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图像处理装置及x射线诊断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图像处理装置及x射线诊断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坂口卓弥, 市原隆, J·亚奥, R·T.·乔治, J·特罗斯特, O·K·尤苏福, J·A.·C.·利马
  • 公开日
    2013年1月2日
  • 申请日期
    2011年11月8日
  • 优先权日
    2010年11月10日
  • 申请人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学校法人藤田学园,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 文档编号
    A61B6/00GK102858245SQ20118000481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校正部,基于在规定的定时之前投入至被检体并残留在该被检体内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针对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分别确定出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和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新投入至所述被检体的新造影剂成分,对该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是在对被检体分多个阶段投入造影剂的检查中,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且新投入了造影剂后收集到的对象图像, 所述校正部具备 残留造影剂计算部,将在所述检查中在对被检体投入的造影剂的累积量为规定量以下的初期阶段收集到的初期图像,从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且新投入造影剂之前收集到的投入前图像中减去,由此计算所述对象图像中包含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 合计值计算部,从所述对象图像中减去所述初期图像,由此计算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所述新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以及 对象图像校正部,基于与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以及与所述合计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对所述对象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中的所述新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象图像校正部按照每个被检体的不同体厚、或按照与医用图像诊断装置有关的每个条件、或按照体厚和条件的每个组合,预先存储有将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校正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表,基于相应的校正表,对所述对象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中的所述新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残留造影剂计算部在进行了所述投入前图像与所述初期图像的对位之后,从该投入前图像中减去该初期图像,由此计算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 所述合计值计算部在进行了所述对象图像与所述初期图像的对位之后,从该对象图像中减去该初期图像,由此计算所述合计值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显示控制部,在显示部上显示基于由所述校正部校正后的观测值的所述图像的分析结果的情况下,与表示该观测值的数值信息一起显示所述图像的分析结果6.一种X射线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初期图像收集部,在对被检体分多个阶段投入造影剂的检查中,在对被检体投入的造影剂的累积量为规定量以下的初期阶段,收集初期图像; 投入前图像收集部,在规定的定时之后且新投入造影剂之前,收集投入前图像; 对象图像收集部,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且新投入造影剂后,收集对象图像;以及校正部,基于所述对象图像中包含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对该对象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中的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新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 所述校正部具备 残留造影剂计算部,从所述投入前图像中减去所述初期图像,由此计算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 合计值计算部,从所述对象图像中减去所述初期图像,由此计算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新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 对象图像校正部,基于与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以及与所述合计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对所述对象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中的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新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存储部,对收集所述初期图像时的收集条件进行存储, 