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制造方法
  • 发明者
    焦凯, 牛丽娜, 王美青, 陈吉华, 李齐宏, 于世宾, 陆松鹤
  • 公开日
    2015年1月7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9月2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9月2日
  •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文档编号
    C12M1/26GK204079974SQ201420502670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包括吸液管,其特征在于,吸液管设置多个,间隔分布在一个集液管(I)上;集液管(I)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输液管(6)连接集液瓶(8),集液瓶(8)与负压装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液管包括空心圆锥状管头(2)和连接管头(2)末端的固定器(13),固定器(13)呈空心的倒圆锥台状,固定器(13)中设置有与管头(2)末端贯连的且呈空心圆锥台状的出液器(19),出液器(19)上分布多个出液孔(18),出液器(19)与固定器(13)同轴心线设置;在集液管⑴上贯连有连接管(16),固定器(13)与连接管(16)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出液器(19)顶面设置有圆塞(17),固定器(13)相对于连接管(16)沿靠近集液管⑴的方向运动过程中,圆塞(17)与连接管(16)距离逐渐减小,并可完全堵住连接管(1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6)安装在一个固定筒(4)上,固定筒(4)的顶面上设置有手持杆(5),固定筒(4)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转轴(14),转轴(14)上安装有一个无底面的空心的转筒(3),转筒(3)顶面分布多个用于安装集液管(I)的连接孔(15);所述的输液管(6)穿过固定筒(4)并伸入到转筒(3)中,当集液管(I)安装在转筒(3)上时,转动转筒(3),集液管(I)可与输液管(6)对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液瓶(8)为锥形瓶,锥形瓶的瓶口上设置有软塞(7),输液管(6)穿过软塞(7)伸入到锥形瓶中;锥形瓶侧壁上贯连有与负压装置连接的负压管(9)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用于细胞学实验中对多孔板(96/48/24孔)内试剂进行快速的、选择性的提取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包括吸液管,吸液管设置多个,间隔分布在一个集液管上;集液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输液管连接集液瓶,集液瓶与负压装置连接。本装置采用负压原理,可在一次的操作中将一排的样品残液进行收集,收集的液体直接进入集液瓶中,一次性完成残液的提取与集中收集,便于后续的残液处理过程;在进行整排的残液提取过程中,即可保留需要的细胞,而不影响残液整体收集处理效率;避免了实验人员在多次的重复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可能,装置可操控性好,位置能精确调整;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升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利于试验的顺利进行。
  • 发明内容
  • 专利说明
    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制造方法 [0002]细胞学实验是分子生物学领域最常见的实验方法,需要在超净台内无菌条件下进行,常常涉及到连续检测各种不同药物或生化试剂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细胞学实验,如细胞增殖活性检测(MTT)实验,主要有两个用途:1.药物(也包括其他处理方式如放射线照射等)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毒性的测定;2.细胞增殖及细胞活性测定。 [0003]MTT的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0D值),来判断活细胞数量,OD值越大,细胞活性越强(如果是测药物毒性,则表示药物毒性越小)。 [0004]在采用多孔板完成不同细胞增殖能力检测之后,需要对多孔板中不再需要用到的孔内的废液进行及时移取;在进行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生物活性因子等对细胞作用不同时间的试验时,也需要及时移取多孔板中已经完成反应的试剂,防止其挥发以影响其他细胞的试验;然后再继续进行其余细胞的培养。 [0005]由于一个培养板上不同培养孔中的细胞根据实验需要不能整体移取,而需要保留特定培养孔中的细胞,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吸液管对多孔板上特定的培养孔中的残液进行依次吸取,但效率非常低下,也容易造成污染,尤其是进行多个培养板的大规模试验时,将对试验效率造成很大影响。

[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能一次性对试验后多个特定培养孔中的残液进行抽取,并保留需要的细胞样品。
[0007]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负压残液移取装置,包括吸液管,吸液管设置多个,间隔分布在一个集液管上;集液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输液管连接集液瓶,集液瓶与负压装置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液管包括空心圆锥状管头和连接管头末端的固定器,固定器呈空心的倒圆锥台状,固定器中设置有与管头末端贯连的且呈空心圆锥台状的出液器,出液器上分布多个出液孔,出液器与固定器同轴心线设置;在集液管上贯连有连接管,固定器与连接管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出液器顶面设置有圆塞,固定器相对于连接管沿靠近集液管的方向运动过程中,圆塞与连接管距离逐渐减小,并可完全堵住连接管。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输液管安装在一个固定筒上,固定筒的顶面上设置有手持杆,固定筒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一个无底面的空心的转筒,转筒顶面分布多个用于安装集液管的连接孔;所述的输液管穿过固定筒并伸入到转筒中,当集液管安装在转筒上时,转动转筒,集液管可与输液管对接。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液瓶为锥形瓶,锥形瓶的瓶口上设置有软塞,输液管穿过软塞伸入到锥形瓶中;锥形瓶侧壁上贯连有与负压装置连接的负压管。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13]1.采用负压原理,可在一次的操作中将一排培养孔的残液进行收集,收集的液体直接进入集液瓶中,一次性完成残液的提取与集中收集,便于后续的残液处理过程;
