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姬志峰, 邹纯平
  • 公开日
    2015年2月2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23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23日
  • 申请人
    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1M5/178GK204170220SQ20142061622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针管(7)、针座(2)、阻尼圈(3)、活塞(4)、推杆(6)、外筒(5),外筒(5)呈中空管状,帽状的活塞(4)套装在推杆(6)的前端外表,安装到外筒(5)的内腔中,使推杆(6)的前端、活塞(4)与其接触的外筒(5)形成气液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2)是前端为圆柱、后端为锥状的结构,中央有贯通孔连接针管(7),针座(2)的前端固定在外筒(5)前端,环状物的阻尼圈(3)环绕在针座(2)的圆柱的最后端的外表,使针座(2 )、阻尼圈(3 )与阻尼圈(3 )接触的外筒(5 )形成气液密封,针座(2 )的阻尼圈(3)环绕处的横截面直径最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5)前端为外筒嘴(51),所述针座(2)包括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针座III单元(23)、针座IV单元(24),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及针座III单元(23)为一体的横截面直径由小到大的柱状体,它们中间有与针管(7)连通的通道(25),针座IV单元(24)—端固定针座III单元(23),另一端为锥状体,针座IV单元(24)内设有流道(26)连接通道(25)与外筒(5)的内腔;针座I单元(21)的横截面直径小外筒(5)前端的外筒嘴(51)横截面直径,针座II单元(22 )的横截面直径大外筒(5 )前端的外筒嘴(51)横截面直径;阻尼圈(3 )环绕在针座(2)的针座III单元(23)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IV单元(24)在贴紧阻尼圈(3)处设有通孔(27)连接外筒(5)的内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IV单元(24) 一端固定于通道(25)内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的端部活塞帽(41)与阻尼圈(3)接触面相互匹配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I单元(21)与外筒(5)的外筒嘴(51)之间设有环装的密封垫(9)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6)的前、中部内中空,中空的后部设有排气口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套装在外筒(5)前端外表的护套(I)9.如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圈(3)或/和活塞(4)的材料为弹性塑料或弹性橡胶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用于对人体组织的穿刺过程及其在穿刺后向组织内注射给药或抽取组织标本的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
  • 专利摘要
    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针管(7)、针座(2)、阻尼圈(3)、活塞(4)、推杆(6)、外筒(5),所述针座(2)是前端为圆柱、后端为锥状的结构,中央有贯通孔连接针管(7),针座(2)的前端固定在外筒(5)前端,环状物的阻尼圈(3)环绕在针座(2)的圆柱的最后端的外表,使针座(2)、阻尼圈(3)与阻尼圈(3)接触的外筒(5)形成气液密封,针座(2)的阻尼圈(3)环绕处的横截面直径最大。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推杆注射完成后,用力推压推杆后,阻尼圈回退至针座底部,同时,阻尼圈与针座底部间的空气受压缩,当针座与阻尼圈间的磨擦阻力不足抵抗压缩的空气压力时,针座与针管一起进入推杆内。
  • 专利说明
    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000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080834.9公布了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包括护套、针管、针座、阻尼圈、活塞、推杆、外筒,护套可套装在外筒前端外表,以防护针管的刃口不被损伤。针管是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一端有锋利的刃口,阻尼圈是由弹性塑胶材料制成的环状物体,针座是圆柱结构,中央有贯通孔,活塞是塑胶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帽状结构;推杆是一空心管状结构,外筒呈中空管状。利用弹簧及人工回拉等方案,针座针管迅速被射入推杆内腔,然后空气压力平衡后,活塞开窗自然恢复关闭状态,将针管关闭在推杆内腔,使其不能再次外露。 [0003]但是,存在三个问题:一、推杆退回时,针管不是随推杆一起进入外筒内,需要人工将针管推进外筒内。二、外筒在针座后端之前的部分残留大量的药液无法进入针管,造成药液浪费,加重患者负担。三、针座的后端为柱状,刺破活塞的力量较大。用注射器的护士多为女性,长期使用,会使护士的手指酸痛,影响其工作和自身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上述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其药液残留较少,使用力量较小。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0006]一种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针管7、针座2、阻尼圈3、活塞4、推杆6、外筒5,外筒5呈中空管状,帽状的活塞4套装在推杆6的前端外表,安装到外筒5的内腔中,使推杆6的前端、活塞4与其接触的外筒5形成气液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2是前端为圆柱、后端为锥状的结构,中央有贯通孔连接针管7,针座2的前端固定在外筒5前端,环状物的阻尼圈3环绕在针座2的圆柱的最后端的外表,使针座2、阻尼圈3与阻尼圈3接触的外筒5形成气液密封,针座2的阻尼圈3环绕处的横截面直径最大。
