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多功能旋耕施肥的制造方法

  • 专利名称
    多功能旋耕施肥的制造方法
  • 发明者
    齐耀铁
  • 公开日
    2015年4月15日
  • 申请日期
    2014年10月28日
  • 优先权日
    2014年10月28日
  • 申请人
    河南农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01B49/06GK204259374SQ201420628147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包括机架、施肥箱、地轮及旋耕刀,其特征是所述施肥箱固定在机架上方,在施肥箱下部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排肥器,各排肥器下部分别连接对应的下肥管,所述排肥器轴横穿排肥器,在各排肥器内的排肥器轴上圆周设置有拨料板;所述地轮位于机架后侧位置,在地轮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耕地齿,在地轮的一侧设置有与地轮同步转动的主动链轮,与主动链轮相邻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设置在机架上部,所述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之间、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之间分别经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三链轮设置在排肥器轴上,固定在机架前侧下方的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拖拉机驱动机构,输出轴通过链条传动驱动位于变速箱下方的旋耕刀轴,所述旋耕刀分为若干旋耕刀组布置在旋耕刀轴圆周面上,每个旋耕刀组包括两列交错、相对布置的旋耕刀,所述相邻、相对的两个旋耕刀位于不同水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相邻旋耕刀组在旋耕刀轴上等距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旋耕刀为倒“L”形状,其厚度由刀内侧向外逐渐变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其特征是所述施肥箱容积为100L
  •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旋耕施肥机
  •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包括机架、施肥箱、地轮及旋耕刀,在施肥箱下部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排肥器,各排肥器下部分别连接对应的下肥管,在各排肥器内的排肥器轴上圆周设置有拨料板,在地轮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耕地齿,在地轮的一侧设置有与地轮同步转动的主动链轮,主动链轮驱动第三链轮,第三链轮设置在排肥器轴上,固定在机架前侧下方的变速箱输出轴驱动旋耕刀轴,所述旋耕刀分为若干旋耕刀组布置在旋耕刀轴圆周面上,每个旋耕刀组包括两列交错、相对布置的旋耕刀,所述相邻、相对的两个旋耕刀位于不同水平面。本实用新型耕作时左右交替挖坑并先后覆盖,把肥料覆盖在中心线上,相对于传统的旋耕机,施肥效果好,肥料有效利用率高。
  • 专利说明
    多功能旋耕施肥机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多功能旋耕施肥的制造方法 [0002]旋耕机是一种由动力驱动工作部件以切碎土壤的耕作机械,兼有耕翻和碎土功能,一次作业既能达到土碎地平的效果,已逐渐取代了犁耕。旋耕施肥机是一种和旋耕机配合使用的融施于耕的机器,直接一次性完成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综合性更强。但是现有的旋耕施肥机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耕作作业幅度较小,动力消耗大,机具故障率高,且在耕作时容易积土,影响工作效率,碎土效果不好,地面平整度不够,甚至需要二次修整,施肥效率低,且肥料不能被土完全掩埋,造成肥料有效利用率低,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旋耕施肥机,该旋耕施肥机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耕作刀做有效改进,耕作效率高,耕作刀不会积土,耕作效率高,且耕地地面平整,土壤松散,施肥效率及肥料有效利用率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包括机架、施肥箱、地轮及旋耕刀,所述施肥箱固定在机架上方,在施肥箱下部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排肥器,各排肥器下部分别连接对应的下肥管,所述排肥器轴横穿排肥器,在各排肥器内的排肥器轴上圆周设置有拨料板;所述地轮位于机架后侧位置,在地轮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耕地齿,在地轮的一侧设置有与地轮同步转动的主动链轮,与主动链轮相邻设置有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设置在机架上部,所述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之间、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第二链轮与第三链轮之间分别经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三链轮设置在排肥器轴上,固定在机架前侧下方的变速箱输入轴连接拖拉机驱动机构,输出轴通过链条传动驱动位于变速箱下方的旋耕刀轴,所述旋耕刀分为若干旋耕刀组布置在旋耕刀轴圆周面上,每个旋耕刀组包括两列交错、相对布置的旋耕刀,所述相邻、相对的两个旋耕刀位于不同水平面。 [000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相邻旋耕刀组在旋耕刀轴上等距布置。 [000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旋耕刀为倒“L”形状,其厚度由刀内侧向外逐渐变薄。
[000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施肥箱容积为100L。
[000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旋耕施肥机结构设计合理,经多次实践操作实验,操作轻便灵活,刀片转速大,前进速度小,土块细小、松散、地面平整,由于旋耕刀相对、相错设置,耕作时左右交替挖坑并先后覆盖,把肥料覆盖在中心线上,相对于传统的旋耕机,施肥效果好,肥料有效利用率高,且耕作时不会产生积土,施肥箱相对于传统的容积增大,承装肥料多,不用频繁加料,简化了操作工序,排肥器拨料板圆周设置,肥料搅拌均匀,排出流畅,不会堵塞排料口,施肥质量好,效率高。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旋耕施肥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旋耕刀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旋耕刀放大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I为机架,2为施肥箱,3为主动链轮,4为地轮,5为耕地齿;6为排肥器,7为第一链轮,8为第二链轮,9为第三链轮,10为下肥管;11为拨料板,12为连接架,13为变速箱,14为输入轴,15为驱动齿轮,16为旋耕刀轴,17为旋耕刀,17a为左旋耕刀,17b为右旋耕刀。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旋耕施肥机,参见图1及图2,包括机架1、施肥箱2、地轮4及旋耕刀17,所述施肥箱2固定在机架I上方,在施肥箱2下部横向并列设置有若干排肥器6,各排肥器6下部分别连接对应的下肥管10,所述排肥器轴横穿所有排肥器,在各排肥器内的排肥器轴上圆周设置有拨料板11 ;拨料板在排肥器轴上等距、均匀布置,随轴旋转拨料时,拨料循序渐进,更加均匀、流畅,拨料板推动后面的肥料逐渐往前推,肥料不会过多的积在下肥管堵塞管口。
[0016]所述地轮4位于机架后侧位置,在地轮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耕地齿,地轮4直接由拖拉机拖动前进,耕地齿对翻耕过的地挖窑施肥,在地轮4的一侧设置有与地轮同步转动的主动链轮3,与主动链轮3相邻设置有第一链轮7,第二链轮8与第三链轮9设置在机架I上部,所述主动链轮3与第一链轮7之间、第一链轮7与第二链轮8之间、第二链轮8与第三链轮9之间分别经过链条传动,所述第三链轮9设置在排肥器轴上,地轮向前滚动时,地轮轴带动主动链轮经传动链轮驱动排肥器轴旋转,驱动拨料板11拨料下肥。
[0017]该旋耕施肥机经前端连接架12固定在拖拉机上,固定在机架I前侧下方的变速箱13输入轴连接拖拉机驱动机构,输出轴通过链条传动驱动位于变速箱13下方的旋耕刀轴16,如图2、图3所示,所述旋耕刀17分为若干旋耕刀组布置在旋耕刀轴16圆周面上,相邻旋耕刀组在旋耕刀轴上等距布置,耕翻更加均匀、平整。每个旋耕刀组包括两列交错、相对布置的旋耕刀17,所述相邻、相对的两个旋耕刀位于不同水平面,具体为:其中相邻的一对旋耕刀:左旋耕刀17a,右旋耕刀17b,这两个旋耕刀为倒“L”形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弯曲的刀头部相对内扣,其端部与轴的安装位置相错,不在同一水平面,其余旋耕刀均为此结构形式。耕翻时左旋耕刀与右旋耕刀与地面前后接触,能够左右交替的挖坑,因刀头相对,挖坑后撒入的肥料,能被后与地面接触的刀头挖坑时向后掀起的土壤覆盖,这样相错、相对的旋耕刀,耕翻时先后挖坑、覆盖,最终把撒入的肥料覆盖在中心线上,且刀具的这种结构形式在耕翻时刀头不会积土,保证了土质的松散,基本不用人工操作,耕作快,质量高。而传统的旋耕施肥机,旋耕刀多为并列平行设置、且相邻刀具处在同一面上,这种结构形式的旋耕刀只能起到耕翻作用,不能覆盖肥料,肥料裸露在外,溶化后,能量很容易通过蒸发流失,造成能量的严重浪费。这对农民是一大经济损失。本实施例肥料能有效埋在地下,有效防止肥料蒸发流失,能量转化率大大提高,有效提高了肥料的综合利用率,这对于以种地为营生的农民来说,同样的肥料,提高土壤肥沃度,农作物增产、增量,无疑是利国利民的技术革新。
[0018]如图4所示,旋耕刀17其刀身厚度由刀内侧向外逐渐变薄,在刀外缘已形成锋利的切割面,相对于传统的旋耕刀刀身厚度一致,只在外缘制成切割面,耕翻、掘地效果更好,更锋利,刀身更容易进入土层,从而也变相降低了动力负荷。施肥箱容积相对于传统的几十升增大到100L,一次盛装肥料更多,避免了频繁加肥,提高了耕作效率。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