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鸽—汇聚行业精英
  • 联系客服
  • 帮助中心
  • 投诉举报
  • 关注微信
400-006-1351
您的问题早鸽都有答案
3000+专业顾问
搜索
咨询

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制作方法

  • 专利名称
    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制作方法
  • 发明者
    罗昆泉, 陈光贵
  • 公开日
    2002年4月10日
  • 申请日期
    2001年5月31日
  • 优先权日
    2001年5月31日
  • 申请人
    乔山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文档编号
    A63B23/04GK2484993SQ0122134
  • 关键字
  •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包含有一支撑装置、一跑步台及仪表板架,其特征在于一支撑装置,具有二可供置放于一支撑面的左、右后支撑架、左、右前支撑架、二分别连结前、后支撑架的第一连杆、二第二连杆、二第三连杆及二第四连杆,该左、右后支撑架具有一与支撑面接触的一端、一向前延伸的另一端及至少一连结左、右后支撑架的连接杆、该左、右前支撑架具有一与支撑面接触的一端、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及至少一连结左、右前支撑架的连接杆,该第一连杆分别具有一与左、右后支撑架枢接的一端及一向前延伸的另一端,该第二连杆分别具有一与第一连杆另一端枢结的一端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该第三连杆分别具有一与第二连杆另一端枢接的一端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该第四连杆分别具有一与第三连杆另一端枢接的一端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一跑步台,具有一左侧框、一右侧框、一前侧框及一后侧框,该左、右侧框分别具有一向前延伸的一端及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左、右前支撑架另一端、第二、三连杆的枢结端及第一连杆另一端依序枢结在左、右侧框靠近一端处;一仪表板架,具有二端部,与跑步台左、右侧框一端枢结及与第四连杆另一端枢接,与支撑装置、跑步台形成运动跑步台以前、后支撑架另一端及一端后侧框置于支撑面,位于使用位置,或跑步台与前述支撑装置、仪表板架的运动及枢结关系向上翻转,形成一自前端朝后端向上倾斜的收折位置2.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其特征在于该跑步车更包含有一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具有一套管、一螺杆及一马达,该套管具有一可供与前支撑架靠近另一端的连接杆枢结及一可供与螺杆一端螺合的另一端,该马达是固定在跑步台前侧框,可驱动螺杆另一端,螺杆在套管内上、下旋动,向上举升或拉降前侧框,改变跑步台的倾斜角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其特征在于该跑步台更具有一汽缸,该汽缸具有一可供与第一连杆连结的一端及一与左、右侧框枢结的活塞杆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跑步车,特别是指一种可收折且构造简单的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参阅
  • 专利摘要
    一种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包含有一支撑装置、一跑步台及一仪表板架。该支撑装置具有二可供置放于一支撑面的左、右后支撑架、左、右前支撑架、二分别连结前、后支撑架的第一连杆及二依序相互枢结的第二、三、四连杆,该跑步台具有一可供与第二及第三连杆枢结的左、右侧框,该仪表板架具有二端部,可供与跑步台左、右侧框及第四连杆枢接,因而能大幅缩减整体重量,降低成本,使用操作上也更为顺畅容易,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专利名称: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的制作方法图1、图2,以一般跑步车为例,主要包含有一支撑装置1及一跑步台2。该支撑装置1具有一概呈II型的基座101及一自该基座101向上延伸的倒U型直立架102,而该跑步台2依使用者的方向而定包含有一前侧框201、一后侧框202、一左侧框203、一右侧框204及一置于该左侧框203和右侧框204间的环带205,该左、右侧框203、204具有一可供与直立架102枢结的端部。借此,跑步台2能以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平躺于地面,使跑步台位于使用状态,可供使用者于环带205上动作,或以左、右侧框203、204与直立架102的轴枢线向上翻转,使跑步台2形成一自前端朝后端侧向上倾斜的收折状态。上述构造虽能达到收折的目的,然而却于结构设计上仍存有以下缺失而亟待解决由于该跑步台2是与直立架102枢结,而直立架102又不具备有足够的支撑稳定度来支撑跑步台2,因此,该跑步台2不管在使用状态时或收折状态,都必须再借助基座101的设置提供跑步台2和直立架102所需的连结和支撑,所以,基座101在考量结构稳定度的情形下,只好采用厚实且具有相当面积的结构外观,致使整体的重量及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能大幅缩减整体重量的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包含有一支撑装置、一跑步台及一仪表板架。该支撑装置具有二可供置放于一支撑面的左、右后支撑架、左、右前支撑架、二分别连结前、后支撑架的第一连杆、二第二连杆、二第三连杆及二第四连杆,该左、右后支撑架具有一可供与支撑面接触的一端、一向前延伸的另一端及至少一连结左、右后支撑架的连接杆,该左、右前支撑架具有一可供与支撑面接触的一端、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及至少一连结左、右前支撑架的连接杆,该第一连杆分别具有一可供与左、右后支撑架枢接的一端及一向前延伸的另一端,该第二连杆分别具有一可供与第一连杆另一端枢结的一端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该第三连杆分别具有一可供与第二连杆另一端枢接的二端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该第四连杆分别具有一可供与第三连杆另一端枢接的一端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该跑步台具有一左侧框、一右侧框、一前侧框及一后侧框,该左、右侧框分别具有一向前延伸的一端及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可供左、右前支撑架另一端、第二、三连杆的枢结端及第一连杆另一端依序枢结在左、右侧框靠近一端处。