所述投入前图像收集部及所述对象图像收集部参照所述存储部,根据所述收集条件,收集所述投入前图像及所述对象图像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显示控制部,在显示部上显示基于由所述校正部校正后的观测值的所述对象图像的分析结果的情况下,与表示该观测值的数值信息一起显示所述对象图像的分析结果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及X射线诊断装置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I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具备高压产生器11、X射线管12、X射线限束装置13、顶板14、C形臂15、X射线检测器16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具备C形臂旋转/移动机构17、顶板移动机构18、C形臂/顶板机构控制部19、限束控制部20、系统控制部21、输入部22、显示部23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具备图像数据生成部24、图像数据存储部25、图像处理部26高压产生器11在系统控制部21的控制下产生高电压,并将所产生的高电压供给至X射线管12X射线管12使用从高压产生部11供给的高电压来产生X射线X射线限束装置13在限束控制部20的控制下,对X射线管12产生的X射线进行限束,以便对被检体P的关心区域选择性地进行照射例如,X射线限束装置13具有可滑动的4片限束叶片X射线限束装置13在限束控制部20的控制下,使这些限束叶片滑动,从而对X射线管12产生的X射线进行限束并向被检体P照射顶板14是用于搭载被检体P的床,配置在未图示的诊视台上另外,被检体P不被包含在X射线诊断装置100中X射线检测器16检测从被检体P透射的X射线例如,X射线检测器16具有排列成矩阵状的检测元件各检测元件将透射被检体P的X射线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储存,将储存的电信号发送给图像数据生成部24C形臂15对X射线管12、X射线限束装置13及X射线检测器16进行保持X射线管12及X射线限束装置13和X射线检测器16通过C形臂15配置为X射线管12及X射线限束装置13与X射线检测器16隔着被检体P相对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图像处理装置及x射线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迅速普及。在该血管内介入治疗中,例如在血管内投入以碘为主成分的造影剂,由X射线诊断装置进行摄影。医师一边观察由X射线诊断装置摄影到的图像一边进行治疗。 在该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有时根据由X射线诊断装置摄影到的图像来推定被检体内的造影剂浓度。例如如下情况为了判断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结束,测定向组织流入的造影剂的灌注。在这种情况下,在对狭窄部位进行了治疗之后,重新投入造影剂来进行摄影。并且,图像处理装置或X射线诊断装置根据造影剂成分在图像上的观测值,推定造影剂浓度的时间变化。在此,例如在血管内投入了以碘为主成分的造影剂的情况下,会产生所谓的射束硬化(Beam Hardening)的问题。因此,以往的图像处理装置或X射线诊断装置预先存储有将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射束硬化校正的校正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表,在基于与观测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对观测值进行了校正的基础上,推定被检体内的造影剂浓度。另外,关于射束硬化问题,若简单说明则为如下问题在对具有某一定以上的浓度或透射长度的造影剂照射X射线的情况下,X射线的吸收率被观测为比实际的吸收率高,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被观测为比实际的观测值低。由于该问题的性质,校正表所示的校正曲线不成为线性而成为非线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580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可能无法正确地推定被检体内的造影剂浓度。一般来说,在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分为多个阶段来投入造影剂。投入的造影剂经由肾脏被排出,但根据投入的量不同,有时在未排尽的状态下就新投入了造影剂,进行下一阶段的摄影。在这种情况下,在下一阶段摄影到的图像上的观测值会受到残留在被检体内的造影剂的影响,但是以往的校正未考虑该影响而进行,所以无法正确地推定被检体内的造影剂浓度。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具备校正部。校正部基于在规定的定时之前投入至被检体并残留在该被检体内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针对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分别确定所述残留造影剂成分和在所述规定的定时之后新投入到所述被检体的新造影剂成分,对该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图I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检查中包含的各阶段与图像中包含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图。图3A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了残留造影剂的影响的情况下的校正值的图。图3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了残留造影剂的影响的情况下的校正值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法运算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的处理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部的图。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的结构的框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的图。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显示的图。C形臂旋转/移动机构17是用于使C形臂15旋转及移动的机构,顶板移动机构18是用于使顶板14移动的机构。C形臂/顶板机构控制部19在系统控制部21的控制下,通过对C形臂旋转/移动机构17及顶板移动机构18进行控制,来调整C形臂15的旋转或移动及顶板14的移动。限束控制部20在系统控制部21的控制下,通过对X射线限束装置13所具有的限束叶片的开度进行调整,来控制对被检体P照射的X射线的照射范围。 图像数据生成部24使用由X射线检测器16从X射线转换来的电信号生成图像数据,将生成的图像数据保存在图像数据存储部25中。