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气动椎部牵引器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气动椎部牵引器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牛静涛
  • 公开日
    2006年12月20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9月12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9月12日
  • 申请人
    牛静涛
  • 文档编号
    A61F5/04GK2848178SQ2005200248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气动椎部牵引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牵引力提供装置、捆绑装置与牵引装置,牵引力提供装置与牵引装置连接,其特征是所说的牵引力提供装置是手动气泵与气缸,手动气泵具有上泵体与下泵体,气泵手柄插入揿手的孔中,揿手与连杆、气泵柱塞铰接连接,柱塞安装在上泵体中,上泵体与下泵体用联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并固定在气泵座上;还设有进气阀与排气阀,手动气泵同时与锥形进气阀及锥形排气阀联接通,排气阀的另一端经气泵排气管及高压软管从气缸底盖与气缸工作腔联接;气缸活塞杆的一端安装在气缸筒中与活塞头联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气缸外;所说的捆绑装置具有气缸托板与腰带及左右两条背带,气泵座系在腰带上,气缸托板有竖直的背板与水平托座,气缸的气缸筒用气缸固定卡与具有竖板与托座的气缸托板固定在一起,腰带栓在气缸托板的下端,两条背带的上端栓在气缸托板顶端,背带的下端与腰带栓在一起;所说的牵引装置具有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前右支撑臂、前左支撑臂、前左颈托、后左颈托、前右颈托、后右颈托;活塞杆的上端经连杆用联接螺母与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联接;前左支撑臂与后左支撑臂用螺栓联接在一起,前右支撑臂与后右支撑臂用螺栓联接在一起,前左颈托、后左颈托用定位螺母与前左支撑臂联接在一起,前右颈托、后右颈托用定位螺母与前右支撑臂联接在一起;前左颈托、后左颈托用颈托联接带联接,颈托联接带上有颈托联接带卡;前左颈托上系有前左固定带,后左颈托上系有后左固定带;前右颈托、后右颈托用颈托联接带联接,颈托联接带上有颈托联接带卡;前右颈托上系有前右固定带,后右颈托上系有后右固定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进气阀设置在手动气泵的柱塞内,排气阀设置在下泵体内,在下泵体还设置着安全阀,在各单向阀的阀芯面设有O形圈;上泵体有进气阀的轴向吸气腔,下泵体具有依次相通的轴向进气孔、排气阀腔、安全阀腔,进气孔的一端与上泵体的吸气腔相通,另一端为锥形与排气阀腔相通;上泵体的吸气腔中装有气泵柱塞,气泵柱塞具有轴向进气孔与进气阀腔,进气孔的一端为锥形并与进气阀腔相通,上泵体一端与柱塞挡圈螺纹联接;在进气阀腔内依次安装着进气阀芯、螺旋压缩弹簧与进气阀调节螺母,进气阀芯的一端为与进气孔相配的锥面,在该锥面上装有O形圈;在排气阀腔内依次安装着排气阀芯、螺旋压缩弹簧,在安全阀腔内依次安装着中部有通孔的安全阀压板、安全阀芯与螺旋压缩弹簧,在安全阀腔的腔口拧着调节螺母;排气阀芯的锥形面与进气孔的锥形部分相配并压在进气孔上,在两者之间有O形圈;在下泵体还有与排气阀腔垂直的排气孔,气泵排气管用固定螺母与下泵体相联接,并将气泵排气管、O形圈紧压在下泵体中,气泵排气管与排气孔相通;排气孔的另一端安装着密封垫与放气阀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活塞头上紧固的碗形垫、O形圈及活塞头挡盖安装在气缸筒的气缸工作腔内,活塞碗形垫紧贴在气缸筒的内壁上,活塞杆上装着复位用的螺旋压缩弹簧,螺旋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气缸顶盖与活塞头的挡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说的连杆是用调节螺套连接在一起的上连杆与下连杆,活塞杆的上端与下连杆用螺纹联接,下连杆另一端与调节螺套联接,调节螺套上端又与上连杆联接;上连杆用联接螺母与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