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蔡全计, 丁焕新, 丁丙生
  • 公开日
    2013年4月24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10月16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10月16日
  • 申请人
    伊犁太湖钢构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E04B1/24GK202899297SQ2012205311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横梁、上端部与所述的底横梁相连接的底脚加强装置,所述的底脚加强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底脚组件,所述的底脚组件包括相邻的两个底脚、与相应的所述的底脚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底板、下端部与一个所述的底脚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下端部与另一个所述的底脚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部、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部以及所述的底横梁三者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的底脚的上部设有套头,所述的套头与所述的底横梁相套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脚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多个加强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肋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的底脚的下端侧壁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脚加强装置,特别是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包括底横梁、上端部与底横梁相连接的底脚加强装置,底脚加强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底脚组件,底脚组件包括相邻的两个底脚、与相应的底脚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底板、下端部与一个底脚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下端部与另一个底脚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部、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部以及底横梁三者相互固定连接,底脚的上部设有套头,套头与底横梁相套接,两侧的底脚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与底横梁相固定,分别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机构,结构简单,支撑力度大,稳定效果好,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支撑力度高,而且使用寿命长的用于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包括底横梁、上端部与所述的底横梁相连接的底脚加强装置,所述的底脚加强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底脚组件,所述的底脚组件包括相邻的两个底脚、与相应的所述的底脚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底板、下端部与一个所述的底脚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下端部与另一个所述的底脚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的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部、所述的第二支撑杆的上端部以及所述的底横梁三者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的底脚的上部设有套头,所述的套头与所述的底横梁相套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底脚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多个加强肋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强肋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的底脚的下端侧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两侧的底脚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与底横梁相固定,分别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机构,结构简单,支撑力度大,稳定效果好,延长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传统的钢结构底脚装置,结构较复杂,而且底部支撑力度小,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同时影响整体钢结构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横梁;2、底脚;3、底板;4、第一支撑杆;5、套头;6、加强肋;7、第二支撑杆。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钢结构的底脚加强装置,包括底横梁1、上端部与所述的底横梁I相连接的底脚加强装置,所述的底脚加强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底脚组件,所述的底脚组件包括相邻的两个底脚2、与相应的所述的底脚2的下端部相固定连接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底板3、下端部与一个所述的底脚2相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杆4、下端部与另一个所述的底脚2相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杆7,所述的第一支撑杆4的上端部、所述的第二支撑杆7的上端部以及所述的底横梁I三者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的底脚2的上部设有套头5,所述的套头5与所述的底横梁I相套接。通过设置底板3即增加了底脚加强装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不易倒塌。所述的底脚2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多个加强肋6。所述的加强肋6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的底脚2的下端侧壁。通过加强肋6使得底脚2与底板3连接更为牢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