例如,图像数据生成部24对于从X射线检测器16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电流/电压转换、或A/D转换、或并行/串行转换,生成图像数据。图像数据存储部25存储由图像数据生成部24生成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26对图像数据存储部25所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图像处理部26的图像处理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输入部22从操作X射线诊断装置100的医师或技师等操作者受理各种指示。例如,输入部22具有鼠标、键盘、按钮、跟踪球、操纵杆等。输入部22将从操作者受理的指示转发给系统控制部21。显示部23显示用于受理操作者的指示的⑶1(图形用户界面)、图像数据存储部25所存储的图像数据等。例如,显示部23具有监视器。另外,显示部23可以具有多个监视器。系统控制部21控制X射线诊断装置100整体的动作。例如,系统控制部21按照从输入部22转发来的操作者的指示来控制高压产生器11,调整对X射线管12供给的电压,从而控制对被检体P照射的X射线量或照射/不照射。此外,例如系统控制部21按照操作者的指示对C形臂/顶板机构控制部19进行控制,调整C形臂15的旋转或移动、顶板14的移动。此外,例如系统控制部21按照操作者的指示对限束控制部20进行控制,调整X射线限束装置13所具有的限束叶片的开度,从而控制对被检体P照射的X射线的照射范围。此外,系统控制部21按照操作者的指示,对图像数据生成部24的图像数据生成处理、图像处理部26的图像处理或分析处理等进行控制。此外,系统控制部21进行控制,以在显示部23的监视器上显示用于受理操作者的指示的⑶I、图像数据存储部25所存储的图像等。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想血管内介入治疗。在该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除了进行所谓治疗(对狭窄部位的治疗等)的阶段以外,还包括进行用于治疗的准备的阶段、对治疗的结束进行判断的阶段等各种阶段。在此,以下在表示血管内介入治疗整体的情况下记载为“检查”,在表示进行所谓治疗的阶段的情况下仅记载为“治疗”。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检查中包含的各阶段与图像中包含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 (A)表示检查中包含的各阶段。图2 (B)表示图像中包含的各种成分。如图2 (A)所示,被检体P进入检查室,由X射线诊断装置100的检查开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X射线诊断装置100在系统控制部21的控制下,该检查刚一开始,就收集“基准帧”。在此,“检查刚一开始”是指对被检体P投入的造影剂的累积量为规定量以下的初期阶段。例如如果在检查当日被检体P中未投入有造影剂,则检查刚一开始时对被检体P投入的造影剂的累积量应该为“O”。因此,如图2 (B)所示,“基准帧”中包含的成分仅为“水相当”。在此,“水相当”的成分原指人体所具有的物质(例如脏器或骨骼等),但是由于X射线的吸收率非常接近于“水”,所以在此记载为“水相当”。另外,作为“规定量”的具体值,优选为“O”,但是根据运用的方式可以任意变更。接着,如图2 (A)所示,进行用于治疗的准备。在该进行准备的阶段,在被检体P的血管内分5次每次投入例如6 IOcc的造影剂。投入的造影剂经由肾脏排出,但是根据投入的量不同而存在排不尽的情况。因此,如图2 (B)所示,假设在该阶段收集了图像,那么在该图像中包含的成分不仅包括“水相当”,还包括残留在被检体P内的造影剂(以下称为残留造影剂)的“碘”。接着,如图2 (A)所示,作为用于治疗的准备,在血管内插入支架(Stent),在被检体P的血管内再次分5次每次投入例如6 IOcc的造影剂。在该阶段,可以设想手术时间超过I小时、投入的造影剂的量超过IOOcc的状況等。或者,例如在针对心脏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进行的检查等中,手术时间超过2时间、投入的造影剂的量超过200cc也不稀奇。这样,如图2 (B)所示,假设在该阶段收集了图像,则该图像中包含的成分不仅包 括“水相当”,还包括残留造影剂的“碘”,该“碘”的部分逐渐増加。然后,进行对狭窄部位的治疗等(生理课图示),进入对治疗的结束进行判断的阶段。另外,治疗的结束的判断是通过推定新投入的造影剂浓度来进行的,所以以下将该阶段记载为“推定阶段”,将在“推定阶段”投入的造影剂记载为“作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如图2 (A)所示,在推定阶段,X射线诊断装置100在系统控制部21的控制下,首先在作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被投入之前,收集“投入前帧”。该“投入前帧”成为推定阶段中的“第一帧”。如图2 (B)所示,“第一帧”中包含的成分为“水相当”及残留造影剂的“碘”。此外,如图2 (A)所示,在推定阶段,X射线诊断装置100在系统控制部21的控制下,在作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被投入之后,收集I个或多个“对象帧”。该“对象帧”成为推定阶段中的“第N帧”。如图2 (B)所示,“第N帧”中包含的成分是“水相当”及“碘”,而该“碘”中包含有与残留造影剂对应的碘和与作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对应的碘。然后,例如进行治疗的结束的判断,如图2 (A)所示,若检查结束,则被投入至被检体P的血管内的造影剂经由肾脏逐渐排出,如图2 (B)所示,假设收集了图像,则该图像中包含的成分最后成为只有“水相当”。图3A及图3B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了残留造影剂的影响的情况下的校正值的图。如上所述,治疗的结束的判断是通过推定作为推定对象新投入的造影剂浓度来进行的。因此,以往通过从“第N帧”中减去“第一帧”,来计算作为推定对象被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如图3A所示,使用该观测值来参照校正表,来基于与观测值对应的校正值对观测值进行校正。但是,如使用图2 (B)所说明的那样,“第N帧”中包含有“水相当”及“碘”的成分,该“碘”的成分中包含有与残留造影剂对应的碘和与作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对应的碘。这样,应该对通过从“第N帧”中减去“第一帧”而得到的观测值进行的校正,应该考虑残留造影剂的影响而进行。具体地说,应该对通过从“第N帧”中减去“第一帧”而得到的观测值进行的校正,应该是图3B所示的空心箭头所示的校正值。即,在图3A和图3B中,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大小虽然相同,但是由于校正表所示出的校正曲线为非线性,因此根据是否从原点偏移了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量,使得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有所不同。