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阳俊, 刘江, 覃浪
  • 公开日
    2015年2月4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23日
  • 申请人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M31/00GK204134032SQ20142061815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包括手柄壳体(I),沿手柄壳体(I)的长度方向设有空腔(Ia),该空腔(Ia)中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各控制模块均与手柄壳体(I)滑动配合,各控制模块的上端均通过手柄壳体(I)顶部的开口伸出手柄壳体(I)外,其特征是所述手柄壳体(I)的内壁设有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进行限位的弹性倒扣(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倒扣(50)采用医用塑胶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倒扣(50)与所述手柄壳体(I)为一体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块(16),所述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与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之间设有第二限位块(1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手柄壳体(I)的外表面设有主限位模块(8),该主限位模块(8)位于所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与第一限位块(16)之间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
  • 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沿手柄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空腔,该空腔中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各控制模块均与手柄壳体滑动配合,各控制模块的上端均通过手柄壳体顶部的开口伸出手柄壳体外,手柄壳体的内壁设有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进行限位的弹性倒扣。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防止了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在将胶囊固定在组织上过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出现反弹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将胶囊夹持在组织上。具有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提高手术成功率、成本较低等优点。
  • 专利说明
    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ph胶囊操作手柄锁紧装置制造方法 [0002]将PH胶囊操送入人体食道是治愈胃食道反流行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都是通过PH胶囊操作手柄将PH胶囊固定在食道中。手柄的操作过程:首先将胶囊安装在输送器上,在将输送器与手柄连接,通过扳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使胶囊夹持到食道内的黏膜组织上,随后通过扳动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将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上的绳线与胶囊脱离,在扳动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使胶囊与输送器脱离,最后通过手柄将输送器从食道中取出。但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夹住组织过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可能会出现反弹,导致不能有效的将胶囊夹持在组织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防止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将胶囊固定在组织上过后出现反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包括手柄壳体,沿手柄壳体的长度方向设有空腔,该空腔中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各控制模块均与手柄壳体滑动配合,各控制模块的上端均通过手柄壳体顶部的开口伸出手柄壳体外,手柄壳体的内壁设有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进行限位的弹性倒扣。 [000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还没有扳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时,弹性倒扣受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的压迫,致使弹性倒扣产生变形。向后扳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直到绳线与胶囊脱离,由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向后发生位移,从而弹性倒扣不再受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的压迫,弹性倒扣回弹变形,此时倒扣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进行限位。使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不会出现反弹,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将胶囊夹持在组织上。 [0006]为了保证了弹性倒扣能够有效的回位,使倒扣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进行限位,弹性倒扣采用医用塑胶制成。
[0007]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弹性倒扣与所述手柄壳体为一体结构。
[0008]为了对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前端进行限位,使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能够在指定的范围内滑动,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与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之间设有第二限位块。
[0009]为了防止还没将胶囊送到食道内时,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不小心被扳动,导致胶囊从释放器上脱落而报废,在所述手柄壳体的外表面设有主限位模块,该主限位模块位于所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与第二限位块之间。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防止了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在将胶囊固定在组织上过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出现反弹的问题,有效的保证了将胶囊夹持在组织上。具有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提高手术成功率、成本较低等优点。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
