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制作方法
  • 发明者
    钟月丽
  • 公开日
    2014年7月23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4月14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4月14日
  • 申请人
    钟月丽
  • 文档编号
    A61G7/07GK103932857SQ201410146882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当头枕使用的底座垫(1),所述底座垫(1)上固定连接限位软垫(2),所述限位软垫(2)上套接顶层垫(3),底座垫(1)和顶层垫(3 )之间设置套接在限位软垫(2 )上的中间垫(4),所述底座垫(1)、中间垫(4)和顶层垫(3 )上用于紧贴人体背部的一面设置倾斜边角(5),且在倾斜边角(5)上开设弧形凹槽(5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垫(4)和顶层垫(3)装配到底座垫(1)上以后,所述中间垫(4)、顶层垫(3)和底座垫(1)的倾斜边角(5)连结成同一倾斜面,倾斜边角(5)上的弧形凹槽(51)也连结成一整条背部支撑通道(6)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垫(4)、顶层垫(3)和底座垫(1)相对于倾斜边角(5)的另一侧面保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垫(1)相对于倾斜边角(5)的另一侧面上铰接设置支撑挡板(7)5.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软垫(2)为两个,每个限位软垫(2)的两侧为用于限制人体颈部位置的圆弧形凸起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垫(1)与顶层垫(3)之间设置连接装置(8)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设置于底座垫(1)上的连接带(81)和设置于顶层垫(3)上的插口(82)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垫(4)上开设用于通过限位软垫(2)的通孔(41)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垫(3)的上表面上开设用于放置人体头部的凹陷部(31)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31)与倾斜边角(5)的连接边设置圆角(32)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用品,特别是用于临床病人的靠背垫
  • 专利摘要
    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包括用于当头枕使用的底座垫,所述底座垫上固定连接限位软垫,所述限位软垫上套接顶层垫,底座垫和顶层垫之间设置套接在限位软垫上的中间垫,所述底座垫、中间垫和顶层垫上用于紧贴人体背部的一面设置倾斜边角,且在倾斜边角上开设弧形凹槽。本靠背垫通过底座垫、中间垫和顶层垫三个部分分离式的组合,实现了多种组合功能,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适合不同背部长度的人群,并且每个单独部分也可以作为新的枕头使用。本靠背垫使用方便,组合简单,优化了细节结构处理,使患者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多层分罔式靠背垫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的制作方法[0002]以前一些烧伤或骨折病人翻身或起身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在后背处垫一些枕头或海绵体来支撑病人后背,但这种不是专门设计过的用品不能很好的支撑病人的背部,造成病人的不舒适,甚至二次创伤。[0003]如专利号CN200620084067.9的一种可调式靠背架,通过移动定位套的位置来调整背部支撑架的倾 斜角度,提高患者使用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这种结构设计比较好,但功能比较单一,不符合国内市场消费者喜欢多功能物品的偏好。而且它不能改变支撑架的长短,如果不同年龄的病人,他们背部的长度也会不一,造成背靠架可能支撑支撑病人背部的一部分,所以此装置的适用范围有限。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分离式的靠背垫。[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包括用于当头枕使用的底座垫,所述底座垫上固定连接限位软垫,所述限位软垫上套接顶层垫,底座垫和顶层垫之间设置套接在限位软垫上的中间垫,所述底座垫、中间垫和顶层垫上用于紧贴人体背部的一面设置倾斜边角,且在倾斜边角上开设弧形凹槽。[0006]所述底座垫、中间垫和顶层垫上用于紧贴人体背部的一面设置倾斜边角,这样倾斜的设计主要用于支撑人体的背部,使患者使用更加舒适,而且倾斜边角上设置了弧形凹槽,人体背部可以紧贴到弧形凹槽内,这种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的曲线。