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制作方法将身体的局部受伤而产生的伤口称为创伤,但创伤可以大致分为,将被尖锐的利器等划破而产生的开放型的创口称为“创口 ”,将类似被钝器等打伤时产生的没有切口的封闭型的伤口称为“伤痕”。以往,对于开放型的伤口即“创口 ”,当创底较浅时,采用以橡皮膏、绷带等闭合创口并进行固定的方法来防止创口分开,当创底较深时,采用以缝合线等缝合的方法闭合创口来防止创口分开。此外,在利用缝合线等缝合的方法中,为了防止因外力等而使缝合线被切断进而导致创口分开,广泛采用从粗细合适的多根缝合线中选择并使用较粗的缝合线的方法。然而,使用较粗的缝合线会使缝合的痕迹容易显眼,不能说是理想的。此外,越是使用较粗的缝合线,用力拉扯创口的周边组织并用力缝合,则血液等在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的循环越是变得不良,逐渐地,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会坏死,创口会分开。此外,切开手术等中的缝合要拉扯创口的周边组织来进行缝合。因此,缝合线与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相互牵连。若在该状态下施加外力,如果缝合线较细则缝合线会断开, 如果缝合线较粗则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会裂开。即,即便选择使用粗细合适的缝合线,也不易预防创口分开。作为一例,提出有一种抵接件,在切开手术后的缝合时,其能防止创口分开,此外能防止因缝合线等导致缝合部皮肤的压迫、坏死等,还能缓解患者的痛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防止创口分开用抵接件,为了避免因较细的缝合线而导致应力集中作用于患部组织,准备与患部的接触面积较大的抵接件,将防止创口分开用抵接件形成用于对线施加张力的施加弹性形状,且设置了用于易于缝线的引导狭缝及固定狭缝。这样,在使用上述以往的防止创口分开用抵接件时,必须要事先学会在切开手术等中进行缝合时安装防止创口分开用抵接件的技术。此外,在对抵接件进行消毒、使患部干燥时,需要拆下抵接件,这些技术也必须要事先学会。此外,患者在生活中还必须留意对佩戴于缝合部的防止创口分开用抵接件作用的外力,尤其要留意因睡觉时翻身等而产生的外力。此外,现状是关于创口分开的治疗,缺乏科学的书籍、论文,不仅治疗方法、预防方法也没有确立。特别地,对于因血液等循环不良造成的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等的坏死而引起的创口分开,即便再次缝合也不能期待产生效果,必须切换成保守治疗,将缝合线全部除去, 切除坏死组织,使用创伤覆盖材覆盖以期待自然治愈,这种情形并不少见,因此,患者必须长时间住院、往返医院的情形也不少。所以,现状是防止创口分开、使用并佩戴用于防止创口分开的以往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并不容易,且没有能合适地解决这种不利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实开平6-44511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对于因身体局部受伤而产生的开放型的伤口即创口,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防止创口分开的效果较佳,且使用、佩戴容易。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者不断专心研究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是对于因身体局部受伤而产生的开放型的伤口即创口,覆盖并佩戴于创口及其周边组织,用于防止创口分开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其特征是,包括防止创口分开部,其覆盖创口及其周边组织;保持部,其具有对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进行保持使该防止创口分开部与创口及其周边组织紧贴的功能;以及防止收缩部,其具有对在创口分开方向上适度拉伸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的状态予以维持,防止该防止创口分开部收缩的功能, 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具有使佩戴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达到佩戴上述保持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以上的功能,在创口分开方向上拉伸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并在佩戴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达到佩戴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与创口分开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收缩距离以上的状态下,使上述防止创口分开部与创口及其周边组织紧贴,并利用上述保持部进行固定佩戴,然后将上述防止收缩部拆下。另外,与上述创口的状态处于缝合状态还是未缝合状态无关,均能有效地佩戴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使创口分开防止用辅助具具备使创口周边组织所受到的生理静态张力(以下称为生理张力)持续减少的功能,在创底较浅时,能使创口的周边组织松弛,轻轻地推出皱纹,使创口的周边组织所受到的使创口分开的方向(以下称为创口分开方向)上的生理张力持续减少,来防止创口分开,在创底较深时,在利用缝合线等进行缝合后,能使缝合好的创口的周边组织松弛,轻轻地推出皱纹,使缝合好的创口的周边组织受到的创口分开方向的生理张力及随着该生理张力而产生的作用于缝合线的张力持续减少,能防止因缝合后的缝合线切断而产生的创口分开及因缝合线缝合的创口周边组织的血液等循环不良导致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坏死等而引起的创口分开。