[0012]图2是倒扣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进行限位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手柄壳体1、空腔la、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第一次级限位套5、第二次级限位套6、导向管7、第一凸起部7a、第二凸起部7b、主限位模块8、第一导向块9、第二导向块10、抽气孔11、密封管12、硅橡胶密封套13、释放器安装孔14、第一限位块16、第二限位块17、第一滑动槽19、第二滑动槽20、定位圈21、绳线22、倒扣5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长条形手柄壳体1,该手柄壳体I采用医用塑胶制成,手柄壳体I由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对接而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均为半圆形,沿手柄壳体I的长度方向设有空腔la,该空腔Ia中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各控制模块均与手柄壳体I滑动配合,各控制模块的上端均通过手柄壳体I顶部的开口伸出手柄壳体I外,并且每个控制模块均配备有一根绳线22,该绳线22的一端与对应的控制模块连接,绳线的另一端从手柄壳体I前端的释放器安装孔14引出。手柄壳体I的内壁设有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进行限位的弹性倒扣50。
[0016]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之间设有第一限位块16,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与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之间设有第二限位块17,第一限位块16及第二限位块17起限位的作用,均固定在手柄壳体I上。
[0017]在手柄壳体I前端的侧壁上设有与空腔Ia连通的抽气孔11,该抽气孔11的后侧设有硅橡胶密封套13。硅橡胶密封套13位于手柄壳体I的空腔Ia中,硅橡胶密封套13前端由空腔Ia中的台阶面限位,娃橡胶密封套13的后端与定位圈21紧贴,定位圈21与手柄壳体I紧配合。
[0018]在抽气孔11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之间设有密封管12,该密封管12的一端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的底部固定,密封管12的另一端穿过硅橡胶密封套13,该密封管12与硅橡胶密封套13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在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上的绳线从密封管12中通过。
[0019]在空腔Ia中设有第一滑动槽19和第二滑动槽20,第一滑动槽19位于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的后侧,在第一滑动槽19中安装第一次级限位套5,第一次级限位套5能够上下移动。第二滑动槽20位于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的后侧,该第二滑动槽20中装有第二次级限位套6,第二次级限位套6也能够上下移动。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的后方设有导向管7,该导向管7的一端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固定,导向管7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次级限位套5和第二次级限位套6。导向管7上具有控制第一次级限位套5上下滑动的第一凸起部7a以及控制第二次级限位套6上下滑动的第二凸起部7b。
[0020]在手柄壳体I的外表面设有主限位模块8,该主限位模块8位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与第一限位块16之间,并由密封管12支撑。
[0021]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与第一次级限位套5之间设置有一对第一导向块9,第一次级限位套5与第二次级限位套6之间设置有一对第二导向块10,导向管7从一对第一导向块9及一对第二导向块10中通过。
[00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3]首先将胶囊安装在释放器上(图中未标出),然后将释放器与本实用新型上的释放器安装孔14连接,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上的绳线上设有钛合金夹子(图中未标出),该钛合金夹子位于胶囊中。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上的绳线与释放器连接。
[0024]通过手柄将释放器送入人体食道,随后将主限位模块8扳开,此时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便可通过手柄壳体I向后滑动,当还没有扳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时,弹性倒扣50受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的压迫,致使弹性倒扣50产生变形。向后扳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直到绳线与胶囊脱离,由于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向后发生位移,从而弹性倒扣50不再受到主级运动控制模块的压迫,弹性倒扣50回弹变形,此时弹性倒扣50对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进行限位。使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不会出现反弹,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将胶囊夹持在组织上。
[0025]将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向后扳动,直到与第一限位块16接触为止,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在向后滑动的同时带动连接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上的绳线向后移动,并通过绳线向后移动使连接在绳线上的钛合金夹子夹持在食道内黏膜组织上,从而将胶囊固定在人体食道上。
[0026]在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向后移动的同时,带动导向管7向后移动,随着导向管7向后移动,导向管7上的第一凸起部7a和第二凸起部7b不再位于第一次级限位套5和第二级限位套6中,此时第一次级限位套5和第二级限位套6不再受到第一凸起部7a和第二凸起部7b的支撑,从而第一次级限位套5和第二级限位套6沿滑槽下滑,此时第一次级限位套5和第二级限位套6的上半部不再对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和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的后端进行限位,此时便可将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向后扳动,直到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与第二限位块17接触为止。
[0027]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向后滑动的同时带动密封管12和连接在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上的绳线向后移动,该密封管12向后移动,同时从硅橡胶密封套13中分离出来。通过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上的绳线向后移动,从而使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的绳线与钛合金夹子脱离,此时,在向后扳动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通过拉动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上的绳线将胶囊从释放器上脱离,最后通过手柄将释放器从人体食道中拔出来,完成整个操作。
[0028]本实用新型在将胶囊固定在人体食道上过后,也可先扳动第二次级运动控制模块4,将胶囊从释放器上脱离过后,在扳动第一次级运动控制模块3,使主级运动控制模块2的绳线与钛合金夹子脱离。本实用新型中的绳线22采用医用钢丝。
[0029]如在手术过程中,送入件卡在食道中时,只需要直接拧开锁紧件,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开,然后便可扳动卡住的拉扣,从而将卡在食道中的送入件取出。
[003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