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制作方法
  • 发明者
    汪贤宗
  • 公开日
    2004年1月14日
  • 申请日期
    2002年7月11日
  • 优先权日
    2002年7月11日
  • 申请人
    汪贤宗
  • 文档编号
    A61M5/31GK1467002SQ0212398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是适用于皮下注射针的注射筒体,该安全装置包括一盖体单元、一套管单元、一基座单元、及一针头单元等;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单元,为前端具有一开孔的管体,且于后端内部设有一凸部;该基座单元,为一具有L型滑槽的较大径中空管体,管体后端在直径相对应位置上各设有一凸缘,该两凸缘是可旋固于注射筒体的前端,该管体前端设有一较小径阶级段,该L型滑槽具有一后端止挡点、一前端转折点及一横向段;该针头单元是固定于该基座单元前端的较小径阶级段上;藉此,该套管单元可套于该基座单元的外周,且该凸部恰可于该基座单元的L型滑槽中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且该套管单元可于开孔上套固一盖体单元,当该凸部扣止于L型滑槽的横向段内时,使针头单元受到完全的遮盖,因而构成一独立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及滑槽,是可成对设置以增加导引作用,使套管单元于基座单元上作往复移动时,更具稳定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为一D形凸部,该D形凸部包括一侧为一圆弧部及另一侧为一平直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横向段又包括一依次由两缩口弧形部之后形成一弧形定位凹部,再于其后的两缩口角形部之后形成一方形扣止凹部,以增加该凸部的导引及使用前的定位与使用后的扣止定位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单元L型滑槽的横向段,进一步包括一方形扣止凹部;而该套管单元的后端内壁包括一D型凸部;当该套管单元套于基座单元的外周时,该套管单元往前推出,该套管单元的D型凸部可沿基座单元的L型导槽扣入方形扣止凹部内,而使套管单元的D型凸部正好嵌止于方形扣止凹部内,使基座单元上的针头单元的针尖止住于套管单元内6.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是适用于皮下注射的注射筒体,该安全装置包括一盖体单元、一套管单元、一基座单元、及一针头单元等;其特征在于该套管单元,为前端具有一开孔的中空管体,其外周具有一L型滑槽,该L型滑槽包括一前端止挡点、一后端转折点及一横向段;该基座单元,具有一较大径中空管体,该管体后端在直径相对应位置上各设有一凸缘,该两凸缘是可旋固于注射筒体的前端,该管体前端设有一较小径的阶级段,该较大径中空管体的前端外周上设有一凸部;该针头单元是固定于该基座单元前端的较小径阶级段上;藉此,该套管单元可套于基座单元的外周,且该基座单元凸部恰可于该套管单元滑槽中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且该套管单元可于开孔上套固一盖体单元,当该凸部扣止于L型滑槽的横向段内时,使固定于该基座单元前端的针头单元受到完全的遮盖,因而构成一独立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横向段包括一依次由两缩口弧形部之后形成一弧形定位凹部,再于其后的两缩口角形部之后形成一方形扣止凹部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为一D形凸部,该D形凸部包括一侧为一圆弧部及另一侧为一平直部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单元的凸部进一步包括一D型凸部,而该套管单元的L型导槽的横向段进一步包括一方形扣止凹部;当该套管单元套于基座单元外周时,该套管单元往前拉动时,该基座单元的D型凸部可沿该套管单元的L型导槽的横向段扣入方形扣止凹部内,而使基座单元的D型凸部正好嵌止于方形扣止凹部内,使基座单元前端的针头单元的针尖止住于套管单元内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及滑轨,是可成对设置以增加导引作用,使套管单元于基座单元上作往复移动时,更具稳定性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尤指一种无需变更原有的注射筒体及针头,即可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各样注射筒体的皮下针头安全装置,且其操作位置位于针头的后方,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完全无不慎扎伤或受到病毒感染的弊端,而能确保其使用上的安全性再者,有鉴于上述的现有注射针筒结构,所具有的缺失,进而有多种安全注射针筒的改良,例如台湾专利公告第161397号“安全针头”、公告第210509号“防护注射针筒”、公告第212302号“闸门关闭式安全针筒(含追加一)”、公告第232815号“血管直接简易安全针筒”、公告第234883号“闸门关闭式安全针筒新结构”、公告第