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德贵, 贺建丽
  • 公开日
    2007年1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06年7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6年7月21日
  • 申请人
    张德贵
  • 文档编号
    A61P3/00GK1899480SQ20061001297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是由下列重量比(份)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 胡6~18份 黄 芩5~15份 生 地6~40份 山 萸6~30份山 药6~40份 天花粉8~33份 太子参6~33份 泽 泻6~15份苍 术9~30份 丹 参6~33份 黄 连2~12份 肉 桂2~9份淫羊藿6~30份 龙胆草2~15份 车前子6~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是由下列重量比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 胡8~15份 黄 芩8~10份 生 地10~20份 山 萸10~20份山 药12~30份 天花粉9~30份 太子参10~30份 泽 泻9~14份苍 术12~24份 丹 参10~30份 黄 连3~9份肉 桂3~8份淫羊藿10~24份 龙胆草4~12份 车前子8~1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是由下列重量比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 胡12份 黄 芩6份 生 地30份 山 萸20份 山 药20份天花粉20份 太子参20份 泽 泻12份 苍 术18份 丹 参30份黄 连6份 肉 桂4份 淫羊藿18份 龙胆草6份 车前子9份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
  • 背景技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在医学上2型糖尿病是代谢病,是葡萄糖、脂肪等多种代谢紊乱的疾病。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二者的共同作用是这个代谢紊乱发生的基础。故研究治疗2型糖尿病就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及其所导致的代谢紊乱问题。目前西医、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界已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西医治疗胰岛素抵抗及其所导致的代谢紊乱或从降糖,或从调脂,或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入手,但至今尚未有一种有效药物面世。中医研究治疗或从痰瘀入手,或从气阴两虚入手,或从脾虚、肾虚等入手,虽皆有所强调,有所侧重,但稍嫌片面,稍嫌不够根本。本发明者认为,胰岛素抵抗及其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应从中医“肝热肾虚,痰瘀阻滞”的病理机制去认识,去研究。这是根据《伤寒论》、《医学心悟》、《黄帝内经》、《外台秘要》等古代医家对“消渴属厥阴热证”、“消渴属肾”的认识,结合现代糖尿病出现的新特点即多肝热、多肾虚、多痰瘀而确立的认识观点。
本发明克服西医、中西医在治疗本病的方面的缺陷,从中医的治病机理角度认为本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是由肝肾失调并痰瘀阻滞所致,故提供了一种调肝滋肾,调整阴阳,化痰祛瘀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方案实现的,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是由下列重量比(份)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 胡6~18份黄 芩5~15份生 地6~40份山 萸6~30份山 药6~40份天花粉8~33份太子参6~33份泽 泻6~15份苍 术9~30份丹 参6~33份黄 连2~12份肉 桂2~9份淫羊藿6~30份龙胆草2~15份车前子6~20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比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 胡8~15份 黄 芩8~10份生 地10~20份山 萸10~20份,山 药12~30份天花粉9~30份太子参10~30份泽 泻9~14份苍 术12~24份丹 参10~30份 黄 连3~9份 肉 桂3~8份淫羊藿10~24份龙胆草4~12份车前子8~16份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比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 胡12份黄 芩6份生 地30份山 萸20份山 药20份天花粉20份太子参20份 泽 泻12份苍 术18份丹 参30份黄 连6份 肉 桂4份淫羊藿18份龙胆草6份 车前子9份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疏泄肝胆气机之郁滞;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生地清热、养阴、生津亦滋肾;山萸肉、山药滋肾阴而固涩肾精、肾气,共为主药。天花粉清热生津,与生地相伍,以消除肝胆郁热灼伤阴津之口渴;太子参益气养阴,亦针对元气不足、阴津不能上承之口渴多饮,又能健脾,共为辅药;泽泻、苍术健脾、祛湿、化痰,亦防滋腻;丹参活血化瘀,又可与祛痰湿药相伍以痰瘀并治,共为佐使药。全方共奏调肝(疏肝、清肝、泄胆)滋肾,调整阴阳,化痰祛瘀之功。制作方法①洗净;②自然晾干或电加热烘干;③粉碎用120目的中药粉碎机粉碎成极细末;④装袋将药末装入一次性纸过滤袋,每袋重10g;⑤封口用塑料薄膜封口机先将纸过滤袋热合封口,再将其套入塑料袋再热合封口。本发明制成的药物可以为命名为消瘅汤制剂(袋泡茶),下同。用法一次1袋,一日2-3次,水泡当茶饮,连服两月为一疗程。本发明的药品名为“消瘅汤”。其技术方案新颖合理,功效显著,体现从肝肾论治、从痰瘀论治的思想。在降糖的同时兼有调脂、降低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和相关实验室数据的变化,证明本发明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所致的糖、脂代谢紊乱具有很好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地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与观察1选择病例共选病例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38例;年龄35~74岁,平均50.38±7.1岁;病程1~20年,平均8.60±2.4年。