如果只是从“第N帧”中减去“第一帧”,则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作为信息将被丢失,会产生图3A所示的校正不足。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法运算的图。如使用图3B所说明的那样,应该对通过从“第N帧”中减去“第一帧”而得到的观测值进行的校正,必须是从原点偏移了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量后的校正值。因此,能够实现图3B所示的符号a的观测值及符号b的观测值的计算。在此,符号a是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此外,符号b是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在此,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在对被检体P投入的造影剂的累积量为规定量以下的初期阶段收集“基准帧”,使用收集到的“基准帧”来计算符号a的观测值及符号b的观测值。首先,“第一帧”中包含的成分是“水相当”及残留造影剂的“碘”。另一方面,“基 准帧”中包含的成分仅为“水相当”。因此,如图4 (A)所示,通过从“第一帧”中减去“基准帧”而得到的观测值成为符号b的观测值即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此外,“第N帧”中包含的成分是“水相当”及“碘”,在该“碘”中包含有与残留造影剂对应的碘和与作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对应的碘。另一方面,“基准帧”中包含的成分仅为“水相当”。因此,如图4 (B)所示,通过从“第一帧”中减去“基准帧”而得到的观测值成为符号a的观测值,即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这样,第一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使用“基准帧”来计算符号a的观测值及符号b的观测值,使用计算出的各观测值来参照校正表,基于与各观测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来对观测值进行校正。图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的处理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将“基准帧”、“投入前帧”(与“第一帧”对应)、及“对象帧”(与“第N帧”对应)作为图像处理的对象。如图5所示,图像处理部26具有校正表存储部30a。此外,图像处理部26具有基准帧对数变换部31、投入前帧对数变换部32、对象帧对数变换部33。此外,图像处理部26具有投入前帧减法部34、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此外,图像处理部26具有投入前帧校正部36、对象帧校正部37、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校正表存储部30a预先存储有将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校正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表。校正表所示的校正曲线如使用图3A及图3B所说明的那样,为非线性。基准帧对数变换部31从图像数据存储部25读出“基准帧”,对读出的“基准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将对数变换处理后的“基准帧”发送给投入前帧减法部34及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投入前帧对数变换部32从图像数据存储部25读出“投入前帧”,对读出的“投入前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将对数变换处理后的“投入前帧”发送给投入前帧减法部34。对象帧对数变换部33从图像数据存储部25读出“对象帧”,对读出的“对象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将对数变换处理后的“对象帧”发送给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投入前帧减法部34从“投入前帧”中减去“基准帧”,由此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将计算出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发送给投入前帧校正部36。
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从“对象帧”中减去“基准帧”,由此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a),将计算出的合计值(a)发送给对象帧校正部37。投入前帧校正部36使用从投入前帧减法部34发送来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来参照校正表存储部30a,取得与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C(b))。然后,投入前帧校正部36使用取得的校正值(C (b))对“投入前帧”进行校正。结果,校正后的“投入前帧”成为具有解决了射束硬化问题的值的图像。之后,投入前帧校正部36将校正后的“投入前帧”发送给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对象帧校正部37使用从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发送来的合计值(a)来参照校正表存储部30a,取得与合计值(a)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C (a))。然后,对象帧校正部37使用取得的校正值(C (a))对“对象帧”进行校正。结果,校正后的“对象帧”成为具有解决了射束硬化问题的值的图像。之后,对象帧校正部37将校正后的“对象帧”发送给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 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从自对象帧校正部37发送来的校正后的“对象帧”中减去自投入前帧校正部36发送来的校正后的“投入前帧”,计算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校正后的“对象帧”及校正后的“投入前帧”都是具有解决了射束硬化问题的值的图像,所以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不需要对计算出的造影剂成分的值进一步进行用于解决射束硬化问题的校正。