联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说的连杆是用调节螺套连接在一起的上连杆与下连杆,活塞杆的上端与下连杆用螺纹联接,下连杆另一端与调节螺套联接,调节螺套上端又与上连杆联接;上连杆用联接螺母与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联接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部牵引器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一种气动椎部牵引器,它包括捆绑装置与相互联接的牵引力提供装置与牵引装置,其特征是牵引力提供装置是手动气泵与气缸,手动气泵具有联接在一起的上泵体与下泵体,气泵柱塞安装在上泵体中。还有进气阀与排气阀,手动气泵与进气阀及排气阀联接通,排气阀与气缸工作腔联接。捆绑装置具有气缸托板与腰带及左右两条背带,气泵座系在腰带上。所说的牵引装置具有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前右支撑臂、前左支撑臂、前左颈托、后左颈托、前右颈托、后右颈托。活塞杆的上端与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联接。前左支撑臂与后左支撑臂联接在一起,前右支撑臂与后或支撑臂用螺栓联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气动椎部牵引器的制作方法现有的腰椎牵引器、颈椎牵引器,一类是靠转动的螺栓进行牵引,另一类是靠挤压气囊产生的气体进行牵引,还有一类是通过重物产生的拉力进行牵引。上述三类牵引器的外形体积大,只能躺下进行单项牵引;人在四十岁以上,腰椎、颈椎开始病变,现有的牵引器,不能对腰、颈同时牵引,牵引力小,牵引效果不明显。
为了克服现有牵引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形小、能同时进行腰椎、颈椎牵引的牵引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气动传动。手动气泵作为气源,气缸、连杆、支撑臂、颈托作为牵引装置。气缸经两个锥形单向阀与气泵联接通,由手动气泵的压缩气体推动活塞杆滑动,活塞杆带动连杆、支撑臂、颈托移动,对颈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同时对颈椎、腰椎进行牵引。在手动气泵体内装着安全阀,手动气泵气压超过安全阀的设定值时,手动气泵经安全阀自动减压,牵引的气压保持一定值。在手动泵体还设有放气阀,牵引结束后,旋转放气阀,将牵引气排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牵引力提供装置、捆绑装置与牵引装置,牵引力提供装置与牵引装置连接,其特征是所说的牵引力提供装置是手动气泵与气缸,手动气泵具有上泵体与下泵体,气泵手柄插入揿手的孔中,揿手与连杆、气泵柱塞铰接连接,柱塞安装在上泵体中,上泵体与下泵体用联接螺栓连接在一起并固定在气泵座上。还设有进气阀与排气阀,手动气泵同时与锥形进气阀及锥形排气阀联接通,排气阀的另一端经气泵排气管及高压软管从气缸底盖与气缸工作腔联接。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安装在气缸筒中与活塞头联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气缸外。所说的捆绑装置具有气缸托板与腰带及左右两条背带,气泵座系在腰带上,气缸托板有竖直的背板与水平托座,气缸的气缸筒用气缸固定卡与具有竖板与托座的气缸托板固定在一起,腰带栓在气缸托板的下端,两条背带的上端栓在气缸托板顶端,背带的下端与腰带栓在一起。所说的牵引装置具有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前右支撑臂、前左支撑臂、前左颈托、后左颈托、前右颈托、后右颈托。活塞杆的上端经连杆用联接螺母与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联接。前左支撑臂与后左支撑臂用螺栓联接在一起,前右支撑臂与后右支撑臂用螺栓联接在一起,前左颈托、后左颈托用定位螺母与前左支撑臂联接在一起,前右颈托、后右颈托用定位螺母与前右支撑臂联接在一起。前左颈托、后左颈托用颈托联接带联接,颈托联接带上有颈托联接带卡。前左颈托上系有前左固定带,后左颈托上系有后左固定带。前右颈托、后右颈托用颈托联接带联接,颈托联接带上有颈托联接带卡。前右颈托上系有前右固定带,后右颈托上系有后右固定带。