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衣物烘干机和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衣物烘干机和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制作方法
  • 发明者
    赵大勇
  • 公开日
    2009年5月6日
  • 申请日期
    2008年6月24日
  • 优先权日
    2008年6月24日
  • 申请人
    赵大勇
  • 文档编号
    D06F58/10GK201232134SQ2008200244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烘干机,包括外壳、由传动机构带动旋转的滚筒、用于提供烘干热量的加热器、由风机和风道组成的排风装置,其特征是滚筒的后端板设置有进风孔,滚筒圆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出风孔,加热器位于滚筒后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外壳呈方形,风机电机及 滚筒电机分别位于滚筒与左右下角的空隙处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与外部相通的风道的 前端口位于滚筒下方中部,风道前端口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控制面板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烘干机,其特征是风道由侧面通过风机通于 滚筒后侧的下方5、 一种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包括机架以及烘干部分和洗脱部分,其特征是 烘干机部分的滚筒的后端板设置有进风孔,滚筒圆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出风 孑L,加热器位于滚筒后侧;洗脱部分位于烘干部分的下方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其特征是洗涤剂盒设置于烘 干部分的侧面,并位于烘干滚筒的侧下方,洗涤剂盒通过管道与洗涤滚筒 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其特征是烘干部分与洗 脱部分是可拆卸的两部分,两者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烘干设备和一种集洗涤、脱干、烘干于一体的清 洗设备
  • 背景技术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衣物烘干机和一种双层洗脱烘一体机。衣物烘干机包括外壳、滚筒、加热器及由风机和风道组成的排风装置,其特征是滚筒的后端板设置有进风孔,滚筒圆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出风孔,加热器位于滚筒的后侧。本实用新型采用轴向进风方式,能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烘干效率。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包括机架、烘干部分和洗脱部分,烘干机部分的滚筒的后端板设置有进风孔,滚筒圆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出风孔,加热器位于滚筒后侧;洗脱部分位于烘干部分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烘干效率高的特点,是一种集洗脱烘三种功能的清洗设备。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衣物烘干机和双层洗脱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普通织物的清洗过程需要洗涤、脱干、烘干三个环节,通常完成整个清洗 过程需要在洗脱机和烘干机两台机器上才能完成。传统的洗脱机和烘干机体积 均比较大,占地面积大,且织物洗涤脱干完毕后需再从洗脱机里取出,转运至 烘干机烘干,工作繁琐,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传统的烘干机的加热器设 置在滚筒的上部,采用的是径向进风的形式,该种进风设计使部分携热量的气 流未穿过内笼织物即在旁路流失,造成极大能量浪费,其热能量利用率极低, 相应的织物烘干时间较长,能耗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充分利用热 能量、具有烘干速度快、烘干时间短、结构紧凑的烘干机和一种占地面积小、 烘干效率高的具有洗脱烘三重功能的清洗设备。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衣物烘干机,包括外壳、由传动 机构带动旋转的滚筒、用于提供烘干热量的加热器、由风机和风道组成的排风 装置,所述滚筒的后端板设置有进风孔,滚筒圆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出风孔,加 热器位于滚筒的后侧。为了达到更好的烘干效果,加热器最好设置在滚筒的后 上侧。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衣物烘干时,由滚筒的传动机构带动滚筒旋转,排风 装置的风机抽吸滚筒内的空气,热气流自设在滚筒后侧的加热器、滚筒后端板 进入滚筒内,穿过织物,经滚筒前端的出风孔进入风道,由风机排出。当加热 器设置在滚筒的后上侧时,热气流自滚筒的后上侧进入,能更充分地与织物接 触,热能得到充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外壳设计为方形,风机电机及滚筒电机分别位于滚筒与左右 下角的空隙处,该种设计可充分利用机体内的空间,使结构紧凑,减小机体体 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本实用新型将与外部相通的风道的前端 口设置在滚筒下方中部,风道前端口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控制面板,而风道由侧 面通过风机通于滚筒后侧的下方。