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

  • 专利名称
    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
  • 发明者
    何晓曦, 许金贵
  • 公开日
    2014年8月13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5月26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5月26日
  • 申请人
    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B1/00GK103979433SQ20141022475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预定的楼层安装第一永久附着; 塔吊爬升至第一永久附着进行施工; 施工完毕后,在第一永久附着上方的楼层安装临时附着; 塔吊爬升至临时附着进行施工; 施工完毕后,在临时附着上方的楼层安装第二永久附着; 塔吊爬升至第二永久附着进行施工,并拆除临时附着; 施工完毕后,在第二永久附着上方的楼层安装临时附着; 塔吊爬升至临时附着进行施工; 依次循环,交替使用永久附着与临时附着,直至塔吊爬升至第N永久附着完成整个楼层的施工,其中N为大于I的自然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楼层包括内核心筒以及外钢框架的结构体系,所述内核心筒高度高于外钢框架预定高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心筒和外钢框架保持同步进度,并且内核心筒和外钢框架保持4楼层的高度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吊为2个,分别位于楼层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2个塔吊之间存在3个标准节的高度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N永久附着和第N-1附着的间距小于等于36米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
  •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使用永久附着与临时附着布置形式,用于解决平臂式塔吊在施工过程中对核心筒进度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由于临时附着能够重复使用,因此降低了塔吊爬升的措施费用,节约成本,且每次爬升时间短,对钢结构及混凝土的施工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又简化了塔吊的拆除工序,节约了时间。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0002]超高层目前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超高层施工普遍采用动臂式起重机布置于核心筒内(内爬)或者外挂于核心筒剪力墙上(外爬),首先要对核心筒进行计算复核,判定是否需要加固。而对于一部分超高层,其钢构件单重较轻,不需要使用超大型的起重设备,同时核心筒剪力墙较薄,电梯井位置较小,无法在核心筒内布置起重机械的情况,如果靠采取措施用钢进行加固后,布置塔吊设备,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施工进度上考虑都有些得不偿失。所以,对于上述结构类型的超高层,需要创新选用更适合的施工方法和塔吊布置。[0003]超高层建筑大部分采用内核心筒剪力墙,外钢框架的结构体系,一般施工过程中核心筒施工领先外围钢结构施工,通常核心筒高于外围钢结构几十米,若采用外附平臂塔吊,其大臂无法向动臂塔吊那样上下摆动,当核心筒施工至大臂标高度时,而塔吊爬升附墙还未到安装工况,即塔吊爬升附墙的高度未相应的提高,则势必影响整个核心筒的施工,从而导致整个工程陷入死循环,影响总进度。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能够解决平臂式塔吊在施工过程中对核心筒进度的影响,并且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包括步骤:[0006]在预定的楼层安装第一永久附着;[0007]塔吊爬升至第一永久附着进行施工;
[0008]施工完毕后,在第一永久附着上方的楼层安装临时附着;
[0009]塔吊爬升至临时附着进行施工;
[0010]施工完毕后,在临时附着上方的楼层安装第二永久附着;
[0011]塔吊爬升至第二永久附着进行施工,并拆除临时附着;
[0012]施工完毕后,在第二永久附着上方的楼层安装临时附着;
[0013]塔吊爬升至临时附着进行施工;
[0014]依次循环,交替使用永久附着与临时附着,直至塔吊爬升至第N永久附着完成整个楼层的施工,其中N为大于I的自然数。
[0015]进一步的,所述楼层包括内核心筒以及外钢框架的结构体系,所述内核心筒高度高于外钢框架预定高度。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核心筒和外钢框架保持同步进度,并且内核心筒和外钢框架保持4楼层的高度差。[0017]进一步的,所述塔吊为2个,分别位于楼层的两侧。
[0018]进一步的,2个塔吊之间存在3个标准节的高度差。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N永久附着和第N-1附着的间距小于等于36米。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使用永久附着与临时附着布置形式,用于解决平臂式塔吊在施工过程中对核心筒进度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由于临时附着能够重复使用,因此降低了塔吊爬升的措施费用,节约成本,且每次爬升时间短,对钢结构及混凝土的施工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又简化了塔吊的拆除工序,节约了时间。



[00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塔吊和楼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0025]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0026]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塔吊30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包括步骤:
[0027]SlOO:在预定的楼层安装第一永久附着11 ;
[0028]S200:塔吊30爬升至第一永久附着11进行施工;
[0029]S300:施工完毕后,在第一永久附着11上方的楼层安装临时附着20 ;
[0030]S400:塔吊30爬升至临时附着20进行施工;
[0031]S500:施工完毕后,在临时附着20上方的楼层安装第二永久附着12 ;
[0032]S600:塔吊30爬升至第二永久附着12进行施工,并拆除临时附着20 ;
[0033]S700:施工完毕后,在第二永久附着12上方的楼层安装临时附着20 ;
[0034]S800:塔吊30爬升至临时附着20进行施工;
[0035]S900:依次循环,交替使用永久附着与临时附着20,直至塔吊30爬升至第N永久附着完成整个楼层的施工,其中N为大于I的自然数。
[0036]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楼层包括内核心筒40以及外钢框架50的结构体系,所述内核心筒40高度高于外钢框架50预定高度(由于图2已经为竣工的结构示意图,因此并未显示出高度差);所述内核心筒40和外钢框架50保持同步进度,并且内核心筒40和外钢框架50保持4楼层的高度差。
[00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塔吊30为2个,分别位于楼层的两侧,并且2个塔吊30之间存在3个标准节的高度差,防止2个塔吊30在施工时水平向发生碰撞,高度差可以避开水平向的碰撞。
[0038]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列举出在60层楼层时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在该工程中,采用的是STT293塔吊30,塔吊30独立钩底高度为62.6米,附着以上悬高不得大于50.0米(15.5个标准节),所述第N永久附着和第N-1附着的间距小于等于36米(12个标准节)。塔吊30砼承台面标高为-14.2米,首次安装高度为62.5米(20个标准节)。
[0039]其中,在内核心筒40施工至8框时,塔吊30大臂影响内核心筒40继续向上施工,此时在外钢框架50的4框位置(即第4楼层,4F),安装第一永久附着11。安装完毕后塔吊30爬升,首次爬升高度为7个标准节(21米),此时内核心筒40具备施工至13框(即第13楼层,13F)的条件。当内核心筒40施工至这一高度后,由于塔吊30大臂的再次限制,因此,需要爬升塔吊30,但由于此时外钢框架50只施工至9框,在该位置设置附着远远小于两道附着最大间距36米的要求,显然增加了措施成本,故考虑在该位置安装一道临时附着20,待第二永久附着12安装完毕后再拆除临时附着20,同时拆除的临时附着20能再次利用。如此交替使用附着形式,至主楼封顶后,共有8道可见的永久附着,但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 5次临时附着20的使用。
[0040]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例中,楼层的层数以及塔吊30的个数等等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该交替的方法,既节约了施工成本,又不影响施工进度,且每次爬升时间短,对钢结构及混凝土的施工影响降到了最低。
[0041]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塔吊在施工过程中爬升的方法中,使用永久附着与临时附着布置形式,用于解决平臂式塔吊在施工过程中对核心筒进度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由于临时附着能够重复使用,因此降低了塔吊爬升的措施费用,节约成本,且每次爬升时间短,对钢结构及混凝土的施工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时又简化了塔吊的拆除工序,节约了时间。
[0042]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