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新型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通常,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或套管连接。焊接可以保证钢管构件的紧密连接,但是对施焊环境和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容易产生焊接缺陷,无法实现标准化作业;法兰连接是将钢管构件端部固定法兰盘,再将两个法兰盘通过螺栓紧固的连接方法,法兰连接虽然施工方便,但对连接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过高,造价成本投入过大,且节点处挤占了大量径向空间;套管连接是将内外套管同轴搭接,在内外套管间灌注膨胀水泥并附设抗剪件,依靠粘结摩擦作用而结合的连接方法,套管连接技术简单实用,但是节点处理要求较高,套管粘结长度大,大大提升了耗钢量,也挤占大量轴向空间,同时难以实现高强度抗拉和抗压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连接套筒剖面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卡箍剖面图。图中:上钢管1,坡口焊缝2,上连接套筒3,卡箍4,螺栓5,下连接套筒6,下钢管7,自密实混凝土 8,凸耳9,圆环式齿槽10,台阶11,螺栓孔1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这种新型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由上连接套筒3、下连接套筒6、卡箍4三部分组成,上连接套筒3上端外缘和下连接套筒6下端外缘分别设置有台阶11,上钢管I下端和下钢管7上端分别通过所述台阶11套装在上连接套筒3和下连接套筒6上,连接套筒与钢管通过坡口焊缝2焊接连接,钢管为方形钢管(见图3)。上连接套筒3与下连接套筒6对接,对接后的上连接套筒3和下连接套筒6外侧壁上共设置有四个圆环式齿槽10 ;卡箍4由两个半圆形卡箍构成,卡箍4内侧壁上同样设置有与连接套筒上的圆环式齿槽10匹配的圆环式齿槽,连接套筒上的圆环式齿槽10与卡箍4上的圆环式齿槽构成紧密啮合,两半圆形卡箍上设置有四个对称的凸耳9,凸耳9上设置有螺栓孔12,两半圆形卡箍通过螺栓5连接成一个卡箍4,由螺栓5控制卡箍4的收紧或松开。上述上连接套筒3和下连接套筒6上的圆环式齿槽与卡箍4上的圆环式齿槽相啮合的齿槽立壁呈斜坡状,从而构成紧密啮合在一起的连接套筒外齿与卡箍内齿结构。所述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即适用于方形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也适用于圆形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
新型钢管混凝土连接节点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陈龙云, 林烜于吉涛于吉涛于吉涛于吉涛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于吉涛宋述泽, 宋佩萱宋述泽, 宋佩萱宋述泽, 宋佩萱
专利相关信息
-
宋述泽, 宋佩萱宋述泽, 宋佩萱张鹏飞王强, 周均平王强, 周均平王强, 周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