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眼科术后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众所周知,患者在进行眼科手术后,为了有利于术后恢复和后续治疗,往往需要保持特定的姿势,例如当病人眼内注射有用来帮助 病人视网膜恢复的硅油或者气体时,病患必须在睡觉、休息时采用俯卧的姿势,然而普通的床会导致病患的嘴部、鼻子贴到床面,使其呼吸困难,造成不适。现在护理人员一般采用在病人身下垫褥子的方式太高病人脸部与床面的距离,但时间长了病人会出现脖子酸痛等不适症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俯卧支架的设计,然而由于现有的俯卧支架往往无法实现高度以及尺寸的调节,存在无法适应不同病患的高度以及脸部尺寸需求,长时间使用容易给患者脸部造成压迫或者留下压痕等不足,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充分保证术后恢复的眼科术后护理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一种眼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底座以及与底座经支撑架相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上中心孔的边缘设有缓冲垫。本实用新型中心孔为一端大于另一端的橄榄形,用于使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易贴合患者脸部曲线。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垫为设有空气夹层的硅胶垫,用于贴合患者面部,并有效防止长时间使用时给患者脸部造成压迫或留下压痕。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用于连接底座和支撑板的支撑架由滑槽以及经螺栓固定在滑槽内的滑块组成,滑块与支撑板相连接,滑槽与底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架上的螺栓,获得适宜的高度,同时由于支撑板上中心孔的边缘设有缓冲垫,缓冲垫采用内设空气夹层的硅胶垫,达到更加贴合患者面部曲线、有效防止产生压痕等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显著的优点。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座I、支撑架2、支撑板3、中心孔4、缓冲垫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眼科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底座I以及与底座I经支撑架2相连接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上设有中心孔4,其特征在于支撑板3上中心孔4的边缘设有缓冲垫5。本实用新型中心孔4为一端大于另一端的橄榄形,用于使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更易贴合患者脸部曲线。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垫5 为设有空气夹层的硅胶垫,用于贴合患者面部,并有效防止长时间使用时给患者脸部造成压迫或留下压痕。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用于连接底座I和支撑板3的支撑架2由滑槽以及经螺栓固定在滑槽内的滑块组成,其中滑块与支撑板3相连接,滑槽与底座I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架2上的螺栓,获得适宜的高度,同时由于支撑板3上中心孔4的边缘设有缓冲垫5,缓冲垫5采用内设空气夹层的硅胶垫,达到更加贴合患者面部曲线、有效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脸部造成压迫,避免使用完毕后产生压痕。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等显著的优点。
眼科术后护理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吉田雅也徐红萍, 邓建清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徐红萍, 邓建清K-J·胡贝尔-哈格, I·比罗-弗朗斯李红杉田守男
专利相关信息
-
陶武刚, 陈健杉田守男杉田守男杉田守男M·J·菲茨杰拉德M·J·菲茨杰拉德J·T·珀金斯, D·W·赫特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