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徐冰, 张炳泰
  • 公开日
    2014年8月6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9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9日
  • 申请人
    徐冰
  • 文档编号
    A61K31/702GK103961360SQ20141019387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的小分子果聚糖为有效成分,葡糖基(1—2)(果糖基)na (2—1)果糖(I) 所述通式(I)中,η为1、2或32.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5~400iMo3.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10~200iMo4.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25~50iM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维生素C磷酸镁盐、维生素C葡萄醣苷、曲酸、熊果素、维生素C磷酸钠盐、鞣花酸、洋甘菊萃取物、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钾酸、3-氧-乙基维生素C、二丙基联苯二醇、传明酸十六烷基酯、杜鹃花醇、或维生素C四异棕榈酸盐中的I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5所述药 物组合物,其中还含有其它有效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小分子果聚糖的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含有如下通式(I)所示结构的小分子果聚糖为有效成分,所述通式(I)中,n为1、2或3。相较于现有的美白成分,本发明的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具有更优异或大致相当的活性及安全性。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0002]一般而言,肤色是由多种生理因素所决定,其中之一是皮肤中黑色素的存在量,若黑色素含量越高,则肤色将较为黝黑。因此,过去数十年来美白领域的研发方向大多着重在如何降低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从而达成皮肤的美白功效。[0003]酪胺酸酶是黑色素生合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物酶,因此若能抑制或减少酪胺酸酶的活性,即可降低黑色素的合成量。[0004]目前市面上许多的美白成分,例如鞣花酸、曲酸及熊果素等,均属于酪胺酸酶抑制剂。其中鞣花酸与曲酸可螯合活化区域中的铜离子,使酪胺酸酶失去活性,而熊果素则可透过竞争型抑制机制防止酪胺酸酶与受质反应而抑制黑色素合成。[0005]虽然前述成分已被广泛使用多年,然其仍有持续改善的需要。举例而言,目前已知曲酸除了会造成过敏外还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熊果素分子结构中存在对苯二酚部分,因此有可能在进入人体后会经代谢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对苯二酚而影响人体的健康。[0006]另外,虽然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果聚糖能够迅速修复受破坏的皮肤屏障保持皮肤水分、通过阻止发炎介 白细胞介素-Ι?的释放达到抗炎功效、促进细胞再生长,是多效的保湿剂,同时,具有自形成纳米微粒的特性,赋予丝绒般的手感。然而该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却未暗示果聚糖能够抑制或减少酪胺酸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黑色素的合成量,达到美白效果。[0007]因此,尽管现有的美白成分在使用上已达一定功效,然而对于有效性或安全性方面仍有待改善。

[0008]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皮肤美白用化合物,该化合物为已知的小
分子果聚糖,其通式为
[0009]
葡糖基(1—2)(果糖基)na (2—1)果糖(I)
[0010]所述通式⑴中,η为1、2或3。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用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通式(I)所示
结构的小分子果聚糖为有效成分,
[0012]
葡糖基(1—2)(果糖基)na (2—1)果糖(I)
[0013]所述通式⑴中,η为1、2或3。
[0014]如上所述药物组合物,其中,优选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5~400iM ;
[0015]更优选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10~200iM ;
[0016]进一步优选所述小分子果聚糖占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摩尔浓度为25~50iM。
[0017]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维生素C磷酸镁盐、维生素C葡萄醣苷、曲酸、熊果素、维生素C磷酸钠盐、鞣花酸、洋甘菊萃取物、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钾酸、3-氧-乙基维生素C、二丙基联苯二醇、传明酸十六烷基酯、杜鹃花醇、或维生素C四异棕榈酸盐中的I种或多种。
[0018]其中,还可以含有其它有效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0019]相较于现有的美白成分,本发明的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具有更优异或大致相当的活性及安全性。
[0020]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用组合物,包括医药上有效量的上述皮肤美白用化合物以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或是实质上是由上述小分子果聚糖所构成。



