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张金宇
  • 公开日
    2006年7月5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4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4月27日
  • 申请人
    张金宇
  • 文档编号
    A61B17/00GK2792523SQ20052008279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在外导管(1)和内导针(2)套插在一起,外导管(1)和内导针(2)为弧形且端部都设有把手(3),内导针(2)的一端为尖角,尖角伸出外导管(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是在内导针(2)的外壁上设有凹槽(4),凹槽(4)内放置有导管(5),导管(5)的一端设有空气回抽接头(6)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是在外导管和内导针套插在一起,外导管和内导针为弧形且端部都设有把手,内导针的一端为尖角,尖角伸出外导管,内导针的外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导管,导管的一端设有空气回抽接头,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简单、迅速,无须任何手术器械的帮助、一人即能独立完成操作、它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急救的快速气管插管装置。二目前,在医疗急救过程中,对于呼吸道堵塞的病人一般采用先建立畅通的呼吸通道,然后再进行抢救,现在采用的方法是切开病人的气管,然后插入气管插管,这种方法需要的医疗器械多,术前物品准备、消毒繁琐,需要多人配合,并要有适宜的医疗场所和必备的医疗条件,手术切口较大,对周围组织损伤严重,易误伤周围的甲状腺组织,及邻近大血管及神经,切口在颈前区,术后恢复期伤口瘢痕较大,影响美观。且整个手术过程操作需时20分钟以上,同时并发症多牙齿胶、口腔粘膜水肿出血、误入食道致病人缺氧,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对于会厌暴露困难及颈椎病变者等,插管不宜成功,需要反复多次操作,带来创伤更大。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简单、迅速,无须任何手术器械的帮助、一人即能独立完成操作、它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用范围广的快速气管插管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其特点是在外导管和内导针套插在一起,外导管和内导针为弧形且端部都设有把手,内导针的一端为尖角,尖角伸出外导管。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是在内导针的外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导管,导管的一端设有空气回抽接头。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外导管和内导针套插在一起,外导管和内导针为弧形且端部都设有把手,内导针的一端为尖角,这样可以将气管插管套插在本装置外,通过本装置的尖角刺入病人气管,然后分别拔出内导针和外导管,将气管插管留在病人气管内,快速建立呼吸通道,内导针和外导管的弧度很好的配合人体的结构,能够方便的进入人体而不损伤人体,不需要先进行切开气管再插管,提高了插管效率,缩短了时间,在内导针的外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导管,导管的一端设有空气回抽接头,可通过回抽接头连接回抽针管,以检验是否插管成功,保证了成功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携带,适合任何操作场所,尤其是在医院外部可以方便快速的建立呼吸通道,为抢救病人提供有力保障。四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导针的另一种结构。
五、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参照
图1、图2,是在不锈钢制成的外导管1和内导针2套插在一起,外导管1和内导针2为弧形且端部都设有把手3,内导针2的一端为尖角,尖角伸出外导管1,这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
实施例2,一种快速气管插管装置,参照
图1、图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内导针2的外壁上设有凹槽4,凹槽4内放置有导管5,导管5的一端设有空气回抽接头6,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装置外套上气管插管,将病人头后仰,垫高肩部,使颈前区充分暴露,确定穿刺点,消毒皮肤,将本装置垂直用力刺入,内导针2的尖角带外导管1和气管插管进入人体,有突破感后,用注射器连接空气回抽接头6并回抽内导针2凹槽4内的导管5,见空气后退出内导针2,将外导管1与气管插管同时稍用力送入气管内,深度约为5cm,见充气套囊送入气管内后即可退出外导管1,保留气管插管于气管内,固定并连接气管插管接头及呼吸设备行人工呼吸即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