上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所说的连杆是用调节螺套连接在一起的上连杆与下连杆,活塞杆的上端与下连杆用螺纹联接,下连杆另一端与调节螺套联接,调节螺套上端又与上连杆联接。上连杆用联接螺母与后右支撑臂、后左支撑臂联接。上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进气阀设置在手动气泵的柱塞内,排气阀设置在下泵体内,在下泵体还设置着安全阀,在各单向阀的阀芯面设有O形圈。上泵体有进气阀的轴向吸气腔,下泵体具有依次相通的轴向进气孔、排气阀腔、安全阀腔,进气孔的一端与上泵体的吸气腔相通,另一端为锥形与排气阀腔相通。上泵体的吸气腔中装有气泵柱塞,气泵柱塞具有轴向进气孔与进气阀腔,进气孔的一端为锥形并与进气阀腔相通,上泵体一端与柱塞挡圈螺纹联接。在进气阀腔内依次安装着进气阀芯、螺旋压缩弹簧与进气阀调节螺母,进气阀芯的一端为与进气孔相配的锥面,在该锥面上装有O形圈。在排气阀腔内依次安装着排气阀芯、螺旋压缩弹簧,在安全阀腔内依次安装着中部有通孔的安全阀压板、安全阀芯与螺旋压缩弹簧,在安全阀腔的腔口拧着调节螺母。排气阀芯的锥形面与进气孔的锥形部分相配并压在进气孔上,在两者之间有O形圈。在下泵体还有与排气阀腔垂直的排气孔,气泵排气管用固定螺母与下泵体相联接,并将气泵排气管、O形圈紧压在下泵体中,气泵排气管与排气孔相通。排气孔的另一端安装着密封垫与放气阀杆。上述的椎部牵引器,其特征是活塞头上紧固的碗形垫、O形圈及活塞头挡盖安装在气缸筒的气缸工作腔内,活塞碗形垫紧贴在气缸筒的内壁上,活塞杆上装着复位用的螺旋压缩弹簧,螺旋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气缸顶盖与活塞头的挡板之间。
手动气泵的吸气腔与进气阀、排气阀联接,进气阀与排气阀的一端安装着螺旋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是穿戴在人身上牵引,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牵引操作由患者独立完成,可在各种场合进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气动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与图2相对应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向视图,相对图3放大,局部左旋90°。
图5是图3中的B向视图,相对图3放大,局部左旋90°。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手动气泵的轴向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气缸的轴向剖视图。
图6、图7、图8相对图2放大。
上述图中1、进气阀2、手动气泵 3、气泵手柄4、排气阀5、气缸工作腔6、牵引装置 7、调节螺套8、下泵体9、上泵体 10、柱塞 11、背带 12、固定卡 13、螺栓14、后左支撑臂 15、前左支撑臂 16、螺栓 17、定位螺母18、后左颈托 19、后左固定带 20、后右支撑臂 21、后右固定带22、后右颈托 23、前右支撑臂 24、上连杆 25、下连杆26、活塞杆 27、气缸顶盖28、气缸固定卡 29、气缸筒
30、腰带 31、气缸托板32、高压软管 33、软管卡 34、气泵座35、放气阀压盖 36、放气阀杆 37、前左固定带38、前左颈托39、颈托螺母 40、颈托联接带 41、颈托联接带卡42、联接螺母43、气缸 44、气缸托板靠垫 45、揿手 46、连杆47、软管联接螺母 48、气泵排气管49、前右固定带 50、前右颈托51、圆柱销 52、柱塞进气孔 53、进气阀腔 54、进气阀芯55、螺旋压缩弹簧 56、吸气腔 57、联接螺栓58、排气管联接螺母 59、钢丝卡 60、排气管固定螺母61、排气孔 62、排气阀腔 63、O形圈 64、调节螺母65、螺旋压缩弹簧 66、安全阀芯67、安全阀腔 68、安全阀压板69、螺旋压缩弹簧 70、放气阀 71、排气阀芯 72、泵体垫73、进气孔 74、进气阀调节螺母 75、O形圈 76、柱塞挡圈77、防尘圈 78、防尘圈 79、螺旋压缩弹簧 80、活塞头81、碗形垫 82、O形圈83、O形圈 84、气缸底盖85、气缸软管螺母 86、气缸进气孔 87、活塞头螺母 88、挡盖89、O形圈 90、安全阀 91、O形圈 92、密封垫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但本实用新型的