该一仪表板架具有二端部,可供与跑步台左、右侧框一端枢结及与第四连杆另一端枢接,而与支撑装置、跑步台形成运动关系,使跑步台能以前、后支撑架另一端及一端后侧框置于支撑面位于使用状态,或以跑步台与前述支撑装置、仪表板架的运动及枢结关系向上翻转,形成一自前端朝后端向上倾斜的收折位置。借此结构,本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的构造简单,能大幅缩减轻其整体重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跑步车的跑步台位于一使用状态;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跑步车的跑步台位于一收折状态;图3是一立体分解科,说明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的一较佳实施例;图4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位于一使用状态;图5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实施例在一收折状态下的动作;图6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位于收折状态;图7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扬升动作。参阅图3、图4,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支撑装置10、一跑步台20、一概呈倒U型的仪表板架30及一升降装置40,而以下所述的方向是以使用者站在跑步台20上的方向为准。
该支撑装置10,具有二可供置放于一支撑面的左、右后支撑架11、左、右前支撑架12、二分别连结前、后支撑架11、12的第一连杆13、二第二连杆14、二第三连杆15及二第四连杆16,该左、右后支撑架11具有一可供与支撑面接触且设有一滑轮111的一端、一向前延伸的另一端112及二连结左、右后支撑架11的连接杆113、114,该左、右前支撑架12具有一可供与支撑面接触且设有一滑轮121的一端、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122及至少二连结左、右前支撑架12的连接杆123、124,该第一连杆13分别具有一可供与左、右后支撑架11枢接的一端131形成枢转点I及一向前延伸的另一端132,该第二连杆14分别具有一可供与第一连杆13另一端132枢结的一端141形成枢转点II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142,该第三连杆15分别具有一可供与第二连杆14另一端142枢接的一端151形成枢转点III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152,该第四连杆16分别具有一可供与第三连杆15另一端152枢接的一端161形成枢转点IV及一向上延伸的另一端162。
该跑步台20,具有一左、右侧框21、一前侧框22、一后侧框23及一收缩件(本实施例为一汽缸)24,该左、右侧框21分别具有一向前延伸的一端211、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212及一连结左、右侧框21分别具有一向前延伸的一端211、一向后延伸的另一端212及一连结左、右侧框21的连接杆213,可供左、右前支撑架12另一端122枢接在左、右侧框21靠近前端处形成枢转点V,并以左、右侧框21与枢转点III枢结,及与左、右后支撑架11的另一端112枢结形成枢转点VI,该汽缸24具有一可供与第一连杆13另一端132连结的一端241及一与左、右侧框21枢结的活塞杆242。
该仪表板架30,具有二端部31,可供与跑步台20左、右侧框21一端211枢结形成枢转点VII及与第四连杆16另一端162枢接形成枢转点VIII,而与支撑装置、跑步台形成连动关系。
该升降装置40,具有一套管41、一螺杆42及一马达43,该套管41具有一可供与前支撑架12连接杆124枢结的一端411及一可供与螺杆42一端螺合的另一端412,该马达43是固定在跑步台20前侧框22,可驱动螺杆42另一端,使螺杆42在套管41内上、下旋动。
上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构造、特征及位置的说明,至于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的使用情形,参阅图4、图5、图6,当使用者欲选择以垂立状态折收跑步车时,只须以枢转点V向上翻转跑步台20,就可以在跑步台20最初脱离支撑面时,使后支撑架11以枢转点VI顺时针旋动,同时使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以枢转点I、II、III相互折叠收合,此时,随着跑步台20向上翻转,该一支撑架11会以滑轮111滑行于支撑面并辅助跑步台20的收折动作,使跑步台20在收折过程中另以枢转点IV、VIII、VII调整与第三、四连杆15、16的收合角度,并与仪表板架30靠近叠合,同时拉伸汽缸24的活塞杆242,且逐渐向上牵动前支撑架14的另一端122,至仪表板架30、第四连杆16、第三连杆15、前支撑架11、第一连杆13及后支撑架11相互叠合,就能使跑步台20形成一自前端朝后端向上倾斜及位于垂立的收折状态,并以前支撑架11、后支撑架12的滑轮121、111位置在支撑面上,且利用汽缸24的活塞杆242支撑定位跑步台20,使跑步台20不会倾落。
参阅图4,相反的,当使用者以枢转点V向下翻转跑步台20,就可以在跑步台20降移时,以外力压降汽缸24的活塞杆242,同时向下推压后支撑架11并牵动前支撑架12另一端122,使后支撑架以枢转点VI逆时针旋动并辅助跑步台20滑行于支撑面,同时使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以枢转点I、II、III逐渐伸展,及以枢转点III、IV、VIII调整与第三、四连杆15、16的延展角度,使第三、四连杆15、16以枢转点VIII、VII反向推动仪表板架30与跑步台20形成几近相互垂立的状态,至仪表板架30、第四连杆16、第三连杆15、前支撑架11、第一连杆13及后支撑架11分别延展开,就能使跑步台20以前、后支撑架11、12置于支撑面并位于使用状态。
参阅图7,当跑步机位于使用状态而不折叠时,若感到跑步台20的倾斜角度造成使用上的不够舒适,则可以利用升降装置40的马达43驱动螺杆42在套筒41内小幅度位移,使跑步台20前端侧能以枢转点V上、下微幅升降,达到调整跑步台20倾斜角度的目的。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装置的跑步车实已具有如下所列的优点及功效本实用新型的跑步台20在使用状态或收折状态时并不具有明显的支撑装置,而只简单的以前、后支撑架11、12一端的滑轮111、121置于支撑面,除了可以达到稳固跑步台20的目的,也可以辅助跑步台20的翻转动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厚重的支撑装置达到支撑的目的,不但能大幅缩减整体重量,降低成本,且在使用操作上也更为顺畅容易,而能提升使用上的方便性及实用性。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