[0021]图1:本发明所涉及小分子果聚糖的分子式。
[0022]图2:本发明所涉及小分子果聚糖的示意图。

[0023]下面依次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语之定义、本发明的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及组合物的特性,并提出本发明的和实施例等。
[0024]用语定义
[0025]首先,本文某些部分利用“一”、“一种”、“一个”或类似用语来描述本发明所述的成分和技术特征,此种描述只是为了方便表达,并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提供一般性的意义。因此,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此种描述应理解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数也同时包括复数。
[0026]在本说明书中,“包含”、“包括”、“具有”等用语属于非排它性、开放性的转折语。即是说,包括一系列复数构成要素的制备过程、组合物或必要条件,但未必仅限于所列出的这些构成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但却属于该制备过程、组合物或要件所固有的其它构成要素。此外,“实质上由...所组成”指主要由某些特征、成分或必要条件所组成,其中并不存在会本质上改变区别性特点的特征、成分或必要条件,但涵盖其它不会本质上改变区别性特点的特征、成分或必要条件。
[0027]在本说明书中,若以一范围界定特定数量时,该范围应解读为包括范围之两端点值、范围内的所有子范围以及范围内的所有数值。举例而言,范围C1-C4应包括C1、C2、C3、C4 以及 C1-C2、C1-C3、C1-C4、C2-C3、C2-C4、C3-C4。
[0028]在本说明书中,“皮肤美白”指使肤色变为较白皙,且变化程度于肤色分析仪器的测量之下优选大于5%,更优选大于10%,进一步优选大于20%。此外,“皮肤”指人体或动物之表层覆盖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面部、颈部、胸部、臂部、背部、腿部及头皮上的皮肤。
[0029]“酪胺酸酶抑制剂”指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酪胺酸酶所催化反应的分子。
[0030] “医药上有效量”指在治疗或医学美容上足以达到有益或理想结果的剂量,对于特定的施用方式而言,化合物或组合物的医药上有效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需过度实验的条件下,根据活体外实验或动物实验的结果计算或估计而得。
[0031]“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指无毒性且通常具有惰性的载体,其用以承载主要活性成分,且不会对活性成分造成不利影响。“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通常有利于使用者吸收,且不会造成严重毒性、过敏或类似情况,此外,其可包括各种载体、赋形剂、分散剂、增稠剂、稀释剂等,以利于将本发明的活性化合物制作成例如乳霜、软膏、化妆水、乳液、美容液、面膜、凝胶、固态粉底、乳化型粉底等有利局部皮肤施用的产品。 [0032]本发明的小分子果聚糖,其通式为
[0033]
葡糖基(1—2)(果糖基)na (2—1)果糖(I)
[0034]所述通式(I)中,η为1、2或3。
[0035]在葡糖基与果糖基之间由I —2糖苷键连接,在果糖基与果糖之间由S (2—I)连
接,当η为1、2或3,代表的化合物分别为GF2、GF3和GF4,其具体分子式见图1或示意图2,图1与图2中,G代表葡糖基(Glucosyl), F代表果糖基(fructosyl)或果糖(fructose)。
[0036]在本发明中,皮肤美白用化合物的施用方式并不特别限制,只要能达成皮肤美白的功效即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皮肤美白用化合物透过口服方式施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则是直接施用于皮肤上。
[0037]本发明所述的小分子果聚糖可购买市贩品,如Sigma公司MDL编号分别为MFCD00677049、MFCD00142647、MFCD00191672的试剂。此外,式(I)所示结构中所涵盖的其它化合物还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需过度实验下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制备方法而获得,在此将不加以赘述。
[0038]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皮肤美白用组合物,其包括前述皮肤美白用化合物及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
[003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包括水、生理食盐水、油、脂、蜡、醇类、月旨肪酸类、脂肪酸醇类、脂肪酸酯类、界面活性剂、增色剂、保湿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粘度安定剂、螯合剂、缓冲剂、杀菌剂、营养剂之任一者或其组合。
[004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皮肤美白用组合物更包括一或多种有利成分,其包括但不限于除皱剂、抗老化剂、增白剂、抗过敏剂、抗生素、抗细菌剂、抗真菌剂、维生素、紫外线吸收剂、香料、除痘剂、皮脂抑制剂、色素、防晒剂、美白用中草药萃取物或其组合。
[004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皮肤美白用组合物更包括一或多种以下美白成分,以达到相乘或协同美白功效:维生素C磷酸镁盐、维生素C葡萄醣苷、曲酸、熊果素、维生素C磷酸钠盐、鞣花酸、洋甘菊萃取物、传明酸、甲氧基水杨酸钾酸、3-氧-乙基维生素C、二丙基联苯二醇、传明酸十六烷基酯、杜鹃花醇以及维生素C四异棕榈酸盐。
[0042]实施例:酪胺酸酶抑制效果测量
[0043]以DMSO将前述化合物GF2、GF3和GF4,与?_熊果素、a_!熊果素、曲酸(作为对照实例)调配成20mM、10mM、5mM、2.5mM、l.25mM、0.625mM、0.3125mM等各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取3011置于96孔盘中,之后加入100U的缓冲液(Na2HPO4-NaH2PO4,67mM,pH6.8)并混合均匀5分钟,接着依序加入20i I的蘑菇酪胺酸酶(1250U/mL)以及IOOi I的L-酪胺酸(1.25mM),使总体积成为250i I。[0044]然后以ELx808ELISA分析仪在475nm下连续检测30分钟,每10秒记录一次多巴醌的吸光值,每个化合物至少进行三次重复的测量,再以下列公式计算酪胺酸酶剩余活性百分比:
[0045]酪胺酸酶剩余活性(% ) = (C-B)/AX 100%
[0046]其中,A为控制组的475nm吸光值;B为实验组反应前的475nm吸光值;(:为实验组反应后的475nm吸光值。
[0047]此外,针对96孔盘中不同浓度的待测物对酪胺酸酶剩余活性百分比进行线性回归以计算IC5tl值(即达成50%酪胺酸酶抑制效果的浓度),结果如表1所示。
[0048]表1.各实施例与对照例中化合物对酪胺酸酶抑制效果的比较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