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首先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1中,手动气泵2同时与锥形进气阀1及锥形排气阀4联接通,排气阀4的另一端与气缸工作腔5联接。气缸工作腔5上有调节螺套7与托架装置6联接。气泵手柄3向上摇动时,手动气泵2容积增大,空气从进气阀1进入手动气泵2。气泵手柄3向下摇动时,手动气泵2内的气体受压缩,气压增大,压缩气体打开排气阀4进入气缸工作腔5。气缸工作腔5内气压产生的推力大于负载时,推动托架装置6向上移动,进行牵引。
手动气泵2的吸气腔56与进气阀1、排气阀4联接,进气阀1与排气阀4的一端分别安装着螺旋压缩弹簧55和69。
图2、图3、图4与图5描述的牵引器包括牵引力提供装置、牵引装置,牵引力提供装置与牵引装置连接,其特征是所说的牵引力提供装置是手动气泵2,手动气泵具有上泵体9与下泵体8,气泵手柄3插入揿手45的孔中,揿手45与连杆46、气泵柱塞10用圆柱销铰接连接,柱塞10安装在上泵体9中,上泵体9与下泵体8用联接螺栓57连接在一起,参见图6,固定在气泵座34上,气泵座34系在腰带30上,软管联接螺母47将气泵排气管48、高压软管32联接,高压软管32用软管卡33固定在腰带30上。高压软管32的另一端用气缸软管螺母85与气缸底盖84相联接,见图8。气缸筒29用气缸固定卡28与气缸托板3 1固定联接,活塞杆26安装在气缸筒29中与活塞头80联接,气缸筒29上还装有气缸顶盖27。活塞杆26的上端伸出气缸43外与下连杆25用螺纹联接,下连杆25另一端与调节螺套7联接,调节螺套7上端又与上连杆24联接。上连杆24用联接螺母42与后右支撑臂20、后左支撑臂14联接,参见图4。前左支撑臂15与后左支撑臂14用螺栓16联接。前左颈托38、后左颈托18用定位螺母17与前左支撑臂15联接。前左颈托38、后左颈托18用颈托联接带40联接,颈托联接带40上有颈托联接带卡41。前左颈托38上系有前左固定带37,后左颈托18上系有后左固定带19。前右支撑臂23与后右支撑臂20用螺栓16联接。前右颈托50、后右颈托22用定位螺母17与前右支撑臂23联接。前右颈托50、后右颈托22用颈托联接带40联接,颈托联接带40上有颈托联接带卡41。前右颈托50上系有前右固定带49,后右颈托22上系有后右固定带21,见图5。背带11与气缸托板31、腰带30相联接,使用时,腰带30系在人腰部。
为了结构紧凑,减经重量,进气阀1设置在手动气泵2的柱塞10内,排气阀4与安全阀90及放气阀70设置在下泵体8内,在各单向阀的阀芯面设有O形圈。
图6中手动气泵2的上泵体9有轴向吸气腔56,下泵体8具有依次相通的轴向进气孔73、排气阀腔62、安全阀腔67,进气孔73的一端与上泵体9的吸气腔56相通,另一端为锥形与排气阀腔62相通。上泵体9的吸气腔56中装有气泵柱塞10,气泵柱塞10具有轴向进气孔52与进气阀腔53,进气孔52的一端为锥形并与进气阀腔53相通,上泵体9一端与柱塞挡圈76螺纹联接,柱塞挡圈76中装有柱塞防尘圈77。在进气阀腔53内依次安装着进气阀芯54、螺旋压缩弹簧55与进气阀调节螺母74,进气阀芯54的一端为与柱塞进气孔52相配的锥面,在该锥面上装有O形圈,在螺旋压缩弹簧55作用下将柱塞进气孔52封闭。进气阀调节螺母74,用于调节螺旋压缩弹簧55对进气阀芯54的推力。下泵体8的排气阀腔62内依次安装着排气阀芯71、螺旋压缩弹簧69。在安全阀腔67内依次安装着中部有通孔外圆有O形圈89的安全阀压板68、O形圈63、安全阀芯66与螺旋压缩弹簧65,在安全阀腔67的腔口拧着调节螺母64,设定排气阀腔62中压缩气体的最大压力值,见图7。排气阀芯71的锥形面与进气孔73的锥形部分相配并压入进气孔73,在两者之间有O形圈。排气阀芯71在螺旋压缩弹簧69的压力下将进气孔73封闭。
在下泵体8还有与排气阀腔62垂直的排气孔61,排气管固定螺母60用螺纹与下泵体8相联接,并将气泵排气管48、O形圈91紧压在下泵体8中,排气管48与排气孔61相通。气泵排气管48上有排气管联接螺母58、定位用钢丝卡59。排气孔61的另一端安装着密封垫92与放气阀杆36,旋转放气阀杆36可以使放气阀密封垫92开启和封闭与气泵排气腔62相联接的孔道。为防止放气阀杆36旋脱,在下泵体8上孔上还嵌有放气阀压盖35。下泵体8与上泵体9配合处装着密封用泵体垫72。
在图8的气缸中,气缸筒29的两端分别安装着气缸顶盖27与气缸底盖84,活塞杆26从气缸顶盖27中部通孔中伸出,活塞杆26空心孔的一端压装紧固着活塞头80,活塞头80上紧固的碗形垫81、O形圈82及活塞头挡盖88安装在气缸筒29的气缸工作腔5内,活塞头O形圈82使活塞碗形垫81紧贴在气缸筒29的内壁上,活塞杆26上装着复位用的螺旋压缩弹簧79,螺旋压缩弹簧79的两端分别顶在气缸顶盖27与活塞头80之间。为防止碗形垫81、活塞头O形圈82、挡盖88移动时脱落,在活塞头80上还装着活塞头螺母87。气缸顶盖27内槽中装着气缸防尘圈78。气缸底盖84具有轴向气缸进气孔86,气缸软管螺母85把高压软管32固定在气缸底盖84上,在气缸底盖84槽内有密封用气缸底盖O形圈83。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