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首先,图像处理部26对“基准帧”、“投入前帧”及“对象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步骤S101)。具体地说,基准帧对数变换部31对“基准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投入前帧对数变换部32对“投入前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对象帧对数变换部33对“对象帧”进行对数变换处理。接着,图像处理部26从对数变换处理后的“投入前帧”中减去对数变换处理后的“基准帧”,由此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步骤S102)。具体地说,投入前帧减法部34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接着,图像处理部26使用计算出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来参照校正表存储部30a,取得与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C (b))(步骤S 103)。具体地说,投入前帧校正部36取得校正值(C (b))。然后,图像处理部26使用取得的校正值(C (b)),对“投入前帧”进行校正(步骤S104)。具体地说,投入前帧校正部36对“投入前帧”进行校正。另一方面,图像处理部26在步骤SlOl的对数变换处理之后,从对数变换处理后的“对象帧”中减去对数变换处理后的“基准帧”,由此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a)(步骤S105)。具体地说,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计算合计值(a)。接着,图像处理部26使用计算出的合计值(a)来参照校正表存储部30a,取得与合计值(a)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C Ca))(步骤S106)。具体地说,对象帧校正部37取得校正值(C (a))。然后,图像处理部26使用取得的校正值(C (a)),对“对象帧”进行校正(步骤S107)。具体地说,对象帧校正部37对“对象帧”进行校正。
然后,图像处理部26从校正后的“对象帧”中减去校正后的“投入前帧”,计算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步骤S108)。具体地说,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计算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的处理顺序不限于图6所示的处理顺序。例如也可以是,图像处理部26并行执行地步骤S102 S104的处理顺序和步骤S105 S107的处理顺序。此外,例如也可以是,图像处理部26对于仅通过“基准帧”及“投入前帧”就能执行的图像处理,包括对数变换处理在内地预先执行,然后在收集了 “对象帧”之后执行其他图像处理。此外,在“对象帧”是被依次收集的多个帧的情况下,例如图像处理部26可以在收集了所有“对象帧”之后执行图像处理,或者也可以每当依次收集对象帧时依次进行图像处理。这样,图像处理部26的处理顺序能够任意变更。这样,在第一实施方式中,X射线诊断装置100基于“对象帧”中包含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对该“对象帧”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中的成为造影剂浓度的推定对象的造影 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结果,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正确地推定被检体内的造影剂浓度。例如,能够得到去除了残留造影剂的影响后的、造影剂浓度的正确的时间曲线,能够正确地进行灌注分析。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如血管内介入治疗那样,即使使用的造影剂根据每个症例而不同,也能够不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量的影响而正确地推定被检体内的造影剂浓度。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投入前帧减法部34通过从“投入前帧”中减去“基准帧”,来计算“对象帧”中包含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此外,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通过从“对象帧”中减去“基准帧”,来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和作为推定对象投入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的合计值。并且,投入前帧校正部36、对象帧校正部37及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基于与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及与合计值建立了对应的校正值,对“对象帧”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中的成为造影剂浓度的推定对象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计算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将“投入前帧”及“对象帧”正确地校正之后再进行减法运算,因此能够正确地得到成为推定对象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第二实施方式)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第二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使收集“基准帧”时的收集条件和收集“投入前帧”及“对象帧”时的收集条件相一致。图7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部21的图。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部21具备基准帧收集条件存储部21a。基准帧收集条件存储部21a存储有收集“基准帧”时的收集条件。在此,所谓收集条件例如是指对X射线管12供给的电压、C形臂15的旋转角度、顶板14的位置、X射线的照射范围、被检体P的心脏相位、呼吸相位等。系统控制部21的摄影控制部21b在收集“基准帧”时,对高压产生器11、C形臂/顶板机构控制部19、限束控制部20等进行控制,并且将上述的各种收集条件保存在基准帧收集条件存储部21a中。