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吴大海, 杨忠路, 秦洁
  • 公开日
    2015年1月28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1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13日
  • 申请人
    吴大海
  • 文档编号
    A61B18/12GK204121163SQ201420611705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包括体部a和尾部b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将吸引器头的体部a设计成内外层复合结构,所述外层为耐高温的绝缘层(I),所述内层为基体层(2),采用的是与吸引器头一体的耐高温的金属导电材质;在吸引器头体部a的前端,内层比外层伸出.0.1-0.2cm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属于医疗设备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包括体部a和尾部b两部分,将吸引器头的体部a设计成内外层复合结构,所述外层为耐高温的绝缘层,所述内层为基体层,采用的是与吸引器头一体的耐高温的金属导电材质;在吸引器头体部a的前端,内层比外层伸出0.1-0.2cm。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器头在与电凝刀搭配使用时,实现了在可以进行吸血的同时,对狭窄纵深腔隙内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而且避免了对腔隙内其他非出血点的副损伤。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点式电凝吸引器头的制作方法点式电凝吸引器头 【技术领域】。 [0002]在临床外科,处理机体组织局部渗血或者小血管出血的情况,可以将吸引器头的前端置于出血点进行吸血,以保持术区视野清洁、清楚,同时将电凝刀与吸引器头尾端搭接,通过电传导作用实现电凝刀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然而该方法适用于大外科手术视野开阔的情况下,并不适用于一些小外科,尤其是一些狭窄的纵深腔隙内手术,如鼻内镜下进行鼻腔内探查止血术。 [0003]在对鼻腔内深部进行止血时,由于视野较狭小且鼻腔呈纵深腔隙状,因此在吸引器头置入鼻腔后,使得吸引器头与鼻腔粘膜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大较广,当电凝作用较轻者时,电凝效果不佳,当电凝作用较大时,则会将鼻腔内多处粘膜产生副损伤,甚至损伤鼻前庭皮肤导致烧伤。目前,对于此类手术,部分情况下可以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但由于部分患者出血较凶猛,导致术野不清及具体出血点不明,因此双极电凝无法准确的置于出血点处进行电凝止血。 [0004]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术中电凝止血的需要,人们已研发设计出多种电凝止血器,然而这些电凝止血器通常具有以下不足之处:首先,吸引器头的管口由于没有直接与出血点接触,导致吸引效果差;其次,吸引器头的管径难以满足使用需求,管径过大不方便在狭窄纵深腔隙内的吸血与止血,管径过小则容易出现堵管现象并很难通畅;最后,结构复杂,一方面不易清洗,另一方面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点式电凝吸引器头,目的是实现了在可以进行吸血的同时,对狭窄纵深腔隙内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而且避免了对腔隙内其他非出血点的副损伤。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包括体部a和尾部b两部分,将吸引器头的体部a设计成内外层复合结构,所述外层为耐高温的绝缘层,所述内层为基体层,采用的是与吸引器头一体的耐高温的金属导电材质;在吸引器头体部a的前端,内层比外层伸出 0.1-0.2cm。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将吸引器头的体部a设计成内外层复合结构,使得保持了原有吸引器头管径的大小,即在保证吸血通畅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吸引器头能够顺利进入到狭窄纵深腔隙内进行电凝与止血;2、吸引器头的体部a外层采用的是绝缘材质,体部a内层采用的是与吸引器头一体的耐高温的金属导电材质,并将吸引器头体部a的前端设计成内层比外层伸出0.1-0.2cm,这样使得吸引器在与电凝刀搭配使用时,吸引器头的前端金属部分可以与出血点直接接触进行电凝止血,同时有效避免了对腔隙内其他非出血点的副损伤;3、对出血较汹涌的患者,在一边吸血的同时进行电凝止血,可以使术野清晰,明确具体的出血点,进行针对性的点式电凝,亦避免了副损伤;4、本发明设计的点式电凝吸引器头,结构简单,便于清洗,生产成本小,便于生产及使用。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吸引器头体部a的结构示意图。


[001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点式电凝吸引器头,包括体部a和尾部b两部分,将吸引器头的体部a设计成内外层复合结构,所述外层为耐高温的绝缘层1,所述内层为基体层2,采用的是与吸引器头一体的耐高温的金属导电材质;在吸引器头体部a的前端,内层比外层伸出0.1-0.2cm。通过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使得吸引器头前端的金属部分直接与出血点直接接触,起到电凝止血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原有吸引器头内径及外径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吸引器头的吸引力,避免吸引器头发生堵塞。
[0011]本实用新型与电凝器搭配使用。在使用时,操作者手持吸引器头的尾端,将吸引器头的体部a伸入到腔体内,其前端置于出血点处进行吸血,同时将电凝刀头与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器头尾部b相接触,由于吸引器头体部a的内层2采用的是与吸引器头一体的耐高温的金属导电材质,因此可以通过吸引器头的前端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作用;吸引器头体部a外层I由于采用的是绝缘材质,因此避免了对腔隙内其他非出血点的副损伤。
[0012]此外,人们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来设计吸引器头的长度、弯曲角度,以符合特殊手术情况下的需要,如支撑喉镜手术。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