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制作方法
  • 发明者
    刘青远, 杨红生, 王均光, 许强
  • 公开日
    2012年9月19日
  • 申请日期
    2012年5月4日
  • 优先权日
    2012年5月4日
  •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文档编号
    A01G33/00GK102668967SQ201210136689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锚缆(2)和海藻增养殖浮床,其中主锚缆(2)的缆绳上端连接浮于水面的主浮球(1),下端连接有位于海底的稳固结构,在所述缆绳上设有多套固定海藻增养殖浮床的链环(3);所述海藻增养殖浮床包括浮性框架(6)、底网(7)、围网(8)及配重系统,所述浮性框架(6)的底面设有底网(7),主锚缆(2)中的缆绳由所述底网(7)穿过,在浮性框架(6)的四周围有围网(8);所述浮性框架(6)的下方通过斜拉绳连接有配重系统,该配重系统与所述缆绳上的链环(3)连接;所述海藻增养殖浮床通过配重系统与不同高度的链环(3 )连接调整所处预定水层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性框架(6)底面上的底网(7)中间设有供所述缆绳及链环(3)穿过的中心圆环(10),底网(7)的上方拴有多根绳子,每根绳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心圆环(10),另一端与浮性框架(6)的底面边缘相连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性框架(6)的边缘设置有防止底播生物逃逸的向内倾斜的围网(8),上端拴多个小浮球(9),围网(8)的网孔与所述底网(7)的网孔直径相同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性框架(6)的底部设有防止海藻增养殖浮床自旋转的导流板(12)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2)为两个长方形的板,长度为浮性框架(6)底面半径的1/2,导流板(12)的一端固定于浮性框架(6)上,另一端通过绳子接至浮性框架(6)底面上的底网(7)中间设置的中心圆环(10)6.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绳的长度大于浮性框架(6)的底面直径7.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系统包括配重框架(13)、配重块(14)、下圆环(15)及卡栓(16),其中配重框架(13)为三角形,两个底角分别拴有配重块(14)、下圆环(15)设置在顶角上,所述下圆环(15)上活动连接有调整海藻增养殖浮床所处水层的卡栓(16),该卡栓(16)在定位海藻增养殖浮床时插入所述链环(3)内8.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锚缆缆绳长度与投放点水深一致,所述链环(3)安装在缆绳上适宜藻类生长的水层处9.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在最下方的链环(3)与海底的稳固结构之间的所述缆绳上安装有防止缆绳自旋转拧丝的转环(4)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开放型深水海域的大型藻类增养殖设施,具体为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
  • 背景技术
  •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该设施由主锚缆和海藻增养殖浮床两部分组成;主锚缆由主浮球、缆绳、链环、转环、坠石组成;海藻增养殖浮床由浮性框架、底网、围网、中心 圆环、斜拉绳、配重系统、导流板组成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主缆绳长度与投放点水深一致,上方系浮球,下方固定在坠石上或其它海底稳固结构上,其作用是作为浮床系统上下升降的通道,固定浮床所处水层缆绳中间设2-3套链环,以备固定浮床系统所用,水深的调整位置通过链环在缆绳上的位置决定最下方的链环与坠石之间安装一套转环,防止缆绳自旋转拧丝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核心结构是活动式浮床框架部分主体框架采用中空PPR管(外径Ilcm)制成,可以为圆形、正方形、等边六角形等中心对称图形以圆形为例,直径为4米左右根据增养殖生物的规格,采用一定网目(O. 8cm)的聚乙烯网片缝制底网固定在框架下方,底网中部设圆形铁环,内径以能够通过主缆绳上的链环和转环为准,用辐射型固着方法在圆环和框架之间拴绳子以增加结构刚性在框架的底网的上方拴之字形或平行的绳子以备固定藻类苗绳或其它增养殖设施框架四周向内倾斜设置一圈围网,高30cm左右,网孔大小与底网相同,上缘每隔一定距离拴小浮球,使围网可在水下直立,阻止增养殖生物逃脱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的制作方法我国海水养殖利用的海域主要集中在20米等深线以内。