此外,能从粗细合适的多根缝合线中选择并使用较细的缝合线,能使缝合的线迹不易显眼。此外,根据创口状态也可不进行缝合。此外,还能期待防止诸如压伤创口、咬伤创口等这样的一般不易缝合的创口的创口分开。除此之外,与创口的状态处于缝合还是未缝合无关,能保持创口及其周边组织不动,还能加快自然愈合。此外,由于包括防止收缩部,其具有维持在创口分开方向上适度拉伸防止创口分开部的状态,防止收缩的功能,从而能维持成在创口分开方向上适度拉伸防止创口分开部的状态,因此佩戴变得非常容易。此外,在利用保持部进行固定并佩戴后将防止收缩部拆下,能使防止创口分开部朝与创口分开方向相反的方向有效地收缩,从而能作为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起作用。此外,与创口的状态处于缝合还是未缝合的状态无关,均能有效地使用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所示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没有佩戴时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佩戴时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包括的防止收缩部的示意平面图。图4是表示包括图3所示的防止收缩部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没有佩戴时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佩戴时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
例如,可仅将适用于医疗用途的粘接剂作为保持部,将其涂布在防止创口分开部下层的局部或整体上,此时,较为理想的是,使佩戴保持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与佩戴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同等,根据防止创口分开部或保持部的形状,佩戴保持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与佩戴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的差异较少亦可。接着,参照图3 图5,对使用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防止收缩部4的示意平面图,图4是表示包括图3所示的防止收缩部4 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没有佩戴时的前表面侧的示意平面图。符号1是防止创口分开部,符号Ia是防止创口分开部的中央线,符号2aJb、2c、2d、2e、2f、2g、ai、2i、2j、2k、21是保持部,符号3a、!3b是连接部,符号4是防止收缩部。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中,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 3a,3b形成筒状,使用两个图3所示的防止收缩部4即二字形金属,从图4的上下两侧将两个防止收缩部4插入,以维持成将防止创口分开部1在创口分开方向上适度拉伸的状态,从而能避免防止创口分开部1收缩,使防止创口分开部1与缝合部及缝合部周边的皮肤紧贴, 在利用保持部2( 21)进行固定佩戴后,将防止收缩部4拆下。藉此,能维持在创口分开方向上拉伸防止创口分开部1的状态,能容易地佩戴。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佩戴时的状态的示意平面图。在图中,表示了使防止创口分开部的中央线Ia与前臂外侧部的缝合部5 —致来佩戴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状态,为了区别“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部分与“人体”部分,用虚线表示 “人体”部分。在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防止创口分开部1由伸缩性的弹力汗布布料(棉 89%、聚氨酯11% )构成,在佩戴时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比佩戴时产生的与创口分开方向垂直方向的收缩距离长的方向上使用,将防止创口分开部1的两端折返形成筒状,作为连接部3a、3b。此外,保持部h、2b、2c、2cUe、2f、2g、2h、2i、2jJk、21是将使用不具有伸缩性能的棉线的斜纹织物布料拧细而形成绳,且为佩戴于前臂部而具有足够的长度。保持部2a、2b、2c、2d、2e、2f缝接于连接部3a,保持部2g、2h、2i、2j、2k、21缝接于连接部3b。此外,在筒状的连接部3a、!3b使用两个图3所示的由二字形金属构成的防止收缩部4,并从两侧插入防止收缩部4。此外,如图5所示,在佩戴状态下,为了对防止创口分开部1进行保持以使其与缝合部及缝合部周边皮肤紧贴,利用保持部进行固定佩戴,以利用合适的保持部2c、2d、2i、2j 在前臂内侧部通过防止创口分开部的收缩力使缝合部及缝合部周边皮肤朝与创口分开方向相反的方向收缩并起作用,然后,将不需要的保持部h、2bJe、2f、2g、2hJk、21切掉。在佩戴之后,将防止收缩部4从筒状的连接部3a、3b中拔出。此外,将保持部配置在创口分开方向上,且配置于防止创口分开部的两端,能进行保持以使防止创口分开部与缝合部及缝合部周边的皮肤紧贴,因此是优选的,例如在缝合部5位于防止创口分开部的中央线Ia的方向上的情形下,保持部的位置最好位于2c、2d、2i、2j。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连接部3a、!3b形成筒状并插入二字形的金属,采用了具有防止收缩部的结构,但只要防止收缩部具有维持在创口分开方向上适度拉伸防止创口
