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冯忠绪, 赵悟, 田建涛, 赵利军, 张良奇, 李冠峰
  • 公开日
    2014年7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21日
  • 申请人
    西安德通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B28C5/12GK103934900SQ20141016374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搅拌轴套(I)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曲臂,每个搅拌曲臂是由与搅拌轴套(I)连接的斜臂和设置在斜臂下端的直臂组成,每个直臂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卡、下端通过下连接卡设置有底铲组,一个上连接卡与相邻一个上连接卡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5),一个直臂的上连接卡与相邻一个直臂的下连接卡之间设置有螺带,一个螺带的中心半径小于相邻一个螺带的中心半径,对应一个螺带的螺旋升角大于相邻一个螺带的螺旋升角,在直臂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沿着圆周面侧刮的侧刮板组(6),在直臂的下方设置有带有螺旋叶片(25)的底环(22),底环(22)通过连接杆与螺带和/或直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曲臂是在同一圆周上平均分布的2~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带的中心半径为350~2000mm,螺旋升角为15°~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刮板组(6)是由连接套(6-1)、侧刮板(6-2)、筋板(6-4)以及加工有槽孔的平板(6-3)连接构成,所述平板(6-3)与侧刮板(6-2)层叠设置,筋板(6-4)垂直设置在平板(6-3)的外侧且与连接套(6-1)连接,连接套(6-1)套设在直臂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铲组是由底铲耐磨板(8-1)、连接板(8-4)、加强板(8-3)以及加工有槽孔的斜板(8-2)连接构成,底铲耐磨板(8-1)与斜板(8-2)层叠设置,斜板(8-2)的外侧通过连接板(8-4)与下连接卡连接,所述斜板(8-2)的迎料角度是15°~75°,加强板(8-3)设置在连接板(8_4)与斜板(8-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护铲组,所述保护铲组的结构是在保护铲座上设置有保护铲,保护铲座沿着连接杆的侧壁设置,保护铲与保护铲座之间的夹角为15°~75°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搅拌机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其是在搅拌轴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曲臂,每个搅拌曲臂是由斜臂和直臂组成,每个直臂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卡、下端通过下连接卡设置有底铲组,一个上连接卡与相邻一个上连接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一个直臂的上连接卡与相邻一个直臂的下连接卡之间设置有螺带,在直臂的侧壁上设置侧刮板组,在直臂的下方设置底环,底环与螺带和/或直臂连接,其通过搅拌曲臂传递动力给螺带、侧刮板组、底铲组、保护铲组等,且螺带沿回转中心由外到内多层次、分梯度覆盖搅拌空间,丰富了搅拌轨迹,加速了物料的剪切、挤压、翻滚和搓揉运动,有效提高搅拌质量,缩短搅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立式轴套结构,避免搅拌死区。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0002]目前,现有的螺带式混凝土搅拌机大多为卧轴式,常见的有单螺带式和双螺带式或无轴螺带式和有轴螺带式等几种形式,并且有些搅拌装置的螺带是由多片螺旋状排列的叶片组成。[0003]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对于卧轴式的螺带式混凝土搅拌机而言,由多片螺旋状排列的叶片组成的螺带由于受其数目和排列的限制,搅拌机工作时,螺带轨迹之外区域的物料不能形成强烈的剪切、挤压、翻滚和搓揉状态,难以把物料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增加、生产效率下降;此外对于由多片螺旋状排列的叶片组成的搅拌装置,受其结构限制,安装不方便,同时由于连续支撑螺旋状叶片的搅拌臂过多,在搅拌轴附近物料流动性差,往往形成搅拌低效区,容易出现抱轴、抱叶浆现象,甚至大粒径物料易出现卡料现象,会严重影响搅拌机的生产效率。