本靠背垫被分成三个部分,中间垫可以根据人体背部的长度来选择要用几个中间垫。这样在睡觉的时候,可以就用底座垫。如果觉得高度低了,还可以放入顶层垫。当需要作为靠背的时候,就可以加入中间垫。[0007]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垫和顶层垫装配到底座垫上以后,所述中间垫、顶层垫和底座垫的倾斜边角连结成同一倾斜面,倾斜边角上的弧形凹槽也连结成一整条背部支撑通道。这样的结构设计使患者靠在上面更加舒适。产品装配完后,整体效果好,能有效的支撑人体的背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垫、顶层垫和底座垫相对于倾斜边角的另一侧面保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由于整个靠背垫有时候是需要紧贴墙面或床板上的,只有在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才能得到很好的支撑。
[0009]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垫相对于倾斜边角的另一侧面上铰接设置支撑挡板。支撑挡板的设计是为了在病人需要翻身的时候,其侧面是没有墙或其他支撑物的,光靠限位软垫来固定中间垫和顶层垫的位置,其支撑强度会不够。所以设计支撑挡板用以限制中间垫和顶层垫的位置。[0010]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软垫为两个,每个限位软垫的两侧为用于限制人体颈部位置的圆弧形凸起。
[0011]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垫与顶层垫之间设置连接装置。
[0012]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底座垫上的连接带和设置于顶层垫上的插口。如果中间垫的个数比较多,而限位软垫的长度不足以固定所有的中间垫,所以可以再用连接装置来加强固定。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垫上开设用于通过限位软垫的通孔。
[0014]作为优选,所述顶层垫的上表面上开设用于放置人体头部的凹陷部。有时患者在靠背的时候,喜欢头也靠着。而本结构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凹陷部可以方便患者头部的支撑。
[0015]作为优选,所述凹陷部与倾斜边角的连接边设置圆角。这种结构设计主要是为了这个转角部位与人体紧 贴,为了防止搁着人体,所以设置圆角。
[0016]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本靠背垫通过底座垫、中间垫和顶层垫三个部分分离式的组合,实现了多种组合功能,增加了产品的实用性,适合不同背部长度的人群,并且每个单独部分也可以作为新的枕头使用。
[0017]本靠背垫使用方便,组合简单,优化了细节结构处理,使患者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组装后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垫,2-限位软垫,3-顶层垫,31-凹陷部,32-圆角,4-中间垫,41-通孔,5-倾斜边角,51-弧形凹槽,6-背部支撑通道,7-支撑挡板,8-连接装置,81-连接带,82-插口,。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2]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多层分离式靠背垫,包括用于当头枕使用的底座垫1,所述底座垫I上固定连接限位软垫2,所述限位软垫2为两个,每个限位软垫2的两侧为用于限制人体头部位置的圆弧形凸起。限位软垫2采用弹性棉支撑。
[0023]所述限位软垫2上套接顶层垫3,所述顶层垫3的上表面上开设用于放置人体头部的凹陷部31。凹陷部31的曲线要设计成人体头部后脑部分的曲线。
[0024]如图1-2所示,底座垫I和顶层垫3之间设置套接在限位软垫2上的中间垫4,所述底座垫1、中间垫4和顶层垫3上用于紧贴人体背部的一面设置倾斜边角5,且在倾斜边角5上开设弧形凹槽51。顶层垫3的凹陷部31与倾斜边角5的连接边设置圆角32。倾斜边角5的倾斜角度45°~70°。所述中间垫4和顶层垫3装配到底座垫I上以后,所述中间垫4、顶层垫3和底座垫I的倾斜边角5连结成同一倾斜面,倾斜边角5上的弧形凹槽51也连结成一整条背部支撑通道6。
[0025]如图2所示,所述中间垫4、顶层垫3和底座垫I相对于倾斜边角5的另一侧面保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所述中间垫4上开设用于通过限位软垫2的通孔41。顶层垫3上也开始用于通过限位软垫2的孔,但这个孔不能穿通顶层垫3,孔的深度可以为顶层垫3的一半。为了加强中间垫4和顶层垫3的固定限位作用,所述底座垫I相对于倾斜边角5的另一侧面上铰接设置支撑挡板7。在不使用支撑挡板7的时候,可以旋转支撑挡板7,使其与底座垫I平行。
[0026]为了可以放置更多的中间垫4,所以底座垫I与顶层垫3之间设置连接装置8。这样就可以固定底座垫I与顶层垫3之间的上下距离,通过上下的压力来固定中间垫4的位置。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 设置于底座垫I上的连接带81和设置于顶层垫3上的插口 82。连接带81的带子具有伸缩功能,带子上设置一个山形的插头,然后与插口 82配合固定。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