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的制作方法有创机械通气的前提是建立人工气道(包括经口插管、经鼻插管和气管切 开)。为防止漏气的发生,需要填充附着在人工气道上的气囊,以建立“肺——人工气道—— 呼吸机密闭系统”。但气囊压力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压力过小,可能不能密封气道,导 致“肺——人工气道——呼吸机密闭系统”不能建立,而危害患者生命;若气囊压力过大,又 会压迫气道粘膜组织,导致气道粘膜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发生气管食管瘘严重并发症。现有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定期监测气囊的压力(一般4 8小时一次),如果压力低 于所规定的低限值,就补气,以维持所规定的压力范围;如果压力高于所规定的高限值,就 放掉部分气体。近期有文献报道运用压力计进行持续气囊压力监测,但都不能对压力高限或低限 发出报警信号,需要工作人员读取数据后再做判断。一旦压力超过设置的范围,需要取下压 力监测器后再进行补气或放气;且需要一边监测压力一边调节补气或放气的容量,反复多 次后才能维持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持续监 测气囊压力,随时可对气囊补气或放气,且操作更为方便的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本发明提供的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三通阀、气缸、活塞 和弹簧;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l、滑动变阻器R2、电阻R3、可调电阻R4、电阻R5、可调电阻 R6、二极管D1、二极管D2、报警器Bl和报警器B2 ;所述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与电源U的正 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阻Rl后与电源U的负极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U的正 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阻R3后与电源U的负极连接;所述可调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U的正 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阻R5后与电源U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正极与滑动变阻器R2 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串接报警器Bl后与可调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 管D2的负极与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串接报警器B2后与可调电 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缸内并与气缸的内壁密封且滑动配合;气缸由活塞分为上密封腔体 和下腔体,上密封腔体通过导管与三通阀的一端口连接;所述弹簧设置在下腔体内,一端连 接在活塞上,另一端连接在气缸的底部;所述活塞上的活塞杆向下并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 动片连接;所述气缸为透明气缸,所述透明气缸上沿活塞移动的方向设有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具有如下优点1、当气囊内的压力增大时,气缸内的活塞在气体压力下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从透明 气缸上直接读出弹簧压缩的长度,由F=KX可直接获得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因此,可持续监 测气囊内气体的压力。2、在弹簧被压下的同时,活塞的活塞杆带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片下移,滑动变 阻器R2的有效电阻增大,二极管D2和报警器B2组成支路的两端存在电压差,二极管D2导 通,报警器B2报警。当气囊压力减小,弹簧回复,活塞杆带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片上移, 滑动变阻器R2的有效电阻减小,二极管Dl和报警器Bl组成支路的两端存在电压差,二极 管Dl导通,报警器Bl报警。因此,当气囊压力过高,报警器B2将发出报警提示;当气囊压 力过低,报警器B1将发出报警提示。报警高限可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6设置,报警低限可通 过调节可调电阻R4设置。3、报警后可通过三通阀进行放气或补气。将三通阀调节为“气囊一压力监测腔一 空针”三个方向,使其三者相通,通过压力监测腔实时监测的压力,指导空针放气或补气的 容量,以动态调节气囊的压力,使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4、本发明的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仅由报警电路、三通阀、气缸、活塞和弹簧组 成,结构简单,体积小。图1为本发明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的结构示意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1所示,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三通阀1、气缸2、活塞3和 弹簧4。