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移动车棚棚顶的制作方法随着私家车的日益增多,对移动车棚的需求也日渐增大,而现有的移动车 棚在制造过程中只注重车棚结构的变化,只对车棚重量、体积、移动或伸縮方 式加以改进,未考虑移动车棚在实际应用中,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外界因素 可能对移动车棚造成的损坏,例如在移动车棚在烈日的暴晒下,车棚的骨架及篷布容易老化变形;当在冬季下雪冰冻时,车棚棚顶会积雪或雨水结冰,若不 及时清除,对车棚骨架负担过大,容易使车棚坍塌或变形,对车主造成不小的 损失。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自动调 温功能的移动车棚棚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车棚 棚顶,包括棚顶本体,其特征在于棚顶本体上设置有自动加热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棚顶本体为双层结构,底下一层为加热层,加热层上设置 自动加热机构,上面一层为通气层,在加热层与通气层之间设置棚顶骨架加以 支撑。加热层与通气层之间形成隔热空间,既能调节棚内温度,又能进一步起 到防水透气的作用。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加热层为PC耐热绝缘层。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通气层由尼龙防水层与PTFE透气层组合而成,同时具有防水和透气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加热机构包括软索式的电热元件,电热元件连接在 一温控电路上,温控电路与电源连接,所述温控电路上还连接有温控探头。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电源为蓄电池。
作为优选的,所述的电热元件为电热丝。
进一步的,棚顶本体上设有无线摄像头,方便车主远程观察车棚内状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更多的考虑了车棚在外界环境中实用性,棚顶 本体设置为双层结构,加热层与通气层之间形成隔热空间,既能降低棚内温度,
又能进一步起到防水透气的作用;棚顶本体上铺设有自动加热机构,使棚顶在 冬季不会积雪或结冰,增加了车棚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车棚棚顶安装在车棚上的结构示意图2为
图1的A-A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棚顶的自动加热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l、图2所示的移动车棚棚顶,包括棚顶本体l,棚顶本体l上设置有 自动加热机构。所述的棚顶本体1为双层结构,底下一层为加热层13,加热层 13上设置,上面一层为通气层12,在加热层13与通气层12之间设置棚顶骨架 11加以支撑。加热层13与通气层12之间形成隔热空间,所述的加热层13为 PC耐热绝缘层,通气层12由尼龙防水层122与PTFE透气层121组合而成,同 时具有防水和透气功能。在夏季烈日照射下,棚内的热空气首先会聚集在隔热 空间内,然后在向外散发,通气层12散发掉了一部分热空气,使得进入棚内的热空气量减少,棚内温度不会上升地太高,起到了调节棚内温度的作用。作为 优选的方案所述的自动加热机构具体包括软索式的电热元件21,电热元件21 连接在一温控电路2上,温控电路2与电源23连接,温控电路上还连接有温控 探头22。如图3所示,所述的电热元件21为电热丝,电热丝呈盘蛇状置入加热 层。在冬季雨雪冰冻天气下,棚顶容易积压雨雪或产生雨水冰冻,当棚内的温 度低于温控探头22设定的温度时,温控电路2启动,电热元件21通电产生热 量,热量积聚为热空气上升到通气层12,融化积雪或冰冻,保证车棚的正常使 用。温控电路2所连接的电源采用电瓶车或应急灯的蓄电池,携带方便,用完 可充电,蓄电池安装在车棚的架体上,蓄电池本身重量较轻,不会对整个车棚 造成负担。此外车棚棚顶还配设有无线摄像头,车主能在远程观察车棚内的状 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辆被盗的几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实用性强,不仅适用于移动车棚,对于帐篷类等的户外临时建筑同样适用。
一种移动车棚棚顶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张兴权王元王元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王元孙培龙赵增友, 赵恒陈伟
专利相关信息
-
杨光杨长青,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