而提升反向辊4,使轴承13从轴 承支撑座3b脱离。进而,辊配合部21a通过与突起部4aa的配合而在提升杆 20的摆动过程中保持从轴承支撑座3b脱离后的反向辊4。由于对织布机一侧一侧地操作提升杆20,因而反向辊4以倾斜的状态提 升。为了允许因对提升杆20—侧一侧地操作而引起的反向辊4的倾斜,在突 起部4aa与让该突起部4aa穿过的辊配合部21a的套筒31之间设有适当的间 隙。在提升杆20的该摆动过程中,以销23为支点F,以与辊配合部21a的突 起部4aa的抵接位置为作用点L,并以在手柄部22上用手推压之处为力点E 的杠杆由提升杆20形成。如图3所示,支点F、作用点L和力点E除了相互 基本上位于一条直线上外,支点F和力点E隔着作用点L相互位于相反一侧。 因此,用支点F和力点E之间的长度/支点F和作用点L之间的长度的式子表 示的杠杆的杠杆比则大于1,除了作业者增大施加在力点E上的力并作用于作用点L上之外,即使杠杆的杠杆比相同,也能将辊配合部21a的作用点L和 手柄部22的力点E的间隔尽可能缩短,可以缩短手柄部22的长度。换言之, 不改变手柄部22的长度就能加大杠杆的杠杆比,就能将增大作用力的程度进 一步加大。就本实施方式的反向辊提升装置40而言,上述杠杆比约为2.4,增 大作用力的程度超过2倍。因此,为了提升反向辊4和端导件支撑柱5,作业 者施加在手柄部22上的力可以是极小的力,既抑制了手柄部22的加长,也提 高了作业性。挡销26随着提升杆20的摆动,其前端沿反向辊支架3的外侧面3d的滑 动接触面3f滑动接触。当使提升杆20摆动到图4所示的位置时,挡销26的 前端便从反向辊支架3脱离。若挡销26从反向辊支架3脱离,则挡圈29向内 侧方向移动至与主体部21的外侧面21d抵接的位置,并从内侧面21e突出而 比滑动接触面3f还突出。若挡销26突出后离开手柄部22,则提升杆20由于 重力而向反方向,即向接近经纱巻轴2的方向摆动。J旦是,提升杆20从挡销 26的前端的内侧面21e的突出部分与在连接反向辊支架3的基部3a的外侧面 3d和内侧面3e的后侧面上形成的配合部3g^氐^妄,挡销26与反向辊支架3配 合。提升杆20通过反向辊支架3与所保持的挡销26的配合,而阻止了因重力 导致的摆动。由此,反向辊4和端导件支撑柱5的一侧便保持在与沿着地面搬 运的经纱巻轴2不干涉的退避位置。反向辊4和端导件支撑柱5的另 一侧也同 样地通过操作提升杆20而保持在退避位置。图4表示的是使手柄部22旋转并 折叠,不会向后侧突出,不成为更换经纱巻轴2的障碍的状态。经纱巻轴2的更换作业结束后,为了使提升杆20恢复到织布机运转时的 状态,则通过对抗弹簧28的弹力,牵拉抓手27而使挡销26后退,从而解除 挡销26与反向辊支架3的配合。提升杆20通过与反向辊4、端导件支撑柱5 —起由于重力而向接近经纱 巻轴2的方向摆动,使主体部21的杆固定槽21g与螺栓17接触,从而提升杆 20便恢复到织布机运转时的原来的位置,即待机位置。在拧紧螺栓n后,将 反向辊支架3与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紧固。这样,在提升杆20恢复到待机 位置的过程中,反向辊4下降而轴承13自动地被放置到轴承支撑座3b上,反 向辊4便恢复到可旋转的织布机运转时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支撑座3b从反向辊支架3的基部3a的内侧面3e 突出,并从机架的内侧面突出。但是,轴承支撑座3b也可以从机架的外侧面 突出。这种情况下,虽然支撑提升杆20的销23竖立设置在机架的外侧面,但 通过使销23达到比轴承支撑座3b更靠外侧,则既可以支撑提升杆2 0,并且, 也可以通过在提升杆20上设置具有销23的贯通孔的突起部并使该突起部向 内侧突出而将提升杆20支撑在机架上。在提升杆20中,虽然将突起部可摆动 地支撑在比轴承支撑座3b更靠内侧,但该场合,也将与反向辊4的突起部4aa 配合的辊配合部21a从轴承支撑座3b可摆动地支撑在外侧,并将提升杆20从 轴承支撑座3b可摆动地支撑在外侧。在这些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经纱巻轴 2更换时的巻轴转运车操作错误产生的冲撞,机架最好除了在织物宽度方向上 以与经纱巻轴2充分的间隔设置轴承支撑座3b外,还最好将支撑销23的支点 部分设置在比搬运中的经纱巻轴2的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形成提升杆20的支点的销23竖立设置在反向辊支架 3的外侧面3d,并设置在机架的外侧面。但是,销23也可以竖立设置在提升 杆20的内侧面21e,该场合,在反向辊支架3的外侧面3d上开有销23的贯 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上设置的辊配合部21a由从外 侧面21d到达内侧面21e的通孔、以及压入到该通孔中的套筒3形成,套筒 31具有让突起部4aa穿过的通孔。