其中,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l、滑动变阻器R2、电阻R3、可调电阻R4、电阻R5、可调电 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报警器Bl和报警器B2。滑动变阻器R2的一端与电源U的正 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阻Rl后与电源U的负极连接。可调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U的正极 连接,另一端串接电阻R3后与电源U的负极连接。可调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U的正极连 接,另一端串接电阻R5后与电源U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l的正极与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 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串接报警器Bl后与可调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 极与滑动变阻器R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串接报警器B2后与可调电阻R6的另 一端连接。活塞3设置在气缸2内并与气缸2的内壁密封且滑动配合。气缸2由活塞3分为 上密封腔体21和下腔体22,上密封腔体21通过导管与三通阀1的一端口连接。弹簧4设 置在下腔体22内,一端连接在活塞3上,另一端连接在气缸2的底部。活塞3上的活塞杆5 向下,并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片连接。气缸2为透明气缸,透明气缸上沿活塞移动的方 向设有刻度线6。使用该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时,首先将三通阀1的一接口通过导管与气缸2 的上密封腔体21连通,其余两个接口中的一接口与气囊压力监测管7连接(气囊压力监测 管7设置在气管插管导管8上,并与设置在气管插管导管8前端的气囊9连通),另一接口处于封闭状态。当气囊9内的压力增大时,因气囊9通过气囊压力监测管7、三通阀1与气缸2内 的上密封腔体21连通,气缸2内的活塞3在气体压力下向下移动,活塞3同时压缩弹簧4, 从透明气缸上可直接读出活塞3下移的距离(即为弹簧压缩的长度),由F=KX公式可直接获 得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其中,F为气囊9内气体的压力(即弹簧4的压力),K为弹簧系数,X 为弹簧压缩的长度。因此,可持续监测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在活塞3压缩弹簧4的同时,活塞3上的活塞杆5带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片下 移,滑动变阻器R2的有效电阻增大,二极管D2和报警器B2组成支路的两端存在电压差(本 实施例中,报警器B2右端的电压高于二极管D2左端的电压),二极管D2导通,报警器B2报 警。当气囊压力减小,弹簧回复,活塞3上的活塞杆5带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片上移,滑 动变阻器R2的有效电阻减小,二极管Dl和报警器Bl组成支路的两端存在电压差(本实施 例中,二极管Dl正极的电压高于报警器Bl右端的电压),二极管Dl导通,报警器Bl报警。 因此,当气囊压力过高,报警器B2将发出高压报警提示;当气囊压力过低,报警器Bl将发出 低压报警提示。报警的上下限可调节,压力报警限调节为高限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部分 阻值与可调电阻R6相等;低限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部分阻值与可调电阻R4相等。高限 可通过调节可调电阻R6得到,低限可调电阻R4得到。报警后可通过三通阀1进行补气或 放气,将三通阀调节为“气囊—压力监测腔—空针”三个方向,使其三者相通,此时三者的压 力是相等的。通过压力监测腔内实时监测的压力,指导放气或补气的量。操作完毕后,再次 调节三通阀,封闭空针方向的通气孔,仅让气囊与压力监测腔相通。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 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 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包括报警电路、三通阀、气缸、活塞和弹簧;报警电路包括电阻、滑动变阻器、可调电阻、二极管和报警器;活塞与气缸的内壁密封且滑动配合;气缸由活塞分为上密封腔体和下腔体,上密封腔体通过导管与三通阀的一端口连接;弹簧设置在下腔体内,一端连接在活塞上,另一端连接在气缸的底部;活塞上的活塞杆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连接。当气囊内的压力增大时,活塞向下移动,弹簧被压缩,从透明气缸上直接读出弹簧压缩的长度,便可直接获得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因此,可持续监测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当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两个报警器将发出报警提示,报警后可通过三通阀进行放气或补气。
持续气囊压力监测报警器制作方法
- 专利详情
- 全文pdf
- 权力要求
- 说明书
- 法律状态
查看更多专利详情
下载专利文献

下载专利
同类推荐
-
古来添, 岑立共古来添, 岑立共拉加万·苏帕拉马尼亚恩费树杰费树杰崔伟, 张思琦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
-
周连双刘伟于凌振, 朱泽春沟口和弘, 沟口敬二沟口和弘, 沟口敬二
专利相关信息
-
张国栋, 朱英斌谢宜春谢宜春吕晓迎