此外,系统控制部21的摄影控制部21b在收集“投入前帧”及“对象帧”时,从基准帧收集条件存储部21a读出收集条件。并且,摄影控制部21b以与读出的收集条件相一致的方式对高压产生器11、C形臂/顶板机构控制部19、限束控制部20等进行控制,进行摄影。这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由于收集“基准帧”时的收集条件和收集“投入前帧”及“对象巾贞”时的收集条件相一致,所以能够提闻减法运算的精度。(第三实施方式)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第三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在进行减法运算时,进行图像间的对位。如使用图2所说明的那样,“基准帧”是在例如检查一开始时收集的,而“投入前帧”及“对象帧”是在收集了“基准帧”之后、例如I小时后收集的。在此期间,被检体P可能发生了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减法运算的精度可能会降低。因此,第三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进行图像间的对位。具体地说,投入前 帧减法部34在从“投入前帧”中减去“基准帧”之前,首先进行“基准帧”与“投入前帧”的对位。此外,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在从“对象帧”中减去“基准帧”之前,首先进行“基准帧”与“对象帧”的对位。另外,图像间的对位能够通过公知的技术来实现。例如,投入前帧减法部34、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以一方的图像数据为基准,使另一方的图像数据的位置以像素为单位进行移动,求出移动到图像数据间的类似度最高时的移动量。并且,投入前帧减法部34、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使用求出的移动量来对另一方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这样,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减法运算的精度。另外,像第三实施方式这样进行图像间的对位的方法,无论由X射线诊断装置100进行的摄影是否并用ECG(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同步、呼吸同步等都是有效的。在摄影的对象例如为心脏等的情况下,由X射线诊断装置100进行的摄影通常并用ECG同步、呼吸同步等来进行。另一方面,摄影的对象为不动的脏器等的情况下,由X射线诊断装置100进行的摄影通常不并用ECG同步、呼吸同步进行。不管是哪种情况下都存在“基准帧”与“投入前帧”及“对象帧”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第三实施方式的方法是有效的。另外,图像间的对位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也可以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组合。(第四实施方式)接着,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第四实施方式的X射线诊断装置100针对每个被检体P的不同体厚预先存储有校正表,与根据基准帧推定出的体厚相对应地选择校正表,使用选择的校正表来校正对象帧。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的结构的框图。如图8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具备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来取代校正表存储部30a。此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部26还具备体厚计算部39。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例如如图9所示,针对每个被检体P的不同体厚存储有校正表。图9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的图。体厚计算部39从图像数据存储部25读出“基准帧”,根据读出的“基准帧”来推定被检体P的体厚。具体地说,体厚计算部39使用I = I0exp ( — μ L)来推定被检体P的体厚。在此,I是X射线的观测值,I0是不存在有被检体P的情况下(被检体P的体厚为“O”的情况下)的X射线的观测值,μ是物质(水相当)的线吸收系数,L是体厚。〖、、及μ是已知的,所以体厚计算部39通过将〖、、及μ的各值代入上式,能够推定出被检体P的体厚L。并且,体厚计算部39将推定出的被检体P的体厚发送给投入前帧校正部36及对象帧校正部37。投入前帧校正部36在使用从投入前帧减法部34发送来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b)参照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时,还使用从体厚计算部39发送来的被检体P的体厚。即,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由于是按照每个被检体P的不同体厚进行存储的,所以投入前帧校正部36首先与被检体P的体厚相对应地选择校正表,再使用所选择的校正表来对投入前帧进行校正。同样地,对象帧校正部37在使用从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发送来的合计值(a)参照校正表存储部30时,还使用从体厚计算部39发送来的被检体P的体厚。即,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由于是按照每个被检体P的不同体厚进行存储的,所以对象帧校正部37首先与被检体P的体厚相对应地选择校正表,再使用所选择的校正表来对投入前帧进行校正。