辊配合部21a在提升杆20的摆动过程中与 突起部4aa配合,使轴承13从轴承支撑座3b脱离,同时轴承13保持从轴承 支撑座3b脱离后的反向辊4,并在直到反向辊4的退避位置的摆动过程中及 退避位置上都保持反向辊4。但是,辊配合部21a也可以由槽形成。例如,辊 配合部21a由反向辊4 一侧开口的U字形槽形成,并在提升杆20的摆动过程 中与突起部4aa配合,使轴承13从轴承支撑座3b脱离的同时,直到退避位置 的摆动过程中及退避位置上都保持反向辊4使其不会落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4a以包含轴部4a的轴线形成突起部4aa。但是, 突起部4aa也可以通过偏心来形成,而不一定以包含轴部4a的轴线来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提升杆20的主体部21上设置的卡定部21b由与主体 部21为同一个部件形成,但是,卡定部21b也可以用销等与主体部21分体的13部件来形成。另外,也可以在手柄部22上设置销等卡定部,例如,使在手柄部22上设置的销等的卡定部与主体部21的经纱巻轴2侧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4是升杆20平常通过销24将手柄部22安装在主体部21 上,不需要对手柄部22进行特别的保管。但是,也可以设置成能将手柄部22 拆下。例如,在手柄部22或主体部21设置销并在主体部21或手柄部22上设 置销孔,只是在操作提升杆20时,将销插入销孔中而将手柄部22安装到主体 部21上。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销和销孔做成多边形截面、例如四边形截面, 就能省略限制手柄部22与主体部21的相对旋转的卡定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升杆20由主体部21和手柄部22形成,由相互不同 的单独的部件形成。但是,提升杆20也可以由两者做成一体的部件形成并进 行手动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挡销26配合的配合部3g形成在连接反向辊支架3的外 侧面3d和内侧面3e的后侧面上。但是,配合部3g也可以利用有底或贯通外 侧面3d和内侧面3e的销贯通孔或销贯通槽而形成在反向辊支架3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提升杆20与机架中的提升杆20上,设有作为卡定部 件的挡销26。挡销26在提升杆20的摆动过程中与设置在机架上的滑动接触 面3f滑动接触的同时,通过在反向辊4的退避位置突出并与设置在机架上的 配合部3g配合,从而阻止提升杆20的由重力引起的摆动。但是,作为卡定部 件的挡销26也可以设置在机架上并利用弹簧部件向提升杆20加力。该场合, 挡销26其前端在提升杆20的摆动过程中与设置在提升杆20上的滑动接触面 滑动接触的同时,通过在反向辊4的退避位置向外侧方向突出并与设置在提升 杆20上的配合部配合,从而阻止提升杆20的由重力引起的摆动。另外,为了 使反向辊4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为了解除挡销26与提升杆20的配合,而对抗 弹簧部件的弹力将挡销26向内侧方向推压,则可以使挡销26的前端后退到比 设置在提升杆20上的滑动接触面更靠后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升杆20具有手柄部22以便手动操作。但是,提升杆 20也可以通过具有马达等驱动器的驱动装置来进行摆动。该场合,提升杆20 可以省略挡销26等用于将提升杆20保持在反向辊4的退避位置上的部件。本发明并不受所记载的实施方式的限制,只要在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本发明提供一种为了更换而搬运经纱卷轴时,不用担心经纱卷轴冲撞的织布机的反向辊提升装置。在织布机的左右机架分别具有圆弧状的轴承支撑座,嵌合在反向辊的两端上的轴承被支撑在轴承支撑座上,将反向辊提升并保持在退避位置的反向辊提升装置中,具有设置在反向辊两端的轴部并从轴承的嵌合部向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突起部、以及可摆动地分别支撑在轴承支撑座的外侧的一对提升杆,该一对提升杆通过与一对突起部配合而将反向辊提升并保持在退避位置。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