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及其回收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及其回收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顾建平, 楼文胜, 郭高东, 陈国平, 何旭, 陈亮, 苏浩波, 沈明, 吴逸炯, 孙德才, 许少睿
  • 公开日
    2006年8月9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4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4月29日
  • 申请人
    南京市第一医院
  • 文档编号
    A61B17/22GK2803394SQ20052007123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包括头端连接在一起、尾端连接在一起的数根过滤丝组成的塔形过滤体,所述头端和尾端的连线形成了过滤体的轴线,塔形过滤体可被沿其轴线压缩为管束状,其特征是过滤体的尾端连接有一根引导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在过滤体的任一横截面上,各过滤丝均匀分布在以过滤体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各过滤丝的上部沿着过滤体的轴线由下向上是呈螺旋状上升,并逐渐靠近过滤体的头端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丝为4-8根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体压缩后长度为4-9cm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塔形过滤体最大外径比塔形过滤体所处的血管内径小1-2mm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丝、引导丝以镍钛合金制成8.回收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的专用装置,包括一外管、一柱体;外管为一空心管,柱体可从外管内穿过,其特征是在外管上部的管壁上沿其轴向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凹槽,凹槽的上端到外管上端面的距离L满足过滤体压缩后长度≤L≤过滤体压缩后长度+5cm;柱体内有一通道,其内径大于引导丝的直径,小于过滤体尾端的外径;通道的一端开口在柱体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开口在距离上端面为H的外壁上,L+2cm≤H≤L+6cm;所述外管上的凹槽的长度P满足H≤P≤H+5c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专用装置,其特征是在外管和柱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相同锥度的倒角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专用装置,其特征是L=6-11cm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放置在人体下腔静脉中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它放置人体下腔静脉后通过过滤血液的方式捕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的栓子,防止肺动脉栓塞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回收该过滤装置的专用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解决的是现有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使用时对人体创伤较大,且患者不能下床活动的问题。它包括头端连接在一起、尾端连接在一起的数根过滤丝组成的塔形过滤体,所述头端和尾端的连线形成了过滤体的轴线,塔形过滤体可被沿其轴线压缩为管束状,过滤体的尾端连接有一根引导丝。由于引导丝比较细,比较柔软,对人体的创伤很小,且在体外的部分较短,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并从根本上消除了过滤体移位或漂移现象。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及其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0%-70%,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致死率约为50%。下腔静脉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的必经途径,在人体下腔静脉内放置血栓过滤装置作为防止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有效手段,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血栓过滤装置按照在放置下腔静脉后是否取出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临时滤器的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但有时临床治疗的需要超过这个周期。现有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包括一细长的空心外管1、由过滤丝2组成的过滤体3和引导体4,如图1、2所示。过滤丝2的头端连接在一起,尾端连接在一起,形成过滤体3;过滤体3的尾端再与引导体4的一端连接。组成过滤体的过滤丝2一般是由有记忆效应的、且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镍钛合金金制成。这样,过滤体在被压缩后成管束状,在被释放后又呈现出记忆形状和尺寸。也有的过滤丝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丝制成的过滤体被压缩为管束状再释放后成为塔形是通过弹性变形实现的,但不锈钢丝的生物相容性较差。过滤体3在压缩后管束状,与引导体4一起设置在空心外管1内,并可相对于外管轴向移动。在过滤体3放入人体血管内时,过滤体3伸出外管外而成释放状态,呈塔形。该塔形体前端以及过滤丝即对血管中的栓子起到过滤作用。现有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由于外管尺寸较大(直径约为3mm左右),又要放置在人体内,所以对人体的创伤较大。另外,由于引导体要推着过滤体在外管内移动,须有一定的硬度,而过滤体又与柱体连接,因此患者在植入过滤装置后,不能随意下床活动,否则会造成过滤体在血管内的移动和皮肤穿刺点的出血。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就是现有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使用时对人体创伤较大,且患者不能下床活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包括头端连接在一起、尾端连接在一起的数根过滤丝组成的塔形过滤体,所述头端和尾端的连线形成了过滤体的轴线,塔形过滤体可被沿其轴线压缩为管束状,过滤体的尾端连接有一根引导丝。