[0014]2.如需要保留特定培养孔中的细胞继续试验,本装置能通过简单的调整,在进行整排的残液提取过程中,即可保留需要的样品细胞,而不影响残液整体收集处理效率;
[0015]3.本装置避免了实验人员在多次的重复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可能,装置可操控性好,位置能精确调整;
[0016]4.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升了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反复操作带来细胞污染的可能,有利于试验的顺利进行。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固定筒和转筒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0020]图4为固定筒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5为吸液管部分的纵向剖视放大图;
[0022]图中标号代表:1—集液管,2—管头,3—转筒,4一固定筒,5—手持杆,6—输液管,7—软塞,8—集液瓶,9—负压管,10—超净台,11—培养板,12—:1?■养孔,13—固定器,14一转轴,15—连接孔,16—连接管,17—圆塞,18—出液孔,19一出液器,20—内螺纹,21—外螺纹;


[002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残液收集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使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残液移取装置:
[0024]该残液移取装置包括吸液管,吸液管为两端开口的管体,且吸液管用于吸引液体的一端内径较另一端小;吸液管设置多个,平行间隔分布在一个集液管I上,与集液管I贯通连接;集液管I为空心管,集液管I 一端封闭,另一端通过输液管6连接集液瓶8,集液瓶8与负压装置连接。
[0025]将多个吸液管以整排的方式放入到反应后按序排列的培养孔12中,开启负压装置,集液瓶8、输液管6和吸液管中产生负压,则可同时对一排培养孔12中的液体进行吸取,吸取的残液依次经过集液管1、输液管6进入到集液瓶8中;完成一排残液收集后,再将吸液管放入另一排培养孔12中即可。
[0026]设置时,应保持一个集液管I上吸液管的个数、间距与实验中排列的一排培养孔12的个数、间距相同,以方便操作。
[0027]作为对吸液管的改进,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吸液管结构,如图5所示,该吸液管包括空心圆锥状管头2,和连接管头2末端的固定器13,末端是指管头2直径较大的一端;固定器13呈空心的倒圆锥台状,固定器13中设置有与管头2末端贯连且呈空心圆锥台状的出液器19。出液器19和固定器13同轴心线设置,只不过固定器13为倒圆锥台状,出液器19为正圆锥台状,两者方向正好相反;出液器19的底面(圆锥台两个平行的面中较大的一个面)不大于固定器13的顶面(与管头2末端连接的面),这样在固定器13和出液器19之间就留有一定的空间。
[0028]出液器19上分布有多个出液孔18,液体从管头2中进入出液器19,继而可以从出液孔18中流入到出液器19与固定器13之间;集液管I上贯连有连接管16,连接管16与固定器1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如图5所示,在连接管16外部设置有外螺纹21,而固定器13较大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内螺纹20,且该内螺纹20的长度大于外螺纹21的长度,这样固定器13可以相对于连接管16轴向行进较长的距离。
[0029]出液器19顶面设置有外径不小于连接管16内径的圆塞17,在固定器13相对于连接管16沿靠近集液管I的方向运动过程中,圆塞17与连接管16距离逐渐减小,并可以完全堵住连接管16,堵住连接管16后,固定器13由于受到阻碍,不能继续向靠近集液管I的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当集液管I中产生负压时,固定器13与出液器19之间的液体不能通过连接管16流入到集液管I中;而圆塞17未堵住连接管16时,液体可通过连接管16流入到集液管I中。
[0030]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拧动固定器13使圆塞17与连接管16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此时如集液管I中产生负压,则可液体可通过吸液管、连接管16进入到集液管I中;而如果在一排的培养孔12中,有若干个培养孔12中的细胞需要保留,则拧动与这些培养孔12对应的吸液管,使这些吸液管中的圆塞17堵塞住其连接管16,这样既不影响采集效率,又满足了样品的保留需求;该排培养孔12的残液提取完后,再反向拧动吸液管,使圆塞17与连接管16分离,即可进行下一次的吸液过程,整个操作过程快速、简便。
[0031]为了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如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对多组反应后的培养孔12进行提取,而又来不及对使用过的一排吸液管进行处理这种情况,或者对于不同间距的培养孔12不能使用同一种间距的吸液管这种情况,本方案中设置了固定筒4和转筒3结构。如图3、图4所示,固定筒4顶面上设置有手持杆5,便于手持操作;而在固定筒4底面处设置有与固定筒4同轴心线的转轴14,转轴14上同轴安装一个无底面的空心转筒3。这里的底面是指转筒3靠近固定筒4的一个面。在转筒3顶面上分布多个用于安装集液管I的连接孔15,输液管6穿过固定筒4伸入到转筒3中;当集液管I安装在转筒3上时,转动转筒3,集液管I可与输液管6对接;为了使对接更加紧密,在输液管6端头上还可以套装密封圈。
[0032]集液管I设置多种规格,每一种的接液管规格相同,而吸液管的间距、吸液管中管头2的长度不同。在转筒上的连接孔15中安装多种规格的集液管1,如96孔的培养板11一排有8个培养孔12,24孔的培养板11 一排有4个孔,那么对应在集液管I上设置4个吸液管或8个吸液管。使用时只需要根据情况,转动转筒3,使对应的集液管I与穿过固定筒4并伸入到转筒3中的输液管6对接,然后开启负压装置,即可进行吸液;采用固定筒4和转筒3结构,不仅可根据需要安装多种规格的集液管1,而且仅需要采用一套负压装置即可完成收集,不需要设置多个输液管6,降低装置结构的复杂度。
[0033]由于锥形瓶中装有的残液中包含挥发性且对人体有毒害的二甲基亚砜,可能产生污染,因此本装置中设置了集液瓶8结构,对残液进行统一收集后进行处理。集液瓶8优选采用锥形瓶,如图2所示,锥形瓶的瓶口上设置有软塞7,输液管6穿过软塞7伸入到锥形瓶中;锥形瓶侧壁上贯连有与负压装置连接的负压管9。负压装置可以有多种选择,如医用负压机,如吸取量比较小,还可采用如图所示的负压吸气球20。
[0034]集液管I部分通过手持杆5来进行操控,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超净台10中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0035]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实验效率,减少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适宜推广应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