253192号“直接联结式安全针筒”、公告第283947号“安全针头盖结构设计”、公告第320057号“方便丢弃式安全针筒”、公告第349405号“可回套安全针头盖”、公告第357615号“安全针筒结构改良”、公告第405405号“安全针筒结构改良”、公告第445860号“安全针筒”、公告第489662号“抛弃式安全针筒”等;此等安全注射针筒如非将注射针拆弯,即皆需大幅变更安全注射针筒沿用已久的原有结构,不仅耗费成本,且适用范围亦受到相当的限制,无法实施于其它的注射筒体,尤其,改变原有结构后,使注射针筒操作的顺滑性及其注射液的水密结构性以及其使用上的安全性均发生难以克服的问题而亟待改进基于上述的原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可在不变更原有的注射筒体及针头结构的原则下,将安全针套操作位置移设至针头的后方,以增加产品的适用性及安全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是藉由套管单元与基座单元的结合而形成一可伸缩的针头安全装置,并使操作位置位于针头的后方,以避免使用中不慎扎伤,而确保其安全性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中,该针头单元可固定于基座单元上,并由套管单元予以保护;且该基座单元,为一中空管体,无需变更原有的注射筒体及针头结构,即可直接套固于不同的注射筒体,而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发明进一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其中,该套管单元可套于注射筒体的基座单元的外周,基座单元前端设有一阶级段可供针头单元固定,并使套管单元套入时,套管单元恰可于基座单元的外周上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藉此,达到易于操作的实用目的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及功效,该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包括一盖体单元;一针头单元;一注射筒体;一套管单元,为一外周上具有L型滑槽的管体,其前端具有一开孔,且L型滑槽具有一后端止挡点、一前端转折点及一横向段;及一基座单元,为设有一凸部的较大径中空管体,其前端设有一较小径阶级段,管体后端在直径相对应位置上各设有一凸缘;藉此,套管单元可套于基座单元的外周,且凸部恰可于L型滑槽中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针头单元的针头座并可直接固定于基座单元的较小径阶级段上,且可于开孔上套固一盖体单元,而使针头单元受到完全的遮盖,因而构成一独立的皮下针头安全装置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动作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第7图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8A~8C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一至第三动作状态说明示意图;图9为现有注射针筒的实施状态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2A~图2C及图3A所示,当欲实施注射时,可先除下盖体单元10,套管单元20的D型凸部22并可自前端弧形定位凹部314移出(如图2B所示),经由横向段311、转折点31b而于滑槽31中向后移动,此时,针头单元40的针头41即可自套管单元20的开孔21伸出直至D型凸部22移动至后端止挡点31a时,针头41即已完全外露,而形成一可伸缩的针头安全装置;由于,手部握持套管单元20的操作位置始终位于针头41的后方,无需经过针头41的针尖41a;因此,使用中不虞有扎伤或受到病毒感染的情事发生,而极具安全性当注射完毕时,套管单元20的D型凸部22只需逆向操作,即可沿后端止挡点31a、转折点31b及横向段311而移动至前端的弧形定位凹部314时,针头单元40即再度隐藏于套管单元20之内,复于开孔21上套回盖体单元10,即回复皮下针头未使用前如图3及图2A所示的保护状态;当将套管单元20再度以反时针方向旋紧时,D型凸部22便由定位凹部314而进入方形扣止凹部315内,如图2C所示,此时,由于D型凸部22的平直部221正好档止于方形扣止凹部315的角形缩口部313-313的平面,故无法令D型凸部22再度进入定位凹部314,而使针头单元40的针尖41a永隐藏在套管单元20之内,以确保针尖41a无刺伤由于,在此过程中,手部握持套管单元20的操作位置亦始终位于针头41的后方,无需经过针头41的针尖41a;因此,完全不会有扎伤或受到病毒感染的情事发生,而极具安全性;此结构特征,实为本发明的最主要发明点所在请参阅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可实施于点滴的导管接头70,且该基座单元30,可藉由管体后端35而套固于导管接头70的固定端71上,且由凸缘351增加其固定强度;并能如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3及3A所示的方式实施;且此结构特征大体上与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