此外对于传统的叶片式搅拌装置,也已有资料表明:叶片式搅拌机在原材料形成预拌混凝土的后期阶段,叶片式搅拌装置对于混凝土水泥浆体与骨料间的结合作用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0004]综上所述,工程中需要一种搅拌质量好、工作效率高的搅拌装置来克服上述所存在的不足。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搅拌速率高、搅拌质量好、无搅拌死区且大大缩短搅拌时间、结构设计合理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0006]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搅拌轴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曲臂,每个搅拌曲臂是由与搅拌轴套连接的斜臂和设置在斜臂下端的直臂组成,每个直臂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卡、下端通过下连接卡设置有底铲组,一个上连接卡与相邻一个上连接卡之间设置有加强杆,一个直臂的上连接卡与相邻一个直臂的下连接卡之间设置有螺带,一个螺带的中心半径小于相邻一个螺带的中心半径,对应一个螺带的螺旋升角大于相邻一个螺带的螺旋升角,在直臂的侧壁上设置有能够沿着圆周面侧刮的侧刮板组,在直臂的下方设置有带有螺旋叶片的底环,底环通过连接杆与螺带和/或直臂连接。
[0007]上述搅拌曲臂是在同一圆周上平均分布的2?6个。
[0008]上述螺带的中心半径为350?2000mm,螺旋升角为15。?75。。
[0009]上述侧刮板组是由连接套、侧刮板、筋板以及加工有槽孔的平板连接构成,所述平板与侧刮板层叠设置,筋板垂直设置在平板的外侧且与连接套连接,连接套套设在直臂上。
[0010]上述底铲组是由底铲耐磨板、连接板、加强板以及加工有槽孔的斜板连接构成,底铲耐磨板与斜板层叠设置,斜板的外侧通过连接板与下连接卡连接,所述斜板的迎料角度是15°?75°,加强板设置在连接板与斜板之间。[0011]上述连接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保护铲组,所述保护铲组的结构是:在保护铲座上设置有保护铲,保护铲座沿着连接杆的侧壁设置,保护铲与保护铲座之间的夹角为15°?75。。
[001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是在立式搅拌轴套上设置搅拌曲臂,通过搅拌曲臂传递动力给螺带以及设置在搅拌曲臂上的侧刮板组、底铲组、保护铲组等,并且将螺带沿回转中心由外到内多层次、分梯度覆盖搅拌空间,丰富了搅拌轨迹,加速了物料的剪切、挤压、翻滚和搓揉运动,有效提高搅拌质量、缩短搅拌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此外本发明还采用多根螺带组合式结构,摆脱了传统螺带式搅拌装置螺带数目和布置样式单一的限制,采用立式轴套结构,基本不存在搅拌死区,没有卧轴式的中心轴,不存在中心轴附近形成低效区的情况,也没有卧轴存在的轴端密封难题,而且本发明的螺带、搅拌曲臂等零件可通过铸造等工艺一次成型,制造简单,安装方便,便于应用和推广。



[0013]图1为实施例1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0015]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0016]图4为图1的第一底铲组8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1的底环22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1的侧刮板组6的结构示意图。

[0019]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情形。
[0020]实施例1
[0021]由图1?3可知,本实施例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是由搅拌轴套1、第一斜臂2、第一上连接卡3、第一螺带4、第一直臂5、侧刮板组6、第一下连接卡7、第一底铲组8、第二螺带9、第二底铲组10、第二下连接卡11、第二直臂12、第二上连接卡13、第二斜臂14、加强杆15、第三斜臂16、第三上连接卡17、第三直臂18、第三下连接卡19、第三底铲组20、第三螺带21、底环22、第一保护铲组23、第一连接杆24、螺旋叶片25、第二保护铲组26、第二连接杆27、第三保护铲组28、第三连接杆29、第四保护铲组30以及第四连接杆31连接构成。