与传统的采用径向进风方式的烘干机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加热器设置在滚 筒的后侧,使其进风方式为后进风的轴向进风方式,而滚筒的出风孔位置由传 统的居中移至前端,实现了前下出风。这种后进风或后上进风、前下出风的轴 向进风方式,使热气流能更直接更充分地与织物接触交换,可充分利用热能量, 克服了传统的径向进风方式存在的部分热量气流未经过内笼织物即在旁路流 失,造成能量浪费的缺陷。根据测算,采用轴向进风形式的烘干机的能耗比可达1.8 2.5kg蒸汽/kg水,而采用径向进风形式的烘干机,其能耗比在2.5 3.5kg 蒸汽/kg水,可见,采用轴向进风形式的烘干机的热利用率是比较高的。与较高 的热利用率相对应的是烘干时间缩短15%—20%,能量消耗减少20%—30%。由上述叙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热利用率较高,烘干时间短,能耗低,可降 低织物的烘干成本。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机体内的空间,使其结 构更加紧凑,整机比传统的机型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实现另一个目的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其包括机架、烘干 部分和洗脱部分。烘干机部分的滚筒的后端板设置有进风孔,滚筒圆周壁的前 部设置有出风孔,加热器位于滚筒后侧;洗脱部分位于烘干部分的下方。该洗脱烘一体机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采用后进风的轴向进风形式的 烘干机,下部是水洗脱干机。本实用新型的水洗脱干机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形 式。水洗脱干机重量重,脱干转速高,放在下部,降低了重心;烘干机转速低, 重量轻,放在上部,其压在水洗脱干机上部,作为水洗脱干机的配重,既省掉 了洗脱机传统的配重,又提高了其运转的平稳性。本实用新型的洗涤剂盒设置 于烘干部分的侧面,并位于烘干滚筒的侧下方,洗涤剂盒通过管道与洗涤滚筒 连接。该种设计可充分利用机体内的空间,并保证洗涤剂盒与洗涤滚筒之间的 高度差,保证洗涤剂的顺利加入。本发明的烘干部分与洗脱部分可设计为一体 式,也可以设计为可拆卸式。为便于维修与保养,烘干部分与洗脱部分是上下 可拆卸的,两者的机体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双层洗脱烘一体机,由于其烘干部分采用了轴向进风方式,因而其热利 用率高,烘干时间短,能耗低,烘干成本低。本机将烘干部分设置在洗脱部分 的上部,节约了空间,其次,由于其重量全部落在洗脱机上,可作为洗脱机的 配重,省去了传统的洗脱机的配重设置,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减小,减 少了整机的占地面积。

图1是衣物烘干机的传动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衣物烘干机的操作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层洗脱烘一体机的传动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双层洗脱烘一体机的侧视图
图5是双层洗脱烘一体机的操作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l是烘干机门,2烘干机箱体,3滚筒,4加热器,5风机,6绒毛捕 集器,7风道,8洗脱机外筒,9洗脱机滚筒与传动,IO洗脱机框架,ll洗脱机 门,12洗涤剂盒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l、图2所示, 一种衣物烘干机,包括方形烘干机箱体2、滚筒3及其 传动装置、用于提供烘干热量的加热器4和由风机5、风道7组成的排风装置。 风机电机和滚筒电机分别位于滚筒与左右下角的空隙处。烘干机门1通过铰链 与箱体2连接;滚筒3设在箱体2内,其后端板均匀分布有冲压成型的进风孔, 滚筒圆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在滚筒下方中部设有与外部相通 的风道的前端口,其与风道的出风孔相通,其后连接风道7和风机5,风道7由 侧面通过风机5通于滚筒3后侧的下方,即在箱体2的后下部;风道前端口的 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控制面板;加热器4设在滚筒的后端板的外上部,与固定在 箱体上的支撑板固定在一起。滚筒3由设在滚筒轴后端的皮带轮通过电机及皮 带传动。
实施例2
如图3、图4、图5所示, 一种双层洗脱烘一体机,包括机架、烘干部分和 洗脱部分,烘干部分设置在洗脱部分的上部,二者是可以拆卸的两部分,通过 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烘干部分包括方形烘干机箱体2、滚筒3及传动装置、用于提供烘干热量的加热器4和由风机5、风道7组成的排风装置。风机电 机和滚筒电机分别位于滚筒与左右下角的空隙处。烘干机门1通过铰链与箱体2 连接;滚筒3设在箱体2内,其后端板均匀分布有冲压成型的进风孔,滚筒圆 周壁的前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孔,在滚筒下方中部设有与外部相通的风道 的前端口,其与风道的出风孔相通,其后连接风道7和风机5,风道7由侧面通 过风机5通于滚筒3后侧的下方,即在箱体2的后下部;风道前端口的左右两 侧分别安装控制面板;加热器4设在滚筒的后端板的外上部,与固定在箱体上 的支撑板固定在一起。滚筒3由设在滚筒轴后端的皮带轮通过电机及皮带传动。 洗脱部分设在烘干部分的下部,其包括主机框架10、外笼筒体8、滚筒9及其 传动装置。洗脱机门11通过铰链与箱体连接;滚筒9通过设在滚筒后部的皮带 轮、皮带、电机带动旋转;洗涤剂盒12设置在烘干部分的侧面,位于烘干滚筒 的侧下方,通过管道与洗涤滚筒连接。
本机水洗、脱干、烘干全部采用电脑板集中控制,洗或脱和烘干可以同时 进行, 一台机器完全代替传统的洗脱机和烘干机两台机器,且整机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小,非常适合需要节约空间的场合使用。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