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多功能下楼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多功能下楼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粟广欢
  • 公开日
    2007年1月17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6月27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6月27日
  • 申请人
    粟广欢
  • 文档编号
    A61G5/00GK2857916SQ2005200602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其椅腿上分别设有一个脚轮,其特征在于椅身的后方设有倾斜的履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为两条,分别对称安装在“H”形支架的两侧,该“H”形支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椅身的后椅腿上,该“H”形支架的横梁通过两条支撑杆固定在椅身的后方——即后椅腿上或椅背上或二者之间,其中,“H”形支架、支撑杆和椅身构成三角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支架、支撑杆和椅身之间铰接固定,其中,支撑杆由铰杆和端部铰接在铰杆中段上的叉杆组成,二者可以伸展,也可以折叠,二者重叠部分分别设有卡销和销孔,两铰杆或两叉杆之间设有加强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①、所述“H”形支架上设有U形加强框,U形加强框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外滑管,外滑管相对的两个履带轮分别固定在一个内滑管上,该内滑管与外滑管滑配,并分别设有导向棱和导向槽;②、内滑管与所述“H”形支架的端部之间设有张力调节螺杆,该张力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插入“H”形支架的端部和内滑管中,其一端制有螺纹,另一端可以转动;或者两端分别制有正反螺纹;内滑管、“H”形支架端部制有张力调节螺杆相配的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外表面上设有横向防滑凸棱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支架中段与其下方的履带之间设有支撑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上插有可伸缩的倒U形把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其椅背上设有可伸缩的输液瓶固定杆,其顶部设有防脱钩;椅身上还设有氧气瓶固定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中前脚轮或后脚轮为万向脚轮,或者前、后脚轮均为万向脚轮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多功能下楼车,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安全固定带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下楼车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下楼车。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安全、方便地搬运伤病者下楼梯的搬运工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其椅腿上分别设有一个脚轮,其特征在于椅身的后方设有倾斜的履带。如此设计,医护人员即可通过倾斜的履带,将伤病者沿楼梯慢慢滑下楼梯。十分方便!可折叠的椅身使得本多功能下楼车便于携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楼车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适于搬运不能行走的伤病者、高龄老人下楼梯,特别适于120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搬运伤病者下楼梯。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多功能下楼车的制作方法现在各大医院都提供接诊服务,出现紧急伤病时,伤病者无法自行入院就医。这时,病人或病人家属只要拨打电话“120”,救护车及医护人员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的救助,但是我国的大多数居民楼都没配备电梯,医护人员必须把伤病者从狭窄的楼梯道中运到救护车上,这对医护人员和伤病者来说都十分困难、危险。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安全、方便地搬运伤病者下楼梯的搬运工具。实用新型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安全、方便地搬运伤病者下楼梯的搬运工具——多功能下楼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其椅腿上分别设有一个脚轮,其特征在于椅身的后方设有倾斜的履带。如此设计,医护人员将伤病者放置在本多功能下楼车上,推至楼梯道内,用手轻轻拉住本多功能下楼车,依靠伤病者自身重量,即可通过倾斜的履带,沿楼梯慢慢滑动。十分方便!可折叠的椅身使得本多功能下楼车便于携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为两条,分别对称安装在“H”形支架的两侧,该“H”形支架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椅身的后椅腿上,该“H”形支架的横梁通过两条支撑杆固定在椅身的后方(后椅腿上或椅背上或二者之间),其中,“H”形支架、支撑杆和椅身构成三角结构。