超过20米水深的区域由于距岸较远,因此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小,水流畅通,水质清新,是进行浅海生境修复和渔业资源恢复的重要区域。大型海藻床的构建是修复受损海洋生境、有效恢复渔业资源的关键。浅海区域大型藻类多采用筏式养殖方式,其优点是管理方便,但缺点是适养海区水深较浅,养殖藻类居于上层水体,当遇到极端恶劣天气(如台风)时,筏架和苗绳受风浪影响会剧烈运动、纠缠,造成藻类大量脱落,因此无法在浪大流急的深水海区应用。而深水海域的海底由于光照不足,无法满足大型藻类的生长需求,限制了海藻床的构建。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适用于开放型深水海域的大型藻类增养殖设施,在广阔的深水区域为大型藻类提供优良的生长平台,为远海海域的生境修复和渔业资源恢复提供装备支撑。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的设计方案,以解决深水海域无法进行大型藻类增养殖的难题。应用该设施可在水深20米以上的海域开展大型藻类增养殖,藻类可在适宜水层生长,同时可避开外海恶劣海况的影响。该设施也可作为鲍、刺参等海珍品的增养殖平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包括主锚缆和海藻增养殖浮床,其中主锚缆的缆绳上端连接浮于水面的主浮球,下端连接有位于海底的稳固结构,在所述缆绳上设有多套固定海藻增养殖浮床的链环;所述海藻增养殖浮床包括浮性框架、底网、围网及配重系统,所述浮性框架的底面设有底网,主锚缆中的缆绳由所述底网穿过,在浮性框架的四周围有围网;所述浮性框架的下方通过斜拉绳连接有配重系统,该配重系统与所述缆绳上的链环连 接;所述海藻增养殖浮床通过配重系统与不同高度的链环连接调整所处预定水层。所述浮性框架底面上的底网中间设有供所述缆绳及链环穿过的中心圆环,底网的上方拴有多根之字形或平行的绳子,每根绳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心圆环,另一端与浮性框架的底面边缘相连;所述浮性框架的上表面向内倾斜。所述浮性框架的边缘设置有防止底播生物逃逸的向内倾斜的围网,围网上端拴多个小浮球,围网的网孔与所述底网的网孔直径相同。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性框架(6)的上表面边缘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小浮球(9),所述围网(8)的上端与各小浮球(9)相连,下端接至浮性框架(6)的底面边缘,围网(8)的网孔与所述底网(7)的网孔直径相同。所述浮性框架的底部设有防止海藻增养殖浮床自旋转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两个长方形的板,长度为浮性框架底面半径的1/2,导流板的一端固定于浮性框架上,另一端通过绳子接至浮性框架底面上的底网中间设置的中心圆环。所述斜拉绳的长度大于浮性框架的底面直径。所述配重系统包括配重框架、配重块、下圆环及卡栓,其中配重框架为三角形,两个底角分别拴有配重块、下圆环设置在顶角上,所述下圆环上活动连接有调整海藻增养殖浮床所处水层的卡栓,该卡栓在定位海藻增养殖浮床时插入所述链环内。所述配重框架包括圆形铁环、两个斜臂及横梁,其中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形铁环,所述配重块拴在该圆形铁环上,两个斜臂的一端分别与横梁两端的圆形铁环相连,另一端分别接至所述下圆环上。所述主锚缆缆绳长度与投放点水深一致,所述链环安装在缆绳上适宜藻类生长的水层处。在最下方的链环与海底的稳固结构之间的所述缆绳上安装有防止缆绳自旋转拧丝的转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采用本发明,设施采用双浮力系统,浮床框架自身较大的浮力保证设施在水下的直立姿态,主锚缆的浮力系统则可将浮床精确地固定在预定水层,浮床与配重系统总体处于微浮力状态则使得水层调整更加便捷。2、采用本发明,浮床系统可悬浮在任意水层,可根据养殖大型藻类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水层,使得深水区海藻床的构建成为可能。3、采用本发明,设施主体并不在水面,而是处于水下10米左右,可最大程度避开上层风浪,大大提高了设施抗恶劣海况的能力。4、采用本发明,无需设置筏架,将经济藻类(如龙须菜、海带、鼠尾藻、裙带菜等)养殖区域拓展至水流交换更加通畅、水质清洁的外海或岛屿周边海域。5、采用本发明,在特定区域规划投放设施,可形成规模化中层海藻床,是一种构建浅海“海底森林”的有效方法。6、采用本发明,设施上构建海藻床后可配合投放其它经济生物(如鲍、刺参、扇贝等),构建生态增养殖模式,实现深水海域重要海产品的清洁生产。7、本发明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适用于各种大型藻类(如龙须菜、鼠尾藻、裙带菜等)在深水海域的养殖。图I为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模式图。图中,I主浮球;2主锚缆;3链环;4转环;5坠石;6浮床框架;7底网;8围网;9小浮球;10中心圆环;11苗绳;12导流板;13配重框架;14配重块;15下圆环;16卡栓。
