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的制作方法目前用于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I.种植耐盐碱作物品种。根据盐碱化程度,选择耐盐碱性强的植物品种进行栽种。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促进耕作层土壤改良,减少盐分含量,缓解盐碱的负面影响(团粒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切断土壤毛细管孔隙,增加非毛细管孔隙,有利阻止地下水的盐分直接上升到地面土壤而浓缩,抑制了返盐)。3.合理耕作,防止返盐。翻地不宜过深且做好整平,畦要短、高、窄,而且畦沟要深,以利排水。还可结合灌溉洗盐,通过灌溉喷淋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4.开挖明沟以利排水及脱盐,如申请号为200810135270. 8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修建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沟和设置在主排水沟之间的次排水沟;主排水沟和次排水沟均沿基本相同方向设置,通过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将所述盐碱地中的盐碱冲排至河流系统。5.采用塑料薄膜阻隔(隔碱)。在耕作层下铺设薄膜,填埋非盐碱土阻隔盐分上升,改良土壤。6.铺设盲沟或利用暗管排水脱盐。如申请号为200810240783. 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在待绿化区域的至少部分外围上设有隔离层,在待绿化区域内临界水位上设置用于排盐和/或排碱的主副盲沟,主副盲沟的出水口通向水平面低于盲沟的集水井,所用方法包括综合使用物理一化学一生物方法对盐碱地进行改良,设置隔离层,铺设盲沟,修筑集水井,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为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材料用于修筑主副盲沟和集水井,控制地下水位,种植树木微区和表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并筛选耐盐碱性强的乡土植物和植物新品种进行栽种,通过后期养护中,长期控盐、控碱措施,达到林业造林或园林绿化的目的。又如申请号为200510044210. I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勘察设计、灌排配套、土地平整、松土破结、维护管理等技术组成,所述的灌排配套技术中还包括暗管排水方法,即通过埋置在盐碱地土层下方的暗管管网,把土壤中的含盐水分,引入排水管,排出土壤,暗管壁上分布着诸多微孔,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上述几种盐碱地脱盐改良技术都能不同程度的做到避免盐碱危害,阻止地下盐分上升,达到洗盐脱盐改良效果,但是还存在治理成本大,施工不便,治理周期长,尤其是申请号为200810240783. 5的一种改良盐碱地的装置和方法和申请号为200510044210. I的一种利用暗管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系统工程技术,有的存在工作强度大,施工环节复杂,有的存在暗管构造不够合理,使用寿命短,致使治理周期长,治理成本偏高,需要长时间坚持后期维护和管理等养护措施,才能实现长期控盐、控碱。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又称治理盐碱地的暗管管网装置),该装置结构合理简单,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基本无养护费用。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暗管装置包括设置在待改良盐碱地块下的用于排盐碱暗管,所述排盐碱暗管分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上设有(密布有)渗水孔隙,并由这些排盐碱暗管,即主管和支管组成地下管网结构,其特征是A.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的管壁周围(外围)还敷设有(或填充有)敷料层,所述敷料层是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O. 5-0. 8cm,厚度为10—15cm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所述敷料层的上方再铺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使之形成一滤水层。B.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是按照30-40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应该根据待改良的盐碱地块的排水走向形成3-5°的倾斜度铺设,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出水口是通向地面的明沟渠或通向水平面低于所述排盐碱暗管的人工集水井。C.所述的设置于盐碱地块下排盐碱暗管,即由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为80—100cm,设计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高度H)仅为80—100cm,目的是为了铺设方便,降低施工成本。D.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的每30-50米长度处设有对接部,在每一个或每二个对接部处增设有窨井(又称阴井),所述窨井(阴井)的长X宽X深度(高度)为80x80x120cm,以便清理排渗水过程管网内部可能产生的泥沙土。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其上述技术特征可以进一步具体为一、所述组成地下管网结构的支管(又称副暗管)与主管(又称主暗管)之间是成纵横交叉(如成90度交叉)分布,所述的支管是与主管的对接部和/或与窨井(阴井)处相连接。二、进一步的,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是按照30-50米的间隔距离I铺设分布。三、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管壁上所设有的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的孔径为O. 3-0. 5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又称主暗管)的直径选择为40--50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的直径选择为30—40cm。四、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是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本发明利用暗管排水法铺设成管网的施工过程可采用现有技术方法,即可使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其排盐降碱工作原理亦是与已有技术的大体相同即通过本暗管管网装置可以更加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向上的毛细(管)上升作用导致的返盐,有效降低了盐分向表层土壤积聚,同时利用平时的灌溉或降雨淋洗,能使土壤较快脱离盐碱危害。与已有技术比较,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这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所组成的地下管网构造合理,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于同类技术,几乎无养护费用。图I是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整体安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或支管铺设于地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二、进一步的,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是按照30-50米(如40米左右)的间隔距离I铺设分布。三、在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又称主、副暗管)管壁上所设有(密布有)的渗水孔隙(又称滤水小孔)7的孔径为O. 3-0. 5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又称主暗管)的直径选择为40—50cm(如50cm),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支管(又称副暗管)的直径选择为30--40cm(如30cm)。本申请选择上述适宜的暗管直径,既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又可以增强地下暗管管网的实用结构强度,有利于长期使用不破损。
四、所述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2和支管3 (又称主、副暗管)是用PVC管或PE管所制成。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连接施工过程如前所述(略)。与已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这种利用暗管管网排水方法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其显著优点还包括节地效果显著。暗管改碱技术由于用深埋于地下的暗管代替明沟,基本不占用土地面积,土地损失率很少,与明沟相比,可节约土地10%左右。节水潜力很大。暗管改碱技术能够实现“旱可灌、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地下水位可控”的目标,一方面可以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盐碱土中来,克服了当前盐碱土改良中普遍采用的大水漫灌压盐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传统以水田改良盐碱土为改成旱作。上述两方面均可有效实现节水目标,尤其对我国西北干旱缺水地区,节水的前景十分可观。快速提高盐碱地质量。暗管改碱技术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促使土壤脱盐快,地力恢复快,改良过程短,效果显著。管网结构强度高,有利于农田机械化耕作。本申请选择适宜的暗管直径,管网结构强度高,将暗管深埋在O. 8-1米以下,对表层不造成影响,对农业机械化作业没有影响,既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又有利于长期使用不破损。本发明的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其特征是在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和支管的管壁周围设有敷料层,敷料层由一层颗粒度直径为0.5-0.8cm,厚度为10--15cm的PVC或PE造粒料或陶粒组成的渗水层所构成,在敷料层的上方设有一层10--15cm厚的碎石和/或粗砂粒层;构成排盐碱暗管的主管是按照30-40米的间隔距离(L)分布,并且在铺设时形成3--5°的倾斜度设置;由主管和支管组成的地下管网顶部距离地面的深度(H)为80--100cm;在主管的每30-50米长度处设有对接部,在每一个或每二个对接部处增设有窨井,窨井的长x宽x深度为80x80x120cm。本发明结构简单,所组成的地下管网构造合理,施工方便,治理周期短,成本低于同类技术,无养护费用。
一种盐碱地排盐降碱用暗管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郭艳东, 陈容茂郭艳东, 陈容茂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杉田守男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徐东泌徐东泌姜凯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