[0022]本实施例的搅拌轴套I内表面为圆锥形面与正六边形面构成的组合面,该组合面用于连接搅拌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搅拌轴套I的外表面是在圆柱面的基础上加工三个平面构成,这三个平面均布在圆周上,并且在每个平面上开有若干螺纹孔。本实施例的搅拌曲臂是3个,平均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其分别为第一搅拌曲臂、第二搅拌曲臂、第三搅拌曲臂,分别用螺钉对应安装在搅拌轴套I的三个平面上。其中第一搅拌曲臂是由第一斜臂2与第一直臂5铸造成为一体结构,第一斜臂2倾斜安装在搅拌轴套I上,第一直臂5与搅拌轴套I中心轴平行,在第一直臂5的上端外壁上安装有第一上连接卡3、下端外壁安装有第一下连接卡7,本实施例的第一上连接卡3与第一下连接卡7的结构相同,其均是在连接卡环的外壁上焊接一个连接平板6-3,在连接平板6-3上加工有有个通孔,便于其他部件的安装固定。在第一下连接卡7上还安装有第一底铲组8,参见图4,该第一底铲组8是由底铲耐磨板8-1、斜板8-2、加强板8-3以及连接板8-4连接构成,在底铲耐磨板8_1上加工有两个通孔,底铲耐磨板8-1与斜板8-2层叠设置,用螺钉、螺母、垫圈组合固定为一体,在斜板8-2上加工有两个槽孔,用于调节底铲耐磨板8-1的位置,既能够保证正确的初始安装位置还能在底铲耐磨板8-1磨损后进行调节以满足底铲耐磨板8-1的功能正常发挥。本实施例的斜板8-2倾斜设置,其迎料角度为45°,其外侧焊接有连接板8-4,通过该连接板8-4与下连接卡连接为一体,为了加强斜板8-2的结构强度,在斜板8-2与连接板8-4之间焊接有加强板8-3。第二搅拌曲臂和第三搅拌曲臂的结构均与第一搅拌曲臂的结构相同,即第二搅拌曲臂由第二斜臂14与第二直臂12铸造成为一体结构,在第二直臂12的上端外壁上安装有第二上连接卡13、下端外壁安装有第二下连接卡11,在第二下连接卡11上还安装有第二底铲组10,第三搅拌曲臂由第三斜臂16与第三直臂18铸造成为一体结构,在第三直臂18的上端外壁上安装有第三上连接卡17、下端外壁安装有第三下连接卡19,在第三下连接卡19上还安装有第三底铲组20,其中第二底铲组10和第三底铲组20的结构均与第一底铲组8的结构相同。为了增加第一搅拌曲臂、第二搅拌曲臂以及第三搅拌曲臂的结构强度,在一个搅拌曲臂与相邻一个搅拌曲臂的弯折处之间设置有加强杆15,即第一上连接卡3、第二上连接卡13以及第三上连接卡17的两两之间用螺纹紧固件固定有加强杆15。在第一搅拌曲臂与第二搅拌曲臂之间安装有第一螺带4,第二搅拌曲臂与第三搅拌曲臂之间安装有第二螺带9,第三搅拌曲臂与第一搅拌曲臂之间安装有第三螺带21,其中,第一螺带4的中心半径为725mm,螺旋升角为21.8°,螺旋的导程为1690.84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连接卡3和第三下连接卡19之间,第二螺带9的中心半径为592.5mm,螺旋升角为26.5°,螺旋的导程为1660.26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连接卡7和第二上连接卡13之间,第三螺带21的中心半径为407.5mm,螺旋升角为36°,螺旋的导程为1522.21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下连接卡11和第三上连接卡17之间,这样保证各个螺带沿回转中心由外到内多层次、分梯度覆盖整个搅拌空间。参见图5,在上述的各个搅拌曲臂的下方安装有底环22,为了防止整个搅拌装置中间空位形成搅拌死区,使该区域的物料产生运动,在底环22的内部还焊接有一个螺旋叶片25,该螺旋叶片25的螺旋升角是25°,其上端加工为圆弧状,可减少搅拌阻力。为了加强各个螺带的连接,在底环22上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4个连接杆,分别为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7、第三连接杆29以及第四连接杆31,第一连接杆24和第三连接杆29的上端分别通过螺纹与第一螺带4、第二螺带9的中部相连,第二连接杆27、第四连接杆31的上端分别用螺栓紧固件与第一下连接卡7、第三下连接卡19连接。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底环22不受物料的磨损,同时起到搅拌叶片的作用,弥补螺带的位缺,在上述的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27、第三连接杆29以及第四连接杆31上分别安装有第一保护铲组23、第二保护铲组26、第三保护铲组28以及第四保护铲组30,各个保护铲组的结构相同,均是由保护铲座和保护铲连接构成,保护铲用螺栓紧固件安装在保护铲座上,保护铲座沿着连接杆的侧壁安装,与保护铲座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
[0023]为了避免周向存在搅拌死区,在第一曲臂的直臂上上下安装2组沿着圆周面运动的侧刮板组6,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侧刮板组6是由连接套6-1、侧刮板6-2、平板6-3以及筋板6-4连接构成,连接套6-1套在第一直臂5的侧壁上,用螺栓紧固,连接套6-1的侧壁上焊接有筋板6-4,同时筋板6-4垂直焊接在平板6-3的上表面,平板6-3的下表面紧贴侧刮板6-2与侧刮板6-2层叠,在平板6-3上加工有2个槽孔,用螺栓紧固件与侧刮板6_2紧固成为一体结构,当侧刮板6-2有磨损时可以通过调节螺栓在槽孔的位置来调节侧刮板6-2,使其能够保持在圆周面上侧刮。
