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高效捕虫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在在田间调查和防治害虫时都需要使用捕虫网进行捕虫。但是,通过现有的捕虫网将昆虫捕获后,要将昆虫从网袋中取出,这样的取出方式比较麻烦,影响了捕虫效 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捕虫方法及装置,它能快速的将捕获的昆虫进行收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高效捕虫方法,将捕虫网制作为上网袋与下网袋分段连接的结构,在捕捉完昆虫后,立刻捏紧下网袋的袋口,使下网袋与上网袋分离,将下网袋单独取下,再对下网袋中的昆虫进行后续处理。分体式捕虫网,包括握杆,在握杆的前端连接有网圈,在网圈上连接有上网袋,上网袋的顶部及底部均为敞口结构,在上网袋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顶部敞口的下网袋。握杆为分段式伸缩结构,包括伸缩杆体,每段伸缩杆体之间通过旋转手柄连接,在最前端的伸缩杆体的前端设有连接螺帽。方便握杆的携带及安装。网圈为折置结构,在网圈上设有折置柳钉,在网圈的一端设有固定螺杆,在网圈的另一端设有螺帽套圈。使网圈可折叠起来,既方便从网圈上取下上网袋,又能减小网圈的体积,方便携带;网圈端头的固定螺杆及螺丝套圈方便了网圈与握杆的连接与拆卸。上网袋与下网袋之间通过开口拉链或尼龙粘连接。这样的方式能保证上网袋与下网袋之间连接及分离的快速,简便。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分体段式结构的网袋,利用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先将昆虫捕捉进入可分体的下网袋中,再将下网袋取下后就可直接收集到昆虫,并且可采用多个下网袋替换和重复使用,在田间调查和防治害虫中能极大的提高效率。而且本发明的每个部件都可拆卸下来,而且拆卸及连接的方式都简单快捷,方便了携带和使用;本发明方法简单,所采用的结构容易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附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 附图2为本发明的握杆的结构示意 附图3为本发明的网圈的结构示意图。高效捕虫方法,将捕虫网制作为上网袋与下网袋分段连接的结构,在捕捉完昆虫后,立刻捏紧下网袋的袋口,使下网袋与上网袋分离,将下网袋单独取下,再对下网袋中的昆虫进行后续处理。分体式捕虫网的结构如图I所示,先制作一个握杆1,握杆I为分段式伸缩结构,将三段伸缩杆体10通过旋转手柄11连接起来,在最前端的伸缩杆体10的前端制作出连接螺帽9 ;再制作网圈2,网圈2为折叠结构,网圈2由4节弧形的折叠组件组成,它们通过3个折叠铆钉5相互连接,在网圈2的一端制作出一个固定螺杆6,在网圈2的另一端制作出螺帽套圈7 ;再制作上网袋3与下网袋4,上网袋3的上下皆为敞口结构,下网袋4的顶部敞口,底部封闭;在上网袋3的底部与下网袋4的顶部上设有对应的开口拉链8(也可采用尼龙粘替代)。在组装时,将上网袋3与下网袋4通过开口拉链8连接好后,将上网袋3的顶部套入网圈2中,然后将网圈2的展开形成一个圆形,再将网圈2的螺丝套圈7套在固定螺杆6上,然后将握杆I的连接螺帽9与固定螺杆6拧紧即可。
在使用时,当需要调整握杆I长度时,只需要通过转动旋转手柄11就可以控制各段伸缩杆体10的长度。在捕捉昆虫后,迅速捏紧下网袋4袋口,拉开开口拉链8,取下下网袋4,可将下网袋4放入毒瓶或直接使用杀虫喷雾剂杀死昆虫。田间操作中可制作多个下网袋,便于替换和重复使用,提高效率。使用后可分体,以便于携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捕虫方法及装置,将捕虫网制作为上网袋与下网袋分段连接的结构,在捕捉完昆虫后,立刻捏紧下网袋的袋口,使下网袋与上网袋分离,将下网袋单独取下,再对下网袋中的昆虫进行后续处理。发明采用分体段式结构的网袋,利用这样的结构在使用时先将昆虫捕捉进入可分体的下网袋中,再将下网袋取下后就可直接收集到昆虫,并且可采用多个下网袋替换和重复使用,在田间调查和防治害虫中能极大的提高效率。而且本发明的每个部件都可拆卸下来,而且拆卸及连接的方式都简单快捷,方便了携带和使用。
高效捕虫方法及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周玉锋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徐东泌徐东泌姜凯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