这样,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按照每个被检体P的不同体厚进行最佳的校正,所以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校正。此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不需要另外进行“水相当”的成分的校正。即,校正曲线通常受到“水相当”的成分的影响。因此,例如在已经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等中,优选除了 “碘”的成分的校正之外还进行“水相当”的成分的校正。关于这一点,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由于使用与体厚相对应地适当选择的校正表来进行校正,所以不需要另外进行“水相当”的成分的校正,能够一次完成校正。另外,不同体厚的校正表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任一个进行组合。此外,上述说明了按照不同体厚来存储校正表的例子,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X射线诊断装置100也可以按照与X射线诊断装置相关的每个条件,或按照体厚和条件的每个组合来存储校正表。与X射线诊断装置相关的条件是指,例如X射线管的管电压、表示X射线管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距离的SID (Source-Imager Distance)、表示被检体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距离的PID(Patient-Imager Distance)、F0V (Field OfView)等,或者它们的组合。这些条件例如能够从X射线诊断装置100取得。(第五实施方式)接着,说明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申请公开的技术应用于X射线诊断装置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本申请公开的技术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图像处理装置。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200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200具备图像数据存储部200。图像数据存储部200存储“基准帧”、“投入前帧”及“对象帧”。这些图像数据例如是图像处理装置200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取得的由X射线诊断装置100收集到的图像数据。此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200具有校正表存储部230。校正表存储部23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校正表存储部30a或不同体厚校正表存储部30b对应的功能。此外,图像处理装置200具有基准帧对数变换部231、投入前帧对数变换部232、对象帧对数变换部233。基准帧对数变换部23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准帧对数变换部31对应的功能。投入前帧对数变换部232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投入前帧对数变换部32对应的功能。对象帧对数变换部23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对象帧对数变换部33对应的功能。此外,图像处理装置200具有投入前帧减法部234、对象帧第一减法部235。投入前帧减法部234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投入前帧减法部34对应的功能。对象帧第一减法部235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对象帧第一减法部35对应的功能。此外,图像处理装置200具有投入前帧校正部236、对象帧校正部237、对象帧第二减法部238。投入前帧校正部236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投入前帧校正部36对应的功能。对象帧校正部237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对象帧校正部37对应的功能。对象帧第二减法部238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的对象帧第二减法部38对应的功能。
(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包含所谓“治疗”的“检查”,但是不限于此,本申请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不包含“治疗”的“检查”中。本申请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在投入造影剂之后新投入了造影剂、必须要推定出该新投入的造影剂的浓度的情况。而且,本申请公开的技术不限于造影剂。如果是如“水相当”和“造影剂”之间的关系那样通过在以例如2种以上的“物质”为成分的图像之间进行减法运算来计算某成分的观测值、且如“造影剂”那样其校正曲线为非线性的情况下,那么就可能产生同样的问题。本申请公开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情况。此外,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显示的图。在实施方式中,X射线诊断装置100或图像处理装置200还具备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在将基于校正后的观测值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情况下,与表示观测值的数值信息一起进行显示。例如,如图11所示,X射线诊断装置100或图像处理装置200在作为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灌注图像的情况下,还与心肌灌注图像一起显示表示观测值的数值的彩色比例尺(color scaler)。例如,彩色比例尺示出了造影剂浓度的单位即“ml/min/cm2”(I分钟流入的每Icm2的血流量)和由该单位表示的数值自身。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校正能够正确地推定造影剂浓度,因此也能够显示这样的彩色比例尺。另外,在图11中,为便于说明,用图案的差异来表示彩色的差
巳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来提示,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内,也包含在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范围内。


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200)具备校正部(234、235、236、237、238)。校正部(234、235、236、237、238)基于在规定的定时之前投入至被检体并残留在该被检体内的残留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针对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分别确定出残留造影剂成分和在规定的定时之后对所述被检体新投入的新造影剂成分,对该图像中包含的造影剂成分的观测值进行校正。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