[0007]所述外筒5前端为外筒嘴51,所述针座2包括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针座III单元23、针座IV单元24,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及针座III单元23为一体的横截面直径由小到大的柱状体,它们中间有与针管7连通的通道25,针座IV单元24 —端固定针座III单元23,另一端为锥状体,针座IV单元24内设有流道26连接通道25与外筒5的内腔;针座I单元21的横截面直径小外筒5前端的外筒嘴51横截面直径而在外筒嘴51的外面,针座II单元22的横截面直径大外筒5前端的外筒嘴51横截面直径;阻尼圈3环绕在针座2的针座III单元23上。
[0008]所述针座IV单元24在贴紧阻尼圈3处设有通孔27连接外筒5的内腔。
[0009]所述针座IV单元24 —端固定于通道25内。
[0010]所述活塞4的端部活塞帽41与阻尼圈3相接触面相互匹配。
[0011]所述针座I单元21与外筒5的外筒嘴51之间设有环装的密封垫9。
[0012]所述推杆6的前、中部内中空,中空的后部设有排气口。
[0013]其包括套装在外筒5前端外表的护套I。
[0014]所述阻尼圈3或/和活塞4的材料为弹性塑料或弹性橡胶。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和现有技术相比,在消除了针刺伤害的风险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推杆注射完成后,活塞卡在针座上,用力推压推杆后,阻尼圈3回退至针座底部,同时,阻尼圈3与针座底部间的空气受压缩,当活塞被刺破后针座也随之进入刺破的活塞再至推杆的中空内,当针座与阻尼圈3间的磨擦阻力不足抵抗压缩的空气压力时,针座与针管一起进入推杆内;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针座后端为锥状,形成密封圈的阻尼圈设在针座后端,使密封圈前面不进入药液,便减小了药液浪费,减轻患者负担;针座的后端为锥状,刺破活塞的力量减小,适合女性长期使用,不影响其工作和自身健康。针座IV单元24在贴紧阻尼圈处设有连接外筒的内腔的通孔,使活塞帽、阻尼圈及外筒组成的腔室的药液进入针管,实现了微残留。本技术方案制造容易,安全可靠、实施简单,适用面广,利于普及。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解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装的示意图;
[0018]图3是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准备注射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完毕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即将完毕的针座放大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完毕的针座放大示意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推杆拉出的示意图。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正压回缩式安全注射器包括护套1、针管7、针座2、阻尼圈3、活塞4、推杆6、外筒5。护套I可套装在外筒5前端外表,以防护针管的刃口不被损伤。针管7是不锈钢材料制成的管状结构,一端有锋利的刃口,阻尼圈3是由弹性塑胶材料制成的环状物体,针座2是前端为圆柱、后端为锥状的结构,中央有贯通孔,活塞4是塑胶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帽状结构;推杆6是一空心管状结构,外筒5呈中空管状。
[0025]如图2所示,针管7固定在针座2中,阻尼圈3环绕在针座2的底部外表,然后与针座2 —同安装在外筒5的内腔中,使针座2、阻尼圈3与阻尼圈3接触的外筒5形成气液密封;同样,活塞4套装在推杆6的前端外表,安装到外筒5的内腔中,使活塞4、推杆6的前端与活塞4接触的外筒5形成气液密封。护套I可套装在外筒5前端外表。
[0026]如图2和图3所示,针座2包括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针座III单元23、针座IV单元24,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及针座III单元23为一体的横截面直径由小到大的柱状体,它们中间有与针管7连通的通道25,针座IV单元24 —端插入通道25内,另一端为锥状体,针座IV单元24内设有流道26连接通道25与外筒5的内腔。针座I单元21的横截面直径小外筒5前端的外筒嘴51横截面直径而在外筒嘴51的外面,针座II单元22的横截面直径大外筒5前端的外筒嘴51横截面直径,针座2靠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与外筒嘴51配合不会从外筒5滑出。阻尼圈3环绕在针座2的针座III单元23上。针座IV单元24在贴紧阻尼圈3处设有通孔27连接外筒5的内腔。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8]在使用时,依照注射常规,对局部组织消毒后,抽取药液,排除空气后,遵照医嘱在局部组织进行穿刺,相互挤压推杆与外筒手柄,注射药液,直至药液注射完毕。
[0029]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当外筒5的内腔中吸入药液时,向前推动推杆6,推杆6上的活塞4使药液通过流道26、通道25、针管7流出。当活塞4接近针座2时,参见图6,活塞4设有推动药液的活塞帽41,在活塞帽41、阻尼圈3及外筒5组成储存药液的腔室31。继续推动推杆6,针座IV单元24的锥部刺入活塞帽41,流道26和腔室31的药液被活塞帽41隔离。此时,腔室31的药液通过通孔27继续进入流道26。(如果没有通孔27,此时腔室31的药液无法进入流道26将被浪费。)
[0030]为了使药液残留的更少,可以使活塞帽41与阻尼圈3的接触面相匹配。
[0031]如图7所示,活塞帽41被针座IV单元24的锥部刺穿,直至活塞帽41和阻尼圈3面接触,腔室31被压扁,所以药液进入流道26。继续推动推杆6,阻尼圈3和针座III单元23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活塞帽41的压力,阻尼圈3沿着针座2向针管7方向运动,直到活塞帽41运动到针座II单元22,阻尼圈3也被挤到针座II单元22上。
[0032]为了使药液残留的更少,可以使活塞帽41与阻尼圈3相接触的表面相互匹配。
[0033]如图8,反向拉动推杆6,活塞帽41向后运动时受到针座III单元23的阻挡,便带动针座III单元23向后运动,针座I单元21、针座II单元22及针座III单元23为一体结构,所以针座2和固定在其上的针管7被带入外筒5的内腔,消除了针刺伤害的风险。
[0034]如图6所所示,所述针座I单元21与外筒5的外筒嘴51之间设有环装的密封垫9,密封垫9可以增加二者的密封性。
[0035]所述推杆6的前、中部内中空,中空的后部设有排气口。
[0036]所述阻尼圈3或/和活塞4为弹性塑料或弹性橡胶。
[00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