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36~75岁,平均50.36±7.2岁;病程1~18年,平均8.41±2.34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别。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专家咨询报告,参照2002年新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两小时血糖(2hPG)≥11.1mmol/L;或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并排除急性感染、外伤及其它应急情况引起的暂时性高血糖。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2002年新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糖尿病中医证侯诊断标准,在以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证型为主的基础上结合痰瘀的认识观点和从肝肾论治的观点,制定了基本证型,即肝热肾虚、阴阳失调、痰瘀阻滞证。具体如下(1)主要症状表现咽干口燥伴或不伴多饮,头晕目眩,夜尿增多,倦怠乏力或身重乏力;(2)次要症状表现心烦畏热、腰膝酸软,多食或易饥,口苦。舌脉舌质红黯,或舌边红黯,苔黄或腻,脉弦滑或弦细数。主要症状具备3项以上,次要症状具备1~2项即可诊断。
胰岛素抵抗(IRS)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对IRS研究工作提出的建议进行诊断。(1)主症①胰岛素抵抗(IR)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低于同批健康人的均值。②糖耐量减退(IGT)服糖后两小时血糖为7.84~11.2mmol/L。③糖尿病(DM)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80mmol/L(2)次症①高血压动脉血压≥140/90mmHg。②高甘油三脂血症血清甘油三脂(TG)≥1.70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男<0.9mmol/L,女<1.0mmol/L。④中心性肥胖体重指数(BMI)>25;或腰臀比男>0.90,女>0.85。⑤微量蛋白尿尿蛋白>20μg;或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见上述主症1项,并见次症2项,即可作出IRS的诊断。
3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如脑血管病急性期,或入选前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者,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者;合并严重感染者;患有恶性肿瘤者;患有严重消化不良或能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胃肠道疾病者未作入选范围。
4治疗及观察方法4.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定量饮食控制和基本的降糖药治疗,即选用二甲双胍片0.25g,一日3次,格列奇特片40~80mg,一日2次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加用消瘅汤。用法一次1袋,一日2~3次,水泡当茶饮,连服两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只用上述基础治疗方案。
4.2观察指标及计分4.3临床症状主要观察咽干口燥,头晕目眩,夜尿增多,倦怠乏力,舌黯红苔黄等。按照临床证候轻、中、重分别计1、2、3分。即,1分临床证候不经常出现,程度较轻;2分临床证候经常出现,程度中等;3分临床证候频繁出现,程度严重。将所有临床证候计分相加得出总积分,进行统计。
4.4实验室指标(1)血糖包括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测一次,中间每两周测一次,以监测病情。(2)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测一次。(3)血脂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测一次。(4)血液流变学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各测一次。(5)胰岛素分泌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测一次。胰岛素敏感指数,采用李光伟等引进的方法,即IAI=-log(FINS*FPG)。(6)常规性检查①体格检查;②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一次。4.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的表示以x±S表示。
5治疗结果5.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糖尿病指导原则。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5.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68例中,显效33例(48.5%),有效30例(44.1%),无效5例(7.4%),显效率48.5%、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有效24例(48.00%),无效11例(22.00%),显效率30.00%,总有效率78.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5.3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表1示,两组治疗后比较,对所列症状的改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5.4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情况比较表2示,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积分下降则不明显(P>0.05)5.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比较表3示,治疗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5.6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表4示,治疗组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升高作用,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对TC、TG、LDL-C无明显降低作用,对HDL-C无明显升高作用(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
