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光容
  • 公开日
    2009年7月22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10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10月16日
  • 申请人
    朱爱萍
  • 文档编号
    D01H7/02GK201276623SQ20082016581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包括静止盘(23),内设有通纱孔(34)的锭杆(1)通过轴承(7)、轴承(8)与静止盘(23)相连,通纱管(11)安装在静止盘(23)上对应锭杆(1)的通纱孔(34)位置,其特征在于锭杆(1)面向通纱管(11)的一端口部高于轴承(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其 特征在于.-锭杆(1)面向通纱管(11)的一端口部高于轴承(8)的 位置安装有挡油圈(33)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穿纱倍埝锭子,具体而言是指一种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静止盘,内设有通纱孔的锭杆通过轴承、轴承与静止盘相联,通纱管安装在静止盘上对应锭杆的通纱孔位置,锭杆面向通纱管的一端口部高于轴承,在锭杆口部高于轴承的位置安装有挡油圈。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锭杆口部与安装轴承的位置,并在锭杆口部高于轴承的位置安装有挡油圈,从而有效地防止油污从口部进入。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用于气动穿纱的短纤倍捻锭子普遍采用锭杆制成中空,压縮空气从锭杆下端孔口进入,弯转90度进入加捻盘并从加捻盘纱线出纱口喷出,气流经过时由于射流原理会对张力管中间孔产生负压,使张力管内产生向下的气流,带动张力管顶部的纱线穿过张力管中间孔进入加捻盘,并从加捻盘出纱口喷出,沿气流罩内壁上升,完成整个气动穿纱过程。该种下孔射流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由于锭杆下部分是中空的,不能采用油浴式通用锭座结构,使得锭子运转时噪声大,能耗高,锭子作用寿命也短。为此,申请人于2006年提出了申请号为200610053126.0名为横孔射流气动穿纱短纤倍捻锭子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实际生产中,申请人发现,如其他气动穿纱倍捻锭子一样,都会遇到油污纱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原因如下在锭杆静止状态下进行穿纱时,由于穿纱系统会在锭杆上端口部产生负压,而由于锭杆上端口部与安装轴承的位置关系,从而易将轴承的油污一并吸入到锭杆孔中,产生油污纱,影响产品质量。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申请号为200610053126. 0的在先专利申请,提供一种防止油污纱形成的气动穿纱倍搶锭子的防油污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动穿纱倍捻锭子的防油污装置,包括静止盘,内设有通纱孔的锭杆通过一组轴承与静止盘相连,通纱管安装在静止盘上对应锭杆的通纱孔位置,其特征在于锭杆面向通纱管的一端口部高于轴承。进一步的设置为在锭杆面向通纱管的一端口部高于轴承的位置安装有挡油圈。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锭杆口部与安装轴承的位置,使锭杆的口部高于轴承,并在锭杆口部高于轴承的位置安装有挡油圈,挡油圈将轴承与锭杆的口部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防止油污从口部进入。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歩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锭杆l、龙带2、带轮3、弯转瓷件4、纱线5、锭位磁件6、轴承7、轴承8、环形气咀9、气仓10、通纱管11、下瓷碗12、弹力囊13、上瓷碗14、弹簧15、退解盘16、顶部瓷件17、退解瓷件18、气流罩19、纱筒20、张力管2K纱罐22、静止盘23、隔丝盘24、加捻盘25、进气管26、伸缩阀芯27、阀盖28、阀体29、阀簧30、横孔3K塑料件32、挡油块33、通纱孔34。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带轮3安装在锭杆1上;龙带2带动带轮3旋转;内设通纱孔34的锭杆1通过一组轴承7、轴承8与 静止盘23相连;锭杆i面向通纱管的一端口部高于轴承7,在锭杆i 口部高于轴承7的位置安装有挡油圈33,挡油圈33将轴承7与锭杆 1的口部隔开,加捻盘25装在带轮3上;隔丝盘24装在加捻盘25 上;弯转瓷件4通过塑料件32装在锭杆!内;静止盘23内开有横孔 31、气仓10;定位磁件6装在静止盘23上;通纱管11下部与气仓 10之间开设环形气咀9;下瓷碗12装在张力管21上;弹力囊13装 在下瓷碗12上;上瓷碗M装在弹力囊上;弹簧15装在上瓷碗 14上;退解盘16装在弹簧15座上端;退解瓷件18装在退解盘16 上;顶部瓷件17装在张力管顶部;气流罩19装在机架上;纱筒20 装在纱罐22内;纱线5从纱筒20上导出经过退解瓷件i8,通过顶 部瓷件17进入张力管内,再经过弯转瓷件4、加捻盘25进入气流罩 19内,最后向上导出;进气管26装在阀盖28上;阀盖28装在阀体 29上;阀体29装在气流罩i9上;阀簧30装在阀体29上;伸缩阀 芯27装在阀簧30内。伸縮阀芯27是正对着横孔31的。
在通纱管11与气仓10之间,还可以开设一组数个小孔气咀,以 替换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气咀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从控制压縮空气从气管26进入,由于气压作用 压紧阀簧30,将伸缩阀芯27伸出与横孔相连,压縮空气进入气仓10, 在环形气咀9处流向锭杆1的上部孔中,在通纱管11下方形成负压, 由于射流原理,从顶部瓷件17吸入空气,并带动纱线与穿过张力器21,进入锭杆l上部孔中,经过弯转瓷件4,从加捻盘25导出,再 经过气流罩19内壁向上升,完成全部气动穿纱动作,气管6停止进 气,原空气压力消除,阀簧30伸长,伸縮阀芯27縮回阀体29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锭杆1 口部与安装轴承8的位置,使锭杆1 的口部高于^&承8,并在锭杆l 口部高于轴承8的位置安装有挡油圈 33,挡油圈33将轴承8与锭杆1的口部隔离开来,从而有效地防止 油污从口部进入。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实施例中横孔射流式气动穿纱倍捻锭子,也可 以应用于其他气动穿纱倍捻锭子,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结构,均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