如此设计,更加牢固。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支架、支撑杆和椅身之间铰接固定,其中,支撑杆由铰杆和端部铰接在铰杆中段上的叉杆组成,二者可以伸展,也可以折叠,二者重叠部分分别设有卡销和销孔,两铰杆或两叉杆之间设有加强梁。如此设计,当叉杆与铰杆展开,并用卡销固定后,“H”形支架、支撑杆和椅身构成坚固三角结构;当卡销拔出时,又变成四杆机构,履带可折叠收拢后用卡销固定,携带更加方便。其特征在于①、所述“H”形支架上设有U形加强框,U形加强框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外滑管,外滑管相对的两个履带轮分别固定在一个内滑管上,该内滑管与外滑管滑配,并分别设有导向棱和导向槽;②、内滑管与所述“H”形支架的端部之间设有张力调节螺杆,该张力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插入“H”形支架的端部和内滑管中,其一端制有螺纹,另一端可以转动(或者两端分别制有正反螺纹);内滑管、“H”形支架端部制有张力调节螺杆相配的螺纹。如此设计,转动张力调节螺杆,可以调节履带的松紧度,导向棱和导向槽使得履带不会在调节过程中发生扭曲。
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外表面上设有横向防滑凸棱。如此设计,防止履带不动,造成局部履带磨损过大。
其特征在于所述“H”形支架中段与其下方的履带之间设有支撑辊。
如此设计,可以防止本多功能下楼车在楼梯阶的转换过程中出现颠簸撞击现象。
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上插有可伸缩的倒U形把手。如此设计,搬运伤病者下楼梯的时候,拉出倒U形把手,医护人员使用,更加方便。在特殊情况下,可将倒U形把手调至中档位,做为担架使用。
其特征在于所述其椅背上设有可伸缩的输液瓶固定杆,其顶部设有防脱钩;椅身上还设有氧气瓶固定带。如此设计,便于输液、输氧急救。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轮中前脚轮或后脚轮为万向脚轮,或者前、后脚轮均为万向脚轮。如此设计,便于推动和转向。
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安全固定带。如此设计,更加安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楼车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安全可靠的优点,适于搬运不能行走的伤病者、高龄老人下楼梯,特别适于120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搬运伤病者下楼梯。


图1是本多功能下楼车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履带收拢);图2是本多功能下楼车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履带打开);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张力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支撑辊);图4是实施方式二的张力调节螺杆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支撑辊)。
图中1为椅腿、10为后椅腿、2为脚轮、20为前脚轮、3为履带、30为横向防滑凸棱、31为履带轮、32为内滑管、320为导向棱、4为“H”形支架、41为U形加强框、42为外滑管、420为导向槽、5为支撑杆、51为铰杆、52为叉杆、53为卡销、54为销孔、55为加强梁、6为椅背、7为横梁、8为支撑辊、9为张力调节螺杆、11为倒U形把手、12为输液瓶固定杆、13为防脱钩、14为输液瓶固定杆的高度调节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楼车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方式一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下楼车包括可折叠的椅身,其椅腿1上分别设有一个脚轮2,其中,前脚轮20为万向脚轮。椅身的后方设有两条倾斜的履带3。所述履带3的外表面上设有横向防滑凸棱30。
所述履带3分别对称安装在“H”形支架4的两侧,该“H”形支架4的下端铰接在后椅腿10上,该“H”形支架4的横梁7铰接在两条支撑杆5上,两条支撑杆5的另一端铰接在椅腿1与椅背6之间的横梁7上,其中,“H”形支架4、支撑杆5和后椅腿10构成三角结构。所述“H”形支架4中段与其下方的履带3之间设有支撑辊8。
其中,支撑杆5由铰杆51和端部铰接在铰杆51中段上的叉杆52组成,二者可以伸展,也可以折叠,二者重叠部分分别设有卡销53和销孔54,两铰杆之间设有加强梁55。
所述“H”形支架4上设有U形加强框41,U形加强框41的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外滑管42,外滑管42相对的两个履带轮31分别固定在一个内滑管32上,该内滑管32与外滑管42滑配,并分别设有导向棱320和导向槽420;内滑管32与所述“H”形支架4的端部之间设有张力调节螺杆9,该张力调节螺杆9的两端分别插入“H”形支架4的端部和内滑管32中,其两端分别制有正反螺纹,内滑管32、“H”形支架的端部制有张力调节螺杆9的螺纹相配的螺纹。
其中,椅背6上插有可伸缩的倒U形把手11。所述其椅背6上还设有可伸缩的输液瓶固定杆12,输液瓶固定杆12的顶部设有防脱钩13,输液瓶固定杆12可以通过高度调节钮体14调节高度。椅身上还设有氧气瓶固定带和安全固定带。
实施方式二如图4所示所述张力调节螺杆9的一端制有螺纹,另一端可以转动。其余部件和结构如实施方式一所述。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