5.7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表5示,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5.8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比较表6示,治疗组治疗后的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即高胰岛素血症水平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自身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x±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表2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情况比较(积分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3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表4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mmol/L,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表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表6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的比较(x±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典型病例病例1郭某,男,38岁,主因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于2003年11月初诊。患者嗜烟酒,过食肥甘,更加情志失调。于一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以及怕热、出汗、身疲乏力,腰膝酸软,痰多、梦多等症,遂诊。患者有高血压、脑梗塞之家族史。
检查血糖空腹16.3mmol/L,餐后2h24.24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92%。血脂总胆固醇6.7mmol/L,甘油三脂2.79mmol/L,低密度胆固醇3.9mmol/L,高密度胆固醇0.9mmol/L。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高切6.31mpa.s,低切16.16mpa.s,还原高切9.92mpa.s,还原低切27.21mpa.s。血浆比黏度1.61mpa.s,纤维蛋白原4.92g/L。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10.03μU/ml,胰岛素敏感指数-4.79。
中医证候所见精神倦怠,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烦渴多饮,多尿,怕热、出汗,口苦咽干,痰多、梦多,腰膝酸软。舌质黯,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消渴病;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辨证肝胆郁热,肾阴亏虚,痰瘀阻滞。治则调肝滋肾,化痰祛瘀,调整阴阳。
处方消瘅汤。用法每服1袋(10g),每日2次,水泡当茶饮。
先后经过5次诊治,共服用消瘅汤8周,患者上述诸症消除,精神气色转好,舌脉平。检查空腹血糖6.92mmol/L,餐后2h血糖7.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2%。血脂总胆固醇5.69mmol/L,甘油三脂1.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1.23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4mmol/L。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高切4.31mpa.s,低切9.11mpa.s;还原高切9.54mpa.s,还原低切23.71mpa.s;血浆比黏度1.21mpa.s,纤维蛋白原2.36g/L。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8.10μU/ml,胰岛素敏感指数-3.89。
按本证患者由饮食不节(包括嗜烟酒与过食肥甘)及情志失调而早发糖尿病。如《素问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也,其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饮食不节可致痰热内生,痰瘀又可互致互结;情志失调即肝之疏泄失常,肝之郁热产生,郁热可灼伤五脏之阴,尤其是灼伤肾之阴精,导致全身阴阳失调,而成消渴之证。纵观本病例之病机为肝热肾虚,痰瘀阻滞,阴阳失调。符合消瘅汤之病机,故能获得显著疗效。
病例2王某,女,42岁,主因发作性头晕目眩,伴口渴多饮、消瘦,于1999年3月19日初诊。后出现头晕、目眩及恶心、口苦、胁痛,呈发作性,上述症状加重,更兼口渴多饮,多尿,食量稍增,消瘦乏力,以及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多梦易惊等证侯。
检查血糖空腹14.4mmol/L,餐后两小时1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34%;血脂总胆固醇5.7mmol/L,甘油三脂2.0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高切6.15mpa.s,低切15.16mpa.s,还原高切9.90mpa.s,还原低切27.72mpa.s。血浆比黏度1.61mpa.s,纤维蛋白原4.94g/L。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12.09μU/ml,胰岛素敏感指数-4.82。肝功能正常。X线颈椎摄片未见异常,颈颅多普勒超声正常。
中医诊断消渴病;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辨证肝(胆)热肾(阴)虚,痰瘀阻滞。治则疏泄肝胆,滋养肾阴,化痰祛瘀。
处方消瘅汤。用法每服1袋(10g),每日2次,水泡当茶饮。