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浮床框架用四根等长的聚乙烯绳与下方的配重系统相连,绳长应长于浮床直径,可为5米左右。配重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平衡掉浮床的浮力,使浮床框架与配重系统总体呈微浮力状态,增加调整浮床水层的便捷性。配重块可选择水泥块、金属块,总重量略低于浮床框架浮力2-4kg,固定在配重挂架两端。配重挂架整体为三角构型以保证结构刚性,具体由圆形铁环、斜臂和横梁组成。圆形铁环上安装一根活动金属杆作为浮床系统调整水层时的定位卡栓,杆的直径以能穿过主锚缆上的铁链环为准。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浮床框架一侧的底部安装两片导流板,防止系统在海流作用下自旋转。导流板可采用8mm厚的PVC板,形状为长方形,长度约为浮床半径的1/2。安装时每块板一端用管卡固定于框架上,另一端用绳子与浮床中心圆环连接。两块板外缘间距可为30-40cm。所述的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具体投放与实施步骤如下设施应选择小汛期的低潮时进行投放。首先在目标海域规划投放一批坠石作为锚定点,坠石重量2吨以上,间距20米以上。投放前测定投放点水深,根据水深预留主锚缆长度。浮床框架预先固定好藻类苗绳后,在投放点将浮床与配重系统连接后投入海中,浮床与配重系统会浮在水面。主锚缆上端预先系好浮球,潜水员带锚缆绳下端下海,将锚缆绳从上至下分别穿过浮床框架中间的铁环、配重框架上的圆环,在海底将缆绳拉紧后系至海底的坠石上。浮床深度的调整采用增加临时配重的方法实现用长绳系30kg重的铅鱼,将其放于浮床网上,将浮床系统压至水中,至预定水层后由潜水员将浮床系统下方的卡栓插至主锚缆的链环上固定。提出铅鱼,完成深度调整。如需在水面对浮床进行管理维护,可派潜水员在水下拔出卡栓,浮床便可自动上浮至水面。实施例I :如图I所示,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包括主锚缆2和海藻增养殖浮床,其中主锚缆2的缆绳上端连接浮于水面的主浮球1,下端连接有位于海底的稳固结构,在所述缆绳上设有三套固定海藻增养殖浮床的链环3 ;所述海藻增养殖浮床包括浮性框架6、底网7、围网8及配重系统,所述浮性框架6的底面设有底网7,主锚缆2中的缆绳由所述底网7穿过,在浮性框架6的四周围有围网8 ;所述浮性框架6的下方通过斜拉绳连接有配重系统,该配重系统与所述缆绳上的链环3连接;所述海藻增养殖浮床通过配重系统与不同高度的链环3连接调整所处预定水层。所述浮性框架6底面上的底网7中间设有供所述缆绳及链环3穿过的中心圆环10,底网7的上方拴有多根之字形或平行的绳子,每根绳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心圆环10,另一端与浮性框架6的底面边缘相连;所述浮性框架6的上表面向内倾斜。所述浮性框架6的边缘设置有防止底播生物逃逸的向内倾斜的围网8,围网8上端拴多个小浮球9,围网8的网孔与所述底网7的网孔直径相同。所述浮性框架6的底部设有防止海藻增养殖浮床自旋转的导流板12。导流板12为两个长方形的PVC板,长度为浮性框架6底面半径的1/2,导流板12的一端固定于浮性框架6上,另一端通过绳子接至浮性框架6底面上的底网7中间设置的中心圆环10。所述斜拉绳的长度大于浮性框架6的底面直径。
所述配重系统包括配重框架13、配重块14、下圆环15及卡栓16其中配重框架13为三角形,两个底角分别拴有配重块14、下圆环15设置在顶角上,所述下圆环15上活动连接有调整海藻增养殖浮床所处水层的卡栓16,该卡栓16在定位海藻增养殖浮床时插入所述链环3内。所述主锚缆2缆绳长度与投放点水深一致,所述链环3安装在缆绳上适宜藻类生长的水层处。在最下方的链环3与海底的稳固结构之间的所述缆绳上安装有防止缆绳自旋转拧丝的转环4。实施例2将上述实施例I构建的浮床施用于远海岛屿海域的海带海藻本实施例为2011年12月在距岸37海里的日照前三岛深水区海域(水深25米)投放直径4米的海藻增养殖浮床,每个浮床采用“之”字形平面固定法在浮床底网表面固定海带苗绳I根,海带移植密度约为110棵/个,初始长度平均为30. 7cm/棵。浮床固定于水下10米深处(大汛高潮期)。养殖两个月后,监测藻类生长情况,藻体生长良好,颜色正常,藻体长度I. 3m。浮床主体在水下呈直立状态,未出现损坏。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设施在浪大流急的外海深水区域能够方便的进行海藻的增养殖,是适用于在远海深水区域构建海藻床的有效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开放型深水海域的大型藻类增养殖设施,具体为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该设施由主锚缆、海藻增养殖浮床和配重系统三部分组成;主锚缆缆绳由上至下依次为主浮球、中心圆环、链环、下圆环、转环、坠石组成;海藻增养殖浮床由浮性框架、底网、围网、中心圆环、斜拉绳、配重系统、导流板组成;所述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为活动式浮床框架,底部设有底网,底网中部设圆形铁环,框架四周向内倾斜设置一圈围网;配重系统包括配重挂架、配重块和定位卡栓组成。采用本发明,设施采用双浮力系统,浮床框架自身较大的浮力保证设施在水下的直立姿态,主锚缆的浮力系统则可将浮床精确地固定在预定水层,浮床与配重系统总体处于微浮力状态使得水层调整更加便捷。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