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隔离式赛络纺装置的制作方法赛络纺技术是澳大利亚羊毛工业研究院和国际羊毛局在普通环 锭细纱的牵伸机构基础上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其纺纱原理 为在普通环锭细纱机由后胶辊后罗拉、中胶辊中罗拉和前胶辊前罗拉 三对元件组成的牵伸机构中,同时喂入两根平行且保持一定间距的粗 纱,两股粗纱须条经牵伸后在前胶辊前罗拉组成的钳口处汇合,并同 向加捻成合股纱线,将细纱、并线、捻线三工序一次合并完成。赛络纺纺纱过程中,两根单股纱条在汇合合股前已具有少量的捻 度,合股后单股纱条上的毛羽大大减少,同时股线中纱条又被横向挤 压,阻止了毛羽从纱体内滑脱。赛络纺为了获得股线效应的纱线结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合股 前的单纱必须由一定量的捻回数,即自身回转数。因此,喂入的两根 粗纱间应有较大的间距,这样就加大了加捻三角区的宽度。在相同的 纺纱张力条件下,单根纱条所受的纺纱张力随加捻三角区的增大而增 大,断头的几率提高。
为克服上述赛络纺喂入的两根粗纱间有较大的间距,加捻三角区宽度大、单根纱条纺纱张力大因而断头几率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隔离式赛络纺装置。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下所述隔离式赛络纺装置包括传统环 锭细纱机由后胶辊后罗拉、中胶辊中罗拉、前胶辊前罗拉三对元件组 成的牵伸机构,其特点是所述的前胶辊元件由牵伸胶辊、隔离胶辊 以及安装在所述牵伸胶辊和隔离胶辊的芯轴上的加压座组成;所述隔 离胶辊的胶圈上设有两根须条通过的两条凹槽,凹槽宽度0.8 1.2mm,两条凹槽间的中心距1.5 2mm;所述加压座为金属制件,其 下部设有与牵伸胶辊和隔离胶辊芯轴的圆弧相配合的弧形槽;加压座 中部设有一短轴,环锭细纱机摇架加压时,所述短轴被摇架弹簧加压 机构的握爪握持,并对加压座施压,同时使牵引胶辊和隔离胶辊贴合 在前罗拉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喂入的两股粗纱须条的间距极小,避免了两股单纱条的纺纱张力 差异及易断头的缺点,纱条在隔离胶辊凹槽内回转时毛羽能贴在纱条 上,所纺纱线的股线效应更加明显,成纱质量更高, 一旦单纱断头, 可自动接头。
图1为普通赛络纺的示意图2为本发明隔离式赛络纺装置的剖视图3为加压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l一粗纱须条2—粗纱导纱器 3—前罗拉 4一赛络纺成纱 5 —加捻三角区6 —牵伸胶辊7 —隔离胶辊 8 —胶辊芯轴 9 —加压座
10 —凹槽 ll一短轴 12 —弧形槽
本发明在现有的环锭细纱机赛络纺装置的基础上改进,只用本隔 离式赛络纺装置替代原前皮辊,而不改变环锭细纱机的其他原有部 件。
所述的隔离胶辊胶圈上设置两根须条通过的两条凹槽是这样形
成的先在胶辊的轴承壳上套入一金属圈,在金属圈的两侧分别套入
两个胶圈,并使胶圈的内侧边与金属圈侧边隔开一间距,以形成凹槽;
金属圈的高度与套入的两个胶圈高度一致。
纺纱过程中,两根间距很小的粗纱平行喂入牵伸机构,分别进入 隔离胶辊上的凹槽内,单股纱条在凹槽内回转,回转时在凹壁的作用 下使毛羽横向挤压在纱体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环锭细纱机上的隔离式赛络纺装置,包括前、中、后三对胶辊和罗拉组成的牵伸机构,其中,前胶辊部件由牵伸胶辊、隔离胶辊及安装在所述两胶辊芯轴上的加压座组成,隔离胶辊上设有两根须条通过的凹槽,环锭细纱机摇架加压时,弹簧加压装置的握爪握持加压座上的短轴,并对加压座施压,使牵伸胶辊和隔离胶辊贴合在前罗拉表面。优点是喂入的两股粗纱的间距很小,避免了两粗单纱的纺纱张力差异和易断头的缺点,且可自动接头,纱条在凹槽内回转时贴服了毛羽,成纱股线效应更明显,质量更高。
隔离式赛络纺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徐东泌徐东泌佟岩山姜凯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