作为改进,在过滤体的任一横截面上,各过滤丝均匀分布在以过滤体轴线为圆心的圆周上。这样,过滤体可对血管内的血液进行均匀的过滤。
作为进一步改进,各过滤丝的上部沿着过滤体的轴线由下向上是呈螺旋状上升,并逐渐靠近过滤体的头端。这样,各过滤丝对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起到导向作用,使血液产生向着过滤体的头端旋转的运动,使得过滤体的头端对血液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对于上面所述的任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所述过滤丝为4-8根。为保证过滤器的过滤效果,随血管直径的增大,适当增加过滤丝的根数。一般靶血管直径在13-19毫米时,采用5根过滤丝;靶血管直径在19~28毫米时,采用7根过滤丝。
对于上面所述的任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所述塔形过滤体最大外径比塔形过滤体所处的血管内径小1-2mm,即塔形过滤体的最大外径比靶血管直径小1~2毫米,这样,过滤体对靶血管壁无压力,回收滤装置时对血管内膜无损伤。
对于上面所述的任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所述过滤丝、引导丝以镍钛合金制成。
对于上面所述的任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所述过滤体压缩后长度为4-9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装置植入人体后,过滤体在血管内呈释放状态,而细长的引导丝伸出体外。然后沿体外的引导丝进入一段长约20-25厘米的4F硅胶管,在靠近穿刺点的地方用一锁紧螺母把4F硅胶管与引导丝锁紧密闭,引导丝在超出穿刺点30-35厘米处剪断,把引导丝尾端插入硅胶管,包扎固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引导丝比较细,比较柔软,且在体外的部分较短(大约为30-35cm,反折插入硅胶管后长度约15-18cm),患者可以自由活动,并从根本上消除了过滤体移位或漂移现象。
本实用新型由于较细的引导丝在人体内,对人体的创伤很小。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体外的引导丝较短(大约为30-35cm),所以须用专用的回收装置才能回收该过滤装置。
回收该过滤装置的专用装置,包括一外管、一柱体;外管为一空心管,柱体可从外管内穿过;在外管上部的管壁上沿其轴向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凹槽,凹槽的上端到外管上端面的距离L满足过滤体压缩后长度≤L≤过滤体压缩后长度+5cm;柱体内有一通道,其内径大于引导丝的直径,小于过滤体尾端的外径;通道的一端开口在柱体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开口在距离上端面为H的外壁上,L+2cm≤H≤L+6cm;所述外管上的凹槽的长度P满足H≤P≤H+5cm。
作为改进,在外管和柱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相同锥度的倒角。倒角的设置使得外管和柱体更容易地剥离与引导丝相连的人体组织,顺利地沿着引导丝进入体内,作为另一种改进,L=6-11cm,优选L=6-9cm。


图1是现有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在其过滤体呈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在其过滤体呈释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1、3-2、3-3、3-4、3-5是图9中的专用装置回收图4中过滤装置的回收过程的先后步骤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去掉引导丝);图7是图4的俯视图(去掉引导丝);图8是图4中的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在其过滤体呈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回收图4中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的专用装置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4-8中所示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包括头端7连接在一起、尾端8连接在一起的五根过滤丝9组成的塔形过滤体10,所述头端和尾端的连线形成了过滤体的轴线11,塔形过滤体可被沿其轴线11压缩为管束状,过滤体压缩后长度为T=6.5cm。过滤体的尾端8连接有一根引导丝12。过滤丝9、引导丝12以镍钛合金制成。
在过滤体的任一横截面上,过滤丝9均匀分布在以过滤体轴线11为圆心的圆周上(如图5、6所示)。过滤丝9的上部沿着过滤体的轴线由下向上是呈螺旋状上升,并逐渐靠近过滤体的头端(如图5所示)。
过滤丝对血管内流动的血液起到导向作用,使血液产生向着过滤体的头端旋转的运动,使得过滤体的头端对血液起到更好的过滤效果。
该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放置在下腔静脉内,该血管的内径平均为?2.2cm。所以本塔形过滤体最大外径为D=2.0cm(如图7所示)。
下面简述一下本临时性血栓过滤装置的放置过程。
过滤体预先压缩在输送器外鞘管中,手术中经股静脉途径递送到下腔静脉适当位置,然后进行释放。释放后过滤体回复到记忆尺寸和形状。撤除输送鞘芯后,沿引导丝进入一段长约25厘米的4F硅胶管,拔掉输送鞘管,在靠近穿刺点的地方用一锁紧螺母把4F硅胶管与引导丝锁紧密闭,把引导丝在超出穿刺点30厘米处剪断,把引导丝尾端插入硅胶管,包扎固定。
图9中所示的是回收图4中过滤装置的专用装置,包括一外管13、一柱体14;外管13为一空心管,柱体14可从外管内穿过。
在外管13上部的管壁上沿其轴向开有与其内腔相通的凹槽15,凹槽的上端到外管上端面的距离L=8.5cm;凹槽的长度P=12.5cm。
柱体14内有一通道16,其内径大于引导丝的直径,小于过滤体尾端的外径;通道的一端开口17在柱体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开口18在距离上端面为H的外壁上,H=12.5cm。
在外管和柱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相同锥度的倒角19、20。
下面简述一下使用本回收装置回收图4中过滤装置的过程。
回收时,先把柱体穿进空心外管内,柱体的上端伸出外管的上端,柱体的上端面到外管的上端面3cm。由于H大于L的4cm,可保证在柱体外壁上的开口对着外管的凹槽部位。如图3-1。所示然后把引导丝从柱体的上端面上的开口穿进通道,并从外管上的凹槽穿出。
然后保持外管与柱体相对位置不变,沿着引导丝推进外管和柱体,直至柱体的上端面与过滤体的尾端接触,由于通道的内径小于过滤体尾端的外径,过滤体不能进入通道内。如图3-2所示。
接着,保持过滤体与柱体相对位置不变,推进外管,于是外管的上端面与过滤丝相接触,如图3-3所示。继续推进外管,过滤丝在外管作用下被逐渐压缩为管束状,并进入外管内,如图3-4所示,直至过滤体完全进入外管内,如图3-5所示。由于L>T,且H=P,所以,过滤体不会在外管的凹槽处露出。
此时,再把引导丝、外管、柱体一齐拨出即可,完成了回收过程。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