9分开部的状态的功能,则也可根据不同用途,对防止收缩部的材料、形状及部位等不作限定。图I及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均具有本发明的基本结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使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具备使创口周边组织所受到的生理张力持续减少这一手段的功能,能使缝合好的创口的周边组织松弛、轻轻地推出皱纹,使缝合好的创口的周边组织受到的创口分开方向的生理张力及随着该生理张力而产生的作用于缝合线的张力持续减少,能防止缝合后因切断缝合线而使创口分开及因缝合线缝合好的创口周边组织的坏死等而导致的创口分开。以上,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将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佩戴于前臂外侧部的缝合好的创口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与创口的状态处于缝合还是未缝合的状态无关,均能进行佩戴。此外,不限于前臂外侧部,能佩戴于身体的各部位,还能形成与各部位相应的形状。另外,本发明中所说的与组织紧贴地佩戴是指,并不限于与组织表面直接接触并紧贴的情形,还包括隔着用于调节湿润环境的处置、纱布类等覆盖缝合部周边组织的物品而紧贴的情形。此外,不使用缝合线而使用医疗用粘接剂、医用缝合器(吻合器)等的情形下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对于因身体局部受伤而产生的开放型的伤口即创口,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防止创口分开的效果较佳,且使用、佩戴容易,但如上所述,对于因血液等循环不良造成的创口周边组织等的坏死而引起的创口分开, 即便再次缝合也不能期待产生效果,必须切换成保守治疗,将缝合线全部除去,切除坏死组织,使用创伤覆盖材覆盖以期待自然治愈。在这种情形下,本发明的防止创伤分开用辅助具也能有效地作用。此外,还能期待防止皮肤以外的唇、指甲等其它上皮组织的创口分开的效果。因此,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使用并不限定于皮肤,只要在医学上有效,则也可使用于其它上皮组织。此外,与创口的状态处于缝合还是未缝合的状态无关,均能使
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的防止因生理张力而引起的创口分开的效果极高,且与创口的状态处于缝合还是未缝合的状态无关,均能使用,对医疗业界的贡献很大。
(符号说明)
I :防止创口分开部
Ia:防止创口分开部的中央线
2 :保持部
2a :保持部
2b :保持部
2c :保持部
2d :保持部
2e :保持部
2f :保持部
2g :保持部
2h :保持部2i :保持部2j :保持部2k :保持部21 :保持部3a :连接部3b:连接部4:防止收缩部5 :缝合部
一种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对于因身体局部受伤而产生的开放型的伤口即创口,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防止创口分开的效果较佳,且使用、佩戴容易。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包括防止创口分开部,该防止创口分开部覆盖创口及其周边组织;保持部,该保持部具有对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进行保持使该防止创口分开部与创口及其周边组织紧贴的功能;以及防止收缩部,该防止收缩部具有维持在创口分开方向上适度拉伸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的状态,防止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收缩的功能,该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具有使佩戴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达到佩戴所述保持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以上的功能,在创口分开方向上拉伸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并在佩戴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创口分开方向的收缩距离达到佩戴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时产生的与创口分开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收缩距离以上的状态下,使所述防止创口分开部与创口及其周边组织紧贴,并利用所述保持部进行固定佩戴,然后将所述防止收缩部拆下。
防止创口分开用辅助具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平岛利文平岛利文岑家耀, 黄念江岑家耀, 黄念江岑家耀, 黄念江岑家耀, 黄念江岑家耀, 黄念江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岑家耀, 黄念江刘婧楠刘婧楠黄向明, 陈伯陵
专利相关信息
-
中岛一诚, 真锅周平刘宇婧大卫·凯利·扬青木英祐后藤孝夫后藤孝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