连服一月,诸症基本消失,精神气色明显好转,舌质淡红,微黯,苔薄白,脉弦细略滑。血压149/91mmHg。血糖空腹7.2mmol/L,餐后2h8.9mmol/L,。知邪热已去,痰浊初化,少阳始和,而脾气稍虚,治在上方基础上加大太子参之量,并加黄耆以补脾益气,继服一疗程。后诸症消失,精神气色大好。血压降至138/89mmHg。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3%。血脂总胆固醇4.7mmol/L,甘油三脂1.6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6mmol/L。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高切4.31mpa.s,低切8.70mpa.s,还原高切8.22mpa.s,还原低切20.01mpa.s,血浆比黏度1.29mpa.s,纤维蛋白原2.92g/L。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7.13μU/ml,胰岛素敏感指数-4.03。从临床症状到实验室指标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随访一年,诸症未发,血糖仍在正常范围。
本例患者以发作性头晕目眩、口渴多饮、消瘦为主诉,伴有急躁易怒,多梦易惊、舌边红,苔黄腻等症候,一派肝郁化火,肝胆郁热之征象。又兼肾虚之象,如腰膝酸软等症。故属肝胆热盛,肾阴亏虚,痰瘀阻滞之证。治以疏泻肝胆,滋养肾阴,化痰祛瘀。方用消瘅汤治之,病机与立方之义相符,方与证相投,故能获得显著疗效。
病例3乔某,女,43岁。主因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伴外阴部瘙痒、视物模糊等一年,加重并进行性消瘦半年而诊。
检查血糖空腹12.42mmol/L,餐后2h16.5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42%。血脂总胆固醇5.92mmol/L,甘油三脂4.0l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0mmol/L。血液流变学全血比粘度高切6.21mpa.s,低切15.18mpa.s,还原高切9.95mpa.s,还原低切23.01mpa.s。血浆比黏度1.65mpa.s,纤维蛋白原4.87g/L。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13.12μU/ml,胰岛素敏感指数-5.04。
中医证候所见神情抑郁,精神倦怠,面色晦暗,面容消瘦。烦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消瘦乏力,外阴瘙痒,腰膝酸软。舌质黯,舌边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消渴病。西医诊断1、2型糖尿病,2、高血压I级,中危。辩证肝胆郁热,肾阴亏虚,痰瘀阻滞,治则疏泄肝胆,滋养肾阴,化痰祛瘀。
处方消瘅汤。用法每服1袋(10g),每日2次,水泡当茶饮。
先后经过四次诊治,共服用消瘅汤6周,检查空腹血糖6.92mmol/L,餐后2h血糖10.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92%。血脂总胆固醇5.1mmol/L,甘油三脂1.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6mmol/L。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高切4.29,低切8.58,还原高切7.98,还原低切21.01,血浆比黏度1.30,纤维蛋白原2.91。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6.92μU/ml,胰岛素敏感指数-4.11。获得临床显效。停药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病例以口渴多饮、多尿、多食易饥,伴外阴部瘙痒、视物模糊为主症,兼见腰膝酸软,怕热多汗等症。故口渴多饮,多食,消瘦;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故外阴部瘙痒;肝开窍于目,肝经热盛,肝阴不足,故视物模糊。证属肝胆热盛,湿热下注为主,兼肾阴虚内热,瘀血阻滞之证。治宜疏泄肝胆湿热,滋养肾阴,化痰祛瘀。方用消瘅汤。方证合拍,故能获效。

实施例1取柴胡12克,黄芩6克,生地30克,山萸20克,山药20克,天花粉20克,太子参20克,泽泻12克,苍术18克,丹参30克,黄连6克,肉桂4克,淫羊藿18克,龙胆草6克,车前子9克,制作方法①洗净;②自然晾干或电加热烘干;③粉碎用120目的中药粉碎机粉碎成极细末;④装袋将药末装入一次性纸过滤袋,每袋重10g;⑤封口用塑料薄膜封口机先将纸过滤袋热合封口,再将其套入塑料袋再热合封口。
用法一次1袋,一日2-3次,水泡当茶饮,连服两月为一疗程。
实施例2,取柴胡6克,黄芩14克,生地25克,山萸28克,山药40克,天花粉15克,太子参30克,泽泻6克,苍术10克,丹参15克,黄连4克,肉桂8克,淫羊藿25克,龙胆草10克,车前子15克,制作方法和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每份5克计算。
取柴胡18份,黄芩6份,生地40份,山萸25份,山药40份,天花粉15份,太子参30份,泽泻15份,苍术29份,丹参20份,黄连2份,肉桂3份,淫羊藿30份,龙胆草15份,车前子20份,制作方法和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每份1克计算称取,柴胡6份,黄芩5份,生地6份,山萸6份,山药6份,天花粉8份,太子参6份,泽泻6份,苍术9份,丹参6份,黄连2份,肉桂2份,淫羊藿6份,龙胆草2份,车前子6份。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5,每份10克计算称取,柴胡18份,黄芩15份,生地40份,山萸30份,山药40份,天花粉33份,太子参33份,泽泻15份,苍术30份,丹参33份,黄连12份,肉桂9份,淫羊藿30份,龙胆草15份,车前子20份。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改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紊乱的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比的有效成分中药原料制成,柴胡、黄芩、生地、山萸、山药、天花粉、太子参、泽泻、苍术、丹参、黄连、肉桂淫羊藿、龙胆草、车前子;本发明技术方案新颖合理,功效显著,体现了从肝肾论治、从痰淤论治和调整阴阳的思想。在降糖的同时兼有调脂、降低血黏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的作用。不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且有调整血脂、降低血粘度、改善胰岛素分泌水平或分泌缺陷、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作用;经临床试验疗效显著,其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48.5%与92.6%。优于对照组30%、7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