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防滑脱带气囊胆道引流管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防滑脱带气囊胆道引流管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巩鹏, 王忠裕
  • 公开日
    2006年5月10日
  • 申请日期
    2005年1月21日
  • 优先权日
    2005年1月21日
  • 申请人
    巩鹏, 王忠裕
  • 文档编号
    A61M27/00GK2778287SQ20052008903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滑脱带气囊胆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由引流管体(8)、引流管腔(1)、引气管(2)、气输入管(3)、气囊(4)、气口(5)、防滑圈(6)和胆道端(7)组成,引流管腔(1)设在引流管体(8)的中央,引流管腔(1)的外层设有引气管(2),气输入管(3)与引气管(2)相连接,引流管体(8)外部套有气囊(4),引气管(2)由气口(5)与气囊(4)相连通,胆道端(7)与气囊(4)之间设有防滑圈(6)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脱带气囊的胆道引流管用于临床对解决肝门部胆管癌等胆道手术后的胆肠吻合手术,背景技术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位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原发性胆道肿瘤,是肝外胆管癌中最常见类型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已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预后较差70年代以前,肝门部胆管癌被认为是手术切除的禁区,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进步以及手术技术的改进,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率已达66%,治疗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仍存在许多技术难点1切除肝门部的肿瘤尚需用被切断后的2条至6条的肝内胆管与空肠作吻合,由于肝内胆管较细,需吻合的胆管多,往往造成吻合相当困难因肝内胆管较细,管壁比较薄,即使使用放大镜来作吻合,胆肠吻合也难以满意完成,而且容易发生胆漏,需吻合的胆管支数多,吻合难度大,造成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使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明显增加有报道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并发症高达40%-75%传统外科医生作胆肠吻合只有手工用线缝合操作,偶有用器械多用于胃肠吻合、肠与肠的吻合现今用于临床的引流管仅仅靠缝合于腹壁的的丝线及胶布固定,常有胆道引流管脱出的情况发生,目前国内外用于胆道引流的引流管只有菊花管、T管、U管、Y型管、Stent支撑管、介入治疗用的猪尾管等,但防滑脱带气囊胆道引流管未见报道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滑脱带气囊的胆道引流管,用于临床对解决肝门部胆管癌等胆道手术后的胆肠吻合手术,由引流管体、引流管腔、引气管、气输入管、气囊、气口、防滑圈和胆道端组成。引流管腔设在引流管体的中央,引流管腔的外层设有引气管,气输入管与引气管相连接,引流管体外部套有气囊,引气管由气口与气囊相连通,胆道端与气囊之间设有防滑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胆肠吻合术相当简单,手术时间可大大缩短。并发症少,可以明显减少该类手术的死亡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防滑脱带气囊胆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后胆肠吻合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滑脱带气囊的胆道引流管,来用于胆肠吻合术,效果良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防滑脱带气囊胆道引流管,由引流管体8、引流管腔1、引气管2、气输入管3、气囊4、气口5、防滑圈6和胆道端7组成,引流管腔1设在引流管体8的中央,引流管腔1的外层设有引气管2,气输入管3与引气管2相连接,引流管体8外部套有气囊4,引气管2由气口5与气囊4相连通,胆道端7与气囊4之间设有防滑圈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胆肠吻合术相当简单,只需将引流管插入胆管并结扎胆管,再将胆道引流管穿过需吻合部位的肠壁,并将气囊注气使空肠与胆管紧密相贴,吻合便告完成。因此手术时间可大大缩短。因引流管插入胆管后已将胆管结扎,引流管经肠腔后再穿肠壁经腹壁引出腹腔外,理论上不会出现胆漏的并发症。并发症少,可以明显减少该类手术的死亡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腔,2、引气管,3、气输入管,4、气囊,5、气口,6、防滑圈,7、胆道端,8、引流管体。
手术时,将引流管引流管体8的胆道端7插入胆管并结扎胆管,再将胆道引流管穿过需吻合部位的肠壁,通过引气管2和气口5向气囊4注气,可使胆肠吻合时,肠壁与胆管紧密相帖、加速愈合。引流管腔1由橡胶制作,胆汁通过引流管腔1引出。设有防滑圈6是为了结扎胆管时使导管不易滑脱,使手术过程安全可靠。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