[0024]使用时,将搅拌轴套I套在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上,搅拌轴套I转动带动3个搅拌曲臂转动,带动各个螺带运动,由于各个螺带是沿回转中心由外到内分层次、分梯度分布,覆盖搅拌空间,实现物料的剪切、挤压、翻滚和搓揉运动,同时侧刮板组6沿圆周面运动,底铲组底部运动、螺旋叶片25在中间空位上下翻滚,实现整个搅拌装置全面覆盖,无搅拌死区。
[0025]实施例2
[0026]本实施例的第一螺带4的中心半径为975mm,螺旋升角为23.8°,螺旋的导程为2470.91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连接卡3和第二下连接卡11之间,第二螺带9的中心半径为745_,螺旋升角为30.4°,螺旋的导程为2367.53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连接卡13和第三下连接卡19之间,第三螺带21的中心半径为613mm,螺旋升角为45.3°,螺旋的导程为2763mm。
[0027]本实施例的侧刮板组6是2组,分别为第一侧刮板组6和第二侧刮板组6,第一侧刮板组6安装在第一直臂5的上段部分,第二侧刮板组6安装在第二直臂12的下端部分,且第二侧刮板组6的上边沿与第一侧刮板组6下边沿重合,实现整个圆周面的侧刮,第一侧刮板组6和第二侧刮板组6的具体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28]本实施例的第一底铲组8中斜板8-2的迎料角度为15°,保护铲组中保护铲与保护铲座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5°。
[0029]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30]实施例3
[0031]本实施例的第一螺带4的中心半径为1210mm,螺旋升角为22.7°,螺旋的导程为2932.42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上连接卡3和第二下连接卡11之间,第二螺带9的中心半径为932_,螺旋升角为27.4°,螺旋的导程为2693.53mm,其两端分别加工有安装孔,用螺栓紧固件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上连接卡13和第三下连接卡19之间,第三螺带21的中心半径为706mm,螺旋升角为37.0°,螺旋的导程为2606.05_。
[0032]本实施例的侧刮板组6是3组,分别为第一侧刮板组6和第二侧刮板组6、第三侧刮板组6,第一侧刮板组6安装在第一直臂5的上部,第二侧刮板组6安装在第二直臂12的中部,第三侧刮板组6安装在第三直臂18的下部,且第三侧刮板组6的上边沿与第二侧刮板组6下边沿重合,第二侧刮板组6的上边沿与第一侧刮板组6下边沿重合,第一侧刮板组6和第二侧刮板组6、第三侧刮板组6的外边沿在同一圆周面上,实现整个圆周面的侧刮,第一侧刮板组6和第二侧刮板组6、第三侧刮板组6的具体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33]本实施例的第一底铲组8中斜板8-2的迎料角度为75°,保护铲组中保护铲与保护铲座之间形成的夹角为75°。
[0034]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0035]实施例4
[0036]本实施例的搅拌曲臂是在同一圆周上平均分布的6个,相对应螺带也是6个,且6个螺带的中心半径由大到小分别是1569mm、1390mm、1104mm、850mm、648mm、437mm,对应其螺旋升角由小到大分别为20.3°、23.8° ,28.5°、32.6°、37.9° ,45.2°,实现由外到内分层次、分梯度分布。在底环22上固定有12个连接杆,每个螺带对应分布有2个连接杆,各个连接杆的上端分别用螺栓紧固件与螺带连接,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与实施例I?3中任意一个相同。
[0037]实施例5
[0038]本实施例的搅拌曲臂是等分圆周的2个,相对应螺带也是2个,且2个螺带的中心半径分别是683mm、436mm,对应螺旋升角为28.6°、36.3°,底环22上设置有2个连接杆,各个连接杆的上端用螺栓紧固件固定在两个直臂的下连接卡上。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3中任意一个相同。
[0039]实施例6
[0040]在上述实施例1?5的立式螺带刮铲组合搅拌装置中,螺带是4个,其中心半径由大到小分别是2000mm、1104mm、648mm、350mm,对应其螺旋升角由小到大分别为15°、28.5°、37.9°、75。,实现由外到内分层次、分梯度分布。其他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工作原理与对应实施例相同。
[0041]本发明在实际实施中,可以根据待搅拌物料来选择螺带组中螺带的数目、各个螺带的参数等;上述各处的连接形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其他方式,比如焊接等,不受本实施方案所限。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