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方法
  • 发明者
    陈龙, 陈文彪, 姚元勋
  • 公开日
    2012年12月12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8月29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8月29日
  • 申请人
    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H1/02GK102812879SQ2012103120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 )、在水稻田的两端种植杂交水稻父本,在水稻田的两端之间种植杂交水稻母本; (2)、水稻田两端杂交水稻父本秧苗穴呈直线排列,在一穴地(I)内种植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2),所述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2)之间距离相等,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2)之间距离为5厘米一 10厘米; (3)、每一窝插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15—18株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插秧方法,尤其是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法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I在水稻田的两端种植杂交水稻父本,在水稻田的两端之间种植杂交水稻母本;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方法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若要获得高产,父本的栽培管理是关键,父本产量需提高,在花期相遇的前提下,种子产量就会相应的获得增长;要若父本产量得到提高,那必须要求父本秧壮苗多,才能保证父本有足够多的花粉授粉给母本,如果母本授粉率高了,那么结实率也会相应提高,产量自然也就增长了,然而,怎样栽培才能让父本秧强壮苗确是一个难题。申请人:从70年代开始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改进,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得到了完善和发展,种子产量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2002年前后,种子亩产量达到 200公斤的时候就再也无法有所提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法,确保提高杂交水稻父本产量。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法,包括如下步骤 I在水稻田的两端种植杂交水稻父本,在水稻田的两端之间种植杂交水稻母本; 2在水稻田两端杂交水稻父本的秧苗穴呈直线排列,在一穴地内种植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所述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之间距离相等,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之间距离为5厘米一 10厘米; 3每一窝插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15—18株。采用上述插秧方法,即在水稻田一穴地内种植三窝父本秧苗,三窝父本秧苗构成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长在5厘米一 10厘米之间,使用上述杂交水稻父本秧苗插秧方法实验,从10亩到100亩地连续三年种植,得出试验成果如下 1、父本每亩的产量从原来的180—220斤,提高到每亩300— 320斤; 2、父本的产量提高了,同时父本的花粉密度也增大了,有利于提高母本的受粉率和结果率,通过与普通方法插秧田比较,实验田每亩增产杂交水稻种子50公斤-150公斤,经济价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了 600-2000元。采用上述插秧方法,突破了杂交水稻现有产量的颈,改变了制种田亩产200公斤种子的局面。


图I为一块水稻田秧苗插种布置示意 附图中1 一穴地2父本秧苗。

2水稻田两端杂交水稻父本秧苗穴呈直线排列,在水稻田一穴地I内种植了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2,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之间距离相等,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之间距离为 5厘米一 10厘米;
3每一窝插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15—18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父本插秧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水稻田的两端种植杂交水稻父本,在水稻田的两端之间种植杂交水稻母本;在水稻田两端杂交水稻父本的秧苗穴呈直线排列,在一穴地内种植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所述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之间距离相等,三窝杂交水稻父本秧苗之间距离为5厘米—10厘米;每一窝插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15—18株。采用上述插秧方法,有利于提高母本的受粉率和结果率,通过与使用普通插秧方法水稻田比较,实验田每亩增产杂交水稻种子50公斤-150公斤。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