有关说明从略请参阅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可实施于另一种点滴用的导管接头80,且该基座单元30,亦可藉由管体后端35而套固于的导管接头80的固定端81上,且由凸缘351增加其固定强度;并能如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3及3A所示的方式实施;此结构特征大体上与上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有关说明从略请参阅图5~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立体图及动作示意图;在本发明第四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至少包括一盖体单元10、一套管单元20A、一基座单元30A、及一针头单元40等;其中该套管单元20A,为前端具有一开孔21的中空管体,其外周具有一L型滑槽22,且滑槽22包括一前端止挡点22a、一后端转折点22b及一横向段221、其中,横向221上依次包括由两缩口弧形部222-222之后形成一弧形定位凹部224,再于其后的两缩口角形部223-223之后形成一方形扣止凹部225,如图8A-图8C所示该基座单元30,具有一较大径中空管体32A,其前端设有一较小径的阶级段33,管体后端35在直径相对应位置上各设有一凸缘351,该中空管体32A的前端外周上设有一D形凸部34,该D形凸部34的一侧为一圆弧部340,另一侧为一平直部341;藉此,套管单元20可套入基座单元30,且D形凸部34恰可于滑槽22中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针头单元40的针头座42则可固定于基座单元30的阶级段33上;当基座单元30的D形凸部34在新品待使用前位于横向段221的弧形定位凹部224(如图8A所示)时,即可使针头单元40在未使用前隐藏于内而予以保护,且可于开孔21上套固一盖体单元10,而使针头41的针尖41a受到完全的遮盖,进而构成一独立的针头安全装置,并藉由管体后端35而套固于的注射筒体50的固定端51,且由凸缘351以嵌入固定端51的后方增加其固定强度,如图7所示请参阅图6及图8A-8C所示,当欲实施注射时,可先除下盖体单元10,基座单元30的D型凸部34并可自前端弧形定位凹部224移出(如图9B所示),经由横向段221、转折点22b而于滑槽22中向前移动,此时,针头单元40的针头41即可自套管单元20的开孔21伸出直至D型凸部34移动至后端止挡点22a时,针头41即已完全外露,而形成一可伸缩的针头安全装置;由于,手部握持套管单元20的操作位置始终位于针头41的后方,无需经过针头41的针尖41a;因此,使用中不会有扎伤或受到病毒感染的情事发生,而极具安全性而当注射完毕时,套管单元20只需逆向操作,D型凸部34即沿滑槽22的后端止挡点22a、转折点22b及横向221而移动至后端的弧形定位凹部224时,针头单元40即再度隐藏于套管单元20之内,再于开孔21上套回盖体单元10,即回复皮下针头未使用前如图7及图8A所示的保护状态;当将套管单元20再度以顺时针方向旋紧时,D型凸部34便由定位凹部224而进入方形扣止凹部225内,如图8C所示,此时,由于D型凸部34的平直部341正好档止于方形扣止凹部225的角形缩口部223-223的平面,故无法令D型凸部34再度进入定位凹部224,以使针头单元40的针尖41a永隐藏在套管单元20之内,以确保针尖41a无刺伤的问题由于,此过程中,手部握持套管单元20的操作位置亦始终位于针头41的后方,无需经过针头41的针尖41a;因此,完全不会有扎伤或受到病毒感染的情事发生,而极具安全性;此结构特征,实为本发明的最主要发明点所在此间应特别强调说明,本发明最主要的创意精神在于提供一种藉由盖体单元、套管单元、基座单元、及针头单元等所构成的针头安全装置,并使操作位置位于针头的后方,以避免使用中不慎扎伤,而确保其安全性;因此,在无需变更任何原有的注射筒体及针头结构的原则下,即可直接套固于不同的皮下注射筒体或点滴的导管接头上,而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且操作极为容易;其结构特征及所构成的空间型态实为本发明创意所独到之处至凸部及导槽以及导槽内的凸部的闭锁手段(即方形扣止凹部)均为本发明上述较佳一实施特例,并非局限于此,其它尚有很多等同手段可使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无需变更任何原有的注射筒体及针头结构的原则下,即可以最简单的手段直接套固于不同的注射筒体上,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的申请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皮下注射针头的安全装置,该装置至少包含一盖体单元、一套管单元、一基座单元、及一针头单元等;其中,该套管单元为一外周具有L型滑槽的中空管体,其前端具有一开孔并可供盖体单元套合的管体;该基座单元为一外周具有一凸部的中空管体,其后端可套固于不同的注射筒体,且其前端设有一阶级段可供针头单元固定,并使套管单元套入时,凸部恰可于L型滑槽中移动,而受到良好的导引;藉此,在无需变更原有注射筒体及针头结构的原则下,即能构成一可伸缩的皮下针头安全装